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那天难得没有下雨, 但依然是个看不见太阳的大阴天。
八点钟尹孟熙从房间出来准备出门,刚拐进厅里就看到闵瑞坐在沙发上涂指甲油,茶几上还摆着两份早餐。
起这么早?尹孟熙很惊讶, 你做的饭?不是我还是谁?闵瑞专心涂指甲, 头也不抬, 失眠一晚上没睡着,干脆起来给你做饭。
说着涂好了一个指甲, 终于舍得抬头, 笑眯眯地招呼:过来尝尝。
尹孟熙笑笑,过去看了一眼, 还挺丰盛:炒鸡蛋,小米粥, 煎香肠。
吃不了了, 要去台里, 她有些遗憾地说,你自己吃吧。
不是吧,这才八点就要出门?闵瑞无语, 你不是都从节目中心调出来了?他们还这么剥削你?一副替她打抱不平的样子。
没有, 今天特殊, 被朋友关心总会让人感到熨帖,尹孟熙的语气比平时更柔,十点要出外勤, 八点半先到台里交个文件。
行吧, 反正你们台一直挺有意思, 闵瑞撇嘴, 用人是往死里用, 分钱的时候又不讲按劳分配。
说着放下指甲油, 已经自己拿起勺子喝粥了,停了一会儿又问:出的什么外勤啊?节目什么时候播?正在门口收拾包的尹孟熙动作一停,一时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把重新遇见肖至的事告诉闵瑞,低头看看时间已经有点不够,就打算等晚上回来再跟她细说,当时只简单带过,答:大概五月底出成片,六月能看到吧。
闵瑞哦了一声,其实也没多感兴趣,问了一句尹孟熙晚上要不要回来一起吃饭,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就美美地继续喝粥吃炒蛋了,目送尹孟熙出门打工。
到台里正好八点半。
尹孟熙回办公室把下季度的企划排程放到了罗华桌子上,但其实也不确定这位摸鱼大王最后会不会翻开看;去茶水间的冰箱里拿了两瓶咖啡,打算一会儿到地下车库见到两个小孩儿的时候给他们喝。
坐着电梯下到负二层,刚出电梯间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交谈声,一男一女,男的声音她没听过,女孩儿的声音倒很熟,是姚安琪。
怎么样,在人文纪实憋屈不?男的问,语气有点幸灾乐祸,刚工作就养老,挣的钱够交房租吗?连嘲带讽,让尹孟熙不禁皱了皱眉。
我们部门氛围很好的,姚安琪试图反驳,现在做的这个片子规格也很高,不比你们做的质量差……氛围?规格?男的发出一声嗤笑,这些玩意儿有屁用啊?你们做的东西播出来有人看吗?自娱自乐而已——亏你还是咱们那届成绩最好的,结果就憋在那么个破地方虚度光阴。
我劝你一句,别犟了,赶紧想办法托人找找关系,看能不能调到别的地方去,否则以后有你哭的时候。
就你们部门那个尹老师,原来还是节目中心的呢,结果怎么样?跟领导处不好关系照样啥也不是——干这一行嘛,不灵通就得完蛋……巴拉巴拉说个没完。
你别乱说了行不行!姚安琪好像有些生气了,着急地替人辩白,我们尹老师能力很强的,做什么都会有成绩,再过一段时间就肯定能——小姚。
尹孟熙从电梯间拐出来了,神情和语气都是淡淡的,好像没有听到两人刚才的对话。
尹老师……姚安琪一看到她就乖乖地跑到她身边了,那个说话的男孩子看上去年纪也不大、同样是二十二三岁,估计是台里刚进的小编导,背后嚼舌根却不巧碰上正主,此刻脸色也有点尴尬。
尹老师……他试图向她问好。
尹孟熙也没有为难人,对这个嘴碎的后辈点了点头,考虑到自己身上还担着一个老师的虚名,也难得起了说教的兴趣,对那个孩子说:说得挺好的,干这一行是要灵通一些,不过能想办法托关系的人咱们台里有很多,最后真的做上去的却很少,做上去以后能在那个位置上待住了的人更少,你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说完,再次礼貌地点一个头,带着姚安琪一起去找他们的车了。
在开车去A大的路上尹孟熙的手机亮了一下,低头一看,竟然是孙建彬给她发的信息。
文字内容很简单:小尹,在人文频道适应得还好吗?后面配了一个典型的、只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男性才会使用的微笑表情。
……他居然还有脸联系她。
干嘛?一个领导总不至于对下属落井下石,那就是假惺惺地关心她?然后呢?装作慷慨地施恩、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她骗上床?冷笑浮现在眼底,尹孟熙直接按灭了自己的手机,转头时正撞上姚安琪胆怯的眼睛——小姑娘估计也看出来她生气了、还以为是自己刚才跟别人闲话才惹得尹老师不高兴,怕得脸色都白了。
尹孟熙吸了一口气,心被这个小朋友磨软了——其实她哪里有错?是她这个尹老师不好,倘若她能更得势一些,就不会让这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孩子被人嘲讽奚落了。
没事。
她对姚安琪笑了笑,从后排伸手到副驾驶拍了拍小女孩儿的肩膀。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到了学校,还是先去文学院的办公楼。
跟肖至约的时间是下午两点,上午他们要先采一位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女教授,大概四十多岁、姓张,人很随和,即便外貌并不出众也依然让人觉得很美,大概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图书馆有活动、暂时用不了,张老师很和气地跟他们沟通着,陈老师跟我说可以去小红顶用学生剧场,你们看方便吗?尹孟熙在前两天跟肖至通话的时候就知道图书馆场地的问题了,但她没想到文学院给协调的新场地会是小红顶,一时间也愣了一下,神情有点迟疑。
有什么问题吗?张老师看起来有点担忧,小红顶的场地不符合拍摄要求?怎么会?尹孟熙回过神来,赶紧回答:没有,很合适的。
于是他们一行人就坐着学校安排的观光车去了小红顶。
小红顶其实是个昵称,那幢建筑真正的名字是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两层高的小楼,同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落成,因为顶是红砖制的、所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叫它小红顶。
据说去年这里刚刚翻新过,从外表看虽然还很古朴,但进门后所有设施都是崭新的,有可以供学生租借的琴房、活动室,一二层还有一个打通的小剧场,大概可以容纳三百人上下,就跟外面正儿八经的剧院差不多,非常高级。
哇……姚安琪一进小剧场就忍不住两眼放光,背着包在阶梯型的观众席走上走下,还穿过舞台跑到后面去看了后台,见到了blingbling的化妆间和道具室。
A大也太强了吧……小朋友一直啧啧感叹,一个学生活动空间都这么高级的嘛?感觉都快跟咱们台里一些演播厅差不多水平了……的确。
他们学校一直很重视艺术教育,各种教育部拨款和校友捐赠也很多,为了优化学生体验下了不少血本,硬件软件都没的说。
张老师笑眯眯地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学校的艺教方针、看得出也对A大的发展现状十分满意,作为老师她很骄傲也很有幸福感,眼中的光采平和又安宁。
多好啊。
离开校园在社会上浮沉的人……又有多少能有这样的福气呢?两个半小时以后访谈结束,时间是十二点三刻。
张老师离开了,文学院的行政陈老师贴心地给他们订了工作餐,不仅亲自送过来还陪他们聊了一会儿,说:肖老师下午要听个答辩,两点不一定能过来,不过最多晚半小时,辛苦几位等一下……这没什么关系,毕竟上次换灯的事他们也让他等了半小时,这样一来一回也算公平;尹孟熙点头说好,陈老师就又讲了一些感谢的话,随后又建议:几位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学校四处转转,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就行。
去校园转就不必了,但小红顶内部还是有很多可看的东西。
饭后姚安琪就兴致勃勃在小楼里转起来了,尹孟熙本来不想去逛,但她如果留在小剧场里坐着、魏驰就会一直试图凑过来跟她搭话,这小孩儿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死心眼儿,昨天刚被拒绝、今天就又满血复活围着她打转,而她已经不想再次面对这种尴尬,于是只好跟姚安琪一起在楼里四处逛。
一、二楼之间的大楼梯做得特别有艺术性,硕大一面墙上都是往届学生在小红顶内做活动的留影,话剧演出、歌会、乐器展演……林林总总生动丰富;姚安琪特别感兴趣,一张一张凑在跟前认真地看,看着看着忽然发出一声咦,指着其中一张照片惊喜地说:这里面的帅哥是不是肖老师啊!他真的好好看……当年怎么没有星探去挖他做演员啊?魏驰本来是吊儿郎当跟在尹孟熙身后的,此时一听姚安琪提起肖至就忍不住嗤了一声,脸色很臭、一眼也不想看的样子;却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又听姚安琪有点不确定地继续说:最旁边这个女孩子……尹老师,那、那是你吗?作者有话说:接下来三次元有点事情会掉线,所以把这几天的更新一把子放上来了,下次更是周二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