第31章 事预则立

2025-04-01 07:55:26

翌日晌午,整个宁府盛装迎接,过于热情的态度使宁夫人有些局促。

直到见到分离了一个多月的小女儿时,笑容才绽放的真切无虚。

宁姝的俏脸上也多了一抹安心的浅笑,她拉着宁夫人的手轻声问道:父亲呢?宁夫人回应:你父亲在刚入城门的时候就被谢大人带走了,说是陛下召见。

宁老夫人竖着耳朵聆听,笑得满脸褶皱。

宁二老爷闻声与宁大夫人对视一眼,二人不谋而合的点了点头。

宁家,可能要重回昔日辉煌了。

弟妹,这一路奔波累了吧?快,先吃午饭,有什么咱们进去说。

宁大夫人许久没如此真情实意的招待过宁夫人了,满堂的人都不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宣义殿。

宁正杰撩开前身裙摆,郑重的跪伏在地:草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皇帝威严的看向一旁苏公公,苏公公会意,一甩手中拂尘,将殿中所有的下人都带了出去。

偌大的宣义殿中,只剩下谢云烬、宁正杰,还有高位龙椅上的皇帝时,皇帝适才起身走至宁正杰身前,淡然出声:爱卿,当年的事你不愿说出真相,现如今可做好心里准备了?回陛下,草民此次上京正是听了谢大人的游说,不敢再欺瞒陛下。

宁正杰深吸口气,将当年之事娓娓道来…………走出宣义殿,宁正杰不确定的问向谢云烬,谢大人,陛下的心意……老夫着实看不透,还请谢大人明示。

说出了当年有可能是调换账册的真正元凶,但皇帝的表情除了暗沉了几分,并没定下任何决策。

只淡淡的说了句:朕知道了。

而后又恢复了正常面色,封宁正杰重回吏部,任吏部侍郎一职。

宁正杰怀揣了多年的话不肯对皇帝言明,还不是因为龙有逆鳞?比起他这个臣子,皇帝就算知晓是四皇子调换的账册,可家丑不得外扬,皇帝岂会惩罚四皇子?不杀宁正杰来灭口都是仁慈了。

想想又觉得后怕,宁正杰停下脚步,对谢云烬双手作揖:谢大人,老夫是不是做错了?谢云烬温和一笑,双手扶正了宁正杰的身子,宁大人,如今你我平级,您还是长辈,您如此多礼可是折煞我了。

而且,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能揣测的到的?谢云烬语速缓慢,回眸望了一眼宣义殿的正门,却瞧见苏公公急匆匆的走出,往另一方向转去没了踪影。

他继续道:不过陛下乃千古明君,大人且安心,大人的话陛下自是记在心里了,大人的家人必定没有生命之忧。

有了谢云烬的保证,宁正杰稍稍安心了些。

在他二人走出宫门不久后,苏公公哈着腰走在四皇子身前,直到到了宣义殿,才停下脚步。

毕恭毕敬的公鸭嗓,像是宫墙上盘旋的乌鸦,呜咽又嘹亮。

殿下,陛下在殿中等着您呢。

四皇子微微点头,唇角偏冷的弧度转为赤诚,大步跨入了宣义殿。

殿中,皇帝专心致志的在龙案上写着字,四皇子请安道: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的眼不抬、手未停、口噤声,四皇子只能保持着请安的姿势跪在殿中。

良久,案台上燃着的香都熄了,皇帝适才收手放下手中的笔,淡漠的瞥了眼殿中跪着的四皇子,你来了,起身吧。

谢父皇。

四皇子不紧不慢的起身,父皇召见儿臣,可是有何要事?他的神色如常,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缓。

皇帝微微一笑,对四皇子招了招手,你过来,看看朕刚写的这幅字,你有何看法?四皇子得令,一步一步踩着台阶,朝着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缓缓前行。

事预则立?正是皇帝刚刚写好的四个大字。

四皇子仿若无辜的看着皇帝,恕儿臣愚钝,只能看出字迹铿锵有力,是难得一见的好字。

但却很难理解父皇话中寓意。

皇帝拿开压在纸上的白玉镇纸,捏着宣纸的两角,将纸递给四皇子,双眼微眯,漫不经心的说着:朕记得,你身边有个叫小俊子的太监吧?四皇子镇定的目光始终端详着那四个大字,随口应着:是啊,小俊子跟在儿臣身边多年了,去岁不小心惹到了母后,母后已经将人杖毙了。

他忽地惶恐道:莫非小俊子做了什么儿臣不知道的事?杖毙了?皇帝微眯的眸子回想着那个瘦弱的身影。

身为一国之母,能坐稳后宫之主,皇后甚少大发雷霆。

经过四皇子的提醒,他忽然想到去岁好像真有过一次震怒。

那日风和日丽,皇帝难得的与皇后同游御花园。

不巧,却撞见了一位小太监在背后编排正得盛宠的莲妃……言语间讽刺莲妃乃祸国妖姬,其罪当诛。

字字粗俗,句句不堪。

气得皇帝还没看清人的长相,皇后便心领神会,吩咐苏公公将人带下去杖毙。

原来如此……皇帝忽地捋清事件缘由,会心一笑:嗯,借着皇后的手除掉祸根,倒也是个明智之举。

四皇子惶恐后退一步,躬身施礼道:儿臣万万不敢,小俊子跟在儿臣身边多年,儿臣竟没发现他如此包藏祸心,这还多亏了父皇和母后的明察。

哈哈哈。

皇帝仰天大笑,那当年吏部刘侍郎被平调去礼部,也是你的手笔吧?这……四皇子紧拧眉头,顺着皇帝的话道:刘侍郎家管家指正司郎中有功,还是父皇亲自下旨将他调去礼部的……当年皇帝认为刘侍郎贪恋口腹之欲,不知悔改,明面上是平调,私心却是让他好好研习祁国为官之道。

但下决策的时候,众多言官的话不停在耳边萦绕,左右了皇帝的思想。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皇帝龙颜上笑容更甚。

眼前的四皇子是他七个儿子中最像他的。

擅耍心机,做事滴水不漏。

难怪宁正杰回京他依旧有恃无恐。

朕不在乎你们耍手段,但要谨记,切莫操之过急。

旋即又收回了那四个大字,微微叹道:看来事预则立的意义你已经深记于心了。

收起笑容,皇帝不再是那个慈善和蔼的父亲,而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

那副威严,容不得四皇子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