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纺织厂花 > 第2章 变数

第2章 变数

2025-04-01 16:27:18

初三的学业对现在的何小曼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外屋王秀珍喊吃饭的时候,她已经把作业全做完了。

满满一碗饭已经盛好放在桌上,何小曼照例道:等爸回来一起吃吧。

话音未落,听到外面卡察一声,是自行车落锁的声音,何立华回来了。

小曼,你学习任务重,以后不要等我。

何立华一边说着,一边就进了屋。

屋子实在小,屋里屋外的,都很难有秘密。

但何小曼知道,在这个年代,家家都是这样的环境,能有个栖身之处都已经很不容易。

就这套/弄堂里的小房子,还是当年爷爷在厂里劈波斩浪给争取下来的。

何立华是个高中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上心。

只可惜,以前的何小曼实在不太聪明,学习非常吃力。

所以何立华一方面望女成凤,一方面又心疼女儿过于用功,小小年纪就愁眉苦脸。

王秀珍转身想去给何立华盛饭,何玉华却抢先一步。

哥,回来啦,今天是我做的饭,快尝尝手艺怎么样?她对兄嫂,完全两副嘴脸。

何小曼冷眼看着,心里早就琢磨过味儿了。

父母的爱情是有些失衡的。

王秀珍来自农村,是何立华插队的时候恋爱上的。

后来何立华落实政策回城,王秀珍也跟了过来,在家赋闲了很长时间,才求爹爹告奶奶地弄进了纺织厂。

所以,何玉华看不起她。

加之王秀珍后来生病,之前的风姿也日渐萎靡。

男人却不一样,何立华虽然已近不惑,但长得颇为斯文儒雅,戴着眼镜,一脸温和,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这样的男人,很有些迷人。

厂里的女徒弟也很愿意跟他亲近。

王秀珍更加自卑。

自卑的人,最容易被欺负。

因为她只求安身立命,生存哲学就是家和万事兴,何玉华就是断定了她逆来顺受,绝不会去跟何立华嚼舌根。

何立华浑然不知一小时前家中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品尝着何玉华的手艺,频频点头。

秀珍有没有帮忙啊?王秀珍赶紧说:都是玉华做的,我打打下手。

玉华也是越来越懂事了,都知道帮嫂子分担了。

何立华点点头,对家中的互敬友爱十分满意。

何玉华一脸得意,刚想继续邀功,一抬眼,迎上了何小曼冰冷的眼神。

这间小客厅,就只能放这么一张小餐桌,四个人各占一边坐下,已是满满当当,何小曼就坐何玉华对面,一个眼神过去,相距不过两尺,真叫一个晶晶亮、透心凉。

何玉华一凛,这孩子什么时候眼神变得这么犀利?到嘴边的话,就缩了回去。

爸,你也得劝劝妈,身体不好,不能逞强去扛煤扛米,该休息就得休息。

何小曼说。

何立华一愣:今天玉华不是休息吗,怎么没叫玉华去扛?何小曼目的达到,低头扒饭,不吭声。

这下,何玉华的得意之情一扫而空:呃……一个同事家里有点事,叫我去帮忙。

何立华缓缓地说:事有轻重缓急,同事家有事,帮忙是应该的。

但你明知道今天咱家买煤买米,就不该让你嫂子一个人。

她身体不好。

看何玉华脸色难看起来,王秀珍赶紧打圆场:没事的,玉华这不也帮我做饭了嘛。

何立华也不傻,望了望妹妹,眼神有些严厉,像是警告,又转头对王秀珍道:以后玉华要是没空,你就搁着吧,等我休息的时候再说。

哎,好的。

王秀珍应得很甜蜜。

只要有这话,她心里就满足了。

晚上,何小曼在洗澡间洗漱。

房间里,何立华检查何小曼的作业,很是赞赏:今天的数学题有难度,小曼倒全做出来了,有进步。

立华……王秀珍轻声道,那个顶替的名额,要不要去退了?何立华有些懵:为什么?之前看小曼学习那么累,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才想着让她顶替。

可是最近……她好像开窍了。

何立华眼神有些黯然:上了高中要是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工作。

不!王秀珍按住何立华的手,我知道这不是你的心里话。

你其实一直盼着小曼能上大学。

以何立华当年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大学,只是……生不逢时,他被耽误了。

天知道他有多么渴望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大学梦。

可是,这个家庭还供得起吗?望着何立华痛苦的神情,王秀珍心如刀割:为什么我偏偏生的这个病。

不然的话,我就弄堂口摆个油条摊子也好啊。

说罢,泪如雨下。

何立华拥住妻子:我会想办法的,你别哭,我来想办法。

只要小曼能考上高中,我们一定要让她读。

王秀珍痛哭出声。

那哭声让门外的何小曼心情沉重。

她知道,凭自己现在的能力,别说考上高中,就是考上大学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这个家真的太穷了。

二娘娘出嫁了,万事不管。

三叔在遥远的地方当兵,暂时不需要负担,但也帮不到家里。

母亲长病假,收入非常可怜,全靠父亲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

哦不,几乎是四口,因为何玉华脸皮厚,从来不交生活费。

虽说医药费单位可以报销,但母亲这个病需要补充营养,这个单位可就管不了了,何立华每个月都变着法儿托人买便宜的补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王秀珍才去厂里弄来顶替名额,也是想着何小曼早点工作,一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二来现在工作不好安排,想顶替进来的职工子女不在少数,趁着自己办病退的机会把何小曼的工作也可以解决了,免得夜长梦多。

哪知道杨简的到来,让何小曼变得机灵起来,于是,本已安排好的前路,出现了变数。

何小曼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