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诚眉毛拧成了麻花,在御书房门外踱步。
等等…你干什么去! 拉住手里托着绿头牌案子小太监。
宋公公。
新来的小太监看宋诚脸色不好,赔着笑脸,讨好道:小的刚从司夜房出来,要不…由您将这牌子递进去? 小太监还以为宋诚是看上了他这份儿差事。
笨蛋! 宋诚抬手便朝着小太监后脑勺拍了一下,压着声音道:懿妃娘娘今儿才进宫,又是初一,你还想让皇上去哪?多谢公公提点!白日里阖宫都忙着永和宫的差事,竟是忘了今儿是初一。
豆粒大的一滴汗便顺着脸淌了下来,抬手用袖边擦了擦。
那…公公何故叹气啊?也不知皇上心里怎么想的...两边的主子…谁也不好得罪。
宋诚看着外面的天色,已是到了日暮时分。
若是按照惯例,今儿初一,他自是要提醒皇上按规矩到正阳宫去,可偏巧赶上懿妃娘娘入宫,他…他这差要怎么当哟!宋诚! 尉迟暄的声音自内间传来。
奴才在。
宋诚赶忙掂量着紧凑无声的小步进了御书房内间。
去给朕换盏白茶来。
尉迟暄勤政,自早间下朝,便伏在案头批阅奏折,匆匆用了午膳,忙到此事还未有半刻歇息。
宋诚听皇上要白茶提神,又瞧着他手指捏着鼻梁轻揉,神色疲倦。
轻声出言提醒道:皇上,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了。
嗯。
尉迟暄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复又将视线转回笔墨之间。
宋诚看他并未停笔,赶忙取了白茶换上。
将这道折子交与翰林誊录两份,送去永靖侯府、左相府。
尉迟暄心里想着秋闱的事,余光瞧见宋诚在旁欲言又止。
有话便说。
宋诚接过折子,今儿初一,皇上可要到正阳宫用膳?依惯例吧。
尉迟暄兴致缺缺。
是。
宋诚察言观色,以为皇上是忙忘了永和宫这桩事。
出言提醒道:皇上今夜在哪安置?尉迟暄似笑非笑看了一眼宋诚,起身走了出去。
娘娘,用膳吧。
沧伈看着天色渐沉,出言提醒道:今日懿妃娘娘进宫,皇上怕是去了永和宫。
今日初一。
皇后神色淡淡的,坐在桌边等着尉迟暄,守着规矩并未动筷。
皇后说的是! 尉迟暄信步走了进来,扶起见礼的皇后,面上带着温和笑意。
今日初一,朕自是该到正阳宫陪皇后用膳。
皇后见到来人眼睛一亮,神情也带了几份温存,为皇上布菜。
今日朕遣了半副皇后仪仗到宫门接懿妃,未及知会你,是朕不周全。
话虽如此,语气之间并无半分歉意。
察觉到皇上打量的目光,皇后手中的筷子顿了顿,仍是笑意清浅的模样。
永靖侯府为皇上肱骨,莫说是半副皇后仪仗,便是要臣妾自请下堂,臣妾亦无二话。
当真?朕听皇后这话,倒像是吃味了。
皇后听了这话,倒是手一抖将汤匙里面的羹汤洒出了半下。
抬头对上皇上的目光,清甜地笑出了两个梨涡,随着皇上的语气道:臣妾不敢。
不轻不重,又将话头扔了过去。
自打她入东宫,与皇上的相处恭敬有余,亲昵不足,不似夫妻,更像君臣。
这后宫之中,无人能撼动你皇后的位置。
尉迟暄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句句宛若敲在了她的心上。
宠爱、权利、子嗣,她通通不在意,只要这皇后的位置是她。
秋节快到了,前年淳贤皇贵妃大丧,去年国丧,已有两年不曾大办了。
依皇上的意思,今年可要庆贺? 皇后思量着这话的言外之意,他素来是个不爱热闹的,突然提起,可是今年有什么旁的打算?嗯。
尉迟暄杯箸不停,似乎今日的饭菜格外合胃口。
臣妾记下了。
还有… 尉迟暄放下筷子,正色看着皇后。
各府女眷,不拘诰命,皇后下帖子吧!皇上… 皇后忽而怔住,连筷子都忘了放下,言语之间竟带了几分哽咽之意。
邀些素日与你交好的各府女眷进宫,说笑解闷一番。
尉迟暄又重复了一遍,轻轻拍了拍皇后的细肩,起身离开。
永和宫内,正是热闹着。
宋诚差人来传话说皇上去了正阳宫用膳,沈明娇干脆便将慧妃母女留下,一同用膳。
这叫什么规矩! 慧妃看着自己女儿与沈明娇闹作一团,无奈道:怎么说今日也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在这用膳…叫什么事!放心好了!白日皇上遣了半副皇后仪仗迎我,今日又初一,皇上定然会去正阳宫陪皇后,不会再到我这助我声势。
沈明娇娇俏着扫了她一眼,又将碟子里的玫瑰油糕递到尉迟丹柔的小手里,逗弄着她。
丹柔告诉懿娘娘,是娘亲美,还是懿娘娘美?嗯… 尉迟丹柔满嘴满脸皆是玫瑰花汁子,香喷喷得,活脱脱一个小花仙似的。
吃人嘴短,眨巴着眼睛,认真道:懿娘娘最美!你! 慧妃气节,等着美眸看向尉迟丹柔。
你这个小叛徒!今夜莫要回玉秀宫了!可吃饱了? 瞧着小姑娘像是吃饱喝足了,手里摆弄着油糕玩了起来。
饱饱!沈明娇将她送到一旁观棋的怀里,嘱咐道:带公主清洗一番,送回玉秀宫安置!仔细些,莫要磕碰了!是。
入画,将我从家里带的木樨酒拿一壶来。
沈明娇眼中似有繁星闪烁,看着慧妃娇笑着道:这酿酒的桂花,还是姐姐入东宫那年摘的呢!我今日特连嫁妆一起抬进宫来!那我可要痛饮几盏! 慧妃看着沈明娇明媚肆意的模样儿,一如当年,眼中的笑意更是加深了几分。
入画将酒斟到玉盏中,递到二人桌前儿,对慧妃笑道:我们姑娘宝贝得跟什么似的,千叮咛万嘱咐,要我记得将这坛子酒带进宫来。
这丫头牙尖嘴利,倒是一如旧日! 慧妃看向入画,调侃道:也该早日找个郎君管管她这张利嘴!这话说的入画满脸飞红,一跺脚,羞道:还是先给巧秀姐姐找郎君是正理! 人像蝴蝶似的,慌不择路飞出门去。
是啊,怎不见巧秀? 沈明娇这才想起来,看着慧妃身边的大丫鬟换了人。
慧妃脸上的笑意淡了许多,回身示意周围侍候的人退下,才沉声道:巧秀…去了。
去了? 沈明娇正在兴头上,一时未解。
在看她神色,恍然不可置信道:怎会?去年,大皇子跌进御花园的锦鲤池中,险些没救过来。
慧妃执盏,碰了碰沈明娇的杯盏,轻抿了一口。
有人看到,是巧秀做的,被送进了掖庭暴室,没挺过来。
沈明娇想起那个俏丽活泼的丫头,不由得心酸。
谁做的?不知。
慧妃严重生了雾气,哽咽道:那段日子丹柔染了极重的风寒,那么大点的孩子,高烧三日不退…事发突然,她们众口铄金,我已是心力交瘁、百口莫辩。
她们?在宫里,有人看着你在悬崖边摇摇欲坠,剪藤蔓的剪藤蔓、扔石子的扔石子,没有敌友之分,跌下去一个是一个。
沈明娇听得心里不痛快,兀自将玉盏之中的酒一饮而尽。
你为何要进宫呢? 慧妃看着沈明娇,素知她并非攀附皇权富贵之人。
未等她答言,自顾自道:你不似我…我自懂事便知自己要为家族入宫,扮得骄纵跋扈、弄得声名狼藉,还是没逃过,被一卷黄纸召入这朱墙…姐姐… 沈明娇欺身越过小桌,用手帕将慧妃面上的清泪抹去。
你还有丹柔呢!宫里宫外,这面具戴久了,险些以为自己当真就是这副飞扬跋扈的性子… 慧妃拉着沈明娇的手,眼神澄明。
老天待我也不薄,这世间还有你这位知己,知我本心本性。
如今可好了,我进宫来便能日日去寻姐姐,怕是要惹得你厌烦了! 沈明娇见她伤情,便着意说些调皮话,逗她开心。
姐姐随我来! 沈明娇起身,掐着酒壶,挑起琉璃灯,握着慧妃的手出门。
今夜月色皎洁,二人借着月光灯盏相照,走到永和宫后院的小花园。
姐姐可还记得这里? 不高的假山石后面,有一处半人高的狭小山洞。
自然记得! 慧妃扔下缠绕在小臂上、碍手碍脚的披帛,先一步矮身钻了进去,全无半点白日雍容的气度,倒像是偷跑出来的顽童般。
沈明娇也随她钻了进去,二人并肩坐在小山洞的石凳上。
今后,如旧时一样,我同姐姐一起,好好护着丹柔长大。
沈明娇七岁时,随祖母入宫赴宴,遇见了时年十二岁的左相嫡女,易深深。
当时的易深深,因为在太后娘娘面前献艺时,不小心扭了脚踝,而遭到左相夫人训斥。
趁人不注意,一人跑出来躲在御花园后面的假山石后面哭泣,却正巧撞上了躲懒藏在同一处的沈明娇。
沈明娇见她哭得可怜,便将她带到了永和宫,让姑母替她整理伤处。
自此以后,二人便成了朋友。
淳妃提醒左相与永靖侯府两方势力敏感,让她二人明面上装作互不相识。
是以在众人眼里,易深深是嚣张跋扈的左相嫡女,沈明娇是金尊玉贵的永靖侯女儿,二人从无交集。
每逢佳节入宫赴宴时,两个小姑娘趁着人多事杂,再偷偷跑出来,到永和宫后院的假山边躲着玩。
娇娇… 慧妃眼中的神采,随着琉璃罩中被风吹动的烛火,明明灭灭,声音歉然道:是我无能…未能将淳贤皇贵妃救回来。
与你无关。
沈明娇将头靠在她肩上,声音轻得似是风一吹便散了。
姑母…她入宫后,与永和宫往来甚密,因着与沈明娇的交情,沈英庄将她视为子侄。
而她,亦是贪恋这份类似母爱的温情。
当年,淳贤皇贵妃病得突然,她当时只是太子良娣,做事束手束脚,未能尽力。
眼睁睁看着淳贤皇贵妃一病不起,短短不到一年光景便撒手人寰。
此事,亦是她之痛处。
你进宫可是为了此事?是… 沈明娇直言不讳。
还未及她解释,忽然听得前院传来细密的脚步声…皇上驾到!?作者有话说:尉迟暄:挑事我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