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到民国做教育 > 第107章 杂志的发行还算成功,……

第107章 杂志的发行还算成功,……

2025-04-02 00:50:32

杂志的发行还算成功, 为了做好这次改革,徐易之特意去上海和广州做了调查,对于如今社会的各种杂志的发行情况基本上都能够有所了解。

从编辑部出来的时候, 已经有些晚了, 徐瑶笼着风衣, 站在路灯下, 手里还拿着上课的讲义,呼吸着两口新鲜空气。

哟,小姑娘一个人啊?突然有人从背后窜了出来, 徐瑶被吓的一震, 寻着声音看过去, 是一个邋里邋遢的男人,衣服破旧,和路边的乞丐差不多。

最主要这人笑得猥琐,紧盯着徐瑶的屁股看, 徐瑶感觉到一股恶寒, 后退了两步,避开了那人。

诶!小姑娘这位晚去哪儿?需不需要哥哥送你?那人仍旧群追不舍, 徐瑶有些胆怯, 手中的讲义握的更紧了,赶紧快走了两步, 没有理睬。

诶!别走啊!和哥哥一起回去, 哥哥给你白面馒头吃!徐瑶心里直泛恶心, 步伐加快, 不时回头看,那人还追着她,和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徐瑶的精神全在那个男人身上了,完全没有看路。

碰!徐瑶撞到了一个人,手中的讲义也洒落了一地,来人慌忙道歉,徐瑶这会没心思理会这个,还不时回头看着。

那个男人停了下来,继续坏笑,还有意的抹抹嘴唇,徐瑶心中一片恐惧,原本打算去书斋的也没了心思。

易之?听到有人叫她到名字,徐瑶看了去,是她撞到的那个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正在蹲下来帮她收拾稿子。

你是徐易之吧?我以前就听说过你的名字,叔均先生的弟子,你写的文章我看过,写的很棒!你是?徐瑶有些茫然,她可以肯定这个青年他不曾见过,可是对方清楚的知道她的一切,一时间心中警铃大作。

看什么看!再看小心小爷打你!青年煞有其事的冲着流氓挥舞着拳头,流氓见势头不对,连忙跑了,这时徐瑶也收好了散落一地的讲义。

我姓褚,单名一个敦字,字涵直。

燕京大学国学门弟子,如今在《平民日报》担任主编。

徐瑶的确不记得自己认识这号人,不过对方刚刚帮了自己,徐瑶也压下心中的不安,勉强的笑着自我介绍。

徐瑶,字易之,《燕京女青年》的主编。

褚敦原本伸出手来打算握手,却见徐瑶微微弓腰,笑了笑,想起这位女先生的师从,遂也鞠躬。

褚先生怎么认出我来的?难不成我们以前见过?两年前在长河礼堂,你的那场演讲,关于女性解放的,那时我陪小妹去听了的。

那时我在台下,看你讲的激情澎湃、义愤填膺,觉得心中特别痛快。

哈哈!比不得那些先生,我只是说了我心中的感受罢了,转眼就过去两年了。

其实这两年你写的文章我一直有看,你写的文章特别有力,可以说将外面那层皮狠狠的刮了下来,直面丑恶的封建礼教。

我对于易之可以说心甚向往之。

你别夸我了,这些年因为这些文章,我被骂的还少么?再加上我也只是步先人后尘,发先人余辉罢了,自己哪有什么真的本事?褚敦想着写出那样犀利文章的人必然是个锋芒毕露的人,可是亲眼见到真人时,确实呆愣了。

徐瑶是一个传统和进步混杂在一起的人,一方面,她很欣赏传统文化,甚至对于中华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可另一方面,她又在猛烈的抨击着一切封建礼教,将其斥为割肉的刀子。

想什么呢?你和我想的有些不一样。

你想象中的应该是怎么样?泼妇,拿着刀去砍人,用着脏话去骂人?须知这个时代砍人的未必英雄,骂人的也不见得是贼子。

人性如此,何必分怎么男人、女人,高贵的、卑贱的。

错误的就去改正,没路了就去造路,总归人还能被自己困死。

易之,你这些话是哪里来的?跟着先生学的,走,我请你吃宵夜,刚刚真的是谢谢你了。

褚敦被需要的热情给吓到了,一会儿清冷的像月中嫦娥,一会热情的像西方的女神雅典娜。

两人在路灯下面的路边摊吃着馄饨,徐瑶拿出讲义进行整理,褚敦看着徐瑶熟练整理讲义的模样,很难和刚刚那个惊魂未定的姑娘结合起来。

燕京晚上不安全,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晚出门干什么?本来是打算到溪南胡同讲课去的,没想到碰到到这事了,也是晦气。

这么晚了,讲课?夜课,给工人讲的,晚上也没什么事,就去一下,平日里都和友人一起同去的,今天朋友有事。

徐老师真的是……褚敦想了个词有爱心。

什么爱心不爱心的,我都快成人人喊打的老鼠了。

对了,褚先生,您说您是《平民日报》的编辑,我记得上周《平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和自梳女有关的文章,您能和我讲讲嘛?徐老师也别老叫我您啊您的了,叫我涵直就行,我了也就叫你易之,大家年龄差不多也都别来那套虚的。

行。

一会我送你过去吧,大晚上的你一个女孩子也不安全,顺便我给你说说自梳女的事。

徐瑶见到这么爽直的人,也是打心里高兴的,据他说,他虽是文学门的学生,却并没有上过叔均先生的课,他是顾先生的学生。

毕业后就去了《平民日报》做编辑,这两年也会去东奔西走的寻找一些素材,他说自己是记者、编辑一手抓。

到了。

所谓的夜校就是一个木屋子,木屋子竟然大多是女工,自五年前开始办工人夜校时起,如今燕京的夜校还真不少。

有学生组织的,有老师组织的,大多是这个时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愿意用这微薄的希望去点亮那一点点火星。

徐老师。

同学们都到了。

徐瑶拿出怀里夹着的讲义让人分了下去,褚敦注意到讲义上是诗经上的一首诗,《氓》。

怎么会给工友选这个?褚敦有些奇怪,夜校大多不过是教工友学几个字,可像这样的正式讲课的确实是少有,也不能说没有。

可他想不通徐瑶选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一旁古诗,对于这些工友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屋子里上课的不止有徐瑶一个老师,还有中学的其他两位老师,一男一女,是夫妻,也是先进的知识青年。

直到徐瑶开始讲课,旁听的褚敦才明白为什么徐瑶会选这首诗,她要的不是学生能认识其中的字,而是要这群自幼被礼教所束缚的人觉醒。

早在几千年前,先人就教导了后人,身为女子当自立,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无论是父亲、丈夫、子女,没有人能够值得一辈子依靠。

徐瑶并没有引经据典,甚至都没有按照经学来解释这首诗,她讲的很浅显,没有背后的引申,这就是一个姑娘被辜负的故事。

她告诉这些被礼教所残害的姑娘们,原来那些压迫她们都东西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的压迫。

你讲的很棒!怎么会想到这首诗的?以前上学时课文中就有这一篇课文,如今我想将这首诗送给她们。

走在回去的路上,褚敦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工友有的是纺织工人,有的甚至是浆洗的工人,有的是伺候人的丫头,甚至还有□□。

我们女校不在乎学生的身份,既然愿意来学习,我们都是欢迎的。

徐瑶向褚敦介绍,这个夜校一共分为三个班,一个班是教那些大字不识的,一个是有一定基础,但需要看懂账本、合同类的实用类,最后就是女性思想解放的。

三个班九个老师,其中有四个是附属中学的老师,还有一个是北阳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两个是女子师范的大学生,两个是燕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中学生。

三个老师轮着来,不过这些人大多有自己的事,每周最多只能来三次,徐瑶也只能是抽空来。

她是《燕京女青年》的主编,又是女子附属中学的老师,同时还在这夜校做老师,本身就恨不得一小时分成三个小时用。

易之,有兴趣给我们《平民日报》投稿吗?这恐怕不行,我这还欠着我们编辑两篇稿子了,最近脑子里是真没货了。

徐瑶笑着说,两人并肩走在回去的路上,交流着彼此的观点,说得大多是一些琐事。

易之,明天有时间吗?我想邀请你去看电影。

徐瑶愣了一下,看电影?虽然她的确有一段时间没有放松了,倒真的很想去放松一下,不过一想到报社的事,就头疼。

明天怕是不行,最新一期的报纸要发刊了,我这真腾不出时间。

估计得等下一次了。

那好吧。

褚敦有些失望,对于徐易之他可是久闻其名,徐易之在燕京编辑界可是赫赫有名的后起之秀。

所办的报刊素来以激进而闻名的,颇有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架势,所登载的报刊那可是新派旧派的一起骂。

不过在这种表面的激进混乱中,也可以看出这份报刊还是比较中立的,很多时候都是对事不对人。

《燕京女青年》虽以促进女性思想觉醒为办报宗旨,但报纸中也会有一些古诗文赏析一类的内容,或者是一些传统文化小知识普及类的小版块。

我到了,谢谢你送我,等我忙过这阵子了,到时候我请你吃饭。

褚敦点点头,笑着答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