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他每次找不到她,她都在佛元胥那里。
他看她与佛元胥越发的亲密。
越长大他的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所以他跟父亲说,他要娶董思皖。
父亲早有此意,还怕他不高兴,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就开心了。
父亲和皇帝一拍即合。
皇帝做了主,把董思皖许给了她。
可是终究,有缘无分。
……五年后,言宁娶妻了。
那年董思皖三十岁。
言宁的妻子是贡纳城当地人。
长的清秀,性子朴实善良。
两年时间,替言宁生了一儿一女。
言宁的儿子像妈妈,女儿像爸爸,粉雕玉琢的特别漂亮。
董思皖做了孩子的干娘。
董思皖在贡纳开了个绣房,事业也算做的风生水起。
虽然她年纪大了,但是提亲上门的人也很多。
对外,所有人都以为她叫淳意。
就连言宁的孩子也这么以为。
这些年,小桃有从常安过来贡纳看过她几回,后来也逐渐没了音讯。
言宁的身体不太好,在孩子们十岁的时候便去世了。
言宁的孩子由她和孩子的母亲一起照顾。
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她越来越老,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绣房给了言宁的女儿打理,那姑娘很像他父亲,特别的聪慧,尤其将账记得特别清楚。
有时候董思皖去绣房看看,见那姑娘站在门口背着手严肃和人说话的模样,恍然间就回到了小的时候。
董思皖生出无限的神往。
也觉得无限的惋惜。
其实,在佛元胥去世后的第二年,冬壬有找过她,说了佛元胥的所有事。
她才知道,佛元胥因何会死。
她才知道,佛元胥亲手杀了董绾玥。
因为她撒了谎,佛元胥认错了人。
他并非因那两月的照顾对董绾玥产生了情感,而是把董绾玥当成了他董思皖。
董思皖听着冬壬说董绾玥编排自己的那个故事,只觉得好笑罢了。
她是好玩蒙眼射箭。
可是从未让董绾玥做过靶子。
她胆子小,况且她也舍不得。
跳进池塘里捞东西确有其事,却是董绾玥不管不顾自己跳下去的。
董思皖跟着跳下去救人,还被父皇给骂了一顿。
父皇因此不喜欢董绾玥,执意要送她出宫。
父皇总是捏着她的耳朵告诉她,不要太容易相信别人。
可是那时候,她是真的很喜欢董绾玥。
她也知道了佛元胥娶柳之年的缘由,是为了父亲给其兰皇的那块红芝。
那红芝兜兜转转却是落在了她的肚子里。
可是父亲说那人人惦记的好东西,能为她换一段好姻缘的东西,终究是假的。
也不对,只是不能活到一百八十岁罢了。
……冬壬就在贡纳城找来活计,他其实对董思皖的感觉很复杂。
觉得她不识好歹,又想替佛元胥守着她。
这是王爷此生最珍惜的人了。
起先一个女人做生意并不容易,董思皖受到了不少的刁难。
原来他一直以为柔眉顺眼的董思皖,却是如此的泼辣。
和王爷的那三年,果然是装的。
或许应该是说,她只对王爷才那样。
贡纳城到了冬天。
贡纳城有一座很高的山。
越过这座山就是胡人的地界,当年其兰军就在山下设营,布兵。
董思皖隔三差五的就过来,一坐就是一天。
这习惯持续了好多年,直到再也走不动了。
然后,她想去山上,向那边看看。
佛元胥就死在那里。
冬壬得知这个消息,默不作声的带着她上了山,俩人都年纪大了,上山对谁来说都不是什么轻松的活。
登了好久也没到山顶,两人坐在山的小半腰,相顾无言。
冬壬问她,你后悔吗?风太大,雪落了满头,董思皖的耳朵也陈了,所以一时没听清。
冬壬憋了一口气,吼道:离开王爷,来贡纳找言宁你后悔吗?董思皖眉眼恬静,低头笑道:后悔啊,怎么不后悔。
可是连其兰朝的皇帝都换了两个了,她也大半截身子入土了。
后悔,也就只能后悔了。
她的眼中有泪光闪烁,冬壬鼓了鼓腮帮子,挠挠一把自己的白头发,说道:害,其实王爷带兵入关的那天,先来看的你。
董思皖猛地扭头。
冬壬挠头挠的更厉害了,你那时候准备和言宁成婚,欢天喜地的挑做喜服布子的时候王爷全看到了。
冬壬低下头,觉得难过,早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无论如何也得帮他叫住你。
世上的事可不就是这样么?遗憾的多,不遗憾的少。
董思皖下巴埋在毛领里,眼睫垂了垂。
她是真的不知道。
她觉得有些冷了。
冬壬起身,搀起她,道:走吧,待会雪大了咱就下不去了,我们这两把老骨头,禁不起摔。
董思皖点头,跟着冬壬下了山。
没几日,董思皖就不好了。
言宁的儿子做了大将军,听闻董思皖病重的消息,急匆匆的从很远处赶了回来。
言宁的女儿一直守在她的病榻旁。
董思皖一个字也不说,她一直摸着自己的脸。
因为她无论怎么回忆,佛元胥的面容都停留在他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特别的好看。
不像是她,满脸的褶子。
可是,她宁愿佛元胥也满脸的褶子。
她呆呆地望着虚空的方向,在想。
人死后,会去哪里呢?她还会见到佛元胥么?他会不会已经在地府有了好多美娇娘。
想着想着,她有点喘不过气来,几个孩子的哭声也有些远了。
边关下了暴雪。
将整个小城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她躺在小屋的榻上,眼神半阖着。
屋子里的炉子生的暖暖的。
董思皖恍惚中,看到了佛元胥。
他就站在所有守在她的人身后,冲她笑。
他背着手,就那么的看着她。
董思皖的眼泪一下子就留下来了,她张张嘴想说话,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可是佛元胥感应到了,他向着她伸出了手。
他冲着她笑,这让董思皖想起了佛元胥眼睛治好的那天,她父皇同意质子归国,其兰皇的人来接他。
她不顾阻拦站在城墙上看他离开。
佛元胥上马车前,回了一下头。
那一刻,阳光映在他的眼中,比那星光还要亮。
那个时候他就是这个模样。
董思皖一辈子后悔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嫁给佛元胥,比如离开佛元胥,可是她从未后悔过的便是,那年春花烂漫。
她驾轻就熟的爬上了质子宫的墙。
去看那个穿着月牙袍的小子。
看着他磕的浑身是血,她皱紧了眉。
佛元胥在向后退。
董思皖勾了勾唇角,张嘴唤道:小瞎子。
那穿着月牙袍的小瞎子伸出手,朝病榻上的董思皖伸了伸手。
董思皖抬起手。
最终阖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