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妃醉酒 >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2025-04-02 00:46:54

端和二十六年,淳妃沈氏病重。

帝遍寻神医以治,沉疴不见起色。

同年,八月初一,帝不顾操劳奔波,亲临国寺求淳妃安泰,并晋封其为贵妃,以求上天庇佑。

八月十五,以照旧例,本该张灯结彩以庆秋节。

皇帝却下令阖宫茹素,禁止一切庆贺,为贵妃祈福。

淳贵妃日益沉重的病势,为这秋日繁花相和的朱墙内,蒙上了一层阴翳。

御书房的小太监宋诚,在南宫门等着沈家的车架,敛声屏气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听着动静,又见一双掐金羊皮小靴停在了眼前,才轻声道:沈姑娘,请随奴才来。

转身,不疾不徐,恭敬在前带路。

有劳公公。

听声音来人年岁不大,却是深谙宫内规矩。

沈明娇不是头回入宫,莫说正值秋节,便是平日里,这宫中亦是莺飞燕舞,热闹得紧。

可今日,路过的几扇宫门皆是紧闭,连半声丝竹响乐也未传出,心里隐约觉得不好,却未曾多言。

沈姑娘,奴才便送您到这。

宋诚将沈明娇引到了景运门,停住脚步,恭敬道:过了这道门,便进了后宫。

话落,躬身退下,眼神示意早已在此等候的,太后身边的掌事,郑姑姑上前。

见过姑姑。

沈明娇抢先一步上前,屈膝行了半礼。

郑姑姑是太后身边最得力之人,乃内宫的一品女官,受沈明娇一礼并不算逾矩。

沈姑娘使不得,奴婢哪里受得了您的礼。

郑姑姑上前虚扶一把,打量着眼前的永靖侯嫡女。

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梳着双丫髻,穿银线的红色丝带在发髻上系城蝴蝶结,垂下的丝带尾端缀了两颗足有鱼眼那么大的东珠。

颈间带着有祥云花样的金项圈,坠着一块形状不甚规则却莹润纯净的玉石。

身上穿着云霏妆花缎织的月白色锦衣和同色马面裙,下摆用红色软丝并银线细细出绣瑞兽团花纹样,脚上踩着掐金云纹小靴。

身上罩着用血雀羽毛并狐皮织成的大红色斗篷,衬得人雪面粉腮。

姑姑是长辈,自是受得。

沈明娇抬头,对上郑姑姑打量的目光,恍若未觉,清甜一笑。

往常随母亲进宫探望姑母,都是也如今次般,由宋诚引入后宫。

只是,往常在这景运门等着的,都是永和宫的人。

她虽是疑惑为何今日是太后身边的人在此,却不言语,等着郑姑姑的下文。

太后听说沈姑娘今日进宫,特教奴婢在此迎您过去叙话呢。

郑姑姑言笑晏晏,量步引沈明娇向仁寿宫走去。

今朝秋节,宫内未摆灯,不然姑娘可在宫中赏玩一番。

太后体恤,特教太子殿下也出宫与民同乐。

郑姑姑突然前言不搭后语地说起了这桩事。

金秋时节,宫中景致已是极好。

沈明娇淡淡道。

永靖侯府沈氏明娇,见过太后娘娘。

垂头入仁寿宫主殿,跪地行了大礼。

快起来。

上首之人的声音带着柔慈笑意。

谢太后娘娘。

沈明娇起身,随着郑姑姑的示意坐在了太后的下首。

人老了,就喜欢瞧瞧鲜艳的小女孩,好像自己也变年轻了似的。

太后极为亲昵地拉过沈明娇的手,问道:月前听闻你祖母染了风寒,她如今可好?祖母已大安,有劳太后娘娘记挂。

沈明娇不吝笑靥抬头,落落大方。

这并非她初见太后,如今却是注意到太后似乎比过往所见,憔悴了许多。

那便好,我备了些宫里的滋补吃食,你待会儿带回去给她。

太后示意郑姑姑将食盒交到沈明娇身后跟着的小丫头手里。

我与你祖母相交四十载,在未出阁时,同她便是最要好的。

如今…孙辈都已这般地亭亭玉立,当真是白驹过隙。

沈明娇只是轻笑着,并不答言。

你这丫头倒是个乖觉的性子。

太后笑道:去吧,你姑姑怕是要等急了。

待沈明娇退下后,太后面上的笑意散去,极为疲惫地揉了揉额间。

与郑姑姑道:息兰,你怎么看?奴婢瞧着,沈姑娘无论是品性还是样貌,都是顶尖儿的。

郑姑姑回想着方才路上处变不惊,进退得宜的沈明娇。

是啊。

沈氏教养出来的孩子…哪个不是顶尖的。

太后轻叹一声,话中似有所指。

永和宫那边如何了?晨间刘太医来报,说是…不大好。

太后不住摩挲着手中的佛珠,果决道:传话东宫,早做准备。

是。

……姑娘来了! 沈明娇方才踏进永和宫的大门,便见淳贵妃身边的大丫鬟迎了上来,极为亲昵热切。

姑母! 沈明娇快步随着她到了内室,见淳贵妃沈英庄倚在床边,面上虽带着病气,眼角亦有几丝皱纹,却无损其容貌风韵,愈觉我见犹怜。

沈明娇父亲兄妹四人,如今的淳贵妃沈氏英庄,于家中行四。

娇娇,太后娘娘与你说了什么? 沈英庄听说了太后派人将她带去仁寿宫,自是担心。

不过闲话家常。

沈明娇一改方才的谨慎,笑容亦是带了真意,握着姑母的手,言语间不觉流露出女儿家的娇憨。

我今日瞧着姑母的身子好多了呢!容颜更胜从前!还是姑娘最会讨娘娘开心!一旁的大丫鬟听着沈明娇的话,又见沈英庄的面上多了几分神采,打趣道:姑娘这样好的容貌,偏嘴又甜,不知日后哪家的郎君得了这样好的福气!瞧着沈明娇被羞得满面绯红,美眸顾盼生姿,隐约可见日后好颜色,沈英庄嘴角的笑意微凝,对丫鬟道:先退下吧。

待人退下,沈英庄从身后的枕头下拿出一封信来,交到沈明娇手里。

这是? 沈明娇瞧着信封之上的笔迹纤弱,新墨未干,显然是姑母病中所写。

这信…你留着,日后若有皇命召你进宫…再将此信展开。

沈英庄慈爱地抚了抚沈明娇的鬓间,将方才她被风吹落的发丝挽到耳后。

轻声道:后宫倾轧。

若是有得选…娇娇定要嫁与一户清白人家,相夫教子,平安一世。

万不可像我一般…再好的人,天长日久困在这里,都会变的。

姑母… 沈明娇望着姑母的眸子,犹豫道:姑母可后悔?沈英庄于双十年华入宫为妃。

可喜,与当今圣上两情相悦,入宫十六年盛宠不衰。

可悲,所育两子皆不足周岁而亡,膝下唯余一女慈徽公主,却因早产赢弱,心智如幼童。

不悔… 沈英庄轻笑一声,眼泪砸到了沈明娇的手背上。

可叹世间好物不坚牢。

一时无声,沈英庄将泪痕尽数敛去,对沈明娇笑道:娇娇帮姑母梳洗打扮一番可好?久在病中,人都没了生气。

沈明娇自无不应,至晚方才出宫。

秋节傍晚,正是热闹的时候,回去的马车走走停停。

她将姑母的信自袖中拿出,犹豫半刻,撕开信封展读。

姑娘,夕市人多,怕是要绕路而行。

马车外的小丫头道。

见无人应声,又唤道:姑娘?沈明娇猛然回过神来,兀自稳住颤抖着的双手,将信纸收好。

晚风钻进马车带来凉意,才觉面上已是一片湿寒。

入画。

沈明娇擦干面上的泪痕,清了清嗓子,对外唤道。

在呢姑娘。

去虞楼。

虞楼是京都最大的酒肆,每逢节日,便会举办各色活动,往来的达官贵人如过江之鲫。

门口招呼的小厮见沈家的车架,殷勤着迎了上来,对车夫道:此处杂乱,请贵人移步后门。

纵然是在这随手扔块石头都能砸到个官儿的京城地界儿,永靖侯府依旧是鳌头独占。

今日早前,天字房被客人定下了,只能委屈姑娘到地字房。

虞楼有天地玄黄四间上房,小厮知道沈家姑娘是常客,惯用天字房,只得恭谨陪着几分小心的语气提醒道。

自是无妨。

沈明娇倒不甚在意,抬眼看见天字房门外的守卫,微顿了顿脚步,旋即目不斜视走了过去。

到了地字房,沈明娇示意入画给了小厮一锭银子,提茶问道:可知天字房中是何人?若是旁人问,小的自是不敢说的。

小厮眉开眼笑接过银子,压低声音殷切道:既是姑娘问,只悄悄同姑娘说一句,早前小的过去端茶,余光瞥见屋内的侍卫腰间带着宫里的出入令牌。

宫里的人… 沈明娇喃喃道,心里存了个疑影。

正是呢! 小厮日日在虞楼同京城的达官贵人打交道,颇有些见识。

如今收了好处也十分上道,见沈明娇疑惑,走到门边听了听,确认外面没有动静才又悄声道:来时,是袁家的少爷陪着一位年轻的公子。

袁少爷只片刻便离开了。

袁家?正是先皇后的母家,如今太子的外家。

天字房里坐着的是何人,呼之欲出。

若是不想生事,便将你的嘴闭严了! 入画机灵,又塞了一锭银子到小厮的手里。

是。

小人明白! 小厮于市井中摸爬滚打,自是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入画,你去… 沈明娇附耳对她道。

一炷香后,小厮捧着一件长宽约一尺的古朴的木盒,敲响了天字房的门。

隔壁的贵人命小的将此礼送来。

小厮十分有眼色,只将木盒交与前来开门的侍卫,并未踏足入内。

侍卫神色冷峻,收了礼,将门复阖上。

太子殿下,这是隔壁差人送来的。

侍卫检查过礼盒并无异样后,打开放在桌上。

端坐于桌边的尉迟暄,一身月白色飞龙暗纹常服锦袍,束白玉镶金发冠,目若朗星扫了一盒中的玉雁。

展开藏于其中的字条,轻声读道:白雁为礼...隔壁是何人?回殿下,是永靖侯府的姑娘。

沈明娇才走到门口,便见府中的管家快马而来。

可算找到姑娘了!出了何事? 永靖侯素来治家极严,下人鲜少有这般莽撞的时候。

沈明娇面色微变,心知是生了变故。

姑娘,宫里...宫里娘娘,薨了!端和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永和宫淳贵妃薨,帝甚感念,追封其为淳贤皇贵妃,百年以后,同葬昭陵。

端和二十七年正月,帝猝然崩于心疾,谥号怀,史称周怀帝。

同年,新帝登基,年号宝历。

?作者有话说:感谢久等,新文终于开啦!前三章留评,随机掉落红包哦!白雁为礼,以求好和。

以白色大雁作为聘礼,来求取姻缘。

《仪礼·士昏礼》: 纳采,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