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过多的过问白话文的事, 叔均还是递给她了一份讲义,字迹有些潦草,看得出是先生亲笔所写。
有时间将讲义誊抄一份。
徐瑶点点头, 最开始她的确很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常常要她抄书, 抄书原本在她看来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无用功。
可是在抄的过程中, 她发现自己的确收获颇多, 别的不说,好歹字的进步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抄的过程中, 很多本来无法理解的东西会忽然茅塞顿开。
赵侃对于叔均的态度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总觉得叔均自草堂出来后, 收敛了不少意气,他记忆中的柳叔均绝不是这样的人。
那个自诩为激进派第一人的柳光汉到底是不在了,如今活着的是柳叔均,一个只想治学的书生。
说不清是欣慰还是失望, 或许他们本就是被时代推着向前走的, 对也罢错也罢,只待留给后人评说去。
季舒, 我想着要不再把《国粹报》办起来吧。
叔均仔仔细细的阅读过《新青年》, 对于新文化他不反对,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只是近来看着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
自己倒想着将以前的《国粹报》再办起来, 传统文化总是需要传承下去的, 看着徐瑶, 他大概知道以后的华夏青年是怎样的光景了。
一个文科的学生,文言功底是必须的,徐瑶曾说过她以前的确是读的文科, 也的确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常识,或许对于知识的普及是足够的,但对于专业的文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柳叔均是不忍见这些优秀的典籍文化蒙尘的,他这一生,也只有在学术还能够有所建树了,这应该算是他力所能及的事吧。
赵侃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赞同,他知道叔均的心思,可他知道并不代表其他人就知道,叔均本就是声名狼藉之人,何必蹚这浑水。
一个复古的保皇党,实在是没必要。
本来是要筹办报纸的事,偏偏这个时候病情又加重了,曲雅见他终日咳嗽着,体力不支,便怎么也不让他去学校。
成甫和钱逸听说他病了,也来看望过两次,听说他要复刊《国粹报》的事,都婉言相劝。
身为友人,他们自然是知道如今的柳叔均自然是不会再现当年袁世凯时期那等荒唐的事,可当初那事柳叔均已经足够狼狈,实在无需再自找麻烦。
柳叔均纵使有心,然身体到底不如当年,又没有当年资金支持,只得作罢。
柳叔均对办报一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早年从事革命,再到日本,甚至后来背叛革命时,都是办过报纸的。
报刊是文人的喉舌,是文人发声的地方,无论是诗词学术,还是政治观点都可以通过报刊传递给读者。
徐瑶从东宁顺巷补习完后,回家时顺便买了一份新出的《新青年》,她刚刚找了一份补习的工作。
工资不高,按小时计算,一小时一块钱,一周四小时,徐瑶不怎么在乎工资,她要的是自己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徐瑶翻看着杂志,她看杂志大多是囫囵吞枣式的读法,大致看一遍说的是什么就行了,不愿去深究。
刚一到家,便下起雨来,徐瑶看着突然的大雨,皱着眉头,燕京的春季,不仅风大,便连这天气也是变化无常的。
曲雅看着雨也是发愁,早上见天气晴朗,无风,原以为是个不错的天,叔均便去了学校。
不想刚过午后,便风云突变,叔均没带伞,他那个身体又是个淋不得雨的,好在徐瑶回来的及时。
曲雅便指使着徐瑶去学校送伞去,顺便将午饭送去,她担心叔均又忘记吃饭,毕竟是相处十几年的夫妻,她太清楚不过了。
徐瑶手里撑着一柄伞,还带着一柄雨伞,手里还提着师母做的饭。
走在燕大的校园里,徐瑶只有一个想法,快点走,这会雨下的大,尽管打着伞,还是不免溅到雨滴。
眼见着前面有个亭子,徐瑶跑到亭子里躲雨,毫无疑问,外面的衣物是打湿了,徐瑶嘟囔了一句:倒霉!抬起头整理便打湿的头发,偏过头,就看见了也在躲雨的顾元初教授,微微一怔,她没想过这儿还有人。
徐瑶鞠躬问好,顾先生中午好。
顾元初其实从人一来就开始观察徐瑶,他记性一向不错,对于女校的学生自然是有些印象的,只是有些奇怪,怎么会出现在燕大的校园内。
你好。
徐瑶有些尴尬,她和顾元初完全不熟,当然,对于顾元初的演讲和课堂她几乎都听过,心里也是极为赞同这位先生的主张的。
毕竟是去美国留过学的,思想和她所生活的时代是比较接近的,上课时的教学方法相比与传统的教师,也要新颖许多。
但这一切都只止步于思想上的认同,对于顾元初这个人,她所知的最多的是他的名,但具体的事迹,并不清楚。
顾先生着实是一个健谈的人,两人都沉默着确实尴尬,顾先生便找了些话题来聊,当得知她是逃婚出来的时候,顿时大家赞赏,称赞她是中国的娜拉。
?徐瑶一面茫然,娜拉是谁?真人?美国人?《娜拉》是意大利作家易卜生所创作的小说,娜拉是里面的主人公,勇于走出家门,摆脱束缚的勇敢女性……顾元初见徐瑶茫然,便开始了对于《娜拉》的故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徐瑶静静的听着,觉得和她目前所见到的华夏的小说很不一样。
顾先生,听您讲述的这本小说很有趣,但学生以为如果能有这本小说的中文版就更棒了!这样的小说值得被更多的人知道。
徐瑶想起了自己的同学,她们受着传统的教育,即使已经知晓了封建礼教对于人的压迫,但依旧处于茫然的阶段,她希望她的同学能够摆脱自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她们本就是极为优秀的人。
你的建议很有好,《娜拉》这本小说被创作到现在已经有了近四十年,作为一本唤醒女性解放的书籍,的确应该被更多华夏女性所知道。
两人终于算是找到了一点共同的话题,就在《娜拉》这本小说,两人交谈着彼此的观点。
顾先生是个很善于交谈的人,说话不急不缓,平易近人,对于自己的学生,也是耐心的倾听,总之,和这样一位先生交谈无疑是一件很放松的事。
徐瑶忽然有一瞬间能明白为什么赵侃先生的得意弟子会被顾先生给抢走了,赵侃先生那动不动就骂人的火/爆脾气和顾先生的性子一比,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选顾先生的。
当然,徐瑶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老师的,顾先生是很好,但她的老师也不错,那可是当世公认的国学大师了(骄傲脸)。
雨小了,先生,学生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徐旧时光整理,欢迎加入我们,历史小说上万部免费看。
瑶撑开雨伞,对着顾元初鞠躬后,然后走进了雨中,顾元初虽然在女子师范教学,但对于徐瑶的印象并不深。
徐瑶虽然也选了顾元初的课,可一旦顾元初的课和柳叔均、赵侃的课冲突后,她总是选择了后者。
但这次见面,顾元初对这个不怎么上他课的青年人有着一分好印象,心中也留意起来。
请问柳素颉先生在吗?徐瑶去了国史编纂处,几张桌子上堆满了书籍,放眼望去,这里的书比图书馆的只多不少,角落里还有几人在伏案书写。
叔均兄,有人找。
柳叔均一看书就如同老僧入定一般,一个早上就一直在伏案书写,虽然外面风雨声阵阵,但叔均自怡然不动。
叔均听到同人的声音,抬起头,就见到了提着食盒的徐瑶,正站在他身侧,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听起来很高大尚的地方。
你怎么来了?师母让学生来的,外面下雨了,师母担心先生没带伞,让学生来送,还有先生的午饭。
外面下雨了?咳咳!柳叔均一面吃着饼,一面看了一眼窗子,果然是下雨了,雾蒙蒙的,难怪他觉得背后有些许凉意。
先生,趁着这会雨小,先回去吧。
柳叔均点点头,他这身体的确不适合吹风,要是雨下大了,他就真回不去了。
将桌上的稿子收拾一下。
徐瑶点点头,便麻利的收拾起来了,都装了起来,见先生吃的差不多了,便打算收拾了离开。
叔均兄,这是要回去了?嗯,家中来人。
叔均其实和编纂处的人大多不熟,他身体不好,大多数工作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偶尔身体好些,才会到编纂处来转转。
叔均打着伞,徐瑶走在他后面,此刻的细雨如丝,徐瑶想着先生学识渊博,便向先生说起了来时遇到顾先生的事。
先生,《娜拉》这本书真有顾先生说得那么好吗?我以前在日本也曾听闻,这本书的确很适合女性阅读,对于思想解放来说是有意义的,而且前些年春柳社就排过这出戏。
那好看吗?比之京剧,自是有诸多不如,然胜在其思想性,不过你倒是不用读了,比之离家出走的娜拉,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生,你这话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我怎么听着那么怪呢?徐瑶在心里默默吐槽,不过先生既然这么说了,看来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就是可惜没有中文版的,要不然多方便。
你若是真有兴趣,图书馆应该会有英文版的,你可以找来看看,不过这书对你作用不大。
叔均诚实的劝告着,毕竟徐瑶那猴子一样的性子,早就不需要女性思想解放了。
徐瑶和叔均走在回家的路上,师徒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颇有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这会雨已经停了,徐瑶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模样,叔均时不时考察一下徐瑶国文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