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临近,白日虽暖,晨曦和金乌西跌的时候还是稍冷。
穆筠娴逛到太阳下山才回家,一进屋便问聚宝斋的东西送来没有。
灵玉说已经送来了,也告诉了聚宝斋的伙计,先记在账上,等月底了杜氏的人自会去结账。
穆筠娴才坐下没一会儿,穆筠蕊便来了。
穆筠娴让丫鬟们去泡茶过来,请了堂姐坐下,问道:堂姐有何事?穆筠蕊道:五妹妹的事,我想着还是告诉你一声,省得你记挂。
昨儿我回去给她做了些糕点,好说歹说算是把她哄开心了。
穆筠娴点头应着,笑道:到底是堂姐聪慧,倒是给祖母解了一桩难题。
穆筠蕊又道:今儿来寻过你一次,听丫鬟说你出去了,又去寻什么新奇玩意了不曾?穆筠娴答说:明儿要去长平侯府,母亲叫我去穿戴得体些,我便去买了些东西。
对了,还买了一些书,好些新出的话本,你要看么?穆筠蕊脸上一红,道:可别再拿那种话本作弄我了。
穆筠娴铃铃笑道:那是我失手拿错了,再说了,那话本我看过了,也没什么呀,到底是哪里三姐不喜欢了?被堂妹闹的脸红,穆筠蕊走过去捂她的嘴,道:还没什么!她以前看的话本,人家小娘子和小郎君都是以礼相待,等到定亲成婚了才好事成双,上次穆筠娴给她看的话本,没有三媒六娉就亲亲搂搂上了,成何体统!穆筠娴轻松挣开堂姐,道:好好好,再不闹你了。
明儿长平侯府,你去么?穆筠蕊在床上坐定了,语气平淡道:不去,院子里还有事,五妹妹也要我哄着,哪里走的开。
她绞着帕子,眼睛空洞洞地往前看,不知道在想什么。
穆筠娴撞了她胳膊一下,道:你的亲事,二婶跟你提过没有?眉头拧起,心头一紧,穆筠蕊低下头道:母亲哪里会跟我提起什么,至多要定下的时候,跟我提一声罢了。
穆筠娴想了想,道:二叔是个很要体面的人,你这般好,他不会叫你低嫁了。
穆筠蕊嗤笑一声,语带不屑道:谁想高嫁了!她自己就生在高门大户,世家大族内宅里什么烂模样,她都一清二楚,还不如话本里的寻常市坊人家过的快活。
多的话穆筠蕊也不肯说了,她起身道:五丫头的事叫你知道了我就放心了,天儿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你且早些歇息,别耽误了明儿的正经事。
穆筠娴捡了几本话本给她,送了她一程。
外边正刮着风,领着穆筠蕊出去的丫鬟手里提着一盏灯笼,被风刮的四处摇摆。
一直目送着穆筠蕊走了老远,灯光都明灭难见了,穆筠娴才回屋。
红玉赶紧倒了热茶给穆筠娴,道:外边邪风吹的吓人,姑娘白站那么半天做什么?穆筠娴喝了热茶,暖了身子,扭动了一会儿道:我在找东西。
红玉不解,歪着双丫髻问:找什么?穆筠娴笑笑,没有说话,灵玉过来赶人,让小丫鬟们都去净房里备着热水,不要再打搅姑娘。
屋里没了小丫鬟,穆筠娴耳朵也清净了,早早沐浴上了床,钻进了被子。
许是因着记挂着明儿要去长平侯府的事儿,所以她梦里还梦见了长平侯,梦见他穿着战袍,骑在高大的走马上,手握□□,英勇十分。
夜里穆筠娴的奶妈孟妈妈来过一趟,见院子里灯熄了,心想着小娘子已经睡下,便安心回去了。
*次日清晨,忽闻啼鸟之声,庭院内的梨花也悄悄开了,如云朵般簪在树枝上。
穆筠娴早被这初春之景勾起了兴致,听到鸟叫便迫不及待要起床了。
丫鬟一面伺候着她梳洗,一面给她找了玉笛来。
除去里衣,换上一身簇新的绯红金线织锦羽缎短袄,下着月白素纱的束腰长裙,端坐在妆镜之前,穆筠娴由着丫鬟给她梳头,她则握起玉笛,往嘴边送去。
吹了一首《踏莎行》和一首《渔歌子》,悠扬曲毕,层层叠叠的牡丹髻也梳好了。
牡丹髻是高髻,未着头饰,微微仰头,已觉镜中人雍容华贵,气质非常。
灵玉从外边进来,笑吟吟道:老远就听到姑娘的笛声了,春日虽薄,春讯却先入琼管。
穆筠娴挥退丫鬟,自己动手上妆描画,她一边揽镜画眉,一边问道:晨起听见鸟叫了,院里梨花开了?灵玉笑道:开了,如云似絮,奴婢已经叫丫鬟去摘了,等你回来了,保准给你满满的一罐子。
穆筠娴笑眯眯的,给自己化了个淡妆,略扫娥眉,肤白腮红,一双桃花眼风流婉转。
头上四支小点翠金钗,正中间的玉篦后一朵拳头大的通草牡丹花,旁边配着杜氏送来的那支镶宝石蝶戏双花金簪。
打扮妥帖,穆筠娴站起来转了一圈,问几个丫鬟道:这样好看否?红玉从灵玉那里新学了一个词,虽不大明白什么意思,却在看见穆筠娴这副打扮之下脱口而出:好看,国色天香!穆筠娴点了点红玉的额头,歪头笑道:你偏颇我。
灵玉上下打量了穆筠娴道:姑娘今日戴这样大的宝石,难得不让人偏私于你!主仆正笑闹着,荣贵堂就来人了,如青催问穆筠娴好了没有,杜氏已经收拾妥帖了,叫她过去用了早膳,一起出发。
穆筠娴提着裙子就去了,灵玉使唤着丫鬟带上绸布包袱,跟了过去。
在荣贵堂里吃过早膳,母女两个又去永寿堂跟老夫人请了安,才一起出门。
长平侯府在澄清坊,和咸宜坊正好相对,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坐车去的路上穆筠娴也没闲着,拿着一面小铜镜照来照去。
杜氏劈头把镜子夺去,道:不用照了,丁点瑕疵都没有。
等会儿到长平侯府的时候,记得要装出乖乖的样子,不能甩脸子给人看,知道不?自从老夫人提起乖女要准备说亲的事,杜氏还真有些上心着急了,她也知道娶妇娶贤,偏生她家这个——若跟你看对眼了,对你百般好,若是看不上谁,那真是一个好脸色都没有,谁劝都没用。
更要命的是,穆筠娴能看得上的人少之又少,京中贵女圈里,真正跟她合得来的,也只有惠嫔何敏丹的妹妹何敏青。
何敏青她爹是正四品金吾卫指挥佥事,她母亲是填房。
何家前头夫人只留下一个儿子,现任何夫人又生育了三个孩子,何敏丹是老大,中间一个哥儿,何敏青最小。
虽说何夫人是继室,何家一家子却过的很温馨和睦,惠嫔被养的聪慧沉稳不说,小的这个也耿直活泼,潇洒大度,天真烂漫。
穆筠娴撇撇嘴,道:娘,我用得着装得很乖么?难道我不乖么?杜氏瞧了她一眼,道:你要是把孝顺你祖母的态度拿到外人面前来,京城里哪个敢不说你贤淑?摸了摸鼻子,穆筠娴心想,在那些虚伪的太太姑娘们面前,她实在做不来温和顺从的样子,不贤淑就不贤淑了。
说话之间,便到了澄清坊,没多久就到了长平侯府正门口。
高阔的大门敞开着,宾客来往不绝,门庭若市,长平侯府的管家迎着客人往里去。
下了马车,杜氏领着女儿,带着一众丫鬟入了正门,管事的还未接过帖子,只看两人华丽的打扮,后边跟着的丫鬟都穿的气度不凡,便已经笑脸相迎。
等收了帖子,看到定国公府几个字,热情更胜,亲自将人送进了垂花门,交由一等丫鬟带到园子里的花厅去。
花厅附近种了两溜杏花,这个时候正开的热闹,若不是还有些寒意,都让人以为已是暖春时分。
杜氏带着穆筠娴走进花厅的时候,大厅里边登时静了下来,左右两边次间里的姑娘也都挑起帘子跑了出来,望着来人的婀娜身影。
长平侯府这回堂会办的大,请来的宾客众多,后院女眷有些见过穆筠娴,有些没见过。
没见过穆筠娴的小姑娘们初见美人,便是同为女子,都忍不住惊呼艳羡,赞她衣着绮丽,身姿曼妙,真似仙姑下凡!而见过的穆筠娴的,例如苏绿梅,便冷笑一声,道她庸俗不堪,斗大的牡丹,实在艳俗。
有那天真不知事的小姑娘反驳道:那样鲜艳的牡丹,想必这个时节能簪戴于发上,肯定要花费数金吧!我觉着好看哩!言语间带着点南方口音,软软糯糯。
苏绿梅看了眼小家碧玉的眼生小娘子,道:你哪里来的?官话都说不清楚,轮得到你插嘴?小娘子本是初来京都,还不大熟悉京中贵女,被这般训斥,面上挂不住,红着脸就跑进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路人甲:美。
路人乙:美美。
路人丙:美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