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纺织厂花 > 第54章 重要的家庭会议

第54章 重要的家庭会议

2025-04-01 16:27:19

何家真是赶上了劳动致富的好时候, 一时间竟成了珍珠弄最最炙手可热的人家。

不仅立华牌私人组装电视机的订单源源不断,小曼牌私人订制衣裳也开始崭露头角。

王秀珍的手工真不是盖的。

第一次受老同事所托, 王秀珍给她女儿织了一顶米色毛线帽,又配了米色和咖啡色的手提袋。

设计图稿当然是何小曼的手笔,就是王秀珍在制作的时候,何小曼也在旁边一起参与, 最后一算账, 发现帽子和手提袋一共收了十五,花了两天时间, 而成本……只要五块钱!这真是有点出乎意料。

王秀珍做的手工活,之前还断断续续,后来凌水成和朱福妹谈了恋爱, 凌家姆妈对何家就不太热络了, 总有点爱搭不理的样子。

何小曼是个要强的, 让王秀珍不要去求人, 何玉华当然也支持,于是手工活已经有一阵不做。

但小曼牌私人订制一启动, 可不是做手工那点儿收入可以比拟,一天净赚五块钱人工, 一个月就算只做二十天, 那也是一百块啊!问题在于,这年头没有网络当不成微商, 靠口口相传, 到底渠道有限。

眼下看着似乎订单还不少, 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一要开拓销售渠道,二也要保证供应,这才能把私人订制事业慢慢扩大。

这事儿,一家子是坐下来谈的。

如今的一家子,也包括了王欣。

某天吃过晚饭,何小曼提议,大家坐下来聊聊天。

现在是三月份,距离上次咱们算账差不多半年,妈,现在咱们存到多少了?王秀珍文化不高,管钱还是很有数的,小盘算噼里叭啦:按上次说的那几样,我们一样没少,加上你爸厂里今年效益好,拿了年终奖,我做手工也赚了些,而且现在我身体好了,也省了不少钱,满打满算,我们半年存了780块呢。

你三叔寄回来300,这两个月你设计的那些帽子手提包之类的,虽然没有很多,但也赚了一百多,眼下我这里凑个整的,就是1100块。

何小曼在黑板上将700擦去,重新认认真真地写下1100。

这么看来,我们再花半年,存到2000不成问题。

但是,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2000。

目前爸和王叔叔组装电视,妈主要是做帽子和手包,我觉得……何小曼顿了一顿,斟酌着用词,电视这个,很稳定,但是服饰行业却更加有前景。

何立华就奇怪了,女人会织点毛线,会踩踩缝纫机,怎么就有前景了,装配电视机才是真正让人尊敬的技术活儿啊。

不由不服道:电视机贵啊,你.妈那个活儿,别人拿了样子也能做,却是个怎样的前景,小曼你说说呢?就知道爸会不服气,何小曼笑道:正因为装配电视机需要技术,所以,一旦电视机技术有改进,电视机厂容易更新,咱家却难啊。

爸,您想想,老百姓收入都在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我看不用多久彩电也会进入普通人家了,到时候,您和王大哥到底是双拳难敌四手,不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技术能力,不可能和厂家比啊,对不对?听得何立华一愣一愣的,只觉得竟也有道理,一时语塞。

我最近常去图书馆,看国外的时装杂志,在时装行业有个术语叫‘高级定制’,也就是为客户量身订做,这样的服装是最贵的,比商场里卖的成衣贵得多。

而且,老百姓生活越好,对时尚的追求也会越高,也越愿意在服饰上花钱下功夫。

装配电视机,我们很难跟得上技术革新,但服装却不……何玉华听着有点明白过来了,插嘴道:小曼,我听着你的意思,不就是个上门裁缝嘛,怎么被你一说,就变成了‘高级定制’这么好听?哈哈,嬢嬢其实你还真说对了!何小曼一拍手,意思就是一个意思,但是又有根本区别。

裁缝是按样子做,什么样式流行就做什么,很少具备原创精神。

而且,裁缝是被人请上门,我们不是,我们现在是做配饰,以后要发展到服饰,最终目标是做品牌。

好的品牌,不能满足于追逐,而要引领啊。

这目标当真远大。

王秀珍目瞪口呆,喃喃的道:所以现在都是别人来找我们啊……按小曼的意思,以后我们就坐在家里,等着来订单?何小曼笑道:订单不能靠等。

妈的手再巧、针线活儿再好,生产力也有限。

而且爸说得对,我们这个配饰生产,的确很容易被复制。

一旦人家发现来预订要很久才能交货,很可能就会找其他手巧的姆妈们自己照着做。

所以,我们得……找人!生产,何小曼竟用了生产二字。

而且她还想找人,这已经开始脱离家庭手工的方式,向个私经济的方向发展了吗?王欣终于说话了:我觉得……小曼真的很有梦想,也很有头脑。

我很赞同小曼的想法,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王欣是目前这个家里学历最高的人,虽然还没跟何玉华结婚,但何立华很是尊重他的意见,听他也这么说,何立华觉得看来自己要重新思考当下。

小曼的话是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哪天政策有变化,这种个体经济可是不受保护的呀,太不牢靠了。

爸,你看最高领导人都发话了,是赞同勤劳致富的啊,个体经济一定会越来越发展壮大,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只要我们按规矩办事,不违法不逃税,不用担心政策会变化。

我相信,政策只会越变越好。

王欣又道:我同意。

我大学同学有自己南下创业的,对国家很有信心,我们可以先期不要投入太多,这样可以避免风险。

这样啊……王秀珍想了想,那我们要招人,就先招手巧的退休工人,她们手工低,能赚几个钱补贴孩子就很高兴了。

就这么定了,我看妈也很有商业头脑。

这事交给你办。

家庭会议终于达成了共识,给何家的致富路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王秀珍第一个就发展了胖大婶,也就是姚家姆妈。

这年头的姆妈们,基本都会踩缝纫机,小打小闹不成问题。

而姚家姆妈是从服装厂退休的,打样、裁剪、缝纫都颇有功底。

最主要的还是有时间。

她年底的时候办了退休,女儿谈了个对象准备结婚,正是要用钱的时候,王秀珍跟她一透露,她就欣然答应。

而何家小曼会设计的名声,已经渐渐地传了出去,且不说珍珠弄的女孩子们喜欢近水楼台先得月,她们和她们的姆妈们还特别喜欢出去得瑟,加上何小曼的设计也的确好看,很讲究搭配的和谐与细节的特色,一出去就已经很抢眼,更别说还有人主动得瑟了。

于是口口相传,好些爱漂亮的小姑娘最近都往珍珠弄来。

何小曼每个月画一张时间表,去掉自己的上班时间和学习时间,每周保证有两个半天或者晚上,可以在家接待需要高级定制的人,亲自与她们谈话,商定设计稿。

初时,何小曼还会监督亲妈和姚家姆妈的制作,只几次下来,就知道这两人实在是很靠谱,完全不用担心质量,于是何小曼就将重心放在了设计和采购原料上。

慢慢的,她们的业务开始超出帽子和手提包的范围,开始尝试成衣。

这边,小曼私人定制发展势头良好,另一边,她和史培军的印刷厂筹备也正式开始。

史培军意志坚定地要创业,史家父母到底是机关工作的,对政策比较了解,眼光也比较远,对儿子的事业比较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辞职,只能兼职做,毕竟这年头铁饭碗相当重要。

当然,在铁饭碗之外,他们也完全不拒绝发点外来财。

他们觉得,既然是合作,不能都让对方投资,那样很有可能导致自己儿子以后说不上话,所以一下子弄了两套二手印刷机器,一共1000块,自家出一半,何家出一半。

地方也找好了,街道里空着的仓库啊、厂房啊,多着呢,随便给把钥匙,机器就入驻了。

至于租金……史家说了,看能不能赚钱再说吧,就当街道扶持个体经济。

所以何家很幸运地捡了个企业法人,因为史家不方便出面啊。

病退职工王秀珍,摇身一变,当上了老板娘,当然她其实半点儿都不参与,人家忙着私人定制大业呢。

四月的古城,春意盎然、人间芳菲。

何小曼收到了一个大大的包裹,是从深圳寄来的。

里面全是香港的电影电视杂志,各种俊男美女的靓照和明星照,而且根据何小曼的要求,还额外收集了好些《射雕英雄传》的周边,尤其以翁美玲的各色生活照和写真为主。

翻看着这些杂志,何小曼感慨万千,时尚真是轮回。

而真正有品位的人,根本无惧轮回,比如俏黄蓉翁美玲,她在照片上那些装扮,或简约、或潇洒、或华美、或运动,即使放到三十多年后的杨简时代,也丝毫不过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