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承蒙错爱

2025-04-01 16:30:26

屋里,一下就剩陆锦惜一个。

手里拿着那一封已经被拆开的信,她现在还反应不过来:怎么觉得,这一位婶婶的口气,这样恨铁不成钢?不仅不反对改嫁,竟然还上赶着撺掇……一时之间,陆锦惜皱起了眉头。

只是很快,她又根据自己所知,分析出了一二原因。

历朝的公主们身份都不低,明里暗里豢养面首的不在少数。

到了本朝,端看永宁长公主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便知道这里的公主不是什么菟丝花,似豢养面首之事绝不会少。

永宁长公主自薛还去后,便不曾改嫁。

她到底养不养面首,陆锦惜是不得而知,但耳濡目染之下,对待男女之事很开明,倒实属寻常。

为今最大的问题,也不是这个。

所以,陆锦惜很快就将自己的思绪拉了回来,先是瞥了一眼门外。

丫鬟们都被吓得不轻,这会儿包括青雀白鹭在内,没一个进来。

她自然也没有唤她们进来的意思,只是皱着眉头,紧抿着菱唇,将信封之中的信笺取出。

是一张背青面白的青白笺,看着素净又雅致。

一拿出来,就有淡淡的檀香味儿。

陆锦惜刚闻见,心底便生出一股不祥的预感来。

定睛一看,信笺上顶头四个字便是:伯羡爱鉴。

那一瞬间,心都凉下来半截!这满纸精致素雅的簪花小楷,一看便知是诗书世家出身,字迹也是陆锦惜曾在陆氏书房里见过的。

不是陆氏本人所留,又能是谁?陆锦惜眼前有些发晕。

她慢慢退了一步,坐回了椅子上,才用手指指腹压了压太阳穴,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重新看去。

伯羡爱鉴,前日风寒偶感,未及复信,歉疚难安。

今病疾稍愈,提笔陈君以情。

君之请,妾每每翻而阅之,固心之动之,情之往之。

然羁绊实多,左右徘徊,上下踟躇,问天不明,问佛不答,心难自辨,恐误君深,不敢轻易答君。

盼君许梨花为期,容妾思之。

冬末残雪,天犹寒极,望君保重。

锦惜亲笔。

陆锦惜瞧着最后这四个字,一时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想陆氏了。

她原以为陆氏对薛况是痴情一片,甘愿付出,没想到……两字伯羡,该是那从五品侍讲学士宋知言的表字,一句爱鉴则是称亲密之人用的。

她看完,还能有什么不明白?陆氏是真与人有了首尾。

似是宋知言提了请求,陆氏也一直在考虑,只是顾忌太多,难以下定决心,希望宋知言给她时间。

她将在梨花开时,给出确切答复。

羁绊实多……能不多吗?一个是武威镇国大将军薛况的孀妻,朝廷诰封的一品夫人,膝下还有着三个亲生的子女和一个妾生的庶子。

一个虽是竹马,从小认识,可如今已经是有妇之夫!改嫁?宋知言原配怎么办?私奔?对两个人来说,都不现实。

陆锦惜看得出,陆氏是动了心、含了情的,可也难以抉择。

也幸亏她还没抉择。

这一封信,阴差阳错,落到了永宁公主手上,又辗转回到自己的手里,才没酿成大祸。

坐在椅子上,她背后出了一层的冷汗。

青白笺上,则被她紧紧掐着的手指,留下了几条深深的褶皱,格外刺目。

过了好半天,她才缓过劲儿来,抬了修长的手指,轻轻揉着自己的眉心。

宋知言跟陆氏之间,到底是怎么个经历?这一封信肯定是陆氏病重之前送出的,她已经来了有半个多月,这一封信也至少送出去半个月,怎么会今天才落到永宁长公主手里?陆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封信又是谁送的?……无数的疑惑,浮了上来。

若放在平时,陆锦惜对这等情爱的事,半点不感兴趣,可现在她顶着这壳子,便万万不敢放任这些随时回炸的雷,藏在她身边。

深吸了一口气,她缓缓将信笺纸,压到了方几上,向门外看去。

青雀和白鹭,都在外面,方才被永宁长公主的人给遣开了,怕都还不知道屋里发生过什么。

一个跳脱活泼,俏皮可爱,很机灵;一个沉稳持重,思虑周全,很妥帖。

原身久居深宅大院,有什么事,能瞒得过自己贴身的丫鬟呢?这两个丫鬟,要么都知道,要么至少有一个人知道。

很快,陆锦惜的目光,便落在了青雀身上,念头一闪:白鹭,你带个婆子,去外头找潘全儿,准备准备答谢张大夫的事情。

青雀,你进来。

是。

两个大丫鬟一齐应声。

白鹭没怎么多想,躬身便退了。

青雀却是不知为什么叫自己,刚迈步进来,却一眼瞧见压在陆锦惜手底下的那信,一瞬间就变了脸色。

她两腿发颤,惊惶不定:夫人、这、这封信不是……不是早送出去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陆锦惜打量她,便知道自己猜对了。

真的是青雀在帮陆氏处理这些事情。

看这战战兢兢模样,神魂都要不在身上了。

她精致的面容微沉,没有什么表情,只慢慢道:刚才长公主来,便是为了这一封信……说是半道上碰见了宋知言大人,截下的……不、不可能的。

青雀一下跪在了地上,磕了个头,颤声道:夫人明鉴,二十多日前,您将这信交给奴婢,奴婢便照规矩给了印六儿,绝不敢拖延半日!若、若印六儿还跟往常一样,这信早该送出去了……印六儿……这名字很生。

陆锦惜是看过府里下人名册的,并不记得有这名儿。

想来,该是个外面收钱给人办事的。

她垂了眼帘,看了青雀一眼:我知道不是你。

我倒霉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起来吧。

叫青雀进来,不过是因陆锦惜猜到是她,套上几句话。

虽不多,可已经足够她弄明白这件事的问题出在哪里。

亏得今日是婶婶撞见,胳膊肘到底向我拐。

若是被旁人截了,不死也能脱层皮!陆锦惜眼底凛冽,笼了薄霜,声音渐渐发冷。

不是你的问题,便是印六儿那边出了差错。

回头你找人,给我好生寻个由头,问他一问!我倒要看看,这办的是什么差事!青雀刚起了身,又是忐忑,又是惶然:如今已被长公主撞破,夫人您……此事本就是我糊涂。

今日被婶婶一通教训,便知道自己错得离谱……幡然醒悟,当然得推成长公主的功劳。

她重新拿了那信笺来看,声音渐渐低沉:去把剩下的拿过来吧,今儿……一道都烧掉。

夫人……青雀诧异了,不敢相信地看着她。

这几个月来,她的日子,都在提心吊胆里过。

哪个大丫鬟愿意帮自家夫人传递私信,帮着她私相授受?回头被人发现,头一个倒霉的便是她们。

她是心软,到底架不住陆氏几番哀求,这才不得已,找了外面那个信得过、且有求于夫人的小混混印六儿,帮忙送信。

如今陆锦惜这意思竟然是……要放弃了?一时间,也不知是欣喜还是感动,即便是青雀向来稳重,也面上复杂,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生怕陆锦惜反悔一样,忙道:奴婢这便去,这便去!说完便退出了这屋,进了对面那屋。

那是陆锦惜平时休息的屋子。

想来,有点私密的东西,都藏在那边了吧?陆锦惜坐在椅子上,回想起青雀那表情,竟觉得有些好笑,可一回想,又尽是心酸。

陆氏的信上写每每翻而阅之,证明宋知言送来的信,她反反复复看过多次,并有极大的可能保存了下来。

可她不知道在哪里。

陆锦惜穿来之后,大部分时间在病中,身边十二个时辰都有人伺候,并不敢四处翻箱倒柜探寻原身的秘密。

现如今要找这些信,自然只能找个借口,让熟知的青雀去寻了。

烧,便是借口;叫青雀去取,则是一诈。

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没一会儿,青雀便捧回来一只不大的紫檀匣子,轻轻搁在了陆锦惜身边的方几上。

奴婢没敢动过,都是您平日里自己放的,都在里面了。

匣子一打开,里头便是一层一层的信笺。

不同于陆氏用的青白笺,这匣子里多是泥金的冷金笺,上头的字迹也可谓是颜筋柳骨,自有一股沉稳规整之气。

这些,便该是宋知言的信和字了。

陆锦惜拿起来,从头到尾,一封一封地瞧了一遍。

青雀只当她是烧之前,想要缅怀一遍,就站在一旁不敢催促,只是时刻注意着。

陆锦惜浏览的速度很快。

凭着这宋知言信中的只言片语,她竟然也拼凑出了一个囫囵的故事。

原来陆宋两家乃世交,陆氏与宋知言更是打小认识。

二人一道长大,青梅竹马。

到得那情窦初开年纪,便私定了终身。

没想到,十一年前,新登基没两年的庆安帝,一纸诏书,拆散了他们,让陆锦惜嫁给薛况。

他们不是没想过反抗。

加之薛况从边关带回来一个五岁大妾生子,他们以为可以改变。

可陆老大人去求了,庆安帝依旧铁石心肠,旨意照旧。

陆氏还是嫁了。

嫁了人,便了断了与宋知言的昔日情,想与薛况好好过日子。

可没想到,她渐渐对薛况上了心,薛况却对她无意。

一腔真情错付,连半个温暖的眼神都换不回。

陆氏的人生,到这里便已十分灰暗。

待得薛况战死沙场的消息一传来,便算是彻底没了光,陷入昏昏沉沉的黑暗。

她如槁木一般,活在世上,浑浑噩噩。

直到,一年前她去大昭寺上香,重逢了宋知言。

彼时的宋知言,已有妻子,可也是父母之命,到底不是他心中所愿。

昔日青梅竹马,两人只远远这么看了一眼,回去后便辗转反侧。

不久后,就有宋知言的一封信,经难历险,到了陆氏这里。

旧情于是复燃。

宋知言愿为陆氏休妻,以正妻之礼,重新迎她进门,多番表白心迹。

试问谁的感情,能持续十多年不改变?陆氏亦为其所感,无法放下,渐渐挣扎。

……看到这里,陆锦惜已是心底一声长叹。

她一面觉得陆氏可怜。

青梅竹马被拆散,嫁的丈夫与她貌合神离,守寡后再遇竹马,却已物是人非。

可另一面,又觉得陆氏行为甚是不妥。

能大胆遵从心意,追求感情,本没什么大错。

可与她私相往来的,是一个有妇之夫。

他的妻子,是一个与她一般可怜的女人。

哗……信笺纸翻动的声音,一如陆锦惜飘荡的心绪。

她很复杂。

这已经是最后一封冷金笺了,内容恰好是要陆氏给他一个答复,正好能跟今日永宁长公主给的信对上。

她拿了起来,便准备先烧掉,再回头寻处理之法。

可没想到,就在她把这冷金笺拿起后,底下竟然又露出一张略小的青白笺!秀雅的簪花小楷,字迹挺新。

这不是?陆锦惜顿时一怔,错愕了片刻,才将之拿起,一看,一时竟不知作何感想——悬崖勒马,犹未晚矣!陆氏啊……这样可怜,又可爱的一个人,到底善良得让人心疼。

宋大人台鉴,复信后,辗转反侧,幽思难眠。

妾之半生,坎坷零落。

得遇大人,青梅竹马,幸甚之至。

若彼时彼地,不敢违心。

然大人贤妻在侧,无过无错,事大人至亲至爱。

尊夫人之今日,犹妾之昔日。

妾不愿为挚爱之人辜负,有何颜面,夺他人所爱重?水月镜花,不必久望。

数月以来,承蒙错爱。

妾青灯古佛,愿祈大人安平。

陆氏亲笔。

从伯羡爱鉴,到宋大人台鉴;从锦惜亲笔,到陆氏亲笔,这等的转变,中间又藏着一个女子,多少年以来的辛酸和苦楚?宋知言,该是她真正的良人。

可她几经挣扎犹豫,心里即便再想与他在一起,也无法放任自己伤害另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女人。

陆锦惜读完这短短的几行字,心底竟有几分钝钝的疼痛,到底还是佩服她的……夫人,您……没事吧?许是看她表情不对,一旁的青雀又悬了一颗心起来。

陆锦惜摇了摇头,指腹摸索着这一封墨迹尚新的信,另一手却是厚厚的一沓冷金笺。

她看了一眼,随手将之投入了炭盆。

笺纸遇火,霎时燃了。

不一会儿,便成了一片灰烬。

陆锦惜没看一眼,只将自己手中仅剩的那一封青白笺,装入了信封,递给青雀:这封信,你最后送一次。

叫那个印六儿当心着,再要出事,我保管叫了人去扒他皮!青雀差点就惊得咬了舌头。

不是说好了到此为止的吗?怎么又——最后一次。

陆锦惜叹了口气,示意她上来接信。

你若不放心,可打开看看。

奴婢不敢。

您怎么说,奴婢便怎么信好了。

青雀连忙摇头,咬了咬牙,还是接了信,迟疑道:那奴婢还是尽快去送?去吧。

陆锦惜点了头,也不想把这件事拖太久。

这封信,即便是又被永宁长公主截了,想也不会再来骂她了。

青雀得了准,便将信向袖子里一藏,出去了。

她前脚离开,白鹭后脚就回,来禀陆锦惜:夫人,事情都向潘全儿交代了,也指明了只要普通药材。

他已这会儿叫人去拟单子,说赶明儿就递上来让您瞧。

陆锦惜点了点头:这人我是不大熟,不过瞧他处理迟哥儿那事的模样,该是个得力的。

我也不介意抬举抬举他。

明儿他人来了,直接禀我便是。

说完话,她便走过去,扶着雕漆小方几坐回了炕沿上。

不过一抬头,她就瞧见了白鹭脸色不对。

一张圆圆的脸盘子上,似乎藏了几分迟疑,有些小心地看着她,似乎在打量她脸色。

陆锦惜奇道:你这丫头,向来直肠子一根,有话就说了。

这一副犹犹豫豫的神情,是遇到什么事,这样难开口了?……奴婢这不是怕您生气吗?白鹭小声地为自己抱屈了一句,可随后,那声音便越发低了下去,像是忌讳着什么一样。

方才奴婢打道上过的时候,听伺候两位姐儿的焦嬷嬷说,琅姐儿近半个月,又开始往大公子那边跑了……大公子……那个薛况带回来的瘸腿庶子?作者有话要说:  (⊙v⊙)嗯,下章庶子。

女主孩子列表:薛廷之(庶子):按京城传言算,16岁薛明璃(嫡女):10岁薛明琅(嫡女):7岁薛迟(嫡子):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