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想法

2025-04-01 11:06:53

唐子浩一走进来,便急切地问道:虎儿,下人说婉儿的脚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唐夫人也急道:对啊,婉儿,你的脚真好了?唐虎哈哈大笑着:爹,娘,你们自己看呀。

只见唐婉双脚踩地,很轻松的旋了一圈,裙角飞扬,好不美丽。

这实在太好了,等会儿告诉母亲,她老人家也一定会非常高兴。

唐子浩掩饰不住兴奋的直点头道。

唐夫人却显得理智一些:但是婉儿你的脚怎么会突然就好了呢?这么一说,唐婉突而掩口一惊,刚才沉醉在兴奋之中,差点忘记发生的事情,现在被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这脚可不是自己好的,而是被人治好的呀。

她连忙朝外望去,见到方陵还在,小脸上顿时如春花灿烂般展开来:是他治好我脚的!这一指,花园里的所有人都齐唰唰的朝着方陵的过去,唐虎听得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道:什么,你的脚是这个浑小子治好的?别说唐虎不信,唐夫人和下人们也都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倒是唐子浩识人无数,仔细看着方陵,眼中不由多了一抹异彩。

这少年虽然不过15、16岁,但是眼神刚毅如铁,虽然穿着普通,但是丝毫没有卑微的感觉,挺直的胸膛和淡定的表情,便让人忍不住刮目相看。

唐子浩不由朝着方陵问道:这位公子,真是你将婉儿的脚治好的?方陵还没说话,唐婉便说道:爹,肯定是。

他说能治好的脚,然后就这么握了一会儿,我的脚现在就不痛了。

就握一下就不痛了?妹妹,你没有发烧吧?唐虎听得一脸怪异,那么多名医来治疗过,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也没好转,就用手握一下就能好?而此刻方陵也早想好了应对的策略,对他来说,如果能够治好唐婉的脚,那就能够博得这个城门参将的好感。

无论对自己在宫外的事情,还是日后逃出宫,或许都有着一些帮助。

不过,如果让人知道自己用手握几下便能够把这瘸了的脚治好,太出风头,还得要把治疗的方法隐瞒起来才行。

他微微一笑道:唐公子,在下并不是简单的握一下脚,只是粗略诊断,利用穴位的按摩减轻了些痛楚,离真正的治好还差得远呢。

听见方陵这么一说,唐婉靠在母亲身上,把小脚提了起来,生怕兴奋过头,又痛了起来。

唐子浩却是从这话里听出了些眉头来,朝着方陵做了个请的姿势道:公子,小厅里请。

于是几人便到了不远处的小厅里,待到下人奉上茶后,唐子浩含笑询问道:还没有请教公子的大名?我叫方陵。

方陵答道,方虽然是国姓,但是有这个姓的人却非常多。

而且,当年母后生下自己后,是她给自己取的名字。

别说宫外,宫内见过自己的人寥寥可数,知道自己真名的更是屈指可数。

唐子浩便朝着儿子一指道:还不快过来给方公子道歉!唐虎倒也实在,他涨红着脸,憨憨的行了个礼道:对不起,刚才是我太鲁莽了,看到公子握着妹妹的脚,还以为你……方陵微微笑道:没事,是谁见到也会误会的,我还得多谢唐公子拳下留情呢。

这一说,唐虎的脸反而更红了,刚才那么多拳打过去,也没有把方陵给撂倒,可见对方的功底。

唐子浩接着问道:不知道方公子师承何人,究竟有几成把握能够治好小女的脚?方陵七情不变地说道:在下的师傅是一位世外高人,自小便传授给我一些医术,就如同刚才那穴位按摩法,便能活血化淤,如果再加上服药,应该有八九成的把握。

那太好了,不知道能不能请到公子的师傅?唐子浩大喜道。

方陵微微摇头道:我那师傅早就游历在外,如闲云野鹤一般,要找到他只怕比登天还难。

唐夫人却拉着唐子浩轻声说道:夫君,我看方公子的医术也应该相当高明,不然能这么短短时间就让婉儿的脚就不痛了?唐子浩一拍脑袋,这才觉得言语中点轻视,连声说道:对对,那就麻烦方公子为小女治脚,不管你要多少银子,只要你能治好我这小女儿的脚就行。

经过刚才的治疗,唐婉脚的状况已有了细微改善,方陵倒的确有信心把那些名医们都治不好的脚治好,毕竟这可是仙术!不过,刚才的治疗也让方陵的体力消耗大半,恐怕要持续治疗是不行的。

而且,如果把这治疗搞得太轻松,那唐子浩对自己的好感也是有限的。

方陵微微一琢磨,便说道:刚才诊断后,我心里已有数,现在得回去煎药,明天再到府上来为唐小姐看病。

唐子浩连忙说道:那方公子就在这里吃个午饭吧?不必了,这煎药也要费些工夫呢。

方陵摇摇头,心里还惦记着胡大海没给的银子,要在这里吃顿饭,再这么一耽搁,也知道回宫是什么时候了。

唐子浩便连忙说道:虎儿,你去送方公子离开!看到唐子浩生怕自己走了不回来似的,方陵微微一笑道:不必麻烦唐公子,在下是和仁心堂的胡掌柜一起来的。

唐子浩这才放了心,便道:那明天我就让管家去仁心堂接方公子。

方陵这才离开小厅,心里又盘算了一阵,来到前院的时候,胡大海也正忙完,手里多了几份官员的药材订单,脸上笑开了花。

二人出了唐府,来到东大街街口的时候,发现庆德堂外居然十分热闹。

因为庆德堂和仁心堂分号都在一条街上,所以一眼就能看到两个药铺的情形,而此时仁心堂里人却并不多。

待到走得近了,才看见庆德堂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本铺新聘医馆名医苟仲大夫坐诊,神医妙手,药到病除,价格实惠。

胡大海看得眉头一皱:好个庆德堂,居然把医馆的大夫都请来了。

方陵见他表情颇有些凝重,不解道:但是仁心堂里也有大夫坐镇啊?我看那老中医医术也挺不错的呢。

胡大海却说道:虽说能医人的都能叫做大夫,但是也有着身份上的差别,一般医馆出来的才称之为大夫,而药铺子里的那些看病的则称为郎中,很多都是家传的医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毕竟缺乏名气。

医馆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专门培养大夫的地方,而且还有太医教学呢。

原来如此。

方陵想想也是,太医院的太医不也有等级之分吗。

却听胡大海又说道:我知道这庆德堂打的什么主意了,最近染上风寒的病人是越来越多了,这风寒虽是小病,但是治起来却麻烦,很多时候都要耗上个十天半个月。

庆德堂请名医过来,估摸就是专门针对风寒的。

风寒虽是小病,但是传染得极快,如果大家都在那里看病,那庆德堂的人气也就自然的旺了起来。

那仁心堂的生意岂不是会少很多?方陵这才想起余天成在唐府里说的话,看来这是庆德堂专门针对仁心堂的举动。

胡大海摇摇头叹道:这可没办法,医馆的大夫要价很高的,而且没点身份也请不动,都说这庆德堂有后台,现在看来恐怕是对的。

怕就怕,他所有的分号都请上大夫,那我们仁心堂这冬天可就真不好过了。

方陵也不得不承认,庆德堂这招的高明,这治疗风寒确实花不了多少钱,可能二十几文就够了,所以如果医馆名医的价格和郎中差不多,那么自然会选择前者。

这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自然会兴隆起来。

如果仁心堂有麻烦,那自己的药材生意估摸着也会受到影响,他便问道难道就没有对付的法子吗?胡大海笑道:哪能有什么法子,除非我们也请一个比他名头还大的名医,可哪有那么容易?或者是有对风寒极有效的药方,能够短时间内治疗好,不过,这种药方可是听都没听说过呢。

胡大海这随口一说,方陵却是心头一动。

其实这风寒他是很了解的,一到冬天,宫里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染点风寒,什么感冒咳嗽、发烧头疼之类的,患病的人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种风寒被太医们称为流行性风寒,每当这个时候,太医院就会对这种风寒进行会诊,以最快时间研发出药方。

毕竟和宫外不一样,宫里的下人们要是在伺候主子的时候还咳嗽来咳嗽去,那就是大不敬,要是让皇上都染上,那更是有伤国体的大事。

所以太医们一到风寒便不敢怠慢,而研发出的药方也十分的神奇。

正如胡大海所说,在宫外要治个风寒,怎么也要十天半月,好得很慢,但是太医院研究出来的药方都是两三天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