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穿之懒癌福音 完结+番外 > 第52章 名将不想打仗21

第52章 名将不想打仗21

2025-04-02 00:45:30

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的归降,最明显的益处,就是为朝廷在北边又筑起了一道屏障,配合水师,隐隐挟制北方女真,而且他们两部带来了野人女真内部最新最全的情报,帮助朝廷了解敌国,以制定合适的国策应对。

与此同时,奴儿干都司又设四个卫所,新增两万士卒,再加上依附的十多万牧民人口,凝聚出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威慑。

然而,在朝廷做了这诸多布置之后,野人女真还是受鞑靼蛊惑,两国联合起兵了。

说联合也不恰当,主要是野人女真动向明显,如利剑一般直刺南方,骑兵机动性极强,瞬息百里,消息到姚晨手上时,奴儿干都司东北部落已经受到野人女真偷袭,一开始没有防备损失了人口和财产,后面卫所立刻做出反应,损失得以控制。

同时探子来报,女真大军离建州右卫已经不足十日路程,似乎是冲着富裕的海港而来。

反观鞑靼,只是往边境调集兵力,与汉军呈对峙之势,尚未兵戈相交。

尽管如此,鞑靼也起到了牵制作用,令朝廷不敢轻易调兵支援,以防守备空虚。

姚晨立刻向朝廷报告了紧急军情,又调兵遣将,召集下属议事。

皇帝前不久刚北巡回来,又兴高采烈地准备御驾亲征。

朝廷集体反对:不许去!上次你都浪到敌人腹地去了,这回谁知道你是不是要上天啊!皇帝:不听不听王八念经!朝廷委屈:北方到底哪里好了?怎么老往那边跑?皇帝暗道:因为北方有佳人呀!唉,异地恋真的伤不起……姚晨还未收到皇帝小狼狗和朝廷的回音,先召集了各路人马准备应对战争。

打什么打?数百年之后,大家伙儿会变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大种花,数千年之后古蓝星世界一统全人类协力抵抗自然灾害,再到后面星际联盟成立……都成了一家人啊,你打我一下,我回你一拳,都在自我消耗,浪费宇宙资源。

不如搞开发创造,一起建设和谐美好的明天。

可以说,没有谁比姚晨更厌战了。

但这些真心话姚晨是不敢透露给任何人的,否则非被当成疯子关起来不可。

远的不谈,就说姚家的血海深仇,也容不得他轻易对敌人伸出友谊之手。

家仇国恨,哪能说放下就放下。

姚晨有时候觉得,一半的自己被禁锢在时间里,另一半却跳出了这个世界,冷眼俯视身在局中的自己,看自己于红尘苦苦挣扎不能解脱。

像咸鱼辣样活着怎么就辣么蓝?这时,姚晨手中的权利正值巅峰,除了辽东卫所,还有奴儿干都司、营口水师,以及新立的建州三卫,一大摊子他接手没多久,尚未步入正轨,所以没来及甩手给别人。

他在军中和部落中的声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姚老将军当年,可谓将士诚服,万民归心。

换句话说,他要养的人更多了,呈指数增长。

要笑着活下去。

今日有资格来此议事的,至少也是千户,人才济济,满目英才,各族都有,因为姚晨现在控制的兵力又多又杂,还是把军帐都塞满了。

李承善头一回参加,他和蒙哥帖木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观察。

他看着这一室精兵强将,心中升起一股异样的感觉,对那位年纪轻轻的少将军生出敬佩之心。

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的已经熟识,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热络地说话;有的寒暄客套打着机锋,彼此试探着;有的甚至毫不掩饰敌意,互相用挑衅的目光瞪着对方,说话也非常不客气。

李承善经常与各部落打交道,各族语言多少会一些,连猜带蒙,勉强听懂他们的谈话。

其中就有一女真部落首领用蹩脚的蒙语和旁边的人炫耀上回随军远征的经历,抢了多少羊,杀了多少鞑靼,在狼居穴指点江山多么畅快,原来蒙古的圣山也不过如此云云。

虽然同为女真,但经过百年千年的迁徙和发展,各部女真已经有了自己的传承、历史和习俗,李承善并不认识那个部落首领,却忍不住对这些同源的部落多投入了些关注。

听他那龙傲天一样的语气,前朝黄金血脉遗民表示不服。

毕竟是他们的老家,只许自己说老家的不是,不许外族说坏话。

不就比我们早两年进了卫所,瞧你这得瑟的样儿,当年被草原上的狼群撵得到处跑,还是我们搭了把手,帮你们护住了牧群,才在奴儿干站稳了脚跟。

不提还好,那女真人一提就来气:事后你们要走了五成牲畜怎么不说?还不如喂了狼呢!后面加了几句满语脏话,李承善听得抹汗,得,把全蒙古都骂进去了。

别以为我听不懂!当了这么久的邻居,谁不知道谁呀!对方被激怒,直接跳起来,面红耳赤,他周围有不少同伴,也纷纷站起来,有的拉架劝解,有的同仇敌忾。

蒙古人平时骂人讽刺多,蒙语里没有和下半身相关的骂人词组,对女性亦十分尊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脾气好,大概因为他们喜欢直接动手吧……怎么,想打架?走,出去练练,谁胜了谁当先锋!那女真人提议道。

打就打,当我们是种田的好欺负啊!大概是太激动了,diss的话脱口而出。

辽东卫所的全部将官闻言目光一沉,他们自诩最早跟随少将军,是亲儿子,不像那些外来的,玛德这些放牧的吵架,还要扯上他们,要不是顾及军法,早揍过去了。

早些年,他们和这些部落,可是没少摩擦。

他们大概占了近一半人数,气势突然拔高,周围本来置身事外、较为冷静的其他各族部落首领也不由升起了气势,双方呈对峙之势,营帐中的气氛更加紧张。

当然,汉人中也不是铁板一块,营口水师幸灾乐祸,一副谁都看不上的样子。

哼,一群旱鸭子,争个P的先锋!马儿能有我们船快?要驯服这帮骄兵悍将,李承善忍不住给少将军捏了把冷汗。

姚晨到得很及时,在各将官及首领视线厮杀已经十分焦灼,一触即发,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发群架的关键时刻,他姗姗来迟,终于打破了紧张的局面。

少将军!一群基本比他年长的属下同时行礼,声音中气十足,洪亮齐整,震得人耳膜隐隐作痛,坐上首位的姚晨面不改色,请众人落座。

这会是一场硬仗。

他语气冷峻,先给会议定下基调,让头脑发热的众人冷静下来。

将士悍勇值得鼓励,但失去冷静的疯狂非常危险,容易冒进,影响战局,如一把利刃,用不好会伤到自己。

他给了左右手百里溪一个眼神示意,后者将目前得到的情报一一说明,清晰而有条理地汇报了各方动态。

鞑靼压境,牵制了朝廷西部和北部各卫所的兵力,这意味着朝廷抽调不出多少援军,他们只能靠自己。

在打东边野人女真的同时,要防备西边的鞑靼偷袭。

他们这时候的处境和之前鞑靼面临的差不多,腹背受敌,极有可能面临双线作战。

真是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朝廷其实也有人埋怨当时不该一时冲动兴兵,惹怒了鞑靼,否则如今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好在这种声音并不是主流,朝廷里清醒理智的人还是很多的,鞑靼想打总会来打,正是因为之前趁机消耗了他们兵力,宣扬国威,如今他们胆寒,才不敢轻易南下。

除了军队,百里溪还整理汇报了冬天两国的受灾情况,其实不止鞑靼和野人女真,更远的国家也同样受到了影响,纬度越高,越在北方,灾情就越严重。

正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气候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雪灾一年比一年重,土地被冻得硬邦邦的,长不出草来,春寒到现在还未完全过去,饿死冻死的牲畜不知多少,人亦如此。

百里溪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南下,是为了活命。

听完后的众人神情一凛,有些百味杂陈。

奴儿干都司卫所的不由庆幸投降得早,他们今年收到了不少海产和南边的粮食接济,又有榷场交易货物,日子才好过,像更远方的部落,听闻损失不轻,有的小部落已经撑不下去,主动找他们归顺投诚。

番邦来的粮种极大地缓解了粮食的压力,南方可以两季种植,产量颇为可观,海商还到占城等国购买稻米粮食,因此,尽管确实各地普遍受到气候变冷的影响,却未有饥荒。

而朝廷目前种子自己种都不够,又严禁粮种外流,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稍有点眼光的,都看出灭顶之灾就在眼前,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归顺汉人朝廷,有极大原因就是这个。

天要亡我,可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这是客观现实与主观能动的矛盾。

天灾面前,不寻求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而每个人寻找的出路不一样,建州女真选择了与汉人结盟,而野人女真选择了战争。

李承善真心希望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形势不容乐观,但也没有那么糟。

与上次远征鞑靼不同,这次是防御战,以保护民众与财产为主。

敌人要劫掠,姚晨就要让他们无处可劫,主要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在卫所修建加固壁垒,牧民集体迁移,哪怕来不及战略转移,也宁愿将财物销毁,以达到困死、饿死敌人的目的,做到一粒麦子、一根羊毛、一个帐篷都不给敌人留。

做到这个并不困难,草原牧民本来就习惯了迁徙,收拾收拾行李当天就能走人,在各部落首领的带领下撤离,虽然影响到放牧,但他们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因为少将军许诺,今年哪怕牛羊不够肥美,肉罐头作坊也会按照原价收购,朝廷视情况发放一定粮食补贴。

当然,防御并不意味着龟缩在卫所被动挨打,也可以主动出击,众人一番讨论,最后定下主要策略。

一方面,辽东卫所守住防线,奴儿干都司卫所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敌军斡旋,消耗敌军兵力;另一方面,姚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新港口建州右卫就是最好的诱饵。

据说这里粮食多得可以填海,金银宝石无数,布帛茶叶堆积如山,这样的传闻已经传遍了野人女真各部,姚晨还命人暗中煽风点火,以吸引敌军主力。

为了稳住人心,避免建州女真以为被朝廷当做炮灰,姚晨亲自率军坐镇建州卫,等待敌军千里送人头。

少将军,奴儿干都司有急报。

姚晨接过看了,我军输多胜少,他面色沉静,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目前双方军队已经接触,只是试探性攻击,敌军还占了优势。

奴儿干都司大部分卫所刚刚成立,士兵还没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且悍勇不如野人女真,吃些亏很正常。

这起到了很好的迷惑作用,姚晨刻意如此安排,先弱后强,让敌军以为己方实力不过如此,起轻视之心,他们后面会遇到真正的精兵,到时候出其不意,能有奇效。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姚晨对李承善说道,似在赞叹。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半点不假,北方环境极度恶劣,女真一族每日与天斗,与地斗,与山间的野兽斗,各个都是斗士中的斗士,野狼中最凶残的那批。

李承善连道不敢,不知这个狡猾奸诈的汉人主帅心里又有什么算盘。

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谙达蒙哥帖木被少将军夸得找不着北,三句两句忽悠瘸了,立下军令状随水师秘密北上,给他们带路,杀去野人女真八大姓的大本营。

此行风险极大,他的谙达极有可能回不来,但他什么反对的话也不能说,因为这是建州女真投诚后的第一战,他们必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以示自身价值与忠心。

姚晨命人继续关注战况,不要败得太惨影响士气,继续由奴儿干都司卫所牵着敌军。

这时,敌军主力也逼近了建州右卫。

稳住,我们能赢。

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也传到了朝廷,京城顿时传起风言风语,一会儿说少将军已经打败敌军主力,一会儿又说少将军被敌军围困,我朝军队节节败退,二十万蛮族不日就要抵达长城。

一时间人心惶惶,居庸关之危过去还不到十年,阴影仍在,京中百姓唯恐外族再次兵临城下,大难临头。

这其中不乏敌国探子搅风搅雨,也有居心叵测之人欲对姚家不利。

这些年姚晨手握重权,姚家在风口浪尖,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

少将军过去名声太盛,浑身密不透风,如今终于有了机会,趁机落井下石。

朝廷反应迅速,立刻加紧巡逻,弹压流言,抓捕探子,很快就控制住形势。

皇帝还在与朝廷百官角力,一个要亲征,一个要死谏。

皇帝被气得肝疼,几乎想直接说你们去死就去死,我也要和少将军在一起。

老师,外族叩边,朕如何能视之不见,苟且偷安?百官以老师为首,您管管他们。

阁老,亲征兹事体大,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风云不测动摇国本,您劝劝圣人。

张首辅夹在中间非常难做,只好请太后出山。

太后见了皇帝,皇帝早有准备,抢先开口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是娘娘当年亲口教朕的,朕当时年纪小,只鹦鹉学舌,不明白里面的意义,如今却慢慢懂得了。

朕知道君王不该冒险,当以大局为重,朕年少登基,至今风雨也经历了不少,必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境。

如今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又众志成城,此战必胜。

太后反问:既然是必胜之战,圣人又何必亲去呢?朕亲至,可鼓舞士气,赢得更漂亮。

……太后被对方的无耻噎得说不出话,她功力深厚,又问:圣人是信不过姚景行吗?娘娘,正是因为太相信他了,才愿意托之国事与身家性命,其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又渊渟岳峙,沂水春风,没有比他更得朕心之人了。

既然如此,圣人想去便去罢,不过我们得约法三章。

太后要求皇帝必须留在大军之中,受姚晨保护,好歹后者还能勉强管得住。

看着皇帝欢乐离去的背影,太后觉得自己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这不似友人间的云树之思。

之前她已经派出密探刺探皇帝与姚晨之间的关系,乾清宫密不透风,她无从下手,姚晨身边亲卫也忠心耿耿,倒是军中有不少流言蜚语,真真假假,不好分辨。

直到她的心腹从郑氏水师打听出与少将军关系暧昧之人的相貌,水落石出,终于被她发现了端倪。

其实皇帝好男风也没什么,偶尔尝个鲜,不耽误正事她也容得,可如今看皇帝的样子分明已经情根深种,不能自已。

可惜了姚家……她很不愿有姚晨这样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