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生暮死[快穿] > 第143章 第六个世界:少将军(1)

第143章 第六个世界:少将军(1)

2025-04-02 00:46:48

猎猎冬风吹拂过旷野, 苍凉的野外铺陈着薄薄的一层落雪。

晨曦微露,浅淡的光从云层中钻出来,一点点地洒在破损的城墙上。

一名略显清瘦的男子从城楼台阶下走上去, 沾血的战袍拂过地面,一步一步朝上走着, 走至城墙处, 他看着墙角以及石梯边三三两两地倚坐着兵士, 那些兵士眉宇间满是疲惫, 身上的甲胄多是伤痕累累,夹杂着血色, 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

而男子的身上更是血迹斑斑,手腕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绷带, 绷带上渗出不少血痕。

他的面容在惨淡的曦光之中显露出来,不若战场武夫的粗犷,略微苍白的面容显得极为温雅, 心中丘壑,眉目山河,纵然是历经苦战后的憔悴, 也不损一分的风采,那一身的气度,如玉山上行, 光映照人。

他伸手扶着城墙,远眺前方,在曦光照不到的阴影下似有什么隐匿其中。

薄薄的一层雪将凄惨的战场覆盖, 遮掩住了城外的残肢断臂, 白茫茫一片, 看起来倒是干净了不少。

若不是残留在不远处破损的攻城车, 已然看不出这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事。

男子的眸色深沉,似乎在深思什么,忽而身后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他转过头便看到一名年轻的小将匆匆忙忙跑来,手中还端着一碗散发着浓郁苦涩气息的药碗,脚下虽然跑得快,但是手中端着的碗却是纹丝不动。

少将军,药好了。

小将来到男子面前,他的面颊上带着血痕,从眼角划过,长长的一条,看得人触目惊心,可以想见,当时若是偏了些许,只怕那只眼睛是要不得了。

宋晏沉默地接过追随自己的小将秦庆手中的药碗,随后便一饮而尽,他哑着嗓子问道:消息送出去了吗?秦庆接回药碗,点点头,面上露出一抹喜色,道:送出去了。

咱们派出去的三支斥候队伍,朝西南方去的那一支突了出去......宋晏听着秦庆的回话,他心头微微一沉,面上的神情不变,只是声音低了些许:其他两支,都回来了吗?秦庆握着药碗的手一紧,他的面色登时难看了不少,而后垂下眼,躬身一礼道:就回来了两人,其他的兄弟都折了。

宋晏心中浮起一丝叹息,但是冷然的面容并未有其他神情浮现,他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表示明白,随后又看了一眼远处开始整合的敌军。

远远的山丘,一片黑压压的阵列,起起伏伏,形成了长长的一条长线,仿佛是汹涌而来的黑浪潮,给人一种森冷的寒意。

一名老将匆匆从城楼的另一头走了过来,他对着宋晏躬身一礼,道:少将军,攻城将至,您有伤在身,昨夜还高热不退,这一波攻势,还请您下楼避一避......宋晏面上的神情不变,他冷淡地看了一眼老将,带着一丝的坚定,道:靖安军里,从未有避战的将领!听到宋晏的话,紧跟而来的两三位部将陡然躬身一礼,那名老将面上一片郑重,眼中带着一丝哀戚,低声道:少将军,您是北梁王的嫡次子,身份尊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若是有所闪失,属下如何和王爷以及世子交代?上了战场,哪里还有什么身份,都是冲锋杀敌的将士。

宋晏身上的伤口隐隐作痛,早上尚未完全退去的高热似乎又起了,他抿了抿干得起皮的唇,眼神深沉地望着风雨欲来的敌军,况且,兄长如今也是在北线作战,只怕他那头的情况更艰难一些。

宋晏握紧拳头,残破的城楼上染着斑斑血迹,靖安军旗屹立在城头上,随风飘扬。

身为北威关防线的主将,早早便显露了战事天赋并经历了数场征战的宋晏很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他可以死,但是北威关不能有所闪失,若不然在北线作战的兄长将会面临腹背受敌。

故而,纵然此时已然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也绝不能有半分退缩。

下去准备吧,敌军的攻势即将开始了。

宋晏挥了挥手,示意部将都退下,整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敌军。

是。

是,属下领命。

围着的部将虽然还想再劝上一劝,可是看着宋晏那执着的模样,只能叹了一口气,迅速退下。

唯有秦庆停在宋晏的身边,他看了一眼宋晏,小声地都:少将军,这是谢姑娘让属下带给你的,说你若是头晕目眩的话,便含上一颗,有提神镇痛的作用。

秦庆口中的谢姑娘,正是这城中极为出名的谢神医的独女谢庭语。

因为战场上伤者众多,谢庭语便以医女的身份带着人帮忙救治,昨夜起了高热的宋晏便是由谢庭语照顾的。

秦庆的手中递过一个绣着青竹的荷包。

宋晏看了一眼,他伸手接过,而后便轻声问了一句:谢姑娘在哪儿?秦庆跟随宋晏多年,自然知道宋晏想问的不是谢姑娘在哪里,而是想知道谢姑娘是否退出了这直面即将到来的敌军的战场。

少将军放心,谢姑娘已经和其他的医者下了城楼,让人护送回了城里。

嗯。

宋晏沉沉地应了一句,便将手中的荷包收入怀中。

他的目光落在前方起伏绵延的阵线上,此时的宋晏,也是拾壹,从昨夜的高热之中醒来,忍着头疼,他当即就安排了斥候把此刻的消息送至父亲那里,并非是给自己求援,而是要父亲速速派遣援兵前去兄长那儿。

北梁王是魏朝的顶梁柱,也是魏朝老皇帝的结义兄弟,然而老皇帝已然老了,经历了天灾和叛乱的魏朝自然就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肥肉,若不是北梁王手下的靖安军骁勇善战,外守疆域,内镇叛党,只怕魏朝是要面临灭朝之祸了。

而北梁王膝下仅有两子,长子宋奕,次子宋晏。

北梁王宋墨与王妃是青梅竹马,自然是恩爱无比,身边除了王妃,再也侍妾。

对于两个儿子,教导有方,宋奕性格爽朗大气,为人不拘小节,身子健壮。

而宋晏打小身子骨不是很好,直到习武以后,才逐渐康健起来,也许是小时候身子不好,静养的时候多,性子安静,不若宋奕那般跳脱,便显得敏感了些。

后来,北梁王早早就将下一任世子定为长子。

正是这般,北梁王对于长子的教导更加严厉,在外人看来,便是更加重视。

宋晏的性子敏感,只以为家中父母对自己并不看重,加之偶有写风言风语传来,使得他的想法想左了。

对于照顾自己,对自己呵护有加的兄长总是带着些许敌意。

他倔强地上战场,便也是因为宋奕早早上了战场,宋晏便想着要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并不比宋奕差,这才一次又一次地上战场。

而宋晏确实是有天赋的,在这一次次的征战中,也是赢得了不少赞誉,宋奕自然也是为他欢喜,但是宋晏却并未看到北梁王的称赞,甚至父亲还多次要求他退出战场。

那时的宋晏只以为北梁王偏袒宋奕,不愿意看到他与之争锋,心中更是不服气。

而一切的祸乱便出在了北威关一战,当时宋奕在北线御敌,宋晏镇守北威关,没想到遇到了敌军猛攻北威关,当时的宋晏也是熬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而北梁王当时得到的消息比较晚,并且援兵不足,等到反应过来时,北威关和北线战场都已然岌岌可危,而北梁王分析出北线战场才是主场,也更为凶险,他的援兵率先派往支援宋奕。

而北梁王则亲自带兵前来为宋晏解困。

可惜当时得知援兵消息的宋晏,心中以为北梁王只将宋奕放在心头,不顾他的死活,一怒之下,竟然是直接撤离北威关。

他的撤离,便让北威关彻底失守,敌军入关北上,使得北线战场腹背受敌,宋奕重伤丢了一条胳膊,北梁王也是险些死在战场上。

后来,经过一场极为艰难的鏖战,靖安军惨胜。

战后清算,宋奕并未责怪幼弟,反而在北梁王要依着军规处置宋晏的时候,为之求情。

而宋晏当时心中只觉得宋奕是假惺惺的,在北梁王重罚他之后,心中的怨愤更是到了极点,只是他平日里便是沉默寡言,自然旁人也不曾察觉出他的异常。

而宋奕的重伤,更是引得北梁王与王妃的担心和重视,及至后来,老皇帝病逝,新帝登基,新帝对于北梁王并未如老皇帝那般信任,猜忌,算计,阴谋......一层层的谋算都用在了北梁王府里。

宋晏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着了人的算计,他毕竟还是一个少年郎,一时岔了想法,造就了最后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弑父,杀兄,夺嫂......这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宋晏都干了个遍,在魏朝分崩离析之前,宋晏的名声可谓是遗臭万年。

说道夺嫂,宋晏的嫂子,便是那北威关中的小医女谢庭语,谢庭语的父亲曾经救过北梁王,当时北梁王感恩在心,见着谢神医的妻子身怀有孕,便说家中已有长子,聪慧机敏,若谢夫人生下闺女,便缔结两姓之好,若是儿子的话,那便认作义子。

谢神医对北梁王的为国为民,很是钦佩,自然便应允了下来。

而后,谢神医带着夫人游历四方,然而生产之际,恰逢遇上天灾,待生下谢庭语之后,谢夫人便亡故了。

谢神医悲恸不已,葬了谢夫人后,便携女在关外生活。

当时北梁王连年战事,也无心打听消息,两家人便这般断了联系,但是北梁王并未忘记此事,待战事稍有平息,就派人寻找。

只是,怎么都想不到,次子宋晏会与谢庭语遇上,并因此扯上了一桩孽缘。

现如今,这北威关一战,便是一切开始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