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顾云容只恨不能立等挖个坑将桓澈按进地里!她现下只想往东净去!顾云容又窘又急,满额溢汗。
她不想成为第一个因为内急把自己卖了的姑娘,但她若不吱声,这父子俩想来不会放过她。
吱声便要做出抉择,但在皇帝老子面前拒绝他儿子这等事,后果未卜。
但若应下……顾云容切齿少顷,蓦地垂首恭行一礼:禀陛下……她一句话未完,一内侍忽趋步上前,朝贞元帝与桓澈各施一礼,旋躬身对贞元帝道:陛下,倭国使节妙信和尚求见。
贞元帝敛容,转向桓澈:你往养德斋候着。
随又命顾云容且自便。
顾云容如蒙大赦,从未如眼下一样觉着皇帝可亲,忙行一礼,起身去了。
待回首确定皇帝已然走远,顾云容便顾不得许多,问了女史东净何在,奔命一样疾步径去。
桓澈起身凝了她的背影一眼。
妙信和尚是大友隆盛使团的正使,而宗承正是跟着这支使团一道赴京的。
倭国如今国内正处动荡乱世,将军把政,大名坐大,否则也不会出现争贡之乱。
两支倭国使团滞京近一年,朝贡事宜才初见眉目。
虽知倭国并非真心臣服,但能姑且止战也是好的。
只要再一年,于思贤新募的兵就能磨成一把利器,即便倭患再起,也能独当一面,驱敌御边。
原本这几日,倭国使团便要离京回国,但如今距万寿圣节不远,使团就将归期后延了两月。
他不知宗承预备何时离京,但应当也是在近期。
拏云探知,宗承已进献一批火器,全是佛郎机新近研制的,但因着机密,不能放在明面上,只悄悄运入了神机营,拿去供匠人拆卸研究。
而以宗承的禀性,此番约莫是跟他父亲提了什么条件。
他父亲虽对宗承杀心不减,但为着能从宗承身上套取更多利处,怕是会放宗承离京。
桓澈眉目冷凝。
他不认为妙信和尚忽至是个巧合。
顾云容从东净出来后,如获新生。
然而她被女史引领着往钦安殿折返的路上,却瞧见桓澈竟还在假山旁立着。
下去。
桓澈冷声朝女史命道。
女史瑟瑟,一字不敢多言,惶然退至远处。
顾云容道:陛下不是让殿下去养德斋等候么?桓澈转回头面对顾云容时,辞色柔和许多:父皇一时半刻脱身不得,我晚些去也无妨。
话锋陡转,你让我查的那件事,我已查着了,回头说与你听。
至于你父亲那件事,你不必担心,我会帮你妥善处置。
不过我要提醒你一桩事,他继续道,你父亲此番摊上的麻烦,与你的好表兄脱不了干系。
顾云容攒眉:你怎知的?张口便攀扯旁人。
桓澈认得的她的表兄,只有谢景,因此顾云容对他所言好表兄不作他人想。
她虽对谢景无甚男女之情,但与他青梅竹马,相处多年,谢景又一直对她颇多照拂,当初顾同甫入狱,谢景也是极力奔走。
即便观念相左,她仍对谢景印象颇好。
若从相处时日上来说,她与谢景反而比与桓澈熟稔。
桓澈只看一眼便知她在想甚,步步近她身前:莫非你不信我,倒要信他?那我为何信殿下不信他?殿下几番设局,心眼比蜂窝多,难道还要我随时随地无条件相信殿下?她这话,显然是暗指今日之事。
桓澈在距她仅寸许之距时止步:但你确乎信任我,否则当初不会在我面前挑破那件事,还信我不会杀你。
顾云容知他说的是她之前在他跟前说破他的隐疾之事。
那不同。
我信殿下不会杀我,但不信殿下不会耍心机。
两人挨得过近,顾云容倍感仄迫,脸颊发烫,后撤一步。
这一年以来,他的个头又蹿高一截,眉眼之间渐褪青衿稚齿之气,性情亦不复从前的讷涩,已慢慢与前世模样拢合。
从少年到男人的蜕变。
但又与前世的他不同,具体是哪里不同,她一时也说不上来。
不过,那种眼风一动便威压全出的迫人之感,是一脉相承的。
顾云容怕有人来,侧身欲走,却被他一把扣住手腕。
阔袖之下,他手掌轻易钳住她纤柔皓腕,温热指腹细细摩挲她手腕内侧一点娇若玉脂的肌肤。
酥酥痒痒,如在痒处细细地搔,却又灼热陡升,火星四起。
顾云容双颊蓦红,竟觉他在调戏她,奈何她不论如何使力都挣脱不能。
别急着跑,听我说完。
今日不过因利乘便而已,也不算是个局,他凑到她耳畔,嘴唇几乎触到她莹润粉白的耳朵,不过你我之事,父皇不久便会办了。
你终将是我的。
他低眸。
他的嗓音平素清越,然若刻意放低,便有一番特殊的低沉喑磁意味,闻之如饮醇酒。
顾云容恍然发现,他连嗓音也与前两年有所不同。
他将她一只小手包在掌心:改日抽个工夫,再给我修修眉。
我最爱看你修眉时的……顾云容想起自己那晚无意间松散开的衣襟,横波瞪他。
他目光在她越见丰盈的胸脯上流转几息,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我最爱看你修眉时的认真,那模样可爱极了,手艺又好,六哥瞧见,直夸我比之从前更为丰神俊美。
顾云容微抿唇角,心头浮起一丝小得意。
她素日喜欢捯饬自己,但手艺多只能在自己身上施展,那晚起意为他修眉,其实也是技痒。
他夸她长得好看,大抵都不如夸她手艺好更令她高兴。
到底不是说话的地方,桓澈又叮嘱了她些旁的事,放她离去。
他实则不太担心顾云容会转回头找谢景,他已然确定顾云容不喜谢景。
至于宗承……顾云容至少如今还是喜欢他的,按说也不会选宗承。
但他心里总有些忐忑,他不知这忐忑由何而来,因此莫名烦躁。
宗承盥濯罢,从浴房步出后,转去书房。
甫一推门,香风袭面。
他凝眉望去,但见屋内除却他要见的妙信和尚外,还有两个施朱傅粉的女人。
二女见他看来,立身垂首趋步,朝他屈膝一拜,以倭语轻声见礼。
行动之间,乳摇臀摆。
宗承不动,面色却冷下来。
在而今战乱四起的倭国,女人地位卑微。
于多数主宰天下的男人看来,女人存世之义不过绵延宗嗣,不少大名甚至认为女人不洁,出战前三日都要斋戒禁欲。
他一眼瞧见面前情景便知端的。
妙信和尚去岁回了一趟倭国,今日方归,不想竟还顺手带了女人过来。
二女显见是受过精心调教的,行止带媚,语态透娇。
他知这两个女人若不能被他留下,下场凄惨。
但,那与他何干。
宗承回头,厉声斥宗石:我不是早与你说过,书房重地,未得我允,任何人不得擅入么?这两个女人如何进来的?宗石吓得觳觫不止,几乎跪匍在地,嗫嚅着语不成句。
妙信和尚并不蠢,知宗承明训宗石实诘于他,一时尴尬,解释说是自己顺道将二女带来的,劝他莫要怪罪侄儿。
二女知宗承身份,跪地哭求,恳请他将她们留下伺候他。
虽然两人言语含混,说的又是倭语,但宗承仍听得懂二人说的甚。
可他始终无动于衷。
妙信和尚看看地上哭得梨花带雨的女人,目中闪过一抹困惑。
二女容貌身段皆上乘,妆容打扮亦媚而不俗,宗承大人怎生就动怒了呢?他虽知宗承大人难伺候,但不合意遣下去便是,眼下这态度似乎激烈了些。
难道不喜他日本国的女子?妙信思及此,心中不免沉重。
宗承长居平户,将军跟几位主公都想让宗承娶日本国女子为妻,如此便可套牢他,将来宗承的子嗣也能有一半的日本国血统,自然更是亲日。
可惜宗承总也没有成婚之意。
宗承此人,手眼通天,能为他们带来的裨益实在太多,非止财源那样简单。
天朝这边越是排挤宗承,他们越是高兴。
顶好彻底闹翻,将宗承完全推向他们。
待到闲杂人等尽皆退下,妙信和尚恭恭敬敬尊称宗承一声馆样,随即探问其何时回平户,表示主公让他带句话,主公已命人将印山寺邸等他常去的几处宅第洒扫干净,随时恭候他大驾回归。
宗承倒了一杯君山银针细细品着,半晌不语。
就在妙信满心忐忑之际,宗承淡淡道:离京之期暂不可定,我还有件要事要办。
妙信忙道:不知是何事?在下乐意效劳……他尾音未落,宗承倏地冷眼扫来,他即刻闭了嘴。
吉川殿倒是想得周到,宗承缓缓摇晃手中茶汤,不知还交代了阁下什么?妙信和尚僵笑:这恐是不便透露。
见宗承放下茶盏,竟有送客之意,想了一想,又忙道,此间不是说话的地方,大人若想知晓,不如回了平户细讲。
宗承心中冷笑。
他最是清楚,倭国臣服的诚意比纸还薄。
先前他与桓澈交易一笔,想法子绊住各路大名,止戈一年,后来倭国又因各种缘由,未再大举前来国朝劫掠,算来,沿海近来消停了好一阵。
倘若再起战火,不知他心里那个小姑娘会不会再度如前那般,指着他鼻子痛骂。
宗承喟叹,心里有了人就是不同,从前他何曾这样想东想西的。
怪道阿母说他,空生了一颗狂霸之心,回头娶了媳妇,到媳妇跟前怕是就怂了。
他方才瞧见那两个女人,厌恶又嫌弃,反而愈加想念他心里的小姑娘。
只那小姑娘如今还不是他的,且对他成见颇深,他得想法子给她掰过来。
三月三,上巳节。
顾云容与谢怡相约,同赴城外郊游。
她前脚才走,顾妍玉后脚就与方氏跟着出了门。
母女二人的马车才出了胡同,顾妍玉掀帘子往外看时,忽拉了拉方氏:娘,你看前面那辆马车可是跟着妹妹的马车的?她仔细看了看,确定不是谢家的马车,才松口气。
方氏探头看看,不以为意:谁镇日跟着她,敢怕是凑巧。
又道,你倒操着旁人的心,你自家拾掇好了?王府外书房内,桓澈看罢握雾递上来的密信,舒徐折了一折,丢进火盆里烧了。
握雾看殿下面色如霜,不敢作声。
他猜不着那信上说了什么,只知是从会同馆那边秘密递来的。
桓澈起身往外行去:备车,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