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齐夫人的分析

2025-04-01 07:55:27

翌日大早,康王苏醒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营帐。

人们激动的心情还没维持多久,就被另一个死讯给怔在当场。

石莹莹独自进山,被狼群撕咬,找到人的时候,只有破碎的衣衫和被獠牙噬啃断裂的骸骨。

石大人伤心欲绝,当场就向皇帝辞官,带着石莹莹的骸骨告老还乡。

他猜出了事情定是另有隐情,却不敢追问真相。

而宁姝和谢云烬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回程的途中,喜好八卦的齐夫人说什么也要和宁姝同乘一车,喋喋不休的讨论了一整路的石莹莹之死。

她不喜欢石莹莹,但听到石莹莹死讯的时候,心还是狠狠的揪了一下。

你说好端端的,她一个人进山做什么?她的贴身丫鬟不是说了?只是寻着山脚下透透气——宁姝的心情也有些阴郁,无精打采的回应着齐夫人的话。

如果没有小翠的证词,没有人会将此事当成一个意外。

给。

齐夫人识相的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从怀中取出一个物件交给宁姝。

宁姝木讷的目光转接到她的手上,好奇道:这是什么?狼牙!齐夫人小声道:这可是夫君好不容易弄来的两颗狼牙,你一颗,我一颗。

据说佩戴狼牙会辟邪,最近邪门的事情太多了。

苏公公也死了,康王殿下还受伤,石姑娘也——咳咳!齐承安坐在她们的对面,与谢云烬并肩而坐,猛地咳嗽几声提醒齐夫人。

齐夫人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但也觉得自己失言,赔笑着道:反正你回去找个能工巧匠做成佩饰,戴在身上便是。

提到苏公公,宁姝的眼眸又黯了下来。

她接过狼牙在手中把玩着,看似无意的问了一句:其实不瞒你们说,最初我还有些怀疑是不是石姑娘杀害了苏公公的。

谢云烬眉梢一挑,看了眼宁姝。

说起正事,齐承安倒是来了兴致。

哦?谢夫人何出此言?宁姝缓缓摇头,不知道,当初我只是猜测。

不过经过昨日的事,我忽然感觉凶手未必就是石姑娘。

为何?沉默了许久的谢云烬终于开口。

宁姝解释:石姑娘是会医理的,虽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不过我觉得石姑娘的医术应该比普通的坐堂大夫都要高出许多。

自古医毒不分家,一个如此通晓医理的人,应该明白最简单的杀人方法就是用毒,何必大费周章的先袭击苏公公,再焚烧他的尸体?对对对,我也怀疑过石姑娘,奈何我细细调查过当日石府的出门记录,石姑娘在苏公公离开过,根本没有离开过府邸。

齐承安急道。

谢云烬一言难尽的望着齐承安,陛下有将此事交给大理寺调查吗?这不是担心你破不了案吗?齐承安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大理寺最近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根本轮不到齐承安来费心。

之前皇帝交给他追查官银的事,也因为谢云烬的忽然失忆而断了不少的线索。

齐承安自然而然的就对苏公公的死因热心起来。

谢云烬缓缓的收回目光,对宁姝点头道:之前探讨过凶手有可能是女子的时候,我也派人查了石姑娘,甚至连石夫人也一并调查了。

得到的结果聊胜于无。

齐夫人双眼锃亮的看着三人,玉手拖着下巴,适时的插上一嘴,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皇宫里的太监做的?她的脑海里已经有一个极深的阴谋缓缓形成,按照自己的猜测,煞有其事的分析道:你们看啊,苏公公是个阉人,他没有亲人没有子嗣。

如果他死了,最得利的将会是谁?会不会是有人惦记他太监总管的位置,而——齐夫人抬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眨了眨眼,冲宁姝笑道:咔嚓了?齐承安:……夫人有所不知,陛下在苏公公死去后,已经换了好几位近身太监了。

要说最得利的人,还真是一个都没有。

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杀人,那真是一场豪赌。

更何况,苏公公的背上——那就是一个杀身之祸。

齐夫人的意见被毫不情面的反驳,她却丝毫不气馁,眼珠子一转,忽然笑道:苏公公虽然背着一个杀身之祸的诏书,可不要被这一个要素给局限了。

假设,苏公公的背后什么都没有,那什么人最想杀苏公公?我怎么都觉得是宫里的人!齐夫人一边想,一边说,口无遮拦。

如果不是太监,那有没有可能是宫女?齐夫人蓦然压低了声音,神情严肃的道:一名宫女,偷了贵人的首饰准备拿出宫去卖——忽然,被苏公公抓到了个正着!宫女再三请求,苏公公宽宏大量,放了她一马!但宫女倒卖赃物的路子已经断送,故而怀恨在心——咚!齐夫人倏地打了个响指,怎么都觉得自己的猜测就是真相,对,一定就是这样!齐承安:!!!夫人莫要开玩笑。

齐夫人的话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也因为她声情并茂的讲述,让车内的气氛在瞬间活跃了一些。

宁姝轻掩笑意,对齐夫人道:姐姐猜的是,不过苏公公是侍奉陛下的,怎么可能会把守在宫门前,盯着哪名宫女出宫了?他只是不小心碰见的呗——齐夫人俏脸一红,挺直背脊,目光飘忽不定,又在继续斟酌案情。

谢云烬眼底却忽闪过一道精光,他正色道:齐夫人言之有理。

什么?齐承安震惊的看着谢云烬,谢兄,你再好好想想——你闭嘴!齐夫人的话被谢云烬赞同,她高兴的道:谢大人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吧?那你觉得会是哪名宫女呢?不是宫女。

谢云烬沉声道:齐夫人有一句话说得对,我们似乎被苏公公背上的诏书给局限了。

始终认为杀害苏公公的人是为了查看他的后背。

有没有一种可能,杀人的目的,根本与诏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