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锦医by天然宅 > 第109章瘟疫

第109章瘟疫

2025-04-01 15:27:37

袁锦绣平日里哪听过这么难听的话,气的腮帮子都是红的,恨不得当场给锦卿几个耳光,等她好不容易平复了情绪后,恼怒道:我好意讲与你听,你倒说这种话来腌臜我!锦卿嗤道:是谁一个劲的妾长妾短、庶子庶女的叫个不停的!真论起来,还不知道谁是庶出的!袁锦绣自知辩不过锦卿,愤愤然道:你就是个蔫坏的!浑身上下没丁点好的地方,我以后去哪里都不会带你的!锦卿冷笑着撇嘴,多谢了,我正好不想去!锦卿也不是泥捏的,袁锦绣没脑子说话又难听,没义务一直忍让着袁锦绣。

一直到散席,袁锦绣一直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一般坐着,看都不看锦卿一眼,直到叶玮安趁散席的时候来找锦卿说话,她也只是偷偷扫了叶玮安几眼,待见锦卿回头看她时,又立刻坐直了身子,双眼目不斜视的看向前方,一脸严肃正经的样子。

散了宴会后两人回家,坐在马车里的袁锦绣依旧是拿着鼻孔对着锦卿。

从宴会开始的时候,书娟就去了下人们聚集的地方,并不知道原因,此刻见袁锦绣还在耍大小姐脾气,心里一个劲的感叹锦卿小姐日子过的真不容易。

回家后,袁锦绣就直奔魏氏的院子去了,锦卿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她是去告状了,袁锦绣也就这点能耐了。

书娟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夫人再想出什么招来对付锦卿,然而都快一个月过去了,袁府里面还是风平浪静的。

似乎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她也渐渐放下心来了。

天气一天天的热起来了,从锦卿在太医院房间的窗户向外望去,三月里开的娇艳的花如今凋谢的差不多了,院子里的树上也长满了绿叶,明亮的阳光直晃人眼睛,夏天快要到了。

一连几天都是没什么大事,锦卿上午去给宫中的女官看过病,便匆匆回了太医院,然而一进院门。

就看到不少太医三三两两的聚集到一起,神色紧张小声讨论着什么。

锦卿心中微微诧异,一路上礼节性的和同僚们打过了招呼,便直奔乔适的房间。

乔适正在和乔峥说些什么,见锦卿站在了门口。

朝锦卿招了招手,舒口气道:你来的正好,我有些事要和你说。

乔适很少用这么严肃的语气和锦卿说话。

锦卿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

平州方裕县两个月前出了场瘟疫,原本并不严重,死了一些人,户部也调派了不少钱粮过去。

说到这里。

乔适压低了声音,秦王从调派的钱粮中扣了不少。

如今瘟疫没压住,反而要闹大了,上午有平州的急报说连瘟疫已经蔓延到整个平州了。

锦卿一颗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瘟疫几乎等同于死亡了,地方官员为了阻止瘟疫蔓延,大多会把发生疫病的村子封锁,等人死的差不多了,就一把火把整个村子全部烧掉。

只是如今连平州城都有了疫病,只怕封锁烧村这个简单却最有效的方法。

已经不能用了。

锦卿想起来院子里那帮同僚充满了担忧和惊惧的眼神,便问道:是不是太医院要派人去平州?乔适点点头,见锦卿神色不变。

心下很是满意,他早看到了院子里那帮胆小鬼的惶惶之态。

袁锦绣到底是他带出来的太医,胆色上都比别人强不少。

你放心,不会让你和乔峥去的。

皇上在早朝上大发雷霆,又让郑柏枫和我选几个太医去平州,也是为了彰显君恩浩荡。

乔适安慰锦卿道。

锦卿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平州是大唐北方靠海的一个州府,位置上接近于现代的辽宁,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因为靠近北方,气候寒冷,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原始森林又多,大部分老百姓都会通过渔猎来补贴家用。

这样的地方要是发生了瘟疫,可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乔峥皱着眉头说道:那二叔可有拟定的人选?乔适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纸来,递给了乔峥,说道:我和郑柏枫商量,一共出四名太医,也能显示皇上对此事的重视。

乔峥接过纸,扫了一眼上面的名单,指着名单叹气道:这两个人与我们一向交好,去了有个万一,真是可惜了。

乔适脸色也同样不好看,若不出这两个人,郑柏枫岂不要逼着我把你们两个送过去?!不过郑柏枫也没捞到好,另外两个,可是巴结他巴结的紧。

锦卿按捺住心中的诧异,接口道:平州不过是个穷地方,人也不多。

即便是户部这次发了大善心,给再多的钱粮也没多少吧,秦王贵为皇子,怎么会看的上这点东西?乔峥眉头紧皱,我们哪里知道?秦王素来有贪墨的恶习,这次爆出来贪墨的是他的一个下属,原本以为是这个人胆大包天,敢贪了救灾的粮款,谁知道一审之下,扯出了背后的秦王。

乔适拍了拍锦卿的肩膀,小姑娘到底太年轻了,摇头道:你不懂,这些皇子要养一大堆门客,逢年过节来来往往的礼节,还要想办法拉拢朝中的大臣,没钱怎么行?而且,也说不定是因为见齐王失了圣心,出挑的皇子只剩他了,便愈发的胆大起来。

出了乔适的房间,锦卿心中说不清是卸下了一个重担还是背上了枷锁,在乔适的保护下,没有让她去平州,然而终究还是有人要去这个地方。

下午的时候,乔适和郑柏枫便召集了太医院的所有太医,在院子里宣读了他们的决定,宣读之前,所有人都是鸦雀无声,明晃晃的太阳直直的照在人的头顶,然而在这大太阳下,不少人却是冷汗直冒。

宣读完名单,没有在名单上的人欢喜之色溢于言表,而被名单点中的四个人要么一脸淡然,要么一副如丧考妣之相。

等人散去了,锦卿忍不住最后看了这四个人一眼,这四个人都是半老头子,家中妻儿老小一应俱全,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和家人团聚。

锦卿心中有再多的波澜起伏,此刻也硬生生的把它压下去了,她没有那么博大的胸怀,能不顾一切的奉献自己。

她还有叶玮安、锦知、刘嬷嬷……为了这些人,她绝不能去逞什么英雄,老老实实的躲在乔适身后保命就行。

下午的时候,有个晋王府的丫鬟直接找到了锦卿,说是顾孺人又怀了身孕,甚是想念锦卿,让锦卿有空的时候去看看她。

锦卿扳着指头算算日子,竟是好长时间没去过晋王府了,也难怪这姐姐不高兴了,再加上今天的事情,锦卿心中烦闷,便直接去了晋王府。

顾瑞雪已经生了两个孩子,琪儿今年都七岁了,然而依然明丽温婉,腰身纤细,若不是梳着妇人发髻,怎么看都像是十六七岁的姑娘,不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锦卿过去的时候,顾瑞雪正斜靠在榻上,与晋王妃说话,大概是因为顾瑞雪有了喜讯,晋王妃心里高兴,原本苍白的脸色也多了几分红润。

细细瞧着锦卿,晋王妃笑道:我原来以为妹妹这腰身保持的好是有什么秘诀,现在看来,是你们家的姑娘都是这水蛇腰啊!锦卿低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她也想吃的胖一点,变成一个前凸后翘的丰满大美人,可无论她怎么吃,还是这副发育不良的小身板,平白让她惆怅。

锦卿坐下来笑道:殿下可知道这个好消息了?顾瑞雪摇摇头,笑道:皇上让他专门负责去平州的钱粮调派,从去上早朝就没回来,忙的没什么时间。

锦卿心中微微一动,然而看顾瑞雪脸上却是一脸的坦然,看不出任何或高兴或丧气的情绪来。

一直以来锦卿似乎都忽略掉了一点,皇上这么多皇子,除了晋王,这些皇子殿下就像是海浪上的小舢板,随着皇上的喜怒在朝堂上起起伏伏,只有晋王一直是现如今低调谨慎的样子,皇上夸功劳的时候有他一份,找茬的时候却挑不出毛病来。

如今秦王贪了点小钱,都被就揪了出来挂了墙头,这个晋王姐夫却波澜不惊的接替了秦王的工作,谨小慎微的进行着钱粮调派,连家中添丁进口这样的喜事都没回来……锦卿摆摆头,顾瑞雪心思比她深沉,她那点花花肠子加起来还不够顾瑞雪的一个指头,谁知道顾瑞雪和晋王到底是打什么主意,这些皇子哪有省油的灯,她只用做个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小太医就行了。

锦卿从晋王府出来后,直接让马车送自己回了袁府,经过一处小巷时,锦卿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声音,似乎就在近处。

锦卿将帘子掀开一角,透过缝隙,惊讶的看到叶成攥着一个汉子的头发,从一户人家的后门将他拖了出来,原本白俊漂亮的脸此刻扭曲的变了形。

锦卿心惊不已,刚要喊车夫停车,就看到叶玮安一身朱红色的官袍,一脸阴沉的背着手从后门中出来了,看向那个汉子的眼光充满了仇恨,恨不得在他身上戳几个洞出来。

这哪里是往日风轻云淡,温雅有礼的叶玮安!跟着叶玮安出来的是余墨还有两个锦卿不认识的汉子,锦卿咽下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神差鬼使的轻轻放下了帘子,任由马车快速的行驶走了。

110章恐慌事实上,平州发生的瘟疫,在乔适和乔峥眼里,都没有太当成一回事,毕竟平州离京城有十万八千里远,而且晋王已经调动了平州附近的驻军,把平州城围了个铁桶一般,只进不出。

然而流言却像是雪片一般的飞到了京城里,传入了各家各户的耳中,一时间京城街头巷尾,人人谈瘟疫色变,整个京城上空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霾,似乎那远在平州的瘟疫不日便会传播到京城,到时候京城人会死的十室九空一般。

这定是有人在故意传播谣言!我今天听几个人嘲笑我们太医院的太医无能,都派了四个太医过去,结果还是一点用都没有!乔适气咻咻的拍着桌子,骂道。

乔峥给乔适倒了杯茶水,温言道:等到平州瘟疫平息了,谣言便会不攻自破了。

如今有人故意夸大其词,引起恐慌,恐怕只是想乱上加乱,让平息瘟疫的事情变的难上加难罢了。

锦卿静静的听着乔适和乔峥的对话,乔峥对于分析时事一向有他的看法,她不懂这些,插不上嘴。

乔适一凛,沉思道:是谁会这么做?乔峥意有所指,谁在这事上吃了亏,谁就有可能做。

锦卿心思一动,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三人两个字,试探的问道:可是这位?乔峥笑眯眯的摇了摇头,一副不可说的样子,伸手拂去了桌上的水痕,幕后真的指使者是谁。

我们也不知道,只是目前看来,倒真有可能是这位。

三上面加个人字,正是秦的上半部分,锦卿指的人是谁不言而喻。

锦卿暗自感叹,自己的那个晋王姐夫,日子果真不好过,原以为不过是件小事,可没想到皇帝扔给了他一个烫手的山芋。

下午锦卿回家的时候,刚进院子。

就瞧见秦姨娘站在院子里,看到她时脸上微微有些不自在,但还是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

二小姐,你回来了!秦姨娘笑的一脸僵硬,锦卿看着都替她难受。

自从锦卿除夕那天泼了秦姨娘和锦和一头一脸的汤水后。

秦姨娘和锦和看到了锦卿都是绕着道走的,吃饭也是老老实实的躲在自己房间里吃。

没了秦姨娘在跟前碍眼,这点上。

魏氏倒是很感激锦卿。

你有什么事?锦卿语气不善的问道,秦姨娘不可能是来向她忏悔道歉自己当初有多么脑残的。

秦姨娘笑成了一朵花,絮絮叨叨的说道:我向来知道你是个医术高明的,咱们家出了你这么一个太医。

祖宗脸上都有光,老爷一提起你就觉得高兴。

你可比正经的嫡出小姐都有出息!到底什么事?锦卿愈发不耐烦了,她又不是袁锦绣,随便给戴个高帽子就飘飘然了。

秦姨娘一看锦卿不高兴了,连忙说道:我这不是听说平州发生瘟疫了么,听上街采买的婆子们说,那平州人死的都差不多了,瘟疫早传到京城了,城外一天死好几个人,官府压着不让人知道,还听说那得了疫病的人。

死的时候七窍流黑血、身上烂的没一块好肉!说着,秦姨娘脑子里就自动显现出了死尸那副恶心恐怖的样子,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

锦卿眯起了眼。

秦姨娘不是那种没见识的老弱妇孺,听说年轻的时候也是艳压群芳的厉害角色。

又和魏氏斗了这么多年,不至于连这点谣言都怕成这样,别不是又有什么花样了吧。

秦姨娘最为擅长的便是察言观色,此刻瞧锦卿脸上一脸的审视和怀疑,连忙指天赌咒道:二小姐,我绝不是担心自己,我……我只是担心你弟弟,锦和他身子弱,平时吹个风都能伤风发烧个几天,她们说,说体弱的人最容易被传染上这病……说着说着,秦姨娘哭了起来,拿着帕子擦掉了脸上的眼泪,原本精心修饰的妆容哭的糊成了一团,我是怕锦和他……锦卿头疼的敲了敲额头,她能说什么,她要是说这消息是假的,瘟疫离你们十万八千里远,这秦姨娘保不准想她是故意不肯说的,总而言之,她在魏氏和秦姨娘眼里,就是一个蔫坏的人。

看秦姨娘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样子,锦卿突然觉得有些心软了,无论秦姨娘如何针对自己和锦知,她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还是一个残废的、体弱的、性格阴沉暴戾的儿子。

电光火石间,锦卿想起了前世曾发生过的一场全国程度的闹剧。

她朝秦姨娘招招手,附耳说道:听说吃盐能预防这个病,还能增强抵抗力。

秦姨娘恍然大悟,不顾眼眶里还打转的眼泪,连忙朝锦卿道谢,便要往院外奔去。

锦卿连忙叫住了她,觉得不放心,耐着性子憋着笑,说道:不过可不能多吃,饭后喝一杯淡盐水就行。

要吃井盐,不能吃平州那边的海盐。

秦姨娘自然是连连点头。

末了,锦卿又叮嘱道:你可得千万烂在肚子里,这事可是机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

等秦姨娘千恩万谢的走了,锦卿甩了甩脑袋,谣言传的这么厉害,连秦姨娘这种藏在深闺不出门的人都知道了,还知道的有鼻子有眼,她这个太医院大夫,都不知道平州瘟疫人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呢!到了这个份上,该是官府出面平息这个谣言的时候了吧,不然京城人心惶惶,可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等到锦卿第二日再回来时,书娟正心急火燎的等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瞧见锦卿回来,才松了口气,上前去拉住锦卿的手,小声说道:小姐,咱们要不要去买几斤盐藏起来?买盐做什么?灶房里不是多的是吗?锦卿莫名其妙。

书娟一脸焦急,哎呦,小姐,你是不知道,听说吃盐就不会得那个平州传过来的瘟疫,如今各家各户都在抢盐呢!书娟又朝魏氏和秦姨娘的院子努了努嘴,那两位,听说让婆子抢了几大袋子盐藏在屋里了。

锦卿傻眼了,她的注意力不在魏氏和秦姨娘到底抢了多少盐上,她只听到书娟说京城各家各户都在抢盐。

锦卿连忙握住书娟的手,使劲咽下了口水,结结巴巴的问道:你,你是说,京城所有人都在抢盐?书娟跺脚道:可不是吗!我刚出去瞧那盐店,排的老长的队,都是买盐的,听说城中心的几个盐店早就断货了,现在也就那些边边角角的盐店有货卖,要是再不去,可连那点都没了!说着,书娟就要扯着锦卿出门抢盐。

锦卿连忙拉住了书娟,好说歹说才让她停了下来,并且以她太医的名头保证,吃盐和预防瘟疫半点关系也没有。

只是锦卿回到房间的时候手脚发凉,心中悔恨万分,她实在是不该为了一时方便就糊弄秦姨娘的,这下好了,旧谣言还没破去,新谣言已经出炉了,而且她还是这个新谣言的始作俑者。

锦卿一晚上都是哭丧着脸,只盼将来皇帝搞定了所有的事情,清算这些造谣者的时候,能够看在她进药救了太妃的份上,饶了她的小命……入夜时分,锦卿辗转反侧,好不容易挨到睡着,又做了一夜乱七八糟的梦。

等锦卿再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明晃晃的透过窗棂照到了锦卿的床铺,在被子上洒下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锦卿睁着有些浮肿的双眼,脑子里木木的半分精神也没有,强打着精神带着锦知出了门,却看到除了徐斌的马车外,还有一辆漆黑的马车,等在了袁府门口,赶车的人正是孟保。

锦卿先让锦知上了徐斌的马车去了洪夫子那里,自己掀开了孟保马车的车帘,孟钧正端坐在马车里,一脸严肃的看着她,朝她伸出手来,言简意赅的说道:上车!去玮安家里。

锦卿一听是去叶玮安家,也顾不上多问,拉着孟钧伸出的手就上了马车。

一路上孟钧都在闭目养神,锦卿看了他一眼,一身玄黑色的长袍,坐的笔直的身板,两只手微垂在腿上。

他这个人,身上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是一种在军队里摸打滚爬多年积累起来的硬气和自律感。

锦卿张了几次嘴,都想问问去叶玮安家里做什么,然而一想到那天看到的,叶玮安充满戾气的面孔,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孟钧睁开了眼睛,看着她道:吃井盐能治瘟疫的事情,是你传出来的?不是治,是预防,预防!锦卿底气不足的纠正道。

再说也不是我传出来的,我是被我爹的小妾缠的没办法了,糊弄她的,谁想她转背就说出去了。

孟钧隐含笑意的眼神在锦卿看来就是在嘲笑她,锦卿泄气的垂下了头,又突然抬头问道:不会治我的罪吧?传出去乱说的是秦姨娘,又不是我……孟钧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气定神闲的说道:这我可不知道,得问大理寺那边。

不过你放心,即便你被打进大牢了,判了个二三十年的,我也会时常去探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