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修)

2025-04-02 00:44:09

九月以后,园子里种植的桂花和菊花渐次盛开,叫整座园子都洋溢着一股馨甜的香味。

闻着这样的甜香,园内众人的心情都很不错,气色也好了许多。

没过两天,苏州的大闸蟹被送进来。

将它蒸熟,再温一壶热酒,吃起来滋味格外好,赢得了吃客们一众的喜爱。

不过,螃蟹性寒,老人和孩子们不适合多吃,但这蟹肉滋味好,又有诸多烹调法子,蒸蟹、香辣蟹、醉蟹哪个不惹人爱,谁能拒绝它?这不,园子里的几个小阿哥嘴馋,偷偷吃了些,结果就是排着队请太医。

小孩儿还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几副药下去,便好起来了,上了年纪的人就有些棘手。

太皇太后也因为螃蟹吃多了,肠胃不适,再加上吹了寒风,一下就病倒了。

这可把康熙紧张得不行,早中晚都要去紫云堂探望。

前几日他收到了佟府的消息,外祖母觉罗氏过世,他星夜兼程赶回内城,到佟府吊唁。

皇祖母的年纪比外祖母更大,去年还得过一场重病,身子更弱,他越发担心皇祖母会在这个秋天也跟着驾鹤西去。

虽说他如今不需要皇祖母为他指点政事,遮挡风雨,但有着这么多年相依为命、并肩作战的情谊在,他实在无法接受皇祖母离去。

皇祖母的存在,就好似一根定海神针,让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做决定,放手一搏。

因为有皇祖母在,他就还是有长辈庇佑的人。

嫔妃们轮流到太皇太后那里侍疾,可她吃药倒是爽快,身体却没什么起色。

康熙找太医细细盘问,得出的结果就是太后郁结于心。

他有些不解,如今国家安定,也无天灾人祸,皇子皇女都健健康康的成长,那皇祖母在担心什么?傍晚的时候,康熙亲自给太皇太后喂了药,见外头还有一丝余晖,也没起风,提议道:皇祖母,可要出去走走?那便走走吧。

屋子里都是药味,熏得她头疼。

康熙替她罩了一件披风,扶着出去透气。

走了几步,太皇太后便体力不支,摆摆手,进了旁边一座凉亭歇息。

她笑着摇头,哀家老了,确实不中用了,年轻的时候哀家也是能骑马射雕的,比部落里的男子都还强些。

当时的我,肯定想不到自己如今连走路都要人扶着。

皇祖母不老,您只是最近虚弱了些,等过些日子您便能好起来。

康熙安慰道。

太皇太后依旧摇头,天际一排大雁飞过,她凝视着它们飞远,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她要是也能飞就好了…扶哀家回去吧。

祖孙俩往回走,中途起了一阵风,将枯黄的叶子吹落,枯叶在空中打了几个卷儿,最后还是落到了树根旁。

太皇太后定定的看着它们,忽然道:落叶归根啊…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康熙细细琢磨一阵,终于知晓皇祖母郁结于心的是什么了,她是在思念家乡。

从皇考率兵入京开始,皇祖母就再没回过草原,将近四十年了,如今她预感自己生命走到尽头,怎会不想回家乡看看?皇祖母,孙儿下个月打算去木兰围场行围,已经通知了蒙古各部,想必都在赶来的路上。

到时候您与朕一同接见那些蒙古王公吧。

哀家也去?太皇太后眼里迸发出光芒,忽又叹气,可哀家这身子不争气,还是不给皇帝添麻烦了。

所以皇祖母更要好好保重身子,等您康复后,咱们就出发。

您可得快些好起来,不然淑慧姑母还要在围场等上好些时候呢。

康熙继续劝。

淑慧也来了?太皇太后听到自己的女儿能来,神情越发激动,好好好,哀家一定听从太医的嘱咐,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出发。

康熙安抚好太皇太后,便回了观澜榭,塞了两本宗谱给蓁蓁,一本皇室的,一本蒙古的。

皇上拿这个给我做什么?康熙喝了口热茶,同她解释:朕下个月要去木兰围猎,随行的有宗室子弟、有大臣,还有蒙古部落的人,都会带上家眷。

这接待女眷的事儿,朕打算交给你来办,可要应下?当然!蓁蓁欢喜应下!把这事交给她,不就说明皇上要带着她一块去吗?园子里的风光太温和太秀丽了,她越发期待山野间的纯真和野性。

不过,皇上怎么会想到把这件事交给臣妾呀?这种事一向是皇贵妃处理的呀。

朕这回没打算带皇贵妃一块去。

为何?蓁蓁不解。

你真的不明白?康熙幽幽看向她。

蓁蓁嗔了他一眼,您好好说话成不成啊?说正经事就要有个正经事的样子。

好,就听你的。

康熙其实挺喜欢她这股子心口不一的别扭,又怕她恼狠了不搭理自己,便收了面上的嬉笑。

他一脸正经的说:这回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训练八旗子弟的行军布阵,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所以这回朕要带上太皇太后、太后还有宣嫔。

皇子皇女们就只带六岁以上的,剩下的都回宫去。

这么多人回宫,总要有个人去统筹调度,皇贵妃正合适管这档子事儿,惠妃和宜妃也一直领着宫务,颇有经验,刚好给皇贵妃分担一些。

噢噢,臣妾明白了,臣妾会好好学习的,到时候不给皇上丢面子。

可是…六岁以下的孩子都回宫,那臣妾和三格格、还有小十岂不是要分开?蓁蓁有些苦恼,既舍不得孩子,也不愿放弃难得的出巡机会。

康熙揉了揉她的头发,嗯,木兰围场离这里八百多里,路上要颠簸许久,小孩身子较弱受不住的。

你放心,朕让魏珠跟着回去,不会有什么问题。

朕让他每天都写信汇报小十和三格格的消息。

那好吧。

蓁蓁最终还是抵不住对自由的渴望,同意了康熙的决定。

毕竟孩子是可以天天见的,但出巡的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的。

聪明可爱、善解人意的小十和三格格,你们一定能理解额娘的,对把?**接下来的几天,蓁蓁便埋头苦记蒙古各部落的人员关系,苦练蒙古话。

不然到了蒙古贵妇跟前,什么都说不出来,只会干笑和点头,那瞧着也太傻气了。

与此同时,园子里其余的人也开始收拾行李,陆续回宫。

九月二十二,这天宜出行,康熙率领一众人浩浩荡荡出发,往木兰围场的方向行去。

康熙坐在车队的第一辆马车上,车身是用金丝楠木做的,车顶做成了二龙戏珠的模样,龙嘴里含着一颗硕大的红宝石,彰显着皇家的富贵威严和奢华气派。

马车做得极大,堪比一个大书房,里头堆放着各式书册、奏章,还有会客的茶几、座椅,和小憩的软榻。

马车的减震措施做得极好,行驶的时候,茶几上的茶水和插花并不会摇晃摔落。

不过这样好的马车仅此一辆,蓁蓁在自己的马车上被颠得腰酸背疼,康熙见她气色不佳,便让她上了自己的马车,在后面的软榻休息。

软榻和会客的地方有博古架隔开,里头还有屏风遮挡,私密性极好。

当然,马车再舒服、再宽阔,也是个狭小的空间,在马车上呆了三日后,蓁蓁实在憋不住了,跟康熙提出请求,想要骑马赶一段路。

这些日子,她从车窗口望出去,瞧见了几位阿哥都是骑着马走的,就连大公主和二格格都能骑马呢。

康熙跟她说,蒙古人尚武,无论男女都有一身好骑术,到时候可能会让孩子们下场较量,所以提前让孩子们在路上适应。

这个练习主要是针对皇女的,皇子们有骑射课日日练习,功夫不差,除了胤禛稍逊一筹。

皇子们的作用就是保护姐姐、妹妹们。

康熙搁下御笔,捏了捏发沉的胳膊,睨了一眼她,那要看你表现了。

什么表现?蓁蓁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朕这几日批复的奏折实在有些多,周身疲乏,四肢僵硬,是该好生活动活动一番。

蓁蓁立马殷勤的给他按摩捶背。

朕要的不是这个。

康熙咳嗽了一下,忽然觉得青天白日里说那话,也有点不好意思,便对守在车门的梁九功吩咐道:你下去,守在外头,不许任何人靠近。

嗻。

随后康熙把车门锁上,将车帘都放下,马车内的光线瞬间变得昏沉,两个人对视许久,暧昧的气氛越来越浓。

他猛地一下将人扑倒,拉着她的手解下身上的腰带,软声求道:朕这些日子忍得实在辛苦,你也好好疼朕一场。

蓁蓁大惊失色,拉过被子把自己捂得紧紧的,这可是在马车上!外面还有那么多人,您也太…她甚至能听到外头马蹄哒哒哒的声音,剑鞘跟铠甲摩擦的声音。

若是外面有人停下来,一定能察觉到马车上的不正经。

但她耐不住康熙的请求,又或许是这几日在马车上的憋闷,让她也生出一颗想要冒险的心、去寻求不一样的新奇刺激……外头起了风,吹得车队中的旌旗肆意招展,扛旗的侍卫要用尽头全力才能将它拿稳。

可不敢摔了旗子,要是被领队看见,他就没这份差事了。

他往前扫了一眼,不禁感叹道,风可真大啊,吹得御驾都摇摇晃晃,尤其是车顶的那两条龙,在大风的搅和下,好像活了一般,为了嘴中那颗宝石,你来我往的争抢,身形紧紧纠缠在一起。

……康熙从箱笼里找出一身红色的骑装递给蓁蓁,穿这个吧,等下朕带你出去骑一段路。

蓁蓁:现在才给…可她已经没力气骑马了…换洗好后,康熙打开车窗,让风吹进来,将里头的味儿散尽了,才带着蓁蓁下去骑马。

往后这几日,蓁蓁便是半天待马车上,半天骑马,终于在十月初到了木兰围场。

康熙在出发前,已经派了一部分侍卫前往围场扎营,是以大部队抵达时,无需再扎营等待,可以直接入营休息。

作者有话说:国庆假期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