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到民国做教育 > 第104章 徐易之愣了一下,对于……

第104章 徐易之愣了一下,对于……

2025-04-02 00:50:32

徐易之愣了一下, 对于这声谢谢,有些茫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似乎无论说什么都不太好。

易之!原来你在这……玉珍?你也在呀?就在两人陷入沉默时, 少言突然出现, 见到两人都靠在栏杆上赏月, 一时愣住了,似乎没想到两人会见面。

咳……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罗玉珍, 我女朋友, 是惠英纺织厂的千金。

我们之前已经认识过了, 是吧?易之。

啊?是的!是的!徐易之还没从刚刚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转头看向了罗玉珍,一改刚刚到神色落寞,显得落落大方。

心中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青年, 也多了两分欣赏, 对于少言,她眼神自信, 或许她心中是有些芥蒂的, 但在少言的面前,她显得足够的高傲子衿。

原来你们已经认识了, 我还打算明天特地给你们引荐呐。

认识了也好, 你们一个是我的亲人, 一个是我的爱人, 早晚都得见面的。

亲人?那我这应该算是丑媳妇儿见公婆了吧?应该算是小姑子。

三人都笑了起来,掩饰着各自心中的不安。

徐易之在上海并没有停留太久,主要是和少言商量利安公司的股份事宜, 徐易之上一年陆陆续续投了不少钱在里面。

按照股份划分年底可以分的红不少,少言和周温本来想留下徐易之的,大家一起创业。

不过徐易之放不下燕京的报刊,也只能作吧,最终只能约定将每月的分红寄到燕京去。

除了和少言商量股份的事宜外,易之又去探望了在上海的几位文学创作者,向他们请教创作的问题。

至于她和少言的事,到底过去了很久,罗玉珍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徐易之心中无鬼,自然坦荡。

只是少言的事,也让徐易之明白了一些事。

原来乱世之中,所有人都在前行,无论前方多难,都得走下去,或许她也不该再沉湎于过去了吧!回到燕京时,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了,徐易之正是开始了《燕京女青年》的报刊编纂活动。

由于内容的变更,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对于报社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在徐易之的带领下,八月初的《燕京女青年》发行量还是不错的。

时间过得很快,徐易之从报社出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落叶微霜,静寂的燕京街头此刻人迹寥寥。

漫步在此刻的街头,徐易之心情也要平静许多,在熟悉的摊贩那里吃了碗馄饨,在折道住处睡觉。

易之,早。

姚文耀刚好也从报社出来,正好碰到了徐易之,熟练的坐下,点了一碗混沌,徐易之抬头看了一眼,打了招呼。

将嘴里的馄饨咽下后,才笑道:你这是下班了?嗯,最近报社有些忙。

如今女报的人也不少,你一个总编辑还老是熬夜,也太辛苦了些,这样下去,只怕身体熬不住。

我呀!天生的劳碌命,早就习惯了。

就是回去的早我也不一定睡得着,还不如做点事了。

看来你我是同病相怜了。

姚文耀的馄饨也好了,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浮着十数片葱花,热汤上面有着一层薄油,整个馄饨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对了,我有个朋友过些日子要回来,有接风宴,你要不要来?不要,我又不认识。

你不认识他,他可是听闻过你。

算来,他应该是你师兄,当年他也是叔均先生的学生。

有时间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听到叔均先生时,徐易之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

好啊!对于叔均先生,她始终是心存感激的。

午后去看戏,你要不要叫上你们报社的那帮小子一起去?你出钱?徐易之抬起头看了姚文耀一眼,姚文耀无奈的摇摇头,吃了一口馄饨。

你一个人,又没个什么家眷在燕京,何必这么吝啬?你堂堂一个报社总编辑,一个月的薪水可比我这个编辑还要多,你又不打牌抽大烟,也没啥需要花钱的地方。

这吃饭住店,哪样不要钱?算了,午后还是去琉璃厂逛逛吧。

徐易之如今居住的旅店距离报社的距离并不远,照旧是回去睡个回笼觉,午后才起来。

午后到底是没有去琉璃厂,淑贞来访。

淑贞如今学业也很重,而且和同校的一位先生来往密切。

这样一来,很少有时间来报社了,只是按时每周都会送来稿子,徐易之知道后,心照不宣。

你如今可是稀客。

徐易之倒了一杯茶递给了淑贞,淑贞自然而然的接过,两人相交多年,相处起来也没太多的繁文缛节。

别贫了,夜校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既然你都将利害分析清楚了,我都听你的。

这件事当初还是你提出来的,怎么说的好像和你没有一点关系一样。

淑贞有些好笑,看着书桌上摊开的笔记,看样子好像是当年她们文选课的笔记,没想到时隔多年,她心中依旧记挂着。

不过转念一想,当年种种,也能够理解了。

我最近不是忙着学校的事嘛!没什么空闲,就有劳你了。

要是缺人缺钱,我可以与你一同去,只是名义到底得是你的,我是最不喜欢麻烦的。

你知道的,我一向是最不在意这些虚名的……经过一个上午,两人才最终将事情确定下来,除了了她们二人,淑贞还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高中生,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报社编辑,最后竟也稀稀拉拉的聚集了十个人左右。

夜校在几人的努力下也算是办起来了,徐易之会固定抽几天去教学。

因为近来事情繁杂,夜校初办,又是宣传,又是选得好好、印制讲义,事物也繁琐的很,徐瑶几乎没什么喘息的时候。

易之,给,日本的信。

徐瑶接过信来,她与日本认识的人有限,只有白薇一人。

白薇去日留学的早,算来已经去了五六年,按常理来说她是无缘和白薇相识的,但白薇与邹先生关系很好。

更是邹先生所创办社团的社员,常为邹先生的杂志投稿,徐易之偶然见过白薇所写的文章,便动了心。

此后两人常有书信交流,徐易之更是时常在信中提及,白薇若是回国,必然是要邀请她来《燕京女青年》做主编的。

易之吾友:见信如晤,前番汝信吾已收到,闻彼之鸿愿,吾心甚乐之,幸之,亦忧之。

以吾在日之所见,未尝善于华,又闻西洋诸事,想来宏愿非一时一地之所能为,且乱世浮萍,生死犹不可计,更况变革之事物……近来国内诸事繁杂,闻卿之事,心甚忧之……徐易之见信,良久无语,白薇在信中提到了她的学校生活,白薇求学十分不易,为此落下了旧疾。

白薇是童养媳,曾经险些被虐待至死,后被舅父救出送到女校读书,白薇凭借着出色的成绩考取了日本的留学生。

去日留学时,身无分文,为了考取大学,到当地的一家富贵人家打零工,因此导致手指骨折,落下了终身残疾。

白薇的经历足够的励志,但也足够的让人心碎,徐易之听说了白薇的经历后,久久不语。

这些年,她见过不少这样经历的人,但每一次心中都会有所触动。

幸运的如今的白薇在日虽然艰难,但言语之间却是轻松的,在信中,白薇提到了有一位同乡的有意追求她。

徐易之也想着白薇如今算是苦尽甘来,而且白薇自己也是满意的,毕竟对方也是素有才名的进步青年。

和白薇志趣相同,常常一起谈论诗词,甚至一起给国内的杂志投稿,两人在国内都是小有名气的新式诗人。

徐易之随即回信,鼓励白薇追求真爱,不要因为过去的种种而丧失了爱的可能性。

晚上的时候,徐易之还在整理白天送来的稿子,她喜欢让自己忙碌起来,一忙碌,便不会有心思去感伤咏怀了。

她自觉自己并无惊世的才能,也没有救世的志向,在这个世道,她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或许活着会吃力,但至少还活着。

谁知这时门响了,易之一边起身,一边心里觉得奇怪,她一个青年女性孤身居住在深巷中,平日虽也交友,但也少有人会深夜拜访。

刚打开门,还没看清来人,一个身影便闪进了无力,来人穿着比较传统的上衣下裳的服饰,上衣是一件粉色的短袄,下裙则是鹅黄色的绸裙,光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易之姐姐,想不到你竟然住在这样的地方?在小姑娘身后还有这一位穿着灰色长衫的青年人,二十多岁的年纪,带着一副金丝眼镜。

你们怎么来了?徐易之一见是熟人,胸腔内那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一边将房门关上,一面回过头让两人随意的坐。

我们原本在这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的,电影看完了,海棠听说你住在这附近,便吵着要来拜访。

说话的时候,青年的眼睛一直都在少女的身上,嘴角也喊着笑意,小姑娘却浑然未觉,好奇的打量着屋子里的每一物。

徐易之为两人倒了一杯热茶,将桌上散落的书籍收拾了一下,又拿出了未吃完的奶糖招待两人。

易之姐姐,你这未免也太寒酸了吧,连个像样的梳妆的地方也没有,难怪平日里也不见你带首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