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誓不为妾》杜月夕 周战戈 > 第352章 派太子赈灾

第352章 派太子赈灾

2025-04-01 08:22:06

月夕猜的没错,斥候果真带来灾难性的消息。

皇宫大殿。

周武王正开朝会,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皇上,八百里加急!周武王面色大变,坐直了身子。

所有大臣都严肃起来,看向大殿门口。

让他进来。

周武王沉声说道,表情凝重。

没一会,两个御林军架着斥候走上大殿,斥候面色憔悴,风尘仆仆。

看到周武王后,噗通跪地。

皇上,徐州急报,三十万农舍被洪水淹没,百万亩农田毁于一旦,徐州地方官员上书,恳请皇上派人赈灾啊!说完斥候哆哆嗦嗦拿下后背上竹筒,举起双手。

大太监徐福接过竹筒,去掉蜡封,拿出里面的文书,呈给周武王。

皇上,小人回来途中,看到大批流民正涌向京都,有的庄稼都被流民吃了。

斥候再次说道,声音颤抖,痛心疾首!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这流民入京可不是好事啊,他们会像蝗虫一样祸害庄稼。

你下去休息。

周武王摆了摆手,拿起文书仔细看了起来,面色凛然,最后放下文书,扫视整个大殿。

众位大臣悄声议论着:这才刚消停两年,又发生了洪灾!哎,这些百姓居无定所,农田还被淹了,将来可怎么活?一个老臣扑通跪地,皇上,大灾之后是瘟疫,一定要提前着手准备呀。

皇上,流民来到京都可不容小觑,我们要提前防范啊!另一个官油子躬身行礼,声音里满是急切。

是啊,皇上,派战王赈灾吧!李大人走出队列。

杜尚书听到后,立马不悦,噗通跪地,皇上,战王现在正在看守大坝,怎能去赈灾,还能分身不成!浑浊的老眼看向那个举荐的李大人,心里狠狠咬了他一口。

可这个货又继续煽情,皇上,王爷是攻无不克的战神,有他在必保平安啊!臣附议!臣也附议!站出五六个附议的官员。

杜尚书扫了一眼这几个臭虫,怒看李大人,愤愤的说道,你少在那戴高帽,大周没人了吗?前一段王爷自掏腰包给那些退役残兵送药,看病,这又在大坝上抢险,全京都的老百姓都在送沙袋你看不到吗?依老夫看,你去正合适,你一去龙王都能把水收走,倒地的庄稼都能站起来。

这几个官油子,自己屁事不干,还指使别人,如果是女人,就是那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浪荡货。

周武王看着杜尚书那张老脸,心里直抽抽,战戈这个岳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话怎么跟小孩打仗似的。

可偏偏这最简单直白的话,让那几个臭虫都闭上了嘴巴。

太子大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父皇,儿臣愿意带着物资前往灾区赈灾!大殿一片沉寂,等待周武王定夺。

大家都懂,太子这几年平平无奇,又想捞政绩,想把他老娘从浩恩寺捞回来。

周武王注视着太子,发现这个儿子比以前成熟,稳定许多,不是当年那个在大殿上和战王争风吃醋抢女人的愣头小子了。

看出周武王的迟疑,太子单膝跪地,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何况儿臣曾经治理过水患,有一些经验,求父皇恩准!赵凌霄走出队列,皇上,老臣愿意跟随太子前去徐州赈灾!周武王看向赵凌霄,满眼的真诚。

这个赵凌霄多日求见自己,都没给他机会,看来这是想替那个赵灵儿赎罪!大殿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周武王思索片刻后,沉声道。

好,朕派五千将士,十名太医随你们一起去徐州抗洪救灾!一定做好消毒防疫,避免瘟疫的发生。

太子和赵凌霄齐齐行礼谢恩。

杜尚书看到这个雷没落到王爷头上,心里特别高兴。

皇上,老臣愿意给灾区捐献白银一千两,用于灾后重建。

周武王很满意,巡视一圈,看向其他的官员。

尹丞相站出队列,皇上,老臣也愿意捐献一千两白银。

身后又跪倒一片,纷纷表示捐献白银一千两,五百,三百各不相等。

刚刚叫渣渣最欢的几个官员,现在好像被掐死了一般,一个屁也没有。

杜尚书哪肯放过这个机会,立马嘲讽道,有的人一有事就让别人往前冲,出银子出力时就当缩头鸟!李大人擦了一把汗:臣愿意捐献纹银三百两。

其实不是自己不捐,是最近刚刚输了五千两白银,还没还上,这又来个窟窿。

臣愿意捐出二百两。

又一个小官员说道。

最后,每个官员都捐了银子,没银子的捐献粮食,布匹,总之你捐什么朝廷就收什么,来者不拒!其实,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美和丑,善与恶。

有的人明明兜里就一两银子,可愿意倾囊相授,有的腰缠万贯,捐出十两都浑身颤抖。

这就是人性的区别,所以一个人高贵与否不能用外表和官位衡量。

散朝后,臣子们各司其职,动了起来。

太子和赵凌霄登台点将,准备各种赈灾物资,太医们准备防疫的草药,普通臣子回家取银子捐款,守城军程斌也收到消息,不得放流民入城的消息。

现在除了出门运送沙袋的车辆,一切进来的百姓都严格排查。

傍晚,城门外聚集了一大堆流民,大约有一百人。

这些人是第一批到达京都的灾民。

他们一路上像蝗虫一样,遇到庄稼就吃,遇到菜地就啃,就这样来到京都城外,他们希望在天子脚下能改变命数,可没想到城门紧闭,不由得悲从心声,跪地哀嚎。

皇上啊,救救我们老百姓吧,我们的家乡被洪水淹没,房子都没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拄着拐棍悲愤的哭求,浑身颤抖,可怜至极!我儿子就失踪那场洪水中,求皇上开恩,救救我们吧,实在没有活路了!又一个老妇人哭嚎。

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我儿子饿死在路上,老天爷啊,你给俺们一条活路吧!悲切的声音里满是绝望。

本来流民们的亲人,房子被大水冲走,心情就压抑,被这几个人一哭,跟着一起嚎了起来。

一百多人,坐在城外一个调调的哭,挺瘆人也挺可怜的。

程斌和御林军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些人心里很不舒服。

自古以来,农民都以土地为生。

土地收成的好坏关系着一整个家庭的糊口问题。

可一场大水夺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子,甚至是亲人的生命,这叫他们如何不心痛!这种痛高位上的人感受不到,因为他们坐的太高,除非真正走到百姓身边,和他们同饮杯中水,同品盘中餐,才能想百姓所想,思百姓所思。

人生有时就像一个茶几,虽然不大,但是充满了杯具。

这些流民就是踩踏到悲剧之上,他们肆意的呼喊,想摆脱现状,可谁又能挣脱过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