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时回了一趟家。
回家之前,他打了一个电话到家里,家里的座机号码多年未变,比起用手机,父亲更爱用座机联络。
骨子里,他和父亲性情如此相似。
用他母亲曾经的话说,你们父子两人简直一模一样。
电话里父亲说:难得回来一趟,吃个饭吧。
我让岳阿姨多做两个菜。
好。
他们父子两人,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坐下来吃顿饭了。
现在沈家除了父亲,还有一个做事的阿姨,姓岳,五十多岁体型偏瘦小,说话口音带川话,见他回来笑得很热情,就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他好,双手擦着围裙朝他说话:你就是沈教授的儿子吧,你们父子两长得真像,我听沈教授说你在美国当医生,好厉害的!沈时开口:岳阿姨你好。
好呀好呀。
没想到刚回国的沈医生能叫出自己的姓氏,岳阿姨咧着嘴,想到什么,语气期盼地说,那个沈医生……等会你可不可以帮我看一份病历报告,我老家那位……哎哎,如果你没空,也没关系哒!没问题,等会拿来就好。
沈时说。
岳阿姨连忙道谢:谢谢谢谢……我真是找了一个好人家做事。
沈时上楼,见了自己父亲,沈章平教授。
父子两人好久未见,反而没什么话说,便说起了一些家中琐事。
哪像以前每次聊的都是专业知识,然后旁边母亲头疼又无奈地说:我说你们父子俩能不能聊些别的,每天各种分子式,无不无聊呦。
沈时看了眼挂在墙上母亲的照片,坐在书房的老式单人扶手沙发上;沙发茶几上放着两杯茶,沈章平对儿子解释说:下午老季过来坐了会。
沈时点头。
他父亲书房的窗户朝着的方向就是季家,两家都是红白色老式的三层小楼,前后两个花园。
一年半未见,沈教授真的爱说琐事了,指着外面重新粉刷过的房子说:今年物业重新粉刷了外墙,我们这二十多年的房子,看起来都像新小楼了。
不过这房子当时建得一般,防水什么做得都不太好,今年春天你房间墙面有些渗水。
我已经找工人重新做了防水,但是你以前一些书资料课本什么的,我一时没注意导致它们受了潮……不过你章阿姨全搬到三楼平台晒了一遍,然后按照原样放回了你的房间。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毁坏,资料书籍太多,等会你要自己看一看。
絮絮叨叨,语调缓慢,沈时听着自己父亲说着话,内心十分平静。
隐隐约约,又觉得自己空荡的胸口仿佛像是刮进了风。
沈家父子两人,从来都是理性思考感情寡淡的人。
楼下,岳阿姨做好了晚饭,性子直爽地朝他们喊了两声。
这位岳阿姨是上个月才来的……你章阿姨的儿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回老家带孙子了。
沈父又对儿子交代了一句。
沈时出声说:我有时间去看一趟章阿姨。
晚饭,沈时陪父亲喝了两口酒,这酒也是季叔叔送过来,老年份的茅台。
瓶身的茅台两字已经脱落得只剩下一个口字。
旁边的岳阿姨热情地给他介绍菜色,然后不停地问他合不合胃口。
沈时有些抗拒不太熟人的热情。
饭后,岳阿姨拿出了一份病历和一袋影像资料,双手紧张地递给他:沈医生,要不你现在就帮我看看吧,老家医生建议我们做手术,手术费要三万多……我们不懂也没底。
沈时先看病例,然后仔细观看全腹CT影像显示的图像,这六张影像时间显示已经是三个月前做出来的。
……沈哥哥。
沈时走出家里大门,一道清亮的女音叫住了他;沈时抬头看向对面的人,回应了一声:子珊。
好久不见了,沈哥哥。
季子珊扎着马尾迎面走来,身上是一套白色运动衫,脚上穿着同品牌的白色运动鞋。
出门跑步?沈时问。
……对。
季子珊点了下头,顿了顿,站在花园石阶柱子旁问,沈哥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沈时回话:有几天了。
季子珊抿了下唇,望向沈时说:沈哥哥,我爸妈已经同意我去加州留学交换了。
恭喜。
沈时说。
没想到只得到一声没有任何迟疑的恭喜,季子珊低下头,眼神闪躲了片刻,再次抬起头,嘴边的笑意也有些变化:但是,我决定不去了。
沈时没回话。
季子珊笑了笑,若无其事地说:我听沈伯伯说,你要回来工作了对吗?这句话完全表明了她为什么又突然决定不去加州大学交换的原因。
季子珊说出这句话,甚至带着一丝勇气。
沈时一时缄默。
季子珊突然很紧张,转了下头,然后她听到沈时开口说:你应该自己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
这就是沈哥哥给她的建议,简单的两句话。
明明他能明白她心里想法,清楚她为什么要去加州大学交换,也清楚她为什么放弃加州大学交换名额。
季子珊心里有些失落,但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她想起了另一件事,尽量大方地问出来:沈哥哥,你是不是也认识了……汤贝贝?嗯。
沈时没有隐瞒,我们在洛杉矶认识的。
我知道。
季子珊眼底漫上笑意,主动说,我哥说她腿受伤了,刚好住进你们医院。
沈时没有往下接。
季子珊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很想知道沈时对汤贝贝的看法,想听听沈时是如何评价汤贝这个人,她抿了抿唇,组织下语言,语气活泼地问:汤贝贝长得漂亮,沈哥哥是不是也很喜欢她?沈时没有作答。
季子珊问完也觉得自己刚刚问得毫无逻辑,还不如直接问沈哥哥对汤贝贝的看法。
那你对汤贝贝这个人,怎么看?季子珊直接问出来。
人和人不一样,前两天汤贝贝问他同季子珊熟不熟,问得试探却心思明确,他完全能领会汤贝贝心里想法。
现在季子珊也问他对汤贝贝看法,即使问得直接,话里还是藏着话。
然而,沈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季子珊这个问题,因为他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汤贝贝是一个什么人,似乎不用多琢磨,在洛杉矶的十多天相处里,她已经生动又有趣地向他展现了她这个人,她的性格、爱好,喜怒,以及一些想法。
汤贝贝就像你哥说的,有些闹……沈时对季子珊说,顿了下,加了一句,不过挺懂事,也很有想法。
……如果,如果汤贝贝知道沈时对她的评价,一定会对沈时说一句:沈医生,我比你说的更优秀。
然后,在心里美滋滋地反复感受一百遍,从此,做人更自信。
毕竟沈时对她的评价,像是她的智商得到UCLA Medical Center的官方认证……很权威。
《爱都》剧组要赶着拍完医院戏份,每天都是加班加点,但是拍摄过程难免因为意外拖延拍摄进度,汤贝看了看拍摄计划表,觉得今年春节她可能都要在剧组过了。
唉,夜里《爱都》拍摄夜戏,汤贝靠在躺椅上方看星星。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蛙蛙想妈妈……周庄的老汤和善善也想他们的蛙闺女呀,还有美膳楼所有的伙计和厨师。
汤家的蛙闺女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来了,留给老汤的只有偶尔拍几张照片放到微信群,告诉他们,她最近在什么事,交了什么朋友,以及去了什么地方。
更让老汤无奈的是,今年过年汤贝贝熬到最后才回来吃了一顿年夜饭,然后第二天又收拾东西离开了家里。
临走前,还捎走了家里大袋小袋的吃食,连年夜饭剩下的那半只酱鸭都不放过。
唉……汤贝也没办法啊,每天在剧组吃同个味道的盒饭,她总要想办法给自己加加餐。
她家是做什么的,开酒楼的。
从小吃惯了美味佳肴,剧组的盒饭不仅伤害了她的胃,还摧残了她的身心。
这趟她回周庄吃年夜饭,老汤和善善居然都没看出她瘦了两斤半,亏老汤还说她是他的宝贝大闺女。
年后汤贝回到S市,周庄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游客张安硕找了个人打听了一会,终于找到了汤妹推荐给他的美膳楼。
年初三,周庄正是游客旺盛的时候,张安硕排队才等到了自己的桌位号,点了三菜一汤,味道符合汤妹所说的——美膳楼是周庄第一美味酒楼。
呃,对了,汤妹说来美膳楼报她名字还可以打折。
张安硕招了一下手,没想到直接招了老汤过来,张安硕面带笑脸,礼貌询问:你好老板,我想问一问,你们的店是不是报汤贝贝名字,就可以打个折?老汤拿着账单,看着眼前的胖帅哥,不答反问:这要看你和汤贝贝是什么关系?他和汤妹是什么关系?张安硕想起前不久他和汤妹默契杀敌,汤妹放话说:张医生,咱们这个默契指数,我都要怀疑你是失散多年的亲哥了!咳了一声,张安硕微微一笑,继续看向老汤说:我是……汤贝贝失散多年的哥哥。
…………一时之间,老汤绷住了脸。
哎呦他的老祖宗,他老汤从哪儿冒出这么一个失散多年的胖儿子啊。
什么情况???一块安静下来还有旁边听到对话的两位伙计。
其中一位反应过来,连忙使了一个眼色:赶紧去告诉老板娘,老板失散多年的儿子找上门了!!!无奈之下,老汤不得不自证清白,眼神请求地望着张安硕说:好兄弟,不要胡闹。
你就好好告诉我……你到底是谁?和我们家的贝贝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样年初三,沈时再次从洛杉矶飞回S市,医院没有春节假期概念;因为多发流感,今年春节期间医院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这是沈时在美国看不到的看病情形,在美国看病从预约到就诊,整个过程更流程化,但效率也较为缓慢。
过去我们医院的重心过分放在指标和速度上,从而忽视了质量指标,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付出了大量精力时间,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肿瘤科室。
所以推行肿瘤MDT诊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也是日后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东部院区院长下午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建立肿瘤MDT团队的重要讲话。
这也是沈时回国加入东部院区参加的第一个会议。
会议结束,院长对他说:沈医生,等会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
说曹操曹操到。
院长办公室,院长对着进来的人说:沈医生,这就是总院那边过来的丁医生,肿瘤内科专家,你们认识认识。
丁医生,这位就是……不用介绍,院长。
丁医生已经走向沈时前面,伸出了手,客气又不客气地自我介绍道:你好,Doctor Shen,我叫丁昇,很高兴以后能跟你一块共事。
午后的阳光在百叶窗在医院办公室地板留下斑驳阴影,然而外面薄薄的早春日头还带着冬日的寒意,沈时身姿挺拔地站在冷冷的日光里,顿了会,也朝丁医生伸出自己的手,回道:你好丁医生,沈时。
作者有话要说:丁医生,大丁老师……还记得么?汤贝:……记得,批评汤三哥的那位老师嘛。
这章季哥哥没有出场,那就来个小剧场吧。
关于张安硕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汤贝还发了朋友圈,兴奋地表示——张医生简直是我失散多年的哥哥。
同时,晒上大吉大利吃鸡截图。
季柏文打来电话。
汤贝:哥……季哥哥冷冷表示:我不是你哥。
汤贝立马改口:……噢,季总。
ps:MDT模式,就是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医疗专家组率先提出,大概就是在该模式下,来自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的专家组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团队。
其实,最后也可以理解,以后沈医生和丁医生成为一个作战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