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阳先生那儿回府,梅茹恰好遇到要出门的哥哥,哥哥这是去哪儿?梅茹问,若是要去瑶姐姐那儿,她还得再泼些冷水。
梅湘回道:去京城大营那边看看。
他一直在等那个空缺,虽说有燕王帮忙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没个定信,人心里头总是无端端发慌。
听闻是这事,梅茹沉默少顷,宽慰了一句:听说哥哥的调令这几日似乎就快下来了。
真的?梅湘面色一喜,旋即蹙眉好奇,循循,你是如何知晓此事的?又是小半晌的沉默,梅茹尴尬敷衍道:我在平阳先生那儿听说的。
许是察觉到循循的窘意,梅湘自知失言,亦有片刻的尴尬。
这事儿循循还能听谁说?定然是燕王殿下了。
他一时思忖,燕王殿下是为了与梅府绑在一处才求娶循循的,现在看来殿下对梅府真不错,见到循循还特地说了这桩事;可梅湘一时又攒眉,现下殿下娶了循循,那以后见到十一殿下,三人岂不尴尬?这事儿他没好意思再细想,连忙打住念头,梅湘仍匆匆出了府。
梅茹回头看了看哥哥的背影,回过脸来的时候,还是尴尬又窘迫。
先前在平阳先生府里,她早就想要走的,偏偏傅铮拉着她,他说:阿茹,我还有事儿跟你说。
梅茹的手腕被他扣住了,甩又甩不掉,挣又挣不开,只能干瞪着他,生气不说话。
她生气的时候还是会鼓着脸,娇娇蛮蛮的小模样。
傅铮笑了笑,顺势牵着她坐了回去。
矮阶旁的茶案上还搁着他们用过的两盏白瓷小杯子。
傅铮添了些茶,方转头对梅茹道:你哥哥不是想留京么?调令这几日就快下来了。
梅茹那会儿一直板着脸,听闻是哥哥的事情,冷淡的脸色终于缓了一些。
她客气道:多谢殿下。
你我之间还客气这些做什么?傅铮回道。
他说得无比自然,其实赐婚的旨意下来,他们两个这辈子又是被绑在一起的……梅茹垂眸眨了眨眼,将手抽了回来。
傅铮的掌心是暖的,他的身上也是暖的——原先梅茹怕冷,行军在外最爱靠着他取暖——但现在梅茹总觉得这人透着股寒意。
哪怕隔着冬日厚厚的袄子,那股寒意依旧丝丝透进袄子里,渗进骨子里,凉得厉害,让她打心底里涌起一些害怕。
如今想到那道寒意,梅茹手腕又僵住了。
她抚着那处地方,微微有些怔楞。
那边厢,梅湘得了准信,自然要先去燕王府道谢。
熟料傅铮并不在府里。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见傅铮还不回来,梅湘这才离开。
他想,反正以后机会多得是,慢慢道谢也不迟。
何况,二月初十老祖宗寿辰,府里定会请殿下过府的,到时候与爹爹一道好生谢过殿下。
这么打定主意,梅湘又溜去董氏那儿瞧瞧。
那人盘的铺子在胡家那条街口,似乎是打算做些女儿家针线首饰的小买卖。
梅湘从来不敢靠近,只敢远远打量着,然后再悄悄看着那对主仆安然到家。
风吹雨淋,雷打不动。
只是这么多天,除了那次因为循循的婚事说过两句话,他就再也没说上什么话了。
董氏与他撇清关系,梅湘自己也拉不下这个脸。
这日过去,梅湘还是立在远处望过去一眼。
就见未开张的铺子里面杵着两个寻衅滋事的人,看样子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梅湘蹙眉,快步上前。
他就是怕出这种事,一家子孤儿寡母极容易被人欺负,尤其董氏与和穗都不是嘴巴利索的,又是女人,这会儿被那几个家伙堵得脸色羞愤通红,气得说不出半句话来。
梅湘见状心里愈发窝火,他攥着拳头,沉下脸低喝一声。
那两个二流子被他一唬,登时跑了。
铺面里安静下来,梅湘还是死死攥着拳头,一股怒气在心,他道:明日你们不用再来,我让个会跑腿能看账的过来。
董氏避着嫌,遥遥欠身道:谢过梅大爷的恩情。
话锋一转,她又道:只是我已经请好一个跑腿看账之人,不必劳烦梅大爷。
梅湘被她一噎,只道:你打算请什么人?我先去查一查。
董氏回道:是三彪的朋友周先生举荐来的,不用查。
哪个周先生?梅湘不放心的追问。
董氏仍淡淡道:真不用劳烦梅大爷。
他二人就这样硬邦邦说着话,梅湘默了默,改口道:那我也举荐一个,明日带来给你瞧,你先别急着定下。
董氏还是拒道:真的不用。
她是真的要和他撇清干系。
梅湘怎会不知?他道:反正我明日带来,你过过眼再说。
说罢,他转身就走。
走了两步,梅湘突然顿住身形,他回身抱拳作了个揖,道:胡娘子,我对你绝无其他心思,我也是三彪的朋友。
这次梅湘急匆匆走出铺子,走了好几条街才复又停住脚步。
正月的风凉呢,吹在他身上,瑟瑟的冷。
一回府,梅湘又被乔氏逮过去,他有些不耐烦,乔氏道:整日不见你人影,好容易见着你,总该说一说。
乔氏要说什么,梅湘心里头有数,这些日子乔氏已经在他跟前数了好几家了,他叹道:娘,我如今真没什么心思,我更不能害了别人。
看他这不争气的样子,乔氏心里窝火,直骂:总有你苦果子吃的时候!梅湘闻言一愣,他忽然想,其实他心里就是苦的。
翌日,梅湘起得早,领着人骑马去董氏铺子。
天色极早又冷,只有几个小贩挑着担子叫卖,进城的人也少,一人还被拦在城门口。
因为那人穿得甚为奇怪,脸上还挂着两道疤。
守城卒左右打量好半晌,凶着盘问道:哪儿来的?那人撸了撸脸,粗声粗气回得更凶:他娘的,死里逃生活着回来的!他凶的要命,守城卒滞了一瞬,看了眼他的腰牌,忙放他进了城。
那边厢,见到梅湘领着人来,董氏欠了欠身,面容客气道:梅大爷,我真的已经请好人了。
梅湘正要着急说什么,忽的,对面的董氏滞在那儿,呆呆往外头看。
梅湘一愣,亦顺着视线飘过去。
就见铺子外头立着个男人,逆在晨光里又黑又瘦,脸上还盘着两道疤,脖子上也有道很深的伤口。
董氏眼泪瞬间就出来了,那人也不说话,直接走进来,一把用力抱住她。
董氏先是无声的哭了,身子颤抖的厉害,然后是仰起脸痛哭。
那人将她抱的更紧了。
她揪着他的衣襟,死死揪着。
她的脸重新埋在他的怀里,呜呜咽咽。
梅湘愣在旁边,愣了好半晌,他悄悄撇开脸,退了出去。
他说过的,他们打仗啊,一天没有找到人,就不会相信人死,如今胡三彪回来了。
他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待在这儿了。
正月快要结束了,他立在街口,愣愣的,眼眶微微有些红。
有些高兴,又有些难过。
这日梅湘回府,先去乔氏那儿,正巧梅茹又被乔氏逮着学规矩呢。
他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笑着道:娘,循循,我有件事儿要说。
什么?乔氏和梅茹齐齐开口。
梅湘淡淡道:我恐怕又留不了京了。
怎么可能?梅茹诧异。
傅铮都跟她那么说了,他答应的事儿不会有错的呀。
梅湘叹了一声,嘴角抿着还是笑:就是出了些岔子。
顿了顿,他又道:娘,过完正月我就回营了,这次回京够久的,再不回去只怕就不行了。
那婚事先搁一搁,等下次我回来再定。
乔氏眼睛已经红了,她道:这也太突然了……梅湘懒得再说话,只回了自己院子。
梅茹愣了好半晌,从娘亲那儿出来,她直接去了哥哥院子里。
今日天气不错,梅湘在院子里逗玥姐儿玩儿。
见梅茹来,他知道她要问什么,于是让奶娘将玥姐儿抱下去,直接开口道:循循你什么都别问了,留不了京不是什么大事儿,回来这么久,我还怪想大漠的。
他说着对梅茹笑。
这笑意淡淡的,仿佛大漠里粗粝的沙,满面风霜,却还要宽慰她。
梅茹看在眼里,忽然什么都问不出扣了,心里只泛起些涩。
她的好哥哥呀,她真的舍不得他。
过完正月,梅湘离京。
他独自一人骑上马就走了,头也没回。
梅茹心里惦记着哥哥的事情,她想要和傅铮打听一下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见到这人实在不自在极了。
就这样拖到二月初九,梅茹才得了傅铮的消息,还是萍姐儿告诉她的,萍姐儿道:三姐姐,听说明日殿下要来府里呢。
梅茹惊了一下,颦眉道:殿下来做什么?萍姐儿好笑道:自然来给老祖宗贺寿。
二月初十是杜老太太寿辰,往年都会办的,但从来没有请过傅铮。
现在突然知道傅铮要来,梅茹还是蹙眉。
她与傅铮五月成亲,国公府请未来的姑爷是万分应该的。
傅铮愿意来,也是国公府的体面。
但一想到傅铮要来府里拜寿,梅茹眉心蹙得更紧了些。
前世傅铮也会和她回府拜寿,但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有可能见到二姐姐,或者从旁人口里听到一星半点的消息……那些事就是她心里的刺。
梅茹冷下脸。
二月初十,梅茹早上跟着乔氏去春熙堂拜寿。
二房的哥儿几个和梅蒨、梅萍已经都在了。
众人说完吉祥话,宋平家的就从外面兴匆匆过来道: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燕王殿下来贺寿了,还特意送了珊瑚,如今大老爷、二老爷在前面陪着呢。
听到傅铮来,梅茹立在旁边,不由暗忖,这人来得倒是早!孟府的人都没到呢,他就眼巴巴先来了。
就听老太太道:快迎殿下过来,千万别怠慢了。
梅茹悄悄拧了拧眉,又悄悄看了看二姐姐。
而梅蒨只是规规矩矩立在旁边,没什么表情。
梅茹低下眼,不大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