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盛宠之下_耳元 > ☆、第 25 章

☆、第 25 章

2025-04-01 16:09:42

  既然得了乔氏的准许,梅茹第二日高高兴兴的去孟府,熟知孟蕴兰的脸却是挎着的。

怎么了,蕴兰?梅茹关切问道。

孟蕴兰便将孟政被人参了一本的事说了。

——孟府从老太爷到底下的大老爷、二老爷、大爷都在外头领兵,朝堂里面的事可谓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也是刚刚收到风声。

梅茹宽慰道:蕴兰,这种朝堂上的事,向来是你来我往的党派之争,只要姨父他行得正坐得端,又怕什么呢?虽说如此,孟蕴兰还是止不住担忧,心急如焚。

循循,我和娘亲打算这两天就动身去我爹那儿,如今府里已经在收拾东西了,你还要一起么?这么快?梅茹惊呼。

孟蕴兰点点头。

梅茹皱眉道:那我得现在回去跟我娘说一声。

从孟府出来,梅茹略一沉吟,吩咐车夫先去董府。

二月初的时候她已经去过一回。

除了给董府当家的钱氏那儿送了一份银子外,又悄悄塞了一些给和穗,主要还是防着钱氏又胡乱克扣。

如今这一走,恐怕要两三个月,梅茹哪儿放心的下?自然得先去跟董氏说一声。

马车到了董府外头,梅茹踩着墩子下车,便遇到一素净妇人从董府出来,而送这妇人离开的则是钱氏跟前得力的大丫鬟。

姑娘,这位是媒人呢。

意婵附耳道。

梅茹微微怔楞,这钱氏真这么快就打算将嫂嫂另嫁?如今梅茹私下还是习惯称呼董氏为嫂嫂。

但董氏如果要另嫁他人,她亦是赞同。

董氏性子软,留在娘家受气,倒不如找个真心疼她的人,就不知钱氏会挑什么样的人家给她了。

董氏这几日身体渐渐好了起来,梅茹进来的时候,她正坐在院子底下绣花呢。

瑶姐姐。

循循。

见到梅茹来,董氏极为高兴,又将绣好的小香囊给她。

董氏绣工巧的不得了。

这香囊绣成梅花的模样,又特别细心的在香囊一角绣上梅三二字。

里面不知装了什么,闻上去飘着淡淡的清香。

梅茹喜欢的不得了,谢谢嫂嫂。

她脱口而出道。

董氏楞了一下,略略尴尬的笑了笑。

梅茹连忙改口道:瑶姐姐,我这两日大概要去姨父那儿,要有两个月不能来见你了。

董氏大惊:你去那凶险地方做什么?梅茹便将小乔氏和孟蕴兰打算去看孟政的事说了,又道:哥哥去了这么久还没来过一个口信,爹娘怪着急的,我一道过去瞧瞧。

董氏不知想到什么,她低下眼,小半晌,才道:你哥哥给我来过一封信。

这回轮到梅茹一惊——她竟不知哥哥如此看中嫂嫂?!董氏道:那信我还没拆,循循,你拿回府去报个平安吧。

说着,示意和穗将信拿出来,递给梅茹。

梅茹自然摆手:好姐姐,那是我哥给你的,我哪儿又能看?董氏垂着眼,淡淡笑了笑,轻声道:我哪儿又能留着呢?她如今被休回家,哥哥嫂嫂做主另嫁,怎么还能留着前夫的信函呢?想到这儿,梅茹不免替哥哥暗暗叹了一声。

见董氏不打算多提此事,也就不再多问。

二人说了一会子话,梅茹便起身告辞了。

董氏本要送的,梅茹按住她,只说外头风大,让和穗送送就好。

待到马车里头,梅茹先让意婵将银子拿给和穗。

——这些银子本该亲手给董氏的,可董氏脸皮实在太薄,根本不会要,梅茹只能这样。

她又问和穗:可知道你们当家的要把瑶姐姐说给哪户人家?和穗摇头:还没看中呢。

又道:三姑娘,其实我们家姑娘也担心此事,就是憋在心里不肯说。

她那个性子你也是知道的,若是不好的人家,只怕也是会一声不吭的嫁过去。

梅茹颦眉,略一思量,叮嘱道:若是听到风声,对方不是什么好人家,就劝瑶姐姐装病,病得越严重越好,能拖一日是一日,莫要随随便便嫁了,等我回来想办法。

话锋一转,她又交代道:若是个好人家,那就让瑶姐姐欢欢喜喜的把这事定下来,回来我给她备贺礼。

和穗一听这话,心里对梅三姑娘的感激便又多了几分。

这么好的小姑子,天底下哪儿去找?梅茹惦记着董氏的事情,她实在放心不下,想来想去,便想到了一个人。

回府之后,她便先去找梅蒨。

她这位二姐姐处事最为妥帖周到,把这事交给她,梅茹是顶顶放心的。

梅蒨单独住在老祖宗的跨院里,这会子正在端详一幅画呢,见到梅茹来,牵着她坐下道:三妹妹今日怎么来了?没去姨母那儿么?梅茹将这一整日发生的事略略一说,又道:劳烦二姐姐空了便去嫂嫂那儿走动走动。

三妹妹放心。

梅蒨自然应承下来。

梅茹松了口气,见案上摆了一幅画,她不由好奇道:二姐姐新画的?哪儿是我画的?梅蒨笑着摇头,解释了一句,前些日子买的。

梅茹一愣,她倒不知道二姐姐何时又去买过画。

她走过去,只见这幅画画的是婆娑烟雨,一叶孤舟,上面的落款是慎斋二字。

慎斋她知道的,这是傅铮的表字。

梅茹微微一怔,回头笑道:二姐姐真是好眼光。

燕王殿下的画本就少,如今被二姐姐一眼挑中,岂不有缘分?梅蒨唬了她一眼,嗔怪道:莫乱说。

她是最美的,这样唬一眼,也让人恨不得要醉了。

梅茹回道:我可没乱说,二姐姐你生的美,性子又好,定有人心里头万分欢喜着呢。

还乱说!梅蒨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

梅茹还是淡淡的笑,她道:二姐姐,旁人我不知,我只知道以后的二姐夫定然是这样的。

三妹妹……!梅蒨脸一红,羞羞赧赧低下头去。

从二姐姐那儿出来,梅茹这才去见乔氏,正好爹爹也在。

一听女儿这两日便要离京,乔氏心里又舍不得了,她道:循循,你的心比你哥哥还要硬,说走就走!娘,我又不是不回来,一去一回,至多两个月呀。

说着,梅茹又看向梅寅,寻求同盟道:爹爹,你说是不是?梅寅也舍不得自小捧在手心里的女儿,但也知道女儿的心思,这会儿他顺着循循的话道:是了,姑娘家也该去长长见识,整日闷在闺阁之中,眼界就那么丁点窄。

姑娘家眼界那么宽做什么?乔氏瞪了他一眼,梅寅连忙噤声。

乔氏又叹道:循循最爱吃东西的了,如今走得匆匆忙忙,路上带的零嘴小食都没备呢,我怎么放心得下?娘亲果然是最疼她的了,连这些都替她想着呢,梅茹心里头软软的,她搂着乔氏胳膊道:好娘亲,我去去就回,等你把身子彻底养好了,我也就回来了。

乔氏还是叹气,转头对梅寅道:明日我领着循循去寺里求两张平安符。

想了想,又对他道:你娘那儿你去说,若是知道循循要出远门,老太太定是要发脾气的,说不定还要训斥循循呢。

梅寅诺诺答应下来,起身去了春熙堂。

果然,杜老太太很生气:这还得了?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去那么远的地方,出了事怎么办?梅寅道:娘,有孟府的人一道呢。

已经说好了,若是循循突然不去,只怕他们要心生嫌隙。

孟府如今手握兵权,这可是定国公府比不上的……叹了一声,杜老太太无可奈何道:罢了罢了,循循这丫头自小就是这么不省心,一点规矩都没有!以后可怎么办?话说到最后,杜氏实在是替这个嫡亲孙女担忧,哪个府里愿意要这样一个没规矩的媳妇?翌日,拜见过老祖宗,乔氏领着梅茹去莲香寺进香求平安符。

到了寺内,乔氏去见住持净明。

熟料那主事和尚双手合十道:不巧了,今日住持跟前又有贵客在。

一听贵客二字,梅茹眼皮子跳了跳,她思忖道,总不会又是傅铮吧?乔氏不好多问,只能先去拜佛。

今日寺庙的人不多,乔氏心诚,每个菩萨面前都要磕一遍。

她求得自然是一双儿女平安无事。

梅茹跟在后面,也双手合十拜了一拜。

不知拜了多少尊菩萨,终于有小和尚来请乔氏道:住持请夫人过去。

净明不喜喧哗,乔氏交代了几句,梅茹便独自留在住持的院子里等着。

这老和尚住的地方真真是风雅,前庭种着成片的翠竹,墨绿打眼。

院子中间是一株红梅,梅树底下是一方朴石堆砌的小池子,旁边以空心竹首尾相接引后山的清澈溪水过来,那池子里面还养了几尾小鱼儿,这会儿游得欢快,偶尔有几瓣梅花瓣儿掉进水里,柔柔荡荡的,越发美了。

梅茹立在旁边看了看,就听后头有小和尚恭送的声音,施主请回。

一人回道:还请大师莫忘了。

那道声音微沉,裹着彻骨的凉意,梅茹再熟悉不过,她身子一僵,忙避过身,只装作没听见,一门心思的盯着庭院边上的墨竹。

傅铮与那和尚说完话,一转身,便看到了院中的梅茹。

她立在那株红梅底下,鬓间的珠钗轻轻摇了摇,身子明显僵硬着,这会子正掩耳盗铃的望向旁处,只当不知道这院子里还有其他人在。

她无处可躲,便当做没听到、不认识,装傻充愣,还以为旁人看不出来那点小心思……也就她这么蠢了。

傅铮摇了摇头,轻笑一声。

这声轻笑戏谑淡淡,梅茹自然听到了。

她就知道,傅铮肯定是通通看出来了,却也不点破,只任她自己做戏。

梅茹略微有点尴尬,却还是故作淡定的背对着他站着,就当他不在。

很快,男人脚步沉沉的离开。

梅茹这才暗忖,傅铮今日来寺里做什么?他这个王爷闲得发慌么?略略一盘算,梅茹心念一动,转头望过去——可哪儿还有那男人的身影?二月十二是傅铮的生辰啊。

前世梅茹与他做了一十三年的夫妻,每年到这一天,这人就不见踪影,问他去哪儿,也不说……原来,他就是来这莲香寺了?他来这儿做什么?梅茹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