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还在,就能听到学生叫你师娘了。
如果问苏晓相信爱情吗?苏晓一定会回答相信。
苏晓最近很惆怅,身为大一刚入校报的小记者,收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伙伴分工采访校园十佳老师,苏晓负责的是大名鼎鼎的杨老师。
杨老师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数学老师,之所以说他大名鼎鼎,原因有二,第一嘛,自然是他教学风趣有内涵,能将泰勒、拉格朗日、柯西定理和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都讲的风趣幽默,将极限矩阵微积分讲的浅显易懂,让一些文科生也能听懂学会。
是以,杨老师的课常常是一秒就选没,没抢上的就只能拿着笔记本和笔,搬着小马扎坐在教室的过道听,如果连过道都抢不上,就只能扒着门窗听。
因此,在C大,杨老师的课已经成为了一景,即使学校特意把一间最大的教师调给杨老师上课,可还是人满为患。
这番景象常常让不少刚入学的新生疑惑,那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那么多人在那儿看热闹?看热闹?热闹?没抢上座站在门口的学长学姐听了总会忍不住翻白眼,什么热闹,姐姐哥哥我这是在学习,学习好吗!第二个原因,就是杨老师的衣着,他永远是一身白T裇,一条黑裤子。
即使是在冬天,也不过是在这身行头外面再加件外套而已。
渐渐地,这样的穿着在C大成为了杨老师的专属,若是有谁不小心和杨老师穿的差不多,就会引来旁人的嬉笑,呀,这是杨老师来了吗?来来来,给我讲讲这道不定积分的题呗。
刚刚接到这个任务,一听说是去采访大名鼎鼎的杨老师,苏晓十分兴奋和激动,哇,终于能见到传说中的大神了。
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下了课还围在杨老师身边的一群人是怎么回事?苏晓从下午四点下课一直等到过了饭点。
杨老师身边始终围绕这不少学生,将他围的严严实实的。
可杨老师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始终温温和和,轻言细语的对围着他问问题的学生说话,无论问题多么白痴可笑,他都耐心细致的解答。
眼见着晚课都要开始了,杨老师说晚上还有课,下次再解答,同学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有体贴的学生将自己买的面包牛奶递给杨老师,若是不然,只怕杨老师又要空着肚子上三个小时的课。
杨老师十分感谢的接过来,将二十块钱递给学生,学生不肯收,杨老师就说不要他的食物,无奈之下,学生只得收下。
苏晓跟了杨老师两天,整整两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同杨老师搭话,因为即使是在路上,都常常有学生一边跟着杨老师走,一边问问题。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苏晓跟了一周,终于抓住个杨老师上厕所出来的空隙,对杨老师说明来意,说自己是校报的记者,想要对他做个采访。
彼时杨老师刚洗完手,连手都没擦,就被一个小姑娘给拦在了厕所门口。
杨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温和的对她说,我周五晚上没课,会在办公室,你晚上7点来办公室找我就行。
我办公室在二办312。
苏晓差点高兴的跳起来。
我滴个乖乖,终于约到时间了。
等到周五,苏晓准备好笔记本,录音笔,采访提纲等。
去之前苏晓还特意和副主编沟通了一下,副主编说希望她可以问一些新颖的问题,不要只局限于学校的课程教学,让大家从不同角度来了解杨老师。
苏晓想了想,和副主编商量道,杨老师长得那么儒雅,人又那么温柔绅士,很多人都对师娘很好奇,不如,我问问杨老师关于家庭的话题?副主编想了想,点点头道,嗯,这个可以有,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杨老师。
晚上七点,苏晓准时出现在了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
敲门进去,发现里面站着两个男生,看样子是学长。
杨老师看到她来,抱歉的对她说,你来了啊,实在不好意思,今晚遇到点特殊情况,可能需要你等一会儿了。
你坐在沙发上等吧。
苏晓连忙道,没事没事,杨老师您忙,我坐着等会儿就行。
杨老师再次抱歉的笑了笑,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就又和两个男生讨论起来了。
他们正在讨论数学建模的问题,应该是为下个月的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做准备,前几次杨老师带领的队伍都冲进了全国前五,看着他们讨论的如此认真投入,看来今年也不出意外了。
苏晓这一等,就是两个半小时,杯子里的热水都凉透了。
终于,苏晓听到其中一个黑衣服男生说道,谢谢杨老师,今天真是麻烦您了。
杨老师笑笑,轻声回道,没事,不麻烦,时间不早了,你们快回去吧。
另一个黄衣服男生也跟着道,好的杨老师,那我们先走了,您也早点回去,不然师娘……还没说完,就被黑衣服男生给打断了,杨老师您早点回,我们先走了。
说完就拉着那个黄衣服男生走了。
待到两个男生离开,杨老师才抬手看了看时间,对苏晓十分抱歉的说道,现在已经九点半了,宿舍十点一刻就关门,今晚看来是采访不了了,改到下周一晚上七点可以吗?苏晓连忙点头,可以可以。
苏晓和杨老师说了再见就离开了办公室。
而办公室里,杨老师拉开抽屉,最上面放着一张照片,他拿起来,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女子的脸,对着照片说道,你若是还在,就能听到学生叫你师娘了。
苏晓白跑一趟,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有些心不在焉。
突然,一个人影出现在她眼前。
她吓了一跳,抬头看了看,发现正是刚才那个黑衣服男生。
男生开口道,你是校报记者?想要采访杨老师。
苏晓点点头。
男生又说,你好,我叫王铭硕,是数统学院大二的学生,我想问问你想采访杨老师什么?可以给我看看你的采访大纲吗?苏晓看这王铭硕礼貌诚恳的样子,想着采访大纲也不是什么秘密,就很大方的拿给他看了。
王铭硕看了一会儿,随后,指着后面的一个问题道,同学,我建议你把这个问题删掉。
苏晓看了看,正是那个关于家庭的问题。
她有些不乐意,这可是她的创新点,语气有些不虞,为什么要删?王铭硕没有生气,我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如果你答应了,我就说。
苏晓想了想答道,那你先说,我保证你告诉我的我不告诉任何人,只要你能说服我,我就把那个问题删了。
王铭硕沉默了几秒,似乎在酝酿说词,然后才缓缓开口道,杨老师没有结婚,至今独身一人。
他曾经有个未婚妻,是他上大学时交往的女朋友,两个人交往多年,感情很深,准备毕业就结婚。
为了给那个女孩儿一个家,杨老师放弃了保研资格,凭借优异的成绩在一个研究所找了一个研究助理的工作,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读在职研。
这样就能一直陪在女孩儿身边了。
苏晓忍不住追问,那后来呢?他们分开了?王铭硕叹了口气,若只是分开就好了。
二十年前,H大的一处学生公寓发生火灾,伤亡惨重。
其中,就有杨老师的未婚妻。
苏晓震惊了,她没想到看起来温和从容的杨老师竟然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杨老师后来就一直单身,至今未娶?王铭硕点点头,杨老师一直穿着白T恤,黑裤子,是因为那身装扮是他未婚妻生前最喜欢的,所以这二十年来,他一直没换过。
对于杨老师来说,家庭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任何人触碰不得。
所以,我希望你能删了那个问题,不要揭杨老师的伤疤?苏晓心中酸楚难忍,想想平日里温温和和的杨老师,这样好的人,怎么会经历这样的痛苦。
她点点头,嗯嗯,我删了删了,一定要删了。
王铭硕又说道,还有,你记住,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苏晓点点头,放心,我知道分寸的。
只是,我有些好奇,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王铭硕回答道,我爸是杨老师的大学同学。
后来,苏晓将问题从采访大纲中剔除,采访的中规中矩。
对此,副主编很不满意,苏晓只耸耸肩,表示自己尽力了。
从那之后,苏晓也成了杨老师的蹭课大军的一员。
每每看到讲台上温文儒雅的杨老师,她都会想,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才能让杨老师如此念念不忘。
而三个月后,苏晓就知道了答案。
那日,苏晓同往常一样,早早的来教室占座,等着上线代课。
可一直等到上课铃响过十五分钟,杨老师还没有出现。
杨老师向来守时,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同学们正好奇着,教导主任出现了,他说,同学们,杨老师生病了,本周的数学课暂时不上了,大家先回去吧。
可没想到,这课一停,就是三周。
同学们都担心不已,想要去探望一下他。
但是那么多人去看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决定选出两个代表前去探望。
苏晓作为唯一采访过杨老师的人,自然是入选了,另一个是一个男孩子,大家都叫他小胡。
知情的老师说杨老师现在不在医院,在家里休养,于是两个人寻着老师给的地址,来到了杨老师家。
杨老师开门看到她,很是惊讶,你是那个校报的小记者,你怎么来了?苏晓忙回道,杨老师,同学们听说您病了,很是担心,所以派我们代表大家来看看您。
杨老师听了,将他们让进屋里。
苏晓原本以为杨老师一个人住,家里应该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可她一进房子就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暖色的墙纸和原木色的地板,杏色的餐桌上铺着小碎花的桌布,饭厅与客厅用木色的架子隔开,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好看的摆件,有大大的白色海贝,透明的水晶球,两个亲亲的陶人偶等。
阳台与客厅的隔断处挂着淡黄色的落地纱帘,客厅里摆放着浅米色的沙发,茶几上也铺着浅米色的桌布与之对应,上面摆着一个天青色的花盆,栽种着兰花。
整个家温馨又温暖,充满着一个女孩儿对于家的想象,仿佛随时会有一个女孩儿出现在这个房子里。
杨老师请他俩坐下后,苏晓抬头,看到面前的电视墙上,挂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相框,相框里都是同一个女孩。
女孩儿大概二十岁的样子,相片里的她,或笑的温柔淑女,或笑的牙不见眼,或故意搞怪,或故作深沉。
照片墙的中间,是一张两人合照,两人坐在台阶上,男孩儿一只手搂着女孩儿的腰,笑看着镜头,女孩儿则侧过头去在男孩儿脸颊上亲了一下。
那个男孩儿,正是年轻的杨老师,而那个女孩儿,想必便是他的未婚妻。
杨老师要去给他俩倒水。
苏晓连忙说,杨老师,您别忙了,您赶紧坐下,我去倒吧。
您告诉我杯子在哪儿就行。
杨老师指了指厨房说,杯子在厨房第一格橱子里,进门就能看到。
苏晓进到厨房,看见厨房里烤箱微波炉料理机一应俱全,只是明显是新的,没有人用过。
她打开橱子,拿起杯子,杯子也是许久没使用,有些尘土,她用水冲了冲。
拿着杯子走回客厅,苏晓倒水,小胡同杨老师聊天。
刚开始还挺正常,小胡夸杨老师的家装修的温馨漂亮,问候杨老师的身体健康,说同学们都很想他,让杨老师好好休息。
谁知过了一会儿,小胡突然指着墙上的照片问道,杨老师,照片上这是师娘吧。
苏晓拉拉他的衣服,示意他别问,可小胡似乎没有领会她的意思,仍自顾自的说道,杨老师和师娘真是郎才女貌,师娘长的可好看,看这照片那么甜蜜,杨老师和师娘一定很恩爱。
师娘今天是不在家吗?杨老师看了看照片,语气温柔的回道,嗯,她今天不在家。
苏晓再也不敢待下去,借口有事赶紧拉着小胡走了。
苏晓和小胡离开后,杨老师沉默的坐了一会儿,少倾,他抬起头看着照片墙,最后,眼睛定格在了最中间的那张合照上。
他还记得,那是他俩拍的第一张合照。
原本他动都不敢动,只敢老老实实的坐着,可阿媛却胆子大,拉着他的手环住自己的腰,然后在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快速转头亲了他一口。
他整个人都惊住了,连笑容都凝固在了脸上,他回过头,呆呆的看着她,她看着自己的傻样,噗嗤一下就笑了,手指头戳了戳他的脸蛋,呆子,咋了,读书读傻了啊。
他比阿媛还害羞,脸腾的红了,想做点什么却又不敢。
那天晚上,明月高悬,阿媛拉着他去逛学校的兰花湖,她穿着红裙子,头发披散着,夏夜里凉风习习,他们手牵着手,坐在湖畔的长椅上玩儿飞花令。
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叽叽喳喳的像只小喜鹊。
他看着一旁兴奋的她,明媚的笑容里盛满了快乐,他心神荡漾,一连说错好几句诗,惹得她哈哈大笑。
后来,阿媛玩儿累了,就缠着他的胳膊,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说话,文君,你说,咱俩会一直在一起吗?当然会。
真的?真的!那你喜欢我哪儿啊?我哪儿都喜欢。
阿媛抬起头噘着嘴说,你敷衍我。
他急忙解释道,没有没有,真的没有。
我就是哪儿都喜欢,不管你的优点,缺点,好的,不好的,我都喜欢,只要是你,我就喜欢。
阿媛一下子就笑了,睁着大眼睛,笑眯眯的看着他,一点一点的向他靠近,然后,轻轻的在他的嘴上啄了一下。
他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阿媛看他没有动作,有些羞涩又有些生气,就要转过头去,他突然反应过来,伸手拉过阿媛,吻上了她的唇。
阿媛惊的瞪大了眼睛,呆呆的看着他,他有些羞赧,却一边伸手捂住了她的大眼睛,一边加深了那个吻。
杨文君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到照片墙前,伸手取下那张合照,看着眼前的女孩儿,眼泪一颗一颗的落在了相框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阿媛,我想你了。
他将相框紧紧抱在怀里,一遍又一遍的哭着说,阿媛,阿媛,我想你,我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他缓缓蹲下身,整个人跪在地上,抱着相框,蜷缩在地上,发出呜呜的哭泣声。
谁也不知道,在学生面前一直温和从容的杨老师,此时此刻,却无助的像个孩子,只能紧紧抱住怀中那仅存的温暖。
方叶来找杨文君时,站在家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打了数个电话没人接。
无奈下,她将电话拨到了王瑞杰那里,喂,瑞杰,你干嘛呢?开会呢?先别开会了,你赶紧带着文君家的备用钥匙过来一趟。
我听说他生病了来看看他,他同事说了他在家,可我在他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人接。
你赶紧带着钥匙过来一趟。
王瑞杰挂了电话,对秘书说道,先散会,我有点急事要出去一趟。
他带着钥匙匆匆赶到杨文君家门口。
和方叶一起开门进去,只见杨文君蜷缩在客厅的地上,像个极度缺乏温暖的孩子,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相框。
王瑞杰把他扶起来躺到沙发上,一摸额头滚烫,连忙找来退烧贴给他贴上。
方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他怀里把相框拽出来,一看照片,眼睛登时红了,这么多年了,文君还是忘不了。
他在大学的时候就跟你交好,你有空劝劝他,让他早点走出来,重新再找一个吧。
媛媛要是知道他现在过的这样不好,也不会开心的。
王瑞杰看着静静闭着双眼的文君,叹口气道,哪儿那么容易,这些年不说我了,咱身边的这些个朋友,劝的还少吗?有用吗?别说咱了,前几年叔叔阿姨不还逼他来着嘛,可结果呢,你也知道,他宁愿跪在叔叔阿姨面前一下又一下的扇自己耳光,也不愿意松口。
就他这倔性子,靠劝能劝动吗?方叶也跟着叹口气,环顾四周,当初在宿舍的时候,媛媛就和我说,如果以后她和文君结了婚,有了自己的房子,她一定要把家里装修的很温馨美丽,要装上木地板,装上落地纱帘,茶几上要放上兰花,电视墙上要放满照片,还要买烤箱和料理机放在厨房里,可以随时给文君做小点心吃。
现在,文君把这一切都做到了,可媛媛,媛媛她却,不在了。
说着,方叶再也忍不住,捂着嘴呜咽流泪。
王瑞杰没有安慰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文君,一件短袖皱皱巴巴的穿在身上。
他想起媛媛出事的那天,文君连衣服都没穿好,大冬天,穿着件短袖和一双拖鞋就跑出来了。
看到熊熊烈火,就要往里面冲。
宿舍几个人死死把他抱住,他却似拼了命一般也要挣开,他们三个体格健壮的男人,竟然拦不住他。
最后,只能合力将他按在地上。
可他即使被压在地上,眼睛也死死盯着起火的大楼,手拼命向前伸着,嘶吼的叫着,阿媛!阿媛!阿媛你出来,你出来啊,阿媛——!良久,等消防员把明火扑灭,他才渐渐平静下来,盯着黑漆漆的楼,满眼绝望。
他们这才放开他,将他从地上扶起,发现他的一条手臂因为挣扎剧烈而被地上的碎石磨得血肉模糊。
可他仿佛感受不到疼一般,木然的走向白布盖着的阿媛,跪在地上,颤抖着手,小心翼翼的想要去掀开白布,却又不敢的缩回手,如此反反复复。
周围的人都望之心碎。
从那以后,文君的眼里就再也没有了光芒。
即便他再温和从容,再尔雅温文,可他们都知道,他的心里依旧是一片荒芜。
他辞去了研究助理的职位,安心考研,疯狂的备考,仅仅三个月就考上了研究生,然后一路读完博士,去C大当了老师。
可他却一直孤身一人,一直穿着白T恤,黑裤子,拒绝任何女人的靠近,谁都劝不动。
王瑞杰回头拍了拍方叶的肩膀,就随他去吧,只要,人活着就行。
另一半边,苏晓和小胡回学校,严肃的对小胡说,你回去后,不要对任何人提师娘的事。
小胡不明白,问为什么。
苏晓思考了一下,只能对他说,照片上的是杨老师的未婚妻,已经去世了。
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在杨老师面前提起这件事,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免得别人去老师面前提。
小胡张大了嘴巴,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
两周后,杨老师终于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课堂,他仍然同往常一样的,白T恤,黑裤子,温和从容,耐心细致。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苏晓很快就毕业了,离校前她特意去同杨老师道别,请杨老师在她的留言册上写两句话。
杨老师提起笔,在册子上写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以梦为伴,初心不改。
珍惜幸福,美满长久。
苏晓接过册子,深深的向杨老师鞠了一躬。
时间飞逝如流水,转眼已是二十几年,苏晓已经成为了一家报社的主编。
而杨老师,也在两年前退了休。
他退休后,经常一个人四处走走看看,学生回去看他都时常找不到人。
那天,苏晓像平日一样的上班。
工作的间隙,她习惯性的点开手机,一条热搜新闻推送到她手机。
H市某超市发生火灾,消防员紧急赶往现场,有群众被困。
她点开热搜,往下刷了刷,突然,手却不自禁的抖了起来,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掉,打湿了屏幕。
屏幕上,一条新闻写着,C大一退休教授为救人不幸遇难。
下面的视频封面上,正是杨老师。
她点开视频,听记者报道说,火灾发生在H大附近的一处超市里,当时,教授正在那里,见火灾发生,拎起一个灭火器就冲了上去。
用灭火器为里面的人开出了一条生路。
可是,不等他出来,头顶的吊灯就突然砸下,将他困死在里面。
等到消防员救出他时,他已经遇难。
评论里,有C大的同学认出了杨老师,纷纷留言哀痛悼念。
每个人都在诉说着怀念着这个让他们一直敬爱的老师。
苏晓擦了擦屏幕,点开话题,在手机上打下,我眼中的杨老师,和别人不太一样,他……她想将杨老师的故事写下来。
在这个快餐时代,很多人都不再相信爱情,可她曾有幸见过这世间最真挚动人的爱情,也希望更多的人,同她一样,相信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