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均没有肯定徐瑶的想法, 也没有反对徐瑶的想法,而是给徐瑶讲述了一个私奔的故事。
故事中女子和自己的表哥一同私奔逃离了家乡,两人也有着数月的恩爱时光, 然而很快女子就被抛弃了, 而女子不敢再回家乡, 因为按照家乡的规矩, 私奔的女人是要被沉塘的。
被抛弃后的女人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后,很快就流落了风尘,自此之后音讯全无。
徐瑶眨眨眼睛, 有些不懂, 这不就是一个痴心男子负心汉的故事吗?老师给她将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徐瑶, 你要追求自由、独立,我和你先生都没意见,但我们并不希望你盲目的选择人生道路。
曲雅明白叔均的意思,在这两年的相处中, 她们夫妻俩早将徐瑶当做了自己的女儿, 身为长辈,不会希望自家的孩子离家出走。
多年奔波离乱, 两人都见过不少贸然离家最后流离他乡的可怜姑娘, 她们不希望徐瑶也走上了这条路。
学生其实还不是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徐瑶尴尬的笑了笑,她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 首先她必须拥有着能够独立生活下去的能力。
没关系, 以后你会找到的。
人生的路太长, 叔均回顾自己走过的那十多年的岁月,颠沛流离,数次变更, 这个时代,能始终如一实在太难了,他们亦不过是被命运推着向前罢了。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政治上的浮沉,柳叔均越发笃信宿命论,他八岁即能推演周易,当初干革命时也曾坚信人定胜天,可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那份勇气。
《玩偶之家》的影响仍然在持续着。
徐瑶暑假寻了一份编辑的工作,随着白话文的普及,不少报刊也开始采用白话文写作,徐瑶正是利用这一优势应聘上的。
这个时代女性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容易,徐瑶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多。
最后还是曲雅提议她去《神州女报》试试,神州女报作为早期的女性报刊,又经历了复辟停刊的磨难。
报道的内容虽然是以女性思想解放为主,但仍是偏向保守的,报刊的编辑也多以男性为主。
但随着《玩偶之家》的兴起,《神州女报》很快跟进进行宣传,徐瑶正是凭借一篇《娜拉人物形象的本土化分析》一文成功进入了报社。
虽然她现在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编辑,而且为了不影响学业,她是以特约编辑的身份进入的。
特约编辑没有固定的工资,是按照篇数算的稿费,根据稿子的质量,3元到10元不等,但徐瑶已经很满足了。
徐瑶大概算了一下,一个暑假徐瑶大概可以有三四十元的稿费,再加上做家教的课时费,差不多可以凑个六七十。
这个工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徐瑶可以自己交学费,自己一个人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徐瑶并不拘泥于写议论性的、学术性的文章,在《狂人日记》发表后,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徐瑶趁热打铁也写了一本短篇小说,小说开头是以传统的才子佳人月下相会为开端,语言婉转温馨。
整篇文章充斥着女性文字特有的婉约气质,徐瑶不善诗词,故而文字多半文半白,反倒格外的通俗易懂,偏向了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
最开始阅读时,甚至会以为这就是一篇鸳鸯蝴蝶派柔情蜜意的才子佳人小说,然而紧接着揭露的却是女主所遭受的不公对待。
从衣食住行,点点滴滴似乎都在诉说着女主生活在一个苦闷的环境中,女主想要逃脱,但她陷入了迷惘。
她不知道该如何走向自由,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爱情之上,她以为爱情可以是救赎,于是她抛弃了一切,只愿逃离那个死寂的宅门。
可是最后她并没有得到救赎,爱情的保质期太短,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夫背叛了她,于是她开始怀疑世界。
她陷入了一种无助的状态,并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她想逃离自己的丈夫,可是社会上一个女人是无法脱离男人而活着的。
女人最终走向了毁灭,选择了自缢。
这是一种必然,她在私奔后,一直保守着心灵的折磨,她从小的教育告诉她这样是错误的,三从四德让她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行动的出发点。
旁人异样的眼神,还有名誉谋杀的威胁,都让她渐渐陷入到了精神恍惚的地步,她开始不停的自我怀疑。
而和她私奔的丈夫此刻开始对她进行精神控制,不断贬低她的价值,并威胁她,不让她和外面的环境相接触。
让她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
而丈夫的出轨成为压垮她最后的一棵稻草,女人选择了自杀来成全自己的丈夫,而在她死后也不过是荒坟一座。
徐瑶尤其擅长对于女主心理的刻画,那种无助、迷惘、自我厌弃、自我绝望,彻底走向灭亡。
一步接着一步,完全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直到最后会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徐瑶给这部小说取名为《窒息》。
《神州女报》最开始并不愿刊登这篇白话小说,从表面看这原本就是一部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说。
然而最终还是刊登在副刊上,分为三期,刊登出来的时候,新学期已经开学了,徐瑶是早周末的时候才看到的。
《窒息》的确引起了小范围的影响,不过由于文笔太过稚嫩的原因,再加上《神州日报》销量有限。
对于《窒息》,整个社会分为两派,一是认为女人是罪有应得,私奔就该付出这样的代价;另一部分则认为女人的死是封建礼教和男人的原因。
一时间有不少报刊对《窒息》做出了分析,有辱骂《神州女报》不该刊登这样维护封建礼教的的文章,这和正在进行娜拉不符。
而还有一部分辱骂,则是认为《神州女报》在借这篇文章同情私奔女人,伤风败俗。
虽然两派评论迥异,但无疑还只是针对文章本身,用语还是比较文明的,而另外还有一些人。
直接上升到作者,认为写这篇《窒息》的人用心险恶,意在扰乱思想,宣传□□,其人实乃是大恶不赦的罪人。
徐瑶在看到这些评论,特别庆幸自己用了笔名惜春进行写作,好在这个时代,不能人肉,要不然她不死也得脱层皮。
新学期学校新来了两位邹姓的老师,这两位都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且都是著名国学大师枚叔的弟子。
徐瑶主要对于邹姓老大的课比较感兴趣,毕竟这位大佬那可是从小伴她长大,至于另外一位徐瑶表示不熟。
邹建同讲师在女校开了一门特别不合时宜的课,《论娜拉出走之后》,出于对这个老师的兴趣,徐瑶果断的选了。
虽说这位老师作为曾骂公开过她的先生但一点都不妨碍徐瑶对于邹建同先生的崇拜,毕竟这可是大佬啊!虽然她身边的大佬也不少,可这位是她唯一比较了解的大佬。
原本以为邹大佬讲课一定和他的文章一样冷峻、严肃,可是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大佬上课真的非常非常有趣。
邹大佬的讲课是那种非常幽默的,可以说随时随刻都是段子,可顾教授那种如沐春风不同,邹大佬似乎没什么架子,很容易就能拉进心理距离。
仅仅是在一堂课后,徐瑶就彻底粉上了这位邹大佬。
叔均,你对徐瑶是不是太过放纵了些?徐瑶刚踏进院子就听见了赵侃先生的声音,愣了一下,放轻了脚步,将包放在了院子的凳子上,抱起了趴在桌子上晒太阳的狸奴。
此话怎讲?叔均觉得这段时间徐瑶还算听话,虽然也写过不少文章,不过大多是关于女性解放的,就是文笔稚嫩了些。
好在徐瑶也不是个贪玩的,学业也不曾耽误过,让徐瑶进报刊他也是同意的,就算是一种锻炼吧。
这个时代报刊就是喉舌,徐瑶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总需要一个地方宣泄,让她有个地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好的。
更何况知道徐瑶兼职报刊编辑的人少之又少,这件事对于徐瑶的生活影响也不大。
你还记得几个月前一篇文章中是怎样是怎样骂你的吗?叔均不满的皱眉,怀疑赵侃是来找茬的,抬起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有疑惑,有震惊,也有不满。
骂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你说的哪篇。
……吃人的那篇。
哦。
这篇叔均倒是记得,主要是写这篇文字的人似乎是枚叔的弟子,语言犀利毒辣,读来实在是令人汗颜。
赵侃对于叔均这平淡的反应很是不满,好歹被骂了,给点该有的反应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你的师弟吧?听说和中季关系不错。
叔均其实是见过这位邹建同先生的,在日本的时候,那时候他枚叔还没有闹翻。
我师弟多着去了,当初我离开日本的早,后来老师似乎又收了不少弟子,不太清楚。
对于邹建同是枚叔弟子这件事,季舒是真的不是很清楚,他是在日本拜的师,和老师也是凭借着学识认识的。
和中季关系还不错,是因为两人同是研究音韵文字学的,常常相互切磋交流。
什么事?徐瑶可是你的弟子,如今可成了邹建同那小子的学生了!你就不气吗?可别忘了人家是怎么骂你的?柳叔均点点头,弯气了嘴角,拉着赵侃坐下,笑着劝道:小孩子嘛!何必和她计较?再说你又不是没骂过,总不能你能骂就不能让别人骂吧?叔均笑起来的时候,文人的书卷气越发的浓厚,赵侃被叔均堵的没了脾气,冷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