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2025-04-01 16:35:46

明德园里,叶蝉支着额头看着父子三人如同饿死鬼投胎一般大口吃肉。

今儿是元显第三回出宫,离开宫门就直接接来了明德园,然后谢迟就带他们一道跑马去了。

跑马回来,三个人都已经饥肠辘辘,叶蝉原本让小厨房备了炒饼,炒饼里配的是周围佃户自家挖的野菜,结果谢迟吃了两筷子就可怜兮兮地望向了她,跟她说夫人啊,为夫饿狠了,有肉吗?弄得跟她欺负了他似的。

她于是大手一挥,让陈进炖了好大一道红烧排骨!这道排骨用的都是最规整好啃的肋排,切得规规整整,入味又不腻口。

偶有那么几块里面的骨头是脆骨,还有几块上带着炖得黏软的筋,三个人都就着米饭吃疯了。

元晋还拿着小勺舀排骨汤泡饭吃,一看就是学了她的吃法。

叶蝉在他们回来前就已吃了晚膳,原本一点也不饿。

但欣赏了他们的吃相片刻,她就很没骨气地觉得饿了。

于是她又让青釉添了副碗筷,挑了块看起来炖得比较烂的排骨来吃,元晋这小家伙忙里偷闲地摸摸她的肚子:妹妹要乖乖吃饭哦!谢迟啪地用筷子敲了他的额头:爹是不是昨天中午刚说过你?……元晋委屈地揉揉额头,应了声哦。

叶蝉摒着笑没说什么,往元显元晋碗里各添了一块排骨,给谢迟添了两块,算是感谢他——感谢他用一种很周全体贴的方式照顾她的感受!这事其实也不大,在谢迟把元晋拉过来训了一顿之前,叶蝉自己都没注意。

说白了就是随着她的月份渐大,元晋越来越盼着这个妹妹的诞生,一看她吃东西,他就要过来冲着她的肚子说:妹妹快长大哦!妹妹赶紧吃饭哦!之类的话。

叶蝉自己没当回事,小孩子嘛,盼着弟弟妹妹多正常?而且不止是元晋,她也盼着啊。

可是谢迟却不高兴了,他教育元晋说:你盼着妹妹没关系,可你要知道,你娘怀妹妹很辛苦。

她想吃什么,或许只是因为自己想吃,或许是因为不太舒服,吃些合口的才能舒服,你不能只想着妹妹,也要记得照顾娘,知道吗?叶蝉对他这个说法倒不反对。

因为这也就是元晋是小孩子,如果家里的大人们——比如谢迟、比如爷爷奶奶,在她有孕后都只知道围着肚子里的孩子转,却不想着她的话,她肯定会不高兴。

可是,毕竟元晋还是小孩子。

于是叶蝉趁元晋不在的时候,小小地跟谢迟争辩了一下,觉得现在和元晋说这些是不是太早啦?有些照顾人的道理,都是大了才懂,这么小就跟他说这些,他听不明白吧……但谢迟的意思是:先教给他,以后再慢慢懂也不迟,他们读书也是这样的。

然后他又未雨绸缪地跟她说,从小好好教,能让他以后当个好丈夫。

不然来日他妻子有了孕,他天天只在乎肚子里那个,他妻子多难过啊?叶蝉:……那至少还得再过十几年啊!不过,行吧,能潜移默化地让他学会这些也好。

元晋也很乖,刚才他忍不住又说了,只是因为实在很盼着有个妹妹。

现下又被父亲提点了一回,他立刻就明白了过来,看向叶蝉道:娘要多吃一点,保重身体!嗯!叶蝉笑吟吟一应,捏捏元晋的脸,然后低头亲了他额头一口。

元晋嫌弃地抹了把额头:都是油……叶蝉哈哈哈哈笑着端碗溜了。

一顿饭吃得很开心,吃饱后,谢迟和叶蝉正打算带上三个孩子一道去湖边走走,刘双领神色焦灼地进了屋:君侯。

谢迟看过去,刘双领说:宝亲王妃胥氏、宝亲王侧妃南宫氏来了,说有急事,想见见夫人。

啊?两个人都一愣。

四王离世时的那档子事他们都清楚,在他们的印象里,谢逢的后宅水深火热啊,怎么正侧妃一道来了?叶蝉蹙着眉头不想见,一来她对这位害人的正妃没好印象,二来对这位侧妃南宫氏……怎么说呢,她现在自己有着身孕,实在不想惹这些有的没的。

谢迟也道:你没告诉她们夫人有着孕?刘双领欠身道:下奴说了,可两位王妃说是宝亲王出了事,她们实在没法子了,不得不来叨扰。

谢逢出事了?!谢迟心头一紧,叶蝉也立即道:那请进来吧。

说罢她便让乳母将孩子们先带了出去,谢迟指了指屏风:我去后面听着。

叶蝉点头,谢迟躲过去不过片刻,胥氏和南宫氏就进来了。

叶蝉赶忙迎上去见礼,刚福身,胥氏就伸手扶住了她:不敢受这礼,我们……打扰夫人安胎了。

叶蝉便也不再客气,大大方方地请二人落了座,让侍女上茶上点心,然后弯也不拐地问她们:大晚上的,明德园又远在洛安城外。

不知两位王妃来,究竟是有何事?胥氏与南宫氏相视一望,南宫氏道:我们殿下……我们殿下出事了!可她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哽咽了起来,后面的话,还是胥氏继续说下去的。

胥氏道,宝亲王奉旨去体察民情,到了山西一带,不知出了什么事,突然让陛下派去的钦差给拿了。

我们也没进宫,只听说,陛下当时发了好大的火。

胥氏满面愁容,那位钦差大人也不是一般人,听说是顾玉山先生早年的门生之一,和皇长子亲近得很。

后来皇长子去了,顾先生遣散门生,他就进了兵部当官。

这回,不知怎的陛下想起了他来……叶蝉听到这儿明白了几分,开门见山地问:王妃是觉得我们君侯有顾先生的交情在这儿,想请君侯跟这位钦差大人走动走动?……那倒不是。

胥氏摇摇头,旨是陛下下的,钦差也做不了主。

只是……殿下现在被押起来了,我们见不着人,既不知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他怎么样了。

在来明德园前,我们已去敲了几位叔伯的门,可这事……洛安已有日子没出过这种事了,亲王们都小心得很,闭门不见。

胥氏当时就意识到,这事若是出在先前的四王身上,或许各亲王府还肯帮一帮。

但四王一去,各府之间的关系多少淡了一层,亲王们不肯出面,底下和谢逢相识的世子也会被拦着,想出力也出不了。

可这事,胥氏也不敢拖。

思来想去,她只好来试着求求谢迟。

叶蝉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当下脑子有些懵。

想了想,问她:那王妃是想……让君侯在洛安走动走动,好让您见见宝亲王殿下?能见一见、能让我们知道知道怎么回事,都好。

若君侯肯在陛下跟前开口求求情,那更……胥氏说到这儿却自己意识到了不妥,旋即摇了头,这话夫人当我没说。

我们不求别的,只求能清楚一点是一点。

眼下这么黑白不清的,家里实在是慌得很。

叶蝉便明白了,宝亲王府现下也都是没头苍蝇。

她们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怎么一回事?陛下震怒到底是为什么?谢逢犯了多大的罪?这听起来倒不难,不过叶蝉也没直接应下。

她客客气气地告诉二人说:君侯现下出去跑马去了,没在家,等他回来我便告诉他。

王妃放心,君侯和宝亲王殿下一贯亲近,但凡他能出力,就不会不管的。

这话说得好听,可胥氏也听明白了——但凡能出力,就不会不管的。

可若是不能呢?那她们也别指望着勤敏侯能舍出自己去讲朋友义气。

不过,能这样也已经不错了。

勤敏侯这里也是一大家子人,谁也不能要求谁舍出自己救旁人去。

胥氏和南宫氏便适可而止地告了辞,叶蝉目送她们走出院门才折回来,看看已从屏风后踱出来的谢迟:怎么办?谢迟锁着眉,摇摇头:不知道。

这事太突然了,他一点都想不到原因。

既不知情,如何帮忙?陛下听说他在打探会怎么想?他贸然在陛下跟前开口,会不会让陛下怒意更甚?那就……不管么?叶蝉迟疑道,谢迟一喟:再等等。

若是大事,总会还有别的风声。

谢逢还年轻,陛下一直也拿他当小孩子看,会多几分宽容的,咱们不必太慌。

谢逢比他还小两岁呢,出去体察个民情,能出什么事?收受贿赂?他在谢逢离开前就跟他说过要当心这个,谢逢拍着胸脯保证,他不会收地方官一个铜板。

那总不能是游说当地驻军跟着他谋反吧?这太扯了。

再说,谢逢也没那个心。

谢迟自问清楚谢逢的心思,也清楚谢逢的本事。

他就不是个谋反的料,天赐叛军给他他都不知道怎么攻洛安。

可是第二天,谢逐和谢追一道来明德园敲了门。

俩人身边连个宦官都没带,风尘仆仆地赶过来,谢迟一问,都是从家里硬闯出来找他的。

你们干什么啊?!谢迟一边请他们坐一边蹙起眉头,谢追牙关紧咬:父王不让我们管谢逢,我们还真能不管他吗?这事想想都知道他冤,他就没那个本事!谢迟一怔,旋即问道: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到底什么罪名?旁边的谢逐一身沉叹:勾结驻军,谋反!谢逢:……屋里的气氛凝滞了片刻,他爆出一句:你再说一遍?!谢逐揉着太阳穴,头疼不已。

暗自措辞了一番,把自己所知的经过说了。

——说之前他先强调了几遍,自己也只是听说。

他听说,谢逢到了山西一带,当地的官吏就设宴迎接了他。

这没什么大不了,但宴席之后,驻军的将领提出让他到军营看看。

……这也没什么啊?谢迟道。

既要体察民情,将士们过得好不好自也要看看。

在他看来,就算将领们不提,谢逢都该主动走一趟。

若只是去看看,当然没什么。

可当晚,谢逢没走。

谢逐说着就摇头叹气,据说营中当晚又设宴款待了谢逢,他和将军们一起喝得大醉。

席上说了些……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

谢迟心头一紧:谢逢说的?他说的还是将军说的,就不清楚了。

总之这些话被传到了陛下耳朵里,陛下当即就派钦差拿了人。

现在几个将军都在刑部大牢押着,谢逢在诏狱。

谢迟耳畔一声嗡鸣。

诏狱,进了那地方,一旦开始动刑,谢逢就算出来也是个废人了。

可谢迟又很快冷静了下来。

因为诏狱这两个字的出现虽然吓人,但此事里最关键的那一环——军营中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话,他们其实还是没闹清楚。

陛下清楚吗?清楚多少?这大概才是关键。

他愿意相信那些话都是将军说的,因为谢逢实在不像那种人。

可大醉之后……谁知道呢?谢迟不敢妄作判断,沉吟半晌,说:我们没办法进诏狱打听,对吧?谢逐颓然点头:这个节骨眼上,除非是有信得过的人在诏狱,可以替我们问问,不然谁这会儿去,大概都要捅到陛下耳朵里。

他说着揉起了眉心,也是无巧不成书,你猜现下咱一众堂兄弟里,谁在诏狱当差呢?谢迟并不清楚诏狱的官员变动,只听他这口气,也猜到了:谢遇……?谢逐点头:咱但凡敢去,他不拿咱邀功那就不是他了。

真让人头疼啊……谢迟哑声笑笑:这事咱要是不管,谢逢最惨会是个什么下场?他觉得好歹亲缘关系放在这儿,谢逢又还那么年轻,秋后问斩应该不至于吧?谢逐的答案证明,秋后问斩确实是不至于:估计会赐死吧。

谢迟:……这不管还真不行。

退一万步讲,他们至少要打听打听。

如果打听的结果是谢逢当真行了大逆不道之事,那他以死谢罪也活该。

可若是冤案呢?三个人大眼瞪小眼,都被这怎么想都很荒谬的谋逆之事给难住了。

宫中,紫宸殿里安寂无声,只有皇帝翻阅奏章的声音时不时划过空气,转瞬即逝。

宫人们都低着头,傅茂川心里一个劲儿地犯着嘀咕。

他在御前的时间长了,经过的事情也多,眼下这件却还是让他不能理解。

蹊跷,太蹊跷了。

宝亲王……没理由啊。

不过,傅茂川还是把那些为宝亲王说项的折子都压了下来。

现下往上递折子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傻子。

要不然,怎么不见各亲王府递呢?和宝亲王关系那么好的勤敏侯,不也没动静么?不仅没动静,而且他还遛到明德园去了,跑得比兔子都快。

良久之后,皇帝放下了奏章:山西副总兵肖铎,今天在狱中自尽。

啊?傅茂川一怔,正心想没人来禀话啊,那摞奏章里也没有刑部的折子,皇帝在此时又更加明白地说了一遍:传密旨下去,山西副总兵肖铎,今天在狱中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