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乌镇学堂

2025-04-01 08:22:06

半个时辰后。

月夕,穆子辰,四皇子一众人出发了。

傻大个的车上拉着一大堆东西。

刚走到乌镇的村口,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村头的空地上,大路两边都是乌镇的村民,他们面前摆着一排袋子,里面是去年收获的高产水稻,都是糙米,看来是去年收成好,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了。

怎么在这就卖上了?月夕不解的问。

穆子辰跳下马车,拉紧马的缰绳。

这里地势宽阔,去年有些村民就卖完了。

突然,一个噌明瓦亮的脑瓜子跳进月夕的视线。

孙二秃子手里拿着一个雪白的米饭团子,一手拿着大葱,喜滋滋的吃着。

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穿的也比去年强了很多。

这个货是现场直播吗?还别说,他身边围的人最多,他的老娘在人群中央,和买家说着什么。

子辰,这个孙二秃子去年说粮食高产,要给你一只母鸡,兑现了吗?穆子辰扫了孙二秃子一眼。

你还别说,他的水稻还没等收割,母鸡就送来了,还挺仗义。

不过我和展颜没好意思要,把母鸡送给学堂了,后来听学堂的先生说母鸡当天晚上就丢了。

我就知道他没有那好心,那就是一个喂不熟的白眼狼,还有他那个哥们,讨厌至极。

月夕想到他们绑架自己,就想抽他。

你这么厉害怎么能被设计?我当时就顾看四爷在台上跳舞了,谁想到那么多人,还敢绑架我?说完看向这个千年以后的迈克。

四皇子抱着阿布,双腿搭在车外,笑嘻嘻盯着孙二秃子看。

丑女,去年这里可没这么热闹。

今年他们手里有粮食了,没看都跑到外面吃饭团了吗,也不怕钻风坏肚子。

丑女,你是厉害,带动了这里发展。

四爷也可以。

四皇子撸了一把阿布的毛,小爷有那时间还玩呢?对面涌过一波村民,他们手里或拿着个袋子,或牵着牛车,车上装着玉米,高粱还有鸡蛋。

边走边吆喝:鸡蛋换大米,鸡蛋换大米!有两个感兴趣的人围了上去。

月夕想起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那里就以物换物。

用糖人换鸡蛋,换火柴和肥皂等生活物资。

现在看,古代人就懂得这样交易了,这样也挺好,彼此消费,各取所需。

在往里走,是卖菜的,这个时候基本就是地里的大葱,去年储存的根茎菜。

张翠花扯着脖子喊,大葱了,想买的快点下手。

这个女人眼睛特别尖,看到牵着马车的穆子辰,立马绽放笑脸,抱着一捆葱跑了过来。

穆公子,感谢你,有了你的高产种子,俺家吃上饱饭了,这捆葱你拿回去吃。

穆子辰推辞了一会,接过大葱:我替学堂的孩子谢谢你。

张翠花愣了一下,随后笑道:谁吃都是吃,学堂的孩子也不容易。

又有几个熟悉的人过来打招呼,于是穆子辰的马车上多了一些吃食。

虽不多,但也是村民心意。

杜姑娘,你成就了他们吃饱饭的梦!那也是他们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

扫过每张喜怒哀乐的脸,月夕觉得他们挺悲哀,每日忙碌,只为果腹,而且还食不果腹。

马车一路行驶到学堂。

院子里,一大群孩子在嬉笑,打闹。

他们有的认识月夕和四皇子,跑过来热情的打招呼。

当看到车上的故事书时,孩子们眼里满是欣喜。

咱们有新书了,杜姐姐给咱们买新书了。

杜姐姐你真好!谢谢姐姐。

哗……月夕和马车瞬间被包了饺子。

月夕蹲下身子,注视她们的眼睛。

这回有新书了,你们要好好学习。

姐姐,书里有好多好多故事,我回家就讲给小妹听,娘亲还夸我呢。

对,做的好。

月夕竖起大拇指,鼓励的眼神。

这些孩子穿的虽不是很好,可也算干净整洁。

一张小脸满是菜色,可眼神里有光,快乐的光。

咚咚咚……独特的上课铃声响了起来。

孩子们快速跑回教室。

学堂的徐德校长跑了出来。

穆公子,你们来了,上次您送的棉花和布匹解了燃眉之急,老夫替这些孩子谢谢你。

徐先生,不是我出的银子,是这位杜姑娘。

穆子辰拉过月夕。

徐德这才看清一身男装的月夕,立马躬身行礼,激动的说道。

瞧我这老眼,杜姑娘,您真是活菩萨呀!我们替孩子们感谢你。

如果不是你扩建学堂,盖了宿舍和食堂,这几十多个孩子估计到现在还大字不识呢。

月夕回礼。

先生才最辛苦,又教课,又照顾孩子们生活的。

不辛苦,我们有这份收入,求之不得啊,我老伴经常夸你!现在有多少孩子住宿?四十多个,都是家里道远,没人经管的,有几个是这几天才来的,家里要春耕了。

晚上给孩子们加餐,保证他们每天都有鸡蛋吃,粮食过一段我在送。

穆子辰和傻大个把鸡笼子抬到地上,又搬下几袋粮食。

一大块猪肉,一大筐鸡蛋,两大袋子蘑菇,一筐蔬菜。

看到这么多吃食,徐德校长激动落泪。

杜姑娘,你就是个善人呐!颤抖的哭腔,抹了一下眼泪。

看着激动的老先生,月夕内心升腾出一丝愧意,这举手之劳,在这个学堂都是天大的善举。

那一刻,觉得自己以前格局太小,只有自己的世界,太过安逸和享受了。

她红着眼睛朝图书馆走去。

这是学堂唯一的图书馆,推开门走了进去。

几排书柜,里面的书不是特别多,都是去年自己买的,看着书角,磨损的都特别严重,书面也很脏。

屋里有二十多个孩子在看书,每个孩子看的都很认真,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求知若渴的眼神。

先生好!孩子们集体起立。

你们坐下,接着看。

月夕摆手。

孩子们盯着月夕,眼里满是探寻。

有的友好的笑了起来。

月夕盯着他们的眼睛,发现了快乐的光。

只有学堂生活才会有这种光,只有书中的故事才会持续发光,因为书里有外面的世界。

否则窝在家里田间地头的跑,一个字学不到不说,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了。

教育为兴国之本,思想乃强国之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立德育人,先育思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套都行得通。

徐德和穆子辰几人把轿子里的书抱了出来,摆在书架上。

新书摆满了三个书架子,满屋子书的清香。

屋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孩子们的笑脸。

月夕在注视的目光中走出教室,心里很难过,大周不知道有多少求知若渴的眼神,他们眼里没有光,或者有了光,被饥饿,寒冷和薄凉所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