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芃姬饱吃一顿,起身带着卫慈离开。
她发现卫慈从一开始就有些沉默,他怀中还抱着那一堆的合同,好似在深思什么。
姜芃姬倏地停下脚步,卫慈一时没有收住脚,冷不丁地撞了上去,前者没什么反应,倒是卫慈没稳住重心退了两步。
他醒过神,连忙作揖告罪,姜芃姬问他,子孝想什么呢?卫慈会瞒着别人,但他不会隐瞒眼前这人,只要她问出口,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道,慈在想主公的用意——姜芃姬偏首望他,轻笑道,我能有什么用意?卫慈分析道,主公与黄嵩歃血为盟,仅从表面来看,这份盟约不是束缚黄嵩而是主公。
黄嵩已经战败,主公要他生要他死,作为战败者的黄嵩能反抗?姜芃姬不仅留着黄嵩的性命,还要与他歃血为盟,黄嵩失去了权利和一定自由,但他和家眷再无后顾之忧,只要他们一家安安分分,不管是主公还是未来的新主,谁都不能动黄嵩一家。
区区一封盟约,保全黄嵩三代性命,等曾孙辈出生长大,那也是五六十年后的事情。
五六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世间风云变幻,谁知道未来会如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份盟约对黄嵩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天大的好事。
不过——卫慈却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黄嵩那句儿孙不能入仕,女儿呢给了他启发。
闲散宗室没有权利,日子过得还不如寻常小士族,更遑论黄嵩还和姜芃姬争过天下。
没有权利、无法入仕,光有封爵又有什么用?为了保住门楣,黄嵩一脉就不得不耗费气力去培养膝下女儿乃至孙女,助她们踏入仕途。
黄嵩旧臣看在以往情分和眼前的利益,不仅不会阻拦,反而会在背后推动一把。
五六十年,足够朝廷权力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女帝登位,乱世可以用武力打,太平之后,百官还是希望男嗣继承帝位。
女子生育风险太大,谁也不能保证女子生育不会出危险。
对百官来说,男嗣没有生理孕育的拖累,生存的可能性更高,对稳定朝堂更加有力。
除此之外,女子在朝堂的分量太轻,这也是女帝继承制受到阻碍的难题之一。
卫慈有些心颤地猜测。
自家主公这是为以后的太女殿下铺路么?当年册立太女,颠覆以往的继承机制,陛下卫慈承受了不少压力,今生竟早早布局了?一想到前世的女儿,卫慈不禁眼眶发热。
尽管陛下抗住了压力册立太女,但百官对姜琰的质疑一直没有少过,她只有做得毫无瑕疵,方能让那些人闭嘴。
可想而知,从出生到成年,这位承上启下的继承人背负着怎样的压力。
卫慈出神想着,倘若主公现在就为她铺路,琰儿往后遭受的压力……应该会小一些吧?姜芃姬笑道,我这人吃什么都不肯吃亏,我给伯高甜头,自然是为了让他能回报我更多。
卫慈听后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主公的意思——卫慈几乎要咬着自己的舌头,咬字都不清楚了,您想——姜芃姬道,我听你说过她。
卫慈目露诧异。
当年汉美和婉儿成婚,你喝醉了,还警告子实家的丰攸别祸害琰儿,那孩子是叫姜琰?卫慈心脏怦怦乱跳,丝毫想不起这茬事情。
姜芃姬暗笑,她耳力惊人,卫慈那点儿动静怎么可能瞒得过她的耳朵?有个女儿叫姜琰,丰真家有个叫丰攸的孩子还是她相好,这一波剧透她挺满意。
卫慈承认道,是,她叫姜琰。
姜芃姬道,那必是个很优秀的孩子。
生得很像主公,只是脾性不怎么像,琰儿性情更加内敛深沉,年仅十岁便能出阁讲学。
哪怕是卫慈,他也摸不清这个女儿的心思。
作为新建王朝唯一的继承人,除了她自己之外,旁人无法想象她肩头背负着多大的压力。
卫慈只能尽可能陪着她读书,教导她学识——【每次见到太傅,孤总觉得很自在。
那些只会掉书袋的人,孤不喜。
】【他们又没有当过皇帝,怎知皇帝该怎么做?只会照本宣科,那些孤都背下来了。
】这话是姜琰四岁时候说的,这也是她难得的任性言辞,平日的行事作风十分稳重。
相较之下,卫琮更像是个孩子。
等卫慈意识到姜琰及笄成年,他恍惚发现这孩子已经长成另外一种模样,最合格的继承者。
内敛深沉么?姜芃姬道,看样子比较像你。
她是个什么脾气,她心里清楚,未来女儿却是个沉静的性格。
卫慈道,主公这次是为、为琰儿铺路?前世今生不同,你我以后要是有了孩子,还不知道是不是琰儿呢。
姜芃姬平静道,只是,有些事情要尽早准备。
不管是不是琰儿,总归是我们女儿。
黄嵩这家子,给她备下的。
冲这点,我能容下伯高。
她看中的不只是黄嵩,还有黄嵩的人脉旧臣,运作得好,必然是一股助力。
既然早早知道未来可能面对的困难,早早布局,以后负担的压力也小些。
卫慈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姜芃姬笑着眨眼,你我关系还清白呢,距离晋升父母还有漫长七年,子孝莫要让我久等。
卫慈:……时时刻刻不忘撩一把,主公与前世的画风真是不同了。
姜芃姬道,除了姜琰,你我还有其他孩子?卫慈默了一下,低声道,尚有一子,取名卫琮,表字……廷璋。
听到两个孩子的姓氏和名字,姜芃姬便知道里头的含义了。
她没有深入追问,反而回了自己的营帐。
根据她的观察,那两个孩子估计都是卫慈心上的伤,这事情还是以后再谈吧。
第二日,姜芃姬召集众人说了她和黄嵩歃血为盟的事情。
众人眉头轻蹙,他们都赞成灭了黄嵩,但自家主公想要留下黄嵩,也不是不行。
等他们看了盟约内容,仅有的反对声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