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渐暗下,宣明里的鲤城侯府中,鲤城侯刚刚与来访的客人用过晚膳,闲聊一阵之后,笑容满面地将他们送走。
他抬头望了望天空,太阳已经西沉,只余一抹艳红的晚霞挂在天边。
主人,一名侍从走过来,低低道,打听的人回来了。
鲤城侯微微抬眉,面色不改,转身走入堂上。
确实么?他听了来人的话,问道。
确实。
来人道,小人都打听过了,宫中如今被光禄勋的人围得似铁城一般,还有京兆府执金吾,所有人都在警戒。
还有北军,大司马就在营中,一切军务都送到那里去办。
官署呢?鲤城侯缓缓道。
官署倒是出入如常,不过小人听说,连告假回家探亲的人都被召了回去,鲤城侯听着,唇边露出笑意。
知晓了,去吧。
来人行礼告退。
侍从在一旁听着,神色惊诧不已。
君侯!他兴奋道,君侯果真料事如神!那侯女竟果真行刺,而后竟自尽了!说险也不险。
鲤城侯缓缓道,侯女心高气傲,性情刚烈。
她也是聪明之人,知晓行刺皇帝是何罪名,就算行刺不成,也难逃一死。
与其受人折磨,不如先自行了断。
侍从颔首,又问,可君侯不怕侯女将君侯说出来?说出来有人信么?鲤城侯一笑,以何为证?堂堂宗室,当年戍守重地亦不曾作乱,还首先投靠了陛下。
且我行刺陛下,目的何在,篡位么?须知这世上最想他死的,乃是会稽王。
侍从了然,想了想,道,这可实实一着险棋。
可惜如今宫中封锁甚严,也不知陛下可曾……再严,也总有瞒不过的时候。
鲤城侯看了看滴漏,目光深远,放心,此毒凶猛得很,他撑不得多久。
***********************时辰慢慢过去,皇帝的状况时好时坏。
御医们施了急救之后,黄昏时,他终于看上去面色好了些。
众人才松口气,可不到两个时辰,他却又开始发寒颤抖,虚汗湿透衣衫。
他似乎十分难受,眉头深锁,嘴里有些模糊的声音。
徽妍忙凑过去听,却什么也听不清。
眼睛又是一酸,泪水迷蒙。
御医把熬好的汤药呈上,喂进他口中,却根本喂不进,几乎都顺着嘴角淌了出来,还混着黄水。
御医们着急不已,徽妍擦擦泪水,道,我来。
说罢,果断地接过药碗,喝一口,然后用手捏开皇帝的嘴,低头渡进去。
旁边的人都看着,徽妍全然心无旁骛,直到喂完了一整碗,才抬起头来,松了手。
待得服下了汤药,皇帝的症状终于缓和下来,可没多久,又开始反复。
徽妍在心急如焚,却唯恐扰了御医们救治,大多数时候,只能在一旁看着。
二姊,用点膳吧。
王萦看着她的模样,亦是难过,走来劝道。
徽妍摇摇头,神色木然。
王萦知晓她现在什么也心思也没有,虽忧虑,却也无法。
方才,徐恩看徽妍水米不进,遣内侍去漪兰殿找王萦,将皇帝的事告知她,让她来劝一劝徽妍。
可王萦来到才发现,自己除了陪着,也帮不上什么忙。
看着殿内众人忙得团团转,王萦也紧张起来,手上发凉。
转头,刘珣立在一旁,双目盯着榻上的皇帝,定定的,似乎在注视,又似乎目光涣散。
似乎发觉了王萦的目光,刘珣回神,看着她。
王萦知道他也一天都没有进食,想了想,小声劝道,殿下去用些膳吧。
刘珣摇头:……不去。
他的声音有些哑,几乎发不出来,看着虚弱的皇帝,浑身发寒。
对 于这位兄长,刘珣一直心情复杂。
小时候,他很喜欢他,甚至比血缘更近的三皇子还要喜欢。
他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的二 兄在做什么。
那时的皇帝,其实待他跟现在一样好。
他很有耐心,去玩耍都带着刘珣,在刘珣的心目中,这位二兄一直是他仰望之所在,总是精力充沛而开朗,什么 事情都难不倒他,没有人不服他。
但几年之后,有一日,二兄忽然不见了。
母亲告诉他,说他去游学,刘珣起初不信,后来,发现一连几天他都没有回来,刘珣伤心 大哭。
刘珣一直盼着二兄能够回来,大约一年之后,他真的回来了,父亲却给他指了婚事,让他住到了宫外。
刘珣很少见到他,但每次见他,都很是高兴。
再后来,二兄的新妇去世,他又离开了长安,去了羌地。
在没有二兄陪伴的日子里,刘珣学会了自己一个人玩耍,也开始明白了宫中的许多事,明白了他的父亲和兄长们,有时,并不只是父亲和兄长。
对 于皇后和太子,从他懵懂的时候起,就一直是个令人敬畏的存在。
刘珣年幼时就知道,皇后似乎不喜欢自己,而太子也不会跟他一起玩。
母亲在他们面前,永远低眉 顺目,甚至比在父亲面前还要小心。
相比之下,李夫人和三皇子则亲切多了。
虽然相见的时候,母亲和他也要先行礼,但她们可以坐下来有说有笑,刘珣也可以跟三 皇子去玩游戏。
这些关系的根源,在他懂事之后,终于理清。
刘珣遵照母亲的教导,入了宫学,学习一个皇子所要学的一切。
偶尔,他会怀念自己与二兄玩耍时的那些美好时光,但,回忆终究只是回忆。
刘 珣的母亲和李夫人是姊妹,董李之争,很自然地被归到了李氏一边。
父亲去世之后,乱起宫闱。
他的外祖家杀了太子,董氏反扑,杀了他的外祖家,李夫人和三皇子 也殒命。
刘珣眼睁睁地看着绝望的母亲自缢,而后,被惊惶的宫人带到宫苑中藏了起来。
直到最后,他见到一身铠甲的二兄时,已经连哭都不会了。
旁边的人告诉 他,这将是新君,让他下拜行礼。
那段胆战心惊的日子,让刘珣刻骨难忘。
虽然皇帝待他仍如从前,但刘珣知道,自己是李党余孽,而皇帝对那些参与作乱的人,无论哪边,都毫不留情。
刘珣讨厌、畏惧别人在背后探究的言语和目光,夜里,他总会被母亲自缢那晚的噩梦惊醒。
他变得小心翼翼,在皇帝面前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张扬。
相对于别人,鲤城侯却是一个让刘珣舒服的人。
他很博学,待人彬彬有礼,善解人意,对刘珣也从无惺惺之态。
鲤城侯告诉刘珣,他没有错,不必为自己的外祖家感到羞愧。
胜为王,败为贼,陛下之所以为陛下,亦是如此。
殿下亦不必因陛下不杀而感恩戴德,陛下要做明君,怎会做屠戮手足之事?殿下当年若再年长些,这天下是殿下的,亦不定。
……尽管刘珣不愿承认,但他知道,鲤城侯说的没有错。
他的二兄,已经不是从前的二兄,而是皇帝,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就算刘珣仍然敬爱着他,但是其中,已经混入了许多复杂的情绪。
而今日,刘珣亲眼看着这位强大而无所不能的兄长在面前倒下。
现在,他仍然记得,自己看到那中毒的伤口时,毫不犹豫的心情。
皇帝在他面前迅速衰弱,而自己唯一想的,是阻止这一切。
珣……莫怕……他仍然记得,皇帝陷入昏迷之前对他说的话。
正如那时,皇帝在宫苑里找到他的时候,火光中,他器宇轩昂,大步走过来,将他从假山上抱下。
兄长回来了,莫怕!只是如今,那双手臂或许再也不会朝他伸出来……他……真的会死么?莫名的惊惶和恐惧堵在心中,堵得生疼,就像母亲在他面前死去的时候一样……湿意漫上了眼眶,他深吸口气,转开头。
*****************夜色渐渐变得浓黑,子时之后,皇帝恢复了平静,呼吸虚弱而稳定。
所有人都筋疲力尽,却一步都不敢离开。
徽妍看着御医们的神色,知道如今,已是最紧要之时。
他若是捱得过,便会醒来。
若是捱不过……徽妍不愿去想那些可怕的如果,心却不受控制,惶惶不定,犹如行走在悬崖边上,下一瞬就会跌落下去。
她坐在他的榻旁,将微微发抖的手放在他的胸口上,不知是不是心中太紧张,好一会,才感觉到了他的心跳。
一下,两下……低低的,全然不似平日贴在他胸口时感受到的强壮。
徽妍不敢把手放下,唯恐压到了他,却久久地贴在那里,生怕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时候,它就忽然消失了。
滴漏慢慢滴着,宫人换了一班又一班。
徽妍却一直守在皇帝榻前,不肯走。
在王萦的劝说下,她勉强用了一些粥,丑时过后,王萦已经捱不住困,靠在一旁的案上睡着了。
刘珣的眼圈微微发青,眼底浮着红丝,宫人劝他歇一歇,他摇摇头,将憔悴的目光望着皇帝。
徽妍知道自己如今的模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夜风从殿外沁入,带着几分露水的味道,时至平旦,已经快要天明了。
几个御医越来越着急,在大殿的一角小声议论着。
陛下会醒来,是么?徽妍走过去,低低问道,声音发颤。
御医们看着她,神色复杂。
女史,医正叹口气,向她深深一揖,如今可定陛下生死者,唯有天命。
徽妍好像被什么触了一下,身体晃了晃。
她没有说话,少顷,默默转身,走回皇帝榻前。
御医说甚?刘珣亦感觉到不妙,紧张地问。
徽妍没有回答,只看着皇帝,身上如同失了力一般,坐下。
刘珣面色一变,自己朝御医走去,未几,传来他焦急的说话声。
徽妍只定定看着皇帝,将手抚在他微微发凉的面颊上,轻声道,醒来……皇帝纹丝不动,似无所觉。
徽妍又拍了拍他,未几,抓住他的手臂,将他摇了摇,带着哀求,莫再睡了,快醒来啊……皇帝仍然没有反应。
泪水涌出眼眶,涟涟不绝。
徽妍捂着嘴,双肩抖动,痛苦而无助。
……你不许走……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仍萦绕在脑海。
可是,她留下了,他却就要离她而去,言而无信的是谁?徽妍看着皇帝,焦急的心底忽而冒起了怒气,擦一把眼泪。
刘 重光……她咬咬嘴唇,你若是……你若是不醒来,若是不要我……我定不会为你守寡……你还不曾娶到我,你走了,我立刻便再找人嫁了……你莫忘了,我…… 我母亲还未回了弘农的媒人,那个崔公子,还有赵屠户的儿子……他们都说只要我肯嫁,什么都好谈……还有李绩……你走了,我就跟他去行商……去西域……我一 个有钱妇人,到处都能找到美男子……王萦被吵醒,忙走过来,和刘珣在一边听着,面面相觑。
徽妍絮絮叨叨地说着,看着仍然没有苏醒之兆的皇帝。
声音再度卡住,她的手指紧紧攥着皇帝的手臂,突然将他用力摇晃,刘重光!你听到了么!我说到做到!刘重光……王萦忙上前,拉开徽妍,将她搂住。
徽妍说不出话来,在她怀里痛哭,刘珣亦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谁……谁要走……一点模糊的声音忽而传入耳中。
众人一惊,忽而打住。
转头看向榻上,只见皇帝已经睁开了眼睛,面色仍苍白,却不高兴地看着他们,似乎咬着地要支撑坐起来,谁……谁敢咒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