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天气依旧很热,梅茹歇完晌睁开眼,身上黏黏的出了不少的汗。
静琴在旁边摇扇,见她醒了,忙搁下扇子扶她起来。
听到里面的动静,意婵少顷便端了一小盅冰镇过的桂花凉粉进来。
梅茹吃了一口,整个人才觉得舒坦。
今年天儿太热,傅铮离京之后,她独自一个人就跑回了会觉山后面的别院。
梅茹倚在四方枕倦倦养神,静琴自外头取来一封信,道:姑娘,王爷有信了。
说话间,外面竹海沙沙作响,梅茹稍稍一愣。
按傅铮叮嘱,梅茹每个月都要往辽东去一封信,说说府里的境况……她去了三封,这人除最开始报平安的口信外,终于回了封信。
梅茹接过来拆开一看——这信是傅铮亲笔写的,落款乃他的印章。
并不算长,字迹还潦草,想来他是真的忙。
傅铮在信里仍报了平安,又叮嘱梅茹注意身子,别四处乱跑,还提到她父亲调动一事。
梅寅原先一直在礼部,这些日子突然被调至工部,被外派去黄河修堤。
这种差事历来皆是苦不堪言,还容易得罪地方的人。
乔氏担心不已,才跟梅茹提过,没想到傅铮就主动写信回来提及此事。
他宽慰了梅茹好几句,又例数了去外头的好处,总而言之,一切有他兜。
想到傅铮对梅府如此尽心尽力,就连在外出生入死也惦记着府里的事,梅茹是感激的。
窗前竹影轻摇,她怔怔听了会儿风声,问静琴道:今日初几了?初十了。
静琴回道,又提醒道,姑娘,中秋还得进宫呢。
这两个多月李皇后召过梅茹几次,梅茹只应付去过一次,然后就拿延昌帝的事做挡箭牌,来别院这儿躲清静,但中秋的家宴是万万躲不过去的。
略一思忖,梅茹道:那今日就去莲香寺。
——傅铮离京之后,梅茹每逢十五都会替他去寺里上两支香。
这天梅茹仍是夜里去,晦暗狭小的偏殿里,两盏灯幽幽暗暗,跳了跳。
梅茹上完香,又独自去假山亭子里坐了坐。
傅铮不在,她一个人的日子轻松不少,每日看书作画,又或者抽空去平阳先生府里坐坐。
梅茹挺感谢傅铮的,多亏他主动去辽东,给她喘上一口气的机会。
否则天天对着那个人,梅茹自己心里压抑的慌,沉甸甸地,恐怕会憋出毛病来。
如今他不在身边,隔着远了,傅铮对她的那些好反而才能时时记在心里。
夜里风凉,吹着她的头发乱了,梅茹自己拢了拢,轻轻吁出一口气。
中秋前一行人回王府。
那邹嬷嬷还是聒噪。
梅茹迟迟没有动她,是觉得傅铮说得有道理。
人心难测啊,这位喜仗势欺人,极容易被看透,容易被拿捏,何况还有把柄在自己手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了。
而且傅铮现在不在府里,也没什么话能让她传回宫去的。
这几天京城暑热,帝后去半漪园避暑,众人一并伴驾。
梅茹最不喜那个地方,那昏暗灯笼底下慢慢浮现出的男人的影子简直就是噩梦!偏偏这次是中秋,她躲不掉,只能硬着头皮过去。
梅茹刚安置下来,太子妃就来看她。
说起来,这么多王妃之中,梅茹也就与眼前这位走动的稍微多一些。
她性子偏冷,唯有对方热络,才能说上几句话。
宋玉对梅茹抱怨道:你又好久不来了,鹧鸪茶吃完了么?我如今新得了几样好东西,待会儿拿给你。
还没呢,梅茹摇头,又客套道,等吃完了再向皇嫂讨要。
挽着她的手,宋玉邀她去园子里逛逛,顺便问道:今年秋狩你得去吧?我可不去。
梅茹笑道。
傅铮不在,她去了就太麻烦,还不如处处避嫌。
宋玉疑惑道:可我听说父皇要钦点你去呢?陡然听到这个消息,梅茹有些诧异。
不待她问,宋玉说道:过两日好像有一位番邦公主要来,她也会跟着去秋狩,似乎整个朝廷就你一个人方便陪呢。
公主?梅茹蹙了蹙眉,心里略略盘算,就想到了正主——阿眸。
那丫头鬼精鬼精的,连傅铮都说她心眼多,怎么突然来京城了?梅茹心里不解。
果不其然,翌日延昌帝便在明德殿召见了梅茹,说了阿眸要来的事。
阿眸是跟西羌使团一道入京的。
西羌使团这次过来,主要是想重新商议每年纳贡的条件。
现在的纳贡条件,还是梅茹出使西羌那年趁火打劫谈下来的。
如今西羌嫌进贡的银两太重,所以派使臣过来。
阿眸是个小丫头,鸿胪寺那帮老头陪同确实不合适,梅茹和她又是旧时,她推脱不了,只能领下这道差事。
从延昌帝那儿出来,梅茹回自己住的地方。
她不喜在半漪园中走动,只想早些回去,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过了桥到谐趣园时,梅茹迎面就遇到太子!她避不开,心里紧了一紧,仍领着丫鬟们面色淡然地上前见礼。
殿下。
梅茹生分道。
太子哈哈笑:都是一家人,还这么客气做甚?难得傅铮不在,面前的人俏生生地立在跟前,太子正好光明正大地盯着梅茹打量。
他总觉得梅茹的身段柔软偏骨子里硬,也不知是个什么销魂滋味……浮想联翩之际,他借机寒暄道:有空来宫里坐坐,阿玉怪想你的。
这话虽然是在说太子妃,但太子的视线直直飘过来,盯得人浑身发麻。
梅茹没有抬头,只嗯了一声。
她低头告退,可那太子又故意堵住她的路,没话找话问道:七弟可有信回来?听他提起傅铮,梅茹稍稍有些失神。
其实傅铮便是她的庇护,没了傅铮,她早就没了清白……心尖沉了一沉,梅茹暗叹一声,抬起脸,冷冷一笑,顺着胡诌道:王爷前两天刚来过信,问起府里的事,还说仲秋不能在父皇母后跟前尽孝,颇为遗憾。
这话故意拐着弯提起傅铮领兵在外,太子又不傻,他听得明白。
笑了笑,太子侧身让梅茹离开,熟料前面有人就急匆匆过来唤了声:皇兄!这声儿未免太着急了些!太子悄悄颦眉,就见傅钊远远走过来,上前给太子作了个揖,又向梅茹恭敬见礼道:嫂嫂。
十一弟。
梅茹点了点头,顺势退了下去。
看了看傅钊,又拂了拂渐行渐远的梅茹,太子又想起正月十五那天夜里,这二人还并肩走在一处呢,如今却是嫂嫂与十一弟的沟壑……挑了挑眉,他仍是意味深长地笑。
太子与太子妃住在谐趣园东边。
因为要伴驾,不能放肆,东宫那群莺莺燕燕自然没来。
对着面容寻常的宋玉,太子只觉无趣。
半夜,想到白日的那抹窈窕身影,他才来了点兴致,将枕边人一翻,从后头得了些销魂滋味。
可行完那事,看着宋玉的脸,太子依旧兴致缺缺。
他躺在那儿,脑子里不停盘算着梅茹跟傅钊的事。
他想离间傅铮兄弟二人,又想拿捏住梅茹的把柄,让她委身于自己,但迟迟寻不到时机,只觉得稍稍有些难办……太子愁眉不展,宋玉忽然在旁边建议道:下个月秋狩,殿下不如将周良媛带在身侧?这话甚合太子心意,他正需要一个马前卒呢,只可惜随扈带个姬妾名声不好。
见太子面露为难,宋玉婉言道:周良媛是贺太傅的外孙女,人又知书达理,还善骑射,殿下带在跟前也是应该的。
太子越听越有道理,偏头亲了宋玉一口,心底的事顿时有了计较,他得一步一步来,秋狩就是个好时机!……八月下旬,西羌使团到京。
阿眸性子怪得很,非要梅茹屈尊去驿馆见她。
梅茹不计较太多,于是去了。
不过几年未见,阿眸个子长高了许多,模样也越生越好看,一双眼睛乌溜溜的,很大,透着股狡黠泼辣的劲儿。
梅茹原本还好奇这人见到自己第一句话会说什么呢,没想到阿眸直接就问:燕王呢?梅茹愣了愣,回道:殿下去辽东了。
那燕王成亲了么?娶妻了么?阿眸还是问得毫不掩饰。
梅茹略思忖片刻,点点头。
娶了谁?阿眸跳脚,下巴抬得高高的,不服气道,本公主要会一会她!顿了一下,梅茹道:我。
阿眸怔了怔,这下彻底傻眼,她直愣愣盯着梅茹,脚跳的越发高,气道:怎么是你?!就你这……她打量了梅茹一眼,不服气的扭开脸,不愿意搭理梅茹,越发摆谱。
梅茹只觉得好笑:公主殿下若是不愿意见我,我这就走了。
阿眸哼了一声,不客气道:你虽嫁给燕王,成了王妃,还不是要屈尊陪本公主?哪儿有什么王妃的样子?也不怕给燕王丢脸?梅茹笑道:我之所以在此,乃是皇上顾及公主的身份,是皇上对公主殿下的照拂,怎会丢脸?被她一噎,阿眸不说话,勉强消停了。
……九月初,西羌使团留在京城,阿眸跟着众人去围场秋狩。
她是骑马的好手,早就跃跃欲试。
何况,她这次去还有其他的打算。
秋狩离京那日,梅茹竟然在人群中见到了周素卿。
那人随行在后面,一身鹅黄的衫子,还是温温婉婉的打扮。
二人隔得远,视线遥遥一对,周素卿欠了欠身。
这日直到行宫歇下,众人下了马车,她才过来给梅茹见礼:燕王妃。
目光转了转,又对孟蕴兰道:孟姑娘。
这一路梅茹怪闷的,恰好孟蕴兰和梅蒨都要去,所以梅茹便吩咐人将她俩接到身边,省的在后头遭罪。
可惜梅蒨没来,她要守在孟安身边伺候,就孟蕴兰兴高采烈来了。
反正傅铮不在,她们小姊妹俩在一处最自在了。
可惜了萍姐儿,病怏怏的不能一起去。
这会儿见到周素卿,孟蕴兰实在觉得别扭,她没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等周素卿离开,孟蕴兰才拿手肘捅了捅梅茹。
其中意思二人心领神会。
梅茹领着孟蕴兰去自己的地方歇下,孟蕴兰四处拂了拂,就听旁边隐隐约约传来叽叽咕咕的说话声,她悄悄打量过去,远远的,看到傅钊被那个番邦公主拦下来。
两人对在一处,大眼瞪小眼,不甘示弱。
孟蕴兰戳了戳梅茹,小声道:听说这位公主是来选婿的?看中那傻子殿下了?梅茹顺着望过去,摇头道:别胡言乱语,那位公主年纪尚浅还未及笄,不过是个子长得高罢了。
孟蕴兰又看了眼阿眸,有些艳羡。
阿眸个子是真的高呀,都跟十五岁的孟蕴兰差不多了。
孟蕴兰就是生的娇小,个子矮矮的,看上去还是个娃娃。
再看那位公主腰板挺直的时候,胸脯胀鼓鼓的,像小山包,孟蕴兰再看看自己……她撇撇嘴,忙收回视线。
那边厢阿眸下了马车,第一眼就认出了傅钊。
见到傅钊,她就想到那年被抢了地、还被抢了瓜的憋屈。
那些憋屈一下子冒出来,她就过去找他了。
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小丫头拦下来,还找他吵架,傅钊只觉得丢脸。
他要走,偏偏阿眸拦在他跟前,傅钊冷脸喝道:你走开!阿眸不动,只是瞪他……还是鸡同鸭讲!傅钊脸越来越红,他气急恨不得要出手推搡此人,幸好梅茹上前解围:十一弟,公主殿下。
这人声音糯糯软软,却像是定海神针一样。
傅钊心口一松,忙作揖道:嫂嫂。
他不敢看她,只死死低着头。
梅茹软言道:十一弟你先下去吧,这儿交给我。
傅钊点点头,拔腿就跑,躲都来不及。
听到旁边扑哧一声笑,他恼羞成怒扭头看过去,恰好对上孟蕴兰看笑话的眼。
视线一对,孟蕴兰扁扁嘴移开视线,傅钊唬了一眼,还是拔腿跑。
那种慌乱落在旁人眼里就是个好笑的事,还有人调侃道:十一弟也该娶媳妇了。
李皇后点头道:本宫正替十一慢慢挑着呢。
周素卿因为贺太傅的关系,此时得脸在李皇后跟前伺候,她笑了笑,道:皇后娘娘,听说十一殿下心里好像有人了呢。
哦?李皇后好奇了,谁啊?周素卿摇头。
她才不会傻乎乎说清楚呢,她只需要种下一根刺,其他的皇后自然会知道。
傅钊当时对梅茹鬼迷心窍的那股劲儿,可不止她一个人看见。
旁边的宋玉看了看周素卿,平静的移开眼。
……如今在行宫,在皇后眼皮子底下,翌日清晨,梅茹就要起早去李皇后那儿请安。
次间内,太子妃和两三位王妃皆在,连宝慧公主也在。
见到宝慧,梅茹便格外不舒坦。
她给皇后请了安,坐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的听着。
待所有人请完安一并退下时,李皇后突然道:你们先出去吧,留本宫与燕王妃说几句话。
此举明显是要针对梅茹……梅茹愣了愣,悄悄开始盘算到底是何事。
待其他人都退出去,李皇后方道:燕王妃,本宫总该提醒你一些话。
请母后明示。
梅茹直直道。
李皇后叹气:燕王领兵在外,你在外陪同阿眸公主,抛头露面,更该谨言慎行,莫要失了身份。
儿臣可是做错了什么?梅茹面色冷然,直接质问。
李皇后最是不喜梅茹这幅没规矩的模样。
她冷冷转开眼,还是叹气:再多的话本宫不好提,你自己多加注意就是。
这些提醒令梅茹只觉莫名其妙。
她知道皇后和太子会针对自己,可这几句没头没尾,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天李皇后没经过梅茹,直接让一位姓秦的嬷嬷去梅茹跟前伺候,又对梅茹道:你身边都是些年轻丫鬟,秦嬷嬷稳重得力。
梅茹大为不悦。
那邹嬷嬷本想跟着一道去的,梅茹没答应,没想到皇后直接塞了个秦嬷嬷来!从李皇后那儿出来,她心里又恼又不解,胡乱猜测究竟发生了何事,竟然让皇后怀疑她不守本分。
最后,梅茹还是从宋玉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
宋玉替她气道:不知是哪个碎嘴的奴才,说你和……和谁?梅茹冷脸。
宋玉尴尬一顿,压低声道:说见到你和十一弟走得近,不小心被母后听了一句。
梅茹原本有些恼意的,一听傅钊的名号,她不由滞住。
她和傅钊过去确实交好。
这种交好没有避讳过旁人,但他俩确实是清清白白的,梅茹更不曾动过半分心思。
只是这种事若传起来,就说不清了,毕竟……傅钊曾经有意娶她的。
梅茹沉沉叹气。
这日夜里她想给傅铮写信知会此事,可提笔良久,梅茹实在不知该怎么写,她也开不了口啊,最后那信笺上还是一片空白。
她暗暗警告自己,这种时候越发要小心行事,不留什么话柄才好。
……去围场这一路,因为多了个阿眸,比以前热闹许多。
她跟傅钊杠上了似的,歇着的时候总是去找他较劲,傅钊躲都来不及。
孟蕴兰出门在外,小乔氏还给她布置了好多功课,她坐在车里闷头看书,听着外头的动静,悄悄掀开帘子往外头张望。
见傅钊被那位阿眸公主堵得鸡飞狗跳,她笑着回头对梅茹道:没想到还有人能制住那傻子殿下。
梅茹脱口而出道:一物降一物罢了。
说完这话,梅茹自个儿楞了一下。
自从被李皇后警告过后,她这些天就在思量傅钊的亲事。
只有傅钊早些定下亲事,他们俩才能再撇清一些干系。
可梅茹挑来看去,也没想到特别与傅钊搭的。
傅钊性子毛躁,她想挑一个稳重一些的来配,可京城合适的人太少。
梅茹怔了怔,也往外看去。
就见傅钊又躲得没影了,只剩阿眸一个人在那儿气鼓鼓的,眸子很亮。
梅茹见状摇了摇头,那阿眸心里不知真假的惦记着傅铮呢,哪儿能再添乱了?何况,阿眸的心思重,并不适合傅钊。
梅茹落下帘子,转开眼,视线恰好落在孟蕴兰身上。
见到稳重娇俏的蕴兰,梅茹稍稍一愣,旋即还是暗暗摇头。
孟蕴兰是知道她和傅钊的事的,梅茹怎会让她来受这份尴尬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