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看见白鹿拉车,便低声道:师兄你看,是不是歧伯回来了?雷公伸头向外张望,然而他什么也看不到:哪儿呢?我怎么没看见?秦笛道:师兄稍等,一会儿就到。
还不到半盏茶功夫,白鹿拉着仙车,来到庄园门口,然后慢慢停了下来。
秦笛和雷公还有众多的弟子迎了上去。
很多人纷纷叫着:祖师回来了!祖师,您怎么去那么久?路上还顺利吗?仙车中走出一位长者,头扎高髻,胡须花白,垂在颌下,约有半尺长,双目有神而内敛,看面目颇为严肃。
老者对着众人摆了摆手,道:都下去吧,雷公,这位年轻人是谁?秦笛赶紧上前见礼:弟子秦苦,拜见前辈!你是哪家的弟子?为何要拜见我?是来请我出诊的吗?我可告诉你,老朽出了趟远门,一路跋山涉水,穿越幽明,十分辛苦,不休息三五十年,我不会再出门了。
秦笛咧了咧嘴,苦笑着道:前辈,我有风后留给您的玉简。
您能否先看一下?风后留给我的?歧伯颇为诧异,当即接过玉简,神识轻轻一扫,面色瞬间就变了,颌下胡须抖动了两三下,道:你且在这里住下,等我三五日,待我洗去风尘,调匀了气息,再跟你出门。
秦笛躬身道:是,弟子谨遵吩咐。
歧伯转身进入不远处的正堂,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秦笛跟雷公静坐闲聊,问道:师兄,你现在的医术已经到了何种地步?雷公筹思片刻,答道:三界神人鬼,我不能治神,也不能治鬼,只能对凡人和灵仙以下的修真人,有着较大的把握。
秦笛问道:师兄你说,神仙会不会生病?雷公细眉一跳,似乎觉得怪异,看了他一眼,道:神仙当然会生病。
神仙要想突破自己的境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
你可以想想,世间有多少筑基,有多少金丹真人,有多少步虚、合道、地仙、灵仙和天仙、祖仙,是不是境界越高,人数越少?为什么会人数越来越少呢?那些减少的人都去哪儿了?是病了还是死了?难道纯粹是寿元耗尽吗?很多仙人在修炼之时走火入魔,那不是病了是什么呢?我跟你说,所谓生老病死,落在修真人身上,跟凡人没什么不同。
秦笛点了点头:师兄你说的真好。
如此看来,仙医也是一份很好的职业,像师兄这样的人应该很抢手,对不对?雷公笑道:最抢手的还是歧伯前辈这样的神医。
你别看凌霄殿咄咄逼人,他们就算杀再多的人,也不会伤害歧伯前辈!前辈用十二头仙鹿驾驭着仙车,这是多么明显的标志啊?可是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没有人挡他的道!每个人见了他,都要恭恭敬敬远远的行礼!秦笛呵呵笑道:玉帝高高在上,坐在凌霄殿中,俯视群仙,他那样的仙帝,总不会生病吧?师兄你说,他若是见了歧伯前辈,是否也会恭恭敬敬呢?雷公眼珠子转了转,轻哼道:嘁!仙帝就不生病了吗?他现在风光无比,谁敢保证明年如何?今年不生病,百万年后、千万年后也不生病?他自己不生病,家人子女会不会生病?这些个仙王仙帝,说是与天地同寿,你回头看一看,还不是有大量的仙王仙帝陨落,或者转世重修,或者永远消失?天地尚不能长久,又何况修真人呢?一席话说得秦笛不得不点头,心道:这位师兄看着反应迟钝,其实是有内秀的,要不然师傅也不会将他收入门下。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
第四天早上,歧伯走了出来,招呼秦笛道:走了,我跟你出门一趟,你在前头带路,争取早去早回!雷公很想跟着去,但是歧伯不出声邀请,他只能干瞪眼,眼巴巴的看着仙车远去。
秦笛顾虑到王母的态度,也不敢让雷公跟过去,所以只能表示遗憾。
大约走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歧伯将白鹿和仙车收了起来,旋即换了一两仙车,又放出两匹天马,道:姓秦的小子,你过来驾车!老朽不能露面,动静越小越好。
秦笛答应一声,纵身坐在车辕上,一抖缰绳,催马前行。
好嘞,前辈您好好休息,等到了地头,我再叫您。
仙车的布帘放了下来,歧伯在车内说道:我看你仙骨很年轻,拜入黄帝门下,应该不算太久。
你且说说,从他那儿学到了什么?秦笛恭谨答道:弟子学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只懂得一点皮毛。
车厢内沉默了好一阵,才有声音传出来:雷公告诉我,说你会吞天、食地、吸星大法。
我看那都是歪门邪道!因为黄帝不在,你一个人瞎捉摸,所以学偏了!你知道什么是三坟五典?那是三皇五帝之书!什么是八索九丘?那是八卦之法、九州之志!秦笛一愣,赶紧竖耳倾听。
歧伯道: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
在玉皇大帝登基之前,黄帝乃是统领天下群仙的天帝,他德高望重,坐镇黄帝宫,接受各位仙帝奉献上来的仙典,经过多年琢磨,最后编纂出三坟五典,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八位仙帝的心法要旨,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天仙所能领悟的?秦笛连连点头,笑道:前辈您说的是,弟子年幼无知,还请前辈多加指点。
唔,我只是随口提一句,其实我自己也不懂。
尤其是你现在境界不足,就算绞尽脑汁也没有用。
等你进阶祖仙之后,争取放出比较多的化身,去各个星辰实践学习,仔细琢磨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中的内容,或许在很多年后,你才能领悟其中的要旨。
秦笛问道:请问前辈,您当年作为祖仙的时候,放出了多少化身?歧伯道:这问题,我不会回答你的。
因为化身的数目和质量,决定祖仙最终的成就。
这就像筑基的时候,开辟的紫府空间有多大一样,一般人都不会告诉你。
除非我这样的仙医,才能在看病的时候,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那么请问前辈,一般的祖仙拥有多少化身?对于修真人来说,这方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吗?歧伯沉吟片刻,答道:作为祖仙来说,最少要放出九具化身。
最多没有极限。
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更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让化身不断成长,帮你领悟大量的天道法则。
一般来说,按照惯例,有三种化身之法。
一种叫做‘一百单八将’。
就是说,放出一百零八个化身,散布于普天之下各大主要星辰。
很多祖仙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种叫做‘七十二地煞’,是说放出化身,进入七十二颗‘母星’修炼。
这些星球都是诸多仙王诞生、成长和历练的地方,因为灵气充沛,循化不断,永无止息,再加上崇尚杀伐,厮杀惨烈,很容易让资质上佳的修真人成长起来,因而被叫做‘群仙之母’。
在那些母星之上,有些神仙一直守在当地,用不着去灵界、仙界寻找机缘,也不用去三垣二十八宿开荒拓野,就能成长为法力无边的大人物,比如说镇元大仙,人称地仙之祖,他住在万寿山五庄观,虽然说是地仙,但是功力之高,不在普通的仙帝之下。
第三种方法,叫做‘三十六天罡’。
就是说放出化身,进入三十六颗祖星。
那里是老牌仙帝的故乡,所以才被称为祖星。
祖星开发时间很长,因为诞生了太多的仙帝,所以大都耗尽了灵气。
虽然如此,只有到了祖星,才能更好的领悟仙帝创下的心法。
比如你学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只有去了祖星,寻访仙帝走过的足迹,才能更快的掌握。
可惜啊,祖星被天庭封印了,不准神仙随意进入,谁敢私自乱闯,一旦被捉住,下场凄惨无比!在这三种方法中,最上乘的乃是三十六天罡,其次是七十二地煞,然后才是一百单八将。
衍化分身不但耗费仙元力,而且折损寿元,每演化出一具化身,就要折损万年寿命。
除非这具化身修成正果,满载而归,还能将寿元补回来。
如果演化出无用的分身,或者分身没有成长起来,不能帮你领悟出天道法则,那就太可惜了。
秦笛听了这番道理,心中很是感激,道:多谢前辈教诲。
按理说,您是黄帝的师长,我该叫你师祖才对。
歧伯却道:你叫我前辈就好。
黄帝为人谦逊,昔年曾尊我为天师。
其实以我的修为来说,只是在医术上有点儿小成就,哪里能做他的师傅呢!你叫我师祖,我也不敢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