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汴京情事 > 第20章 殿试

第20章 殿试

2025-04-01 16:10:01

自那日放了杏榜后,秦家是足足宴了几日宾,不拘熟的或是生的,来了便是客。

徐修自也在桌上,由秦渭引他见了几位做官的,那些人或是因着秦渭长袖善舞的关系,或是因着徐修如今的身份…几厢倒也聊得很是愉快。

便也有隔着远的喝起酒来,说起话来,我瞧着这秦家是好事将近了,若不然,那秦渭哪里能这样厚待。

我听说那秦小姐长得不差,又是在鸿蒙任教的,何况…他凑了近又道一句,这秦家的财富,难不成还不让人羡去?我可听说了,这一席还是请了那那古楼的人来做的。

几人这厢咂着嘴,唏嘘一番。

那头秦渭举杯对众人,说起话来,今日是为贺我贤弟之喜,诸位请喝好吃好。

旁人忙举杯应了,自是宾客皆欢。

徐修这几日被灌得厉害,午间便睡了一觉。

他心中对秦渭是有感激的,不管秦渭有什么旁的想法,可秦家对他的帮扶是真的,他也是不敢忘的。

徐修这样想着便往秦渭那处去,下人说是秦爷在书房。

他在秦家待了数月,自也不需人领路,便谢过人往那头走去。

秦渭的书房是在东侧,因着天黑,廊下是挂着灯笼,一路也没旁人,静的很。

徐修走到的时候那门是合着的,烛火很亮,听到里头传来,大哥,我说过你不必如此的。

徐修止了步子,是那位秦小姐…然后他听到秦渭说道,小妹,你可是不喜欢他?大哥…秦清的话透着几分无奈,这不是我喜不喜欢的问题,你这样做…会让他为难。

徐公子如今高中,你这样,岂不是挟恩图报?只要你喜欢,大哥…徐修负手走了几步,站在院子里,晚风吹得灯笼轻晃,也把他的影子拉的很长。

他抬头看着,也不知在想什么。

秦清推门出来的时候,便看见徐修负手站在院子里,灯火照在他的身上,有几分晦暗不明。

大概是听到了声转过头来,然后对她点了点头,说了一声秦小姐。

秦清也不知他来了多久,听到了多少,见他面上与往日无异,才走近几步,说了声,徐公子。

徐修较她要高不少,如今见她走近,见她面容白玉,气质婉约,如那树上高挂的白玉兰一般。

想起这些日子旁人说的,露了个笑,秦小姐,我字齐光。

秦清一愣,抬了头,见徐修面容舒适,平素淡漠的脸上还挂着一个笑,一时竟也不知他是何意。

两人这厢没说话,倒是秦渭约莫听到了声,喊了一句,是贤弟来了?快进来吧。

徐修应了一声,与秦清点了点头,是迈了步子要往秦渭那处去了。

秦清忙喊了一声,见徐修止了步子才轻声说道,徐公子,请做你想做的事,你无需为旁人所言烦扰。

徐修停了步子,转头看她,秦清也抬着头,目光一对谁也不曾让了去。

半响,还是徐修开了口,秦小姐,又怎知修是在烦扰呢?他面上挂着笑,话也很和煦,夜凉了,你该回了。

徐修这话说完便点了点头,转身继续迈了步子,推了门进去。

秦清看着他的背影,看着合上的门,过了半响终于也走了...秦清第二日醒来的时候,丫头来说,昨日徐相公很晚才回。

秦清嗯了一声,她不知道徐修与大哥到底说了什么,她看着外边,只知道,四月二十终于来了。

因着是面圣,秦家是早早准备了起来,徐修今日要穿的衣服也是秦渭特地备下了的,又经丫头焚香,熨帖才交给徐修。

等徐修从西厢出来的时候,秦清也正到了院子,见徐修穿着一身青色裥衫,袖上衣摆用银线绣着青竹,腰间挂玉,身姿挺拔,容貌清俊。

正朝她走来,两人各自见了礼,才一道往正堂走去。

等快到了,徐修才说了句,秦小姐不为徐某鼓励吗?秦清抬了脸,带着清清浅浅的笑,清以为,徐公子定是稳操胜券了呢。

她这话说完,是先迈了步子跨进院里。

徐修一看,也轻笑一声,跟着人一道进了去,那头摆好了桌子,徐修先与秦渭见了礼,又一道用了饭。

等吃好了饭,秦渭是送徐修出去,路上又让管家把备好的封红交给徐修,又与徐修说道,外头能打点的已经打点了,那里头水深着,你要切记,小心了。

徐修点了点头,收下了,那些该谢的他已经说了好几次。

可秦家待他的恩,岂止是这一些——徐修躬身,向秦渭行了一个大礼,秦兄的恩典,修没齿不敢忘。

秦渭这一礼也是足足受了,他负手站着,一张国字脸很是威严,说道,我是一个商人,自是有私心的。

这话说完,才又亲自去扶他,旁话也不说,又道,马车都备好了,你去吧。

徐修便又谢过,才往外去。

马车从御街一路到宣德门前,今次面圣共有九位,如今也到了几人。

徐修下马车的时候,那厢站着的是各自看了过来,除去相识的宋玉外,旁的或是说过几句话的,或是在科考那日见过的。

徐修这厢一一礼过,那头几人见他这般客气,自也是各自回了礼。

宋玉便过来与徐修说道,原是这几日该去恭喜徐兄,奈何家中太忙,如今是要称一声会元老爷了。

徐修也露了笑,你与我做什么客气,头甲第二,我与你也算是同喜了。

徐宋二人这厢说了几句,人也差不多齐了,那厢宣德门是先来了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太监,手上拿着一柄佛尘。

细声细气的说道,让几位贡士老爷久等了。

这厢几人忙说了没事,就依着名次站着随着人走了。

从宣德门一路往里,便听的那宦官说道,这一路是百官上朝要经的路,从这去是穿过金水桥,再到大庆殿。

几人一路走,等到了离大庆还有一段距离的样子,是换了一个穿着红白相间衣上绣蟒,稍年长些的太监。

他面容肃穆,规规矩矩的喊了人,又说了些注意事项,见到圣上该怎么行礼,怎么说话,等一概全了,才又领着人继续往大庆去了。

等几人走到大庆,是又过了会,有人往里头禀了才又细声细气的喊道,宣今次头甲九名贡士,面圣!这声音极尖,也亮。

徐修几人忙整了衣摆才往里走去,按照先前学习的规矩一一行了礼,低头跪着不动。

大庆如今坐着是敬帝与太子恒,余下另有赐座王太师,谢相。

敬帝是先让几人起了,徐修几人又是谢过圣恩才起了身,便又听到敬帝问道,今次的第一是哪一位?徐修忙上前一步,拱手应了。

敬帝是先让他抬了头,徐修抬了头,他这厢瞧去正好能看清敬帝与太子恒的脸,一看却觉得熟悉异常。

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这厢想再看一回,便瞧见赵恒一双眼睛看过来,又听得敬帝开始问了。

徐修忙收了心神一一答来,好在没出什么差错。

便又听得敬帝与赵恒说道,是个不错的。

赵恒也应了,说了句,儿臣瞧着也不错。

敬帝点了点头,让他归了位子,便又问起了旁人。

徐修站回了原位,听着那头传来的解答声...他想起那一位唤作晋阳的小公子,那一位只见过两回的小公子,与这二位却有几分相像。

可徐修到底也不再想,也不敢想,方才赵恒那一双眼睛,威严,给人压力。

好在他及时收了神,才免得犯了错去...等那厢敬帝抽问好了,才让几人坐了,徐修几人各自坐下了,才又听得敬帝说道,你们都是宋国未来的希望,今日朕就考一考你们。

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徐修几人坐的是蒲团,那桌是长几,上头已摆好了文房四宝。

几人如今已端坐好,便又有个细声细气的声说道,请各位贡士作答。

几人挽了袖子,磨起砚来。

徐修是把题再磨了一遍,这是一道策论,这题不难,也不过是论述一遍试述专权的优劣。

等旁人答起题来,徐修还没下笔,他在想...君主专政,是每一位君主一生追求的事。

他阖眸凝神了许久,才拿了一根羊毫笔蘸墨答来,臣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

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

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

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

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非盛世事。

国初三省纪纲甚正,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宫府之事无一不统于宰相。

是以李沆犹以得焚立妃之诏,王旦犹得以沮节度之除,韩琦犹得出空头敕以逐内侍,杜衍犹得封还内降以裁侥幸。

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然或谓比年以来,大庭除授,于义有所未安、于法有所未便者,悉以圣旨行之。

不惟诸司升补上渎宸奎,而统帅蹿级、阁职超迁,亦以寅缘而行恩泽矣。

不惟奸赃湔洗上劳涣汗,而选人通籍、奸胥逭刑,以钻刺而拜宠命矣。

甚至闾阎琐屑之斗讼、皂隶猥贱之干求,悉达内庭,尽由中降。

此何等虮虱事,而陛下以身亲之。

大臣几于为奉承风旨之官,三省几于为奉行文书之府。

臣恐天下公道自此壅矣。

景祐间罢内降,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院,仁祖之所以主张公道者如此。

今进言者,犹以‘事当间出宸断’为说。

呜呼!此亦韩绛告仁祖之辞也。

朕固不惮自有处分,不如先尽大臣之虑而行之。

仁祖之所以谕绛者何说也!奈何复以绛之说,启人主以夺中书之权,是何哉?宣和间创御笔之令,蔡京坐东廊专以奉行御笔为职,其后童贯、梁师成用事,而天地为之分裂者数世,是可鉴矣。

臣愿陛下重宰相之权,正中书之体,凡内批必经由中书、枢密院,如先朝故事,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注:这一题问是引用苏轼担任开封府试官,出的策问,答是由文天祥当年殿试的长篇对策中的一段)徐修这一题答完,旁人皆数是答好了,便又等了片刻,由人一一收了卷子呈给敬帝。

天色已渐晚了,敬帝是让几人先归,徐宋几人便又叩谢圣恩,才由人领着退下了。

徐修几人走的平稳,路上也无声。

宋宫很大,路也很长,如今正值夕阳,照着那红黄相间的墙瓦愈发庄严。

这就是莘莘学子一生...都在向往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