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那好。
刘王氏开心,还是一边唤了嬷嬷赶紧的备好朝食,一边笑说道:有你陪着,娘用饭也感觉香些。
不多时。
仆人摆好朝食。
这等时候,会晚用了。
完全是因为刘王氏近日觉得寝难眠,许是因为晚上睡得不太踏实,到底还是影响了睡眠的质量。
所以,早晨便是起得晚些。
起得晚,一翻的洗漱梳装后,自然就是把朝食的时辰挪后了。
这刘之烨来得巧,这就撞上了刘王氏的朝食时辰。
来,这粥不错,你少用些。
刘王氏招呼了话,刘之烨自然是乐意奉陪了。
毕竟,他是一个真孝顺的儿子,也不想让母亲刘王氏的一翻心意辜负了。
有亲儿子在身边,这一顿朝食,刘王氏用的舒坦。
朝食后。
消食之时。
刘王氏就是问了儿子的近况。
当然,更是关心了,孙女孙儿们的近况如何?说起了孙儿辈们的头上,刘之烨便是说了关于长女刘玉娘的婚事,刘之烨说道:娘,那谢家小子不错。
这一桩的婚事,还得您出头,给玉娘掌一掌眼呢。
刘之烨话到这儿时,他是眼中有些温柔之意。
毕竟,对于未来女婿的人选,这也算是订了下来。
当然,就看着说合后,男方那边的意见儿。
儿子和荣娘对于谢家小子,全然觉得好。
配上玉娘啊,也是一桩良缘。
刘之烨这般话讲了后。
刘王氏就是笑得开心,她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娘当初在你姐姐讲了人选时,也是挑中了谢家小子。
那孩子是一个踏实的性子,虽说,不是长子。
可这也是有一桩的好处,不顶门户的次男。
将来玉娘嫁过去了,肩膀上的担子也轻省些。
再加上你姐姐能多帮衬一二……这才是刘王氏觉得不错的地方。
这谢家小子如今就是在谢府的门下做事,如今就是在铺面里,当了一个二手的掌柜。
瞧着不起眼,倒底也是有一门正紧的营生。
若是干得好,等些年有能耐了。
刘王氏觉得从她的嫁妆里,给大孙女玉娘出嫁时,做了陪嫁的嫁妆。
那时候,这一对小夫妻也是能经营了自己的产业来。
到底不算富贵,可衣食应该无忧了。
在建业城里,又有谢氏一族的这一块牌子在,不怕被人讹诈了。
娘说的是。
刘之烨这会儿附合了亲娘刘王氏的话。
好,好。
你同意了,你媳妇那边也没问题。
刘王氏就是笑说道:这事情娘就去提了。
到时候,有人保媒,肯定能成。
刘王氏敢拿了这话出来。
那完全是因为了,她瞧上的未来孙女婿,那可是在女儿王遂娘的夫君手头上讨了营生。
这等情况下,还不是一句话儿的事情。
特别是堂姐谢王氏,这位女儿的嫡婆母,更是在谢氏一族的旁系女眷圈子里,那也是辈份高的。
说话有份量啊。
一切就托给娘,娘你得辛苦了。
刘之烨这话一出口,刘王氏连连摆手,说道:三郎,你这话娘听得啊,就觉得不对味。
要娘说,这等辛苦再来上几回,娘一点也不怕。
娘是乐在其中。
甭管给孙女挑了孙女婿,还是给孙儿挑了孙儿媳妇,刘王氏都乐意。
瞧着小辈们,一个一个有了归宿,有了家业,刘王氏心头高兴。
她觉得,这般的话,她对得起刘氏的列祖列宗。
小辈儿开枝散叶,瞧着她刘王氏的嫡亲血脉那是越加的繁荣,刘王氏只有欢喜。
不管是三世同堂,还是四世同堂,又或是五世同堂,刘王氏可真盼着呢。
这会儿。
母子二人谈了小辈儿的婚事。
谈的气氛是真不错。
等谈妥了后。
刘之烨才是又从袖中,拿出了一个小贴子,尔后,他递到了亲娘刘王氏的面前桌上。
刘王氏有些奇怪,倒底对儿子是全然信任的。
所以,刘王氏拿了过来,当场就是翻开看了。
这一看后。
刘王氏是气氛得浑身都是颤抖了。
等看完了小贴子后。
刘王氏是合上了小贴子,接着,她就问道:三郎,可跟旁人讲了此事?我只在荣娘面前露了一点口风。
刘之烨回了一句,然后,叹气一声,说道:荣娘只道听娘的吩咐。
至于我……刘之烨这会儿面色是难看的,他说道:我觉得关乎了姐姐一辈子的幸福。
我年纪浅,经验少,还是求助到娘这儿。
娘,您觉得这事情如何处置?你吩咐一声,儿子就去办。
刘之烨表明了他的态度。
不管是做为儿子,还是做为弟弟,他肯定是站了亲人这一边。
不说有理,就是没理,那肯定也是天平倾斜的。
更何况,这一回,他刘之烨的亲人才是站了有理的一方。
那是敌人在欺人太甚了。
这事情不能闹大了。
刘王氏说了这一句。
刘王氏这会儿都想叹,她觉得她的女儿遂娘的命,实在太苦了。
这叫一个什么样的窝囊事儿。
在这个世道里,女子天然就处在了劣势。
那男子做错事,还有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
女子呢。
女子若错一步,那是真叫一个万劫不复。
很简单。
这世道就是不公平的。
因为是男权社会,男子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主宰权。
他们主宰的世道里,肯定是让女子活得卑微。
刘王氏出生于士族,哪怕旁系的出生。
刘王氏那些年里,也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
刘王氏很清楚,士族在意了声名。
哪怕谢绍是一个庶子,可关乎了谢氏的名声时……这出嫁的媳妇,肯定就是顾惜了夫君与婆家的名望。
三郎,此事你不能出头。
刘王氏望着儿子,交待了此话道。
刘王氏这时候有私心的。
因为,刘王氏太清楚了。
刘氏一族是昨日黄花,在大晋朝的治下,翻不起了一丁点儿的浪花来。
人嘛,得活现实。
刘王氏不想儿子刘三郎受了半点儿的伤害。
所以,这摊子事情,她就不能让儿子刘三郎卷了进来。
毕竟,这种丑事,掩盖了,才是捂下去。
大家都安生。
真是闹大了,不管是女婿谢绍,还是女儿遂娘,都是要吃了亏。
这桩事情既然出来了,要解决了。
还是为娘出马,给你姐姐讨一个公道。
刘王氏不想儿子卷入了麻烦里。
可不代表了,刘王氏不给女儿王遂娘争取了好处。
这谢绍犯了错……刘王氏心头若不恶心,那才是怪事。
可为了女儿王遂娘的后半辈子幸福,以及外孙谢知源的以后声名。
有些丑事,刘王氏能如何?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刘王氏一个过来人,只能和了稀泥。
把这一桩子的麻烦是捂了过去。
娘,您的吩咐,儿子听着。
刘之烨先表了态度,他又说道:不过,你一定得记着,你的背后儿子随时听您的召唤。
你有话说一声,儿子就去办了。
……刘王氏点点头。
好。
最后,刘王氏给了这么一句话。
当天的午饭,刘王氏没在家用。
她让仆人安排了马车,就是准备去谢府做客了。
至于儿子刘三郎?让刘王氏打发着回了外城北区的三榕巷子口。
刘王氏觉得儿子刘三郎还是回家吧。
真是有明确的消息了,她自然会通知一声。
至于谢府?对于刘王氏来做客。
堂姐谢王氏是欢迎的。
到底也是幼时的同族姐妹,关系真不错的。
在谢王氏和刘王氏述旧了一些时候,王遂娘就来了正院请安。
对此,谢王氏这个嫡婆母倒是笑得高兴。
招呼了,就让行礼后的王遂娘落了座。
这会儿,随王遂娘一起来的,还有王遂娘的独子谢知源。
两岁的小孩儿,这时候正是讨喜的小模样。
谢王氏笑着打趣道:瞧瞧知源这孩子,这模样长得好,像他娘。
姑母,您这话,侄女爱听。
王遂娘是落落大方。
在谢府的日子里,王遂娘的行事风格,就是讨好了姑母谢王氏这个嫡婆母。
至于谢府里的管家权,她不是沾一分一毫。
也免去了,妯娌的某些顾虑。
就是因为王遂娘分的清楚,她在谢府上的位置。
所以,这些年了,日子过得挺不错。
特别是儿子谢知源出生后,王遂娘更是一日比一日的气色好。
如今,也是美得还如一个仙子一般的绝色妇人。
来,知源,让外祖母抱一抱。
刘王氏对于外孙谢知源,那是眼馋的。
到底也是难得见一回,瞧着长得像了女儿的外孙。
刘王氏心中就是温柔了一片的心窝。
外祖母……谢知源有刚刚亲娘教导的话。
这两岁的小孩儿,也是会唤了人。
亲亲热热的,不管是唤了祖母,还是外祖母时,那都是软软的小童音。
一时间,刘王氏也是满面的欢喜。
不过,大人们要讲了话。
这见了面,总谈一些事儿。
所以,在刘王氏哄了外孙谢知源小会儿后。
就由谢王氏做主,由奶嬷嬷哄了谢知源这个小少爷,那是去外面玩儿去。
剩下来的屋中,谢王氏做了上首。
刘王氏坐了主宾的位置。
王遂娘这个晚辈便是陪坐了下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