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钗是条美人鱼 > 第35章 当年事

第35章 当年事

2025-04-02 00:49:36

隔壁冰室是怎么回事, 杨尚仪心知肚明,她只是没想到皇后会如此轻易地放她一条生路。

当年的一幕一幕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掠过。

她从小服侍皇后,也是皇后的陪嫁侍女, 深得皇后信任。

可在关键时刻,她背叛了她。

谁能想到巫族圣女身死之后还能顺利诞下龙凤胎, 女婴落地便没了气息,男婴居然活着。

而她, 面对着那个柔软漂亮的小生命心软了,没有立刻捂死男婴, 怔怔看着长公主把他抱走了。

皇后大怒, 她也不敢为自己辩解,本想以死谢罪, 可皇帝喜得爱子,龙心大悦, 把她从一个小小女官破格晋升为尚仪。

从此,她成了杨尚仪,也成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可以,谁不想活着呢?杨尚仪自己都没想到, 她竟然在皇后眼皮子底下活了这么多年,受尽折磨却顽强地活到了现在。

冥冥之中,好像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她,苟延残喘, 几次都没死成。

人活着就有希望, 时隔多年, 皇后终于释怀放她一马, 甚至还有可能顾念旧情重新信任她。

若皇后当真不计前嫌,她必然以其马首是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到这里,杨尚仪心潮澎湃,忙着趿鞋下床,招呼素心道:快给我更衣,我要去凤仪宫谢恩。

凤仪宫?尚仪您去凤仪宫做什么?素心不解。

杨尚仪身形一顿,脸上笑容僵住,抬眸看向素心:不是皇后让内务府将冰室搬走的吗?除了皇后,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素心脸上还挂着笑:不是皇后,是安国公世子大闹内务府,把陈公公气得背过气去,内务府才同意把冰室搬走的。

什么?!杨尚仪只觉脑中轰然一声,所有希望破灭,剩下的只有痛苦和愧疚。

白玉佛珠顺着无意识张开的手指滑落在地,啪一声摔散了架,晶莹油润的玉珠四散崩开。

也顾不得捡那佛珠,素心忙上前扶住杨尚仪,杨尚仪再抬头已是泪痕满面。

她脸色灰败,眼神空洞,似乎望着地面那串崩散的佛珠,又似乎什么也没看,只盯着某处虚空发呆。

就在素心以为杨尚仪没事了,忽听对方大叫一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啊?说完哇地喷出一口血来。

那串佛珠是小姐出阁之前,老夫人赏给她的。

老夫人常年礼佛,不问世事,只在小姐出嫁前赏给她一串佛珠,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皇宫阴气重,你带上它,把佛祖藏在心中,邪祟就不敢近你的身了。

她当时年纪还小,就问老夫人:这么好的宝贝,您为什么不给小姐给我呢?老夫人慈爱地摸摸她的头:因为小姐身边有你啊。

我要你永远陪在小姐身边,时时刻刻提醒她,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即便贵为皇后也不要做那些亏心事,你可愿意?她当时懵懵懂懂答应下来。

后来……她为小姐披荆斩棘,早把老夫人的话忘在脑后,她的手沾满鲜血。

直到被小姐赶出凤仪宫,收拾行李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那串被她压在箱底的白玉佛珠。

从此以后,白玉佛珠再也没有离过身,可她却再也没办法回到小姐身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姐做下越来越多的错事。

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她不能再让小姐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了。

泪水流干,终于看清了散在地面的佛珠,她念了声佛,喃喃低语:小姐莫怕,若要下地狱,奴婢也会陪在你的身边。

可能是吐出了闷在喉间的淤血,也可能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杨尚仪整个人看起来比刚才还要精神几分。

她让素心扶着蹲在地上将一百零八颗白玉佛珠找齐,用原来的丝线穿好,打了几个结之后缓缓缠在手腕上,抬头问素心:安国公世子怎么忽然想起我了?可是谁对他说过什么?素心惊讶地望着杨尚仪,半天才道:其实安国公世子大闹内务府,并不是为咱们尚仪局出头。

听说是礼亲王在他面前打了几个喷嚏,安国公世子就去礼亲王的院子看了,硬说是内务府的冰室放冷气把礼亲王冻病了,非让内务府把冰室搬走。

咱们这儿离礼亲王的院子那么远,冷气根本够不到。

素心笑得狡黠,奴婢估摸着是内务府或者陈公公得罪了安国公世子,安国公世子气不过,随便安个罪名折腾他们呢!素心进宫时间不长,自然不知道卫持火烧内务府的陈年往事,更不可能知道陈公公有多怕卫持,内务府上上下下躲都来不及,谁敢得罪他?再说隔壁冰室,也不是陈公公说了就算的,她不相信卫持费这么大力气只是为了折腾内务府。

我没记错的话,薛赞善好像是跟着安宁郡主进宫的。

杨尚仪道。

昨天是很平常的一天,唯一不平常的,是薛宝儿大晚上跑来给她送礼。

薛宝儿昨天来送礼,卫持今天就让内务府搬走了冰室,这两者会不会有什么联系?素心恍然:对呀!安宁郡主素来与安国公世子要好,保不齐是薛赞善对安宁郡主说起过,安宁郡主又是个爱打抱不平的,没准儿就顺嘴说给安国公世子听了。

说到这里,素心又想不明白了:可安国公世子为什么要帮忙啊?后宫之中令人意难平的事多了,想管也管不过来。

况且杨尚仪的处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安国公世子恐怕早就知道,若他真有这侠肝义胆,为什么不早点帮忙呢?许是巧合吧。

正赶上内务府那群不长眼睛的得罪了安国公世子,世子拿冰室作伐呢!素心推测道。

素心所知不多,这样想很正常,杨尚仪深知内情可就不这样想了。

难道他知道了当年的事?不可能!若他知道了,第一个就会来杀她,又怎会帮他?杨尚仪百思不解,便让素心打水来伺候她梳洗,等全身收拾利索,也快到了宫学放学的时辰。

走,扶我去向安国公世子道谢。

杨尚仪站起身道。

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人家毕竟帮了她们大忙,素心也觉得应该去道声谢的,笑盈盈扶着杨尚仪朝宫学走去。

刚出尚仪局,杨尚仪就察觉出一道探寻的目光,她假装浑然不知,继续扶着素心往前走。

越靠近宫学,那种令人不舒服的探寻目光越多,杨尚仪知道皇后还在防着她,而且对她的监视越发严密了。

这时候她不能见卫持,更不能对他说什么。

宫学近在眼前,杨尚仪忽然收住脚步,示意素心将她扶到旁边的暗巷里,素心不解:尚仪不是要给安国公世子道谢吗?都说安国公世子顽劣,陈公公怕他,我也怕呀。

杨尚仪故意提高声音,远远拜一拜心意到就行了,没的平白招惹了他去。

素心深以为然,见卫持出来,跟着杨尚仪远远给他行了一个福礼。

走出暗巷,杨尚仪顺道去了一趟内务府,想一并感谢下陈公公混淆视听,谁知陈公公人还没醒,杨尚仪只好回了尚仪局。

卫持这一反常举动,肯定让皇后心生忌惮了,才招来如此多的眼线盯梢。

她不能坐视皇后继续错下去,却也不敢直接去找卫持将当年之事和盘托出。

倒不是怕卫持杀了她,而是当年的事过于曲折,她怕自己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卫持听了也不会信。

更怕卫持相信,一怒之下造反,丢了性命。

这两种结果都是皇后乐意见到的,只会错上加错,死后要打下十八层地狱的。

为今之计,只能先找个人给卫持报信,让他对皇后生出警惕之心来。

这个人在后宫必须足够透明,且能得到卫持的信任,否则怕会弄巧成拙。

找谁好呢?正思量间,门外有女官过来问素心:尚仪今日身体可好了,能讲规矩吗?杨尚仪忽然心中一动,扬声对门外道:把人都领过来吧。

女官应是去接人了,素心缓步走进来,见杨尚仪顶着一张棺材脸,怕一会儿吓着小姑娘们,便说起她新打听来的趣事。

听我在内务府当值的同乡说,中午去他们那儿闹腾的可不止安国公世子一个人,他居然带了礼亲王一起去。

想起同乡们说的话,素心笑起来:没想到礼亲王会帮着卫持说话,还在陈公公面前打了一个喷嚏,证明自己确实着凉了。

哦?杨尚仪挑眉,她万万没想到卫骋居然会掺和进来。

难怪皇后这么轻易让内务府把冰室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