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外面,李晔神色郑重的道谢:谢谢你,苏辰。
苏辰连忙摆手,我正好遇到了,总不可能视而不见,而且这两天和阿姨聊天很愉快,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说完这些,空气中是静默了一瞬。
最后是李晔打破沉默,问苏辰:你想吃什么?苏辰看她一脸疲惫的样子,猜测她应该一直没有好好吃饭,于是道:这两天我肠胃不好,喝点粥吧。
医院食堂,两人打上饭,食堂里面吃饭的人很多,一时间不好找位置。
苏辰提议,我们去院子里吃吧。
李晔点点头,好。
两人院子里找了个长椅坐下。
看到李晔一直忧心忡忡的样子,眼下还有着淡淡的黑眼圈,苏辰轻声宽慰道:你放宽心,阿姨这个病不严重,只是一个小手术,现在恢复的也很好。
李晔用勺子搅拌了两下粥,却并没有胃口,嗯,我只是有些内疚,都怪我平时关心的太少,这种时候,她都没有打电话告诉我。
她真的非常感激苏辰,如果不是他,母亲一个人突发急病,在那种状况下,要是身边连个人都没有,该让她多伤心后悔。
因为连日连夜赶进度的疲倦,危机解除后的放松,又突然母亲生病的惊吓,疲倦、愧疚、感激,还有因为之前对苏辰说的那些话带来的羞愧,多种情绪交杂,让她少有的吐露内心的情绪。
从小母亲对我很严厉,她实验室很忙,所以也很少关心我的生活日常,所以我忙起来也会很少主动打电话问候她,我平时应该多关心一下她的身体状况,每年带她定时体检。
小时候母亲很少会关心吃的穿的,母亲最关心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但她也会有很多同龄人的小烦恼,有一次,母亲带她去实验室,那里大极了,许多她没见过的东西,她游走其间,之前那些小烦恼一下子都变得不值一提。
我问母亲那些是什么,她都一一解释给我听,那是少有的一次我们之间长时间的对话。
在那之后,生活中很多事就都变的不重要了。
......李晔聊了一些小时候的事,这是她第一次对人敞开心扉聊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苏辰默默听着。
说着说着,李晔眼皮不自觉的下拉,她实在太累了,她本就有些认床,出差在外都睡不好,一听到母亲在医院,精神极度紧绷,现在发现母亲没有大碍,神经放松下来,又被暖洋洋的太阳照着,就有些犯困。
旁边苏辰只是安静的倾听,偶尔一两句应和,轻柔的像是泡在温暖的泉水里,让她睡意更浓。
苏辰看着她睡着了,这是第二次他这么近距离,安静的看着她。
阳光下,她的五官变的柔和,苍白的皮肤带了些红晕,此刻能清晰的看到她脸上的绒毛。
他用目光一遍一遍描绘她的眉眼。
嘴角挂着他自己都没有觉察的笑,像兜里揣满糖果的孩子,带着小心翼翼的满足。
不过,这样的笑容稍纵即逝,很快,脸上的表情就变成了犹疑。
当时他真的没猜到阿姨的身份吗?学姐的单元楼下,外貌相似,气质神韵又有几分重合,这些条件叠加起来,足够他做出判断,这些分析和他下意识的扶住对方同步而行,他都无法确定自己上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刚才面对她敞开心扉的倾诉,他第一次有了一些心虚。
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情绪。
这个世界像是罩在玻璃里面的游乐场,他只是一个局外人,为了表现的不那么特别,他似乎每天都在表演,在所有人面前,表演着他不从来都不懂的情绪。
和她在一起,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那些曾经让他不懂的情绪突然就懂了,这种感觉如此陌生,却也让他感觉到和这个世界产生了一些真实的连接,让他感觉自己也在真切的活着。
李晔觉得自己只是打了个盹,睁开眼睛,就看到旁边的苏辰安静的坐着,手里拿着一本书,低头专注的看着。
这个时间点,外面也没有了人,院子里非常安静。
树荫斑驳,有些太阳的光斑落落下来,光影交迭,他的侧脸像是比例最精美的雕塑,直到翻页的时候,他眨了眨眼,浓密的睫毛轻轻一刷,惊醒了李晔的走神。
回神后她拿起手机看了眼时间,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她坐直了身体。
一睁眼,就是这样的美颜冲击,此刻,她的心跳微微有些快。
见苏辰转头望过来,她抱歉道:对不起,刚才不知道怎么我就睡着了。
苏辰的脸颊被太阳晒的微微发红,面容看起来多了一丝温柔,他笑着道:没事,想必学姐这几天出差累着了。
李晔扶额,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是吧,这两天也辛苦你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休息。
好,阿姨应该也在午睡,我就不过去打扰了,这本书你帮我还回去。
李晔拿著书回到病房,母亲正在熟睡,她坐在椅子上,随手翻看起来。
书上被握着的地方还带着他之前淡淡的余温,她手似是被烫了一下,向上挪了一些。
将李知盈吵醒的是同病房那个女人的大嗓门。
你就是她女儿呀?怎么今天才过来?李晔礼貌的回:之前我出差了?哎呦,你们两个长得真像,一看就是母女俩。
李晔笑了笑。
李知盈坐起身,对李晔道:你去问问医生,今天能不能出院?还是多住两天再观察观察吧。
李晔不放心道。
这是小手术,之前医生也说过输两天液再静养个几天就行。
李晔见母亲坚持,就去问了医生,医生同意了出院,她很快就办好了出院手续。
李晔坚持要将母亲接到自己楼上住,母亲住的那边是步梯,现在伤口刚刚长合,不适宜爬楼。
回去的路上,李知盈难得的叹了口气,总算清净下来了。
李晔想到帮她收拾行李时同病房阿姨那滔滔不绝的盘问,再看着母亲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之前紧绷的心情,也终于松懈了下来。
从小到大,她从没有经历过母亲的盘问,遇到问题,母亲都会坐下来,直面的交流,两个人一起想办法,就连上次赵旬的事,母亲肯定通过白教授知道了,但从没开口问过她。
很多时候,她对母亲都是感激和敬佩的。
因为母亲一直都把她当做一个平等的人在交流,尊重她的自尊,给予她足够的空间和信任。
.第二天李晔上班后,导师问候母亲,不可避免的就知道了母亲生病的事。
晚上早早从实验室回来正准备煮面,就有人敲门,打开门口站着提了一大堆营养品和水果的白教授和站在他身后笑得灿烂的苏辰。
李晔立即将人让了进来。
李知盈见两人一起来倒不算惊讶,她听李晔说过苏辰是白教授介绍到实验室的,而且她也听他提过说碰到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只是没说过名字,现在知道了是苏辰。
正好饭点,李晔客气的留两人吃饭。
既然留人吃饭就不能再煮面,幸好为了照顾李知盈,买了一堆食材放在冰箱。
她打开冰箱考虑做什么菜的时候,身后伸出一只手,扶住冰箱门。
头上传来一声:学姐,我来吧。
她清晰的感到一股呼吸的热气拂过发顶。
苏辰从冰箱里拿出一块瘦肉,李晔闻到他身上一股熟悉的味道,好像是她每晚睡觉时用的薰衣草熏香。
李晔客气道,不用了,你坐着吃点水果。
留人吃饭,又怎么好意思让客人下厨。
苏辰挑了下眉,问:学姐,你炒过菜吗?李晔不说话。
虽然没炒过,但她可以学啊,她刚刚看视频里做起来也不难。
我是怕待会阿姨和白教授都得饿肚子。
语气里是不加掩饰的戏谑。
这个一直乖乖牌的实验室新人,自从上次撞破他另一面之后胆子就变大了,现在居然敢当面调侃她。
她威信何在。
我可以现学。
四个人怎么也得三菜一汤吧,那你准备做什么呢?呃……她看着冰箱里面种类丰富的蔬菜,脑袋里却空空如也。
行吧,她其实一直也没啥威信,而且他说的是事实,她对自己厨艺不是很有信心,如果只是她们母女二人,凑合着做也没啥问题,但现在是四个人的饭,总不能做不好再叫外卖吧,于是她放弃坚持。
那我给你打下手。
她认清现实妥协道。
苏辰笑的得意,没问题。
白教授和李知盈坐在沙发前聊着天,两人聊着科研的现状和未来,白教授全程双手放在膝盖上,这么多年了面对李知盈总是不自觉地拘谨。
李知盈的视线转到厨房,李晔正剥着一个小龙虾,生虾的壳比较硬,她不小心划了下手,下意识的嘶了一声。
正在切菜的苏辰立即放下手中菜刀,捧起李晔的手,皱着眉头前后左右都观察了一遍,确定没有出血后,眉目才舒展开来。
再看李晔一副没反应过来的样子,呆萌呆萌的,忍不住笑了起来,带着一丝无奈的宠溺,学姐你把那些菜洗了吧,剩下的我来剥。
明明对方年纪比她小很多,以前在实验室他也很乖很听话,但刚才的话竟然让她觉得有些无法反驳的坚持。
行吧,厨房是他的主场。
她乖乖的去洗菜。
目观一切的李知盈,自然而然的收回目光,剩下的时间,话题转移到了苏辰。
白教授和李知盈是大学同期,后来研究生和博士也都是一个导师。
毕业后白教授在学校留任,同时负责学校实验室的科研,李知盈离开学校,直接去了科研所。
两人相识这么久,有着别一样的默契。
他见她把话题转到苏辰身上,就知道她对这个年轻人很看好。
白教授面对李知盈他一向笨拙,但聊起苏辰,白教授非常自豪,自己看好的孩子,得到了心仪的人赞赏,况且还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帮了她。
他知道她的脾气,不喜欢麻烦别人,不喜欢表达感情,女儿李晔性格和她非常像,有什么麻烦事都从不主动张口,真是因为这样,这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得让他多心焦。
白教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苏辰的时候。
那时候的他非常聪明,身上带着一丝锐气,目标明确,有着势不可挡的气势。
那个时候他对苏辰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直到前一段时间,苏辰找上了他,拿出以往的和入校以来的成绩,说想要进实验大楼。
这个学校里优秀的人很多,实验大楼里更是天才云集,但像他这个年龄就这么优秀的凤毛麟角,他也是真的爱惜人才,正好李晔那边缺人,所以就推荐给了李晔。
介绍到实验室以后,他也很少去和苏辰接触,苏辰毕竟是新人,他过多的关注,反而可能给对方造成困扰。
说完过去的事,白教授问道:你觉得他怎么样?我们现在是朋友,不好评价。
嗯,先让他再锻炼锻炼,以后准备让他来我的小组。
李知盈笑他,这你还得看人家乐不乐意。
白教授也笑了起来,这是当然。
苏辰做了南瓜粥,素炒青菜,蒜炒油麦菜,油焖大虾,糖醋排骨,两荤两素,都没放辣椒,口味清淡,很适合刚出院的病人吃。
李晔吃饭的时候话很少,母亲也是一样,所以以往家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总是静悄悄的,这次有了白教授和苏辰在,白教授爱絮叨,苏辰又非常会说话,一顿饭吃的分外轻松热闹。
吃完饭,收拾桌子的事就交给了两个晚辈。
我洗碗吧。
李晔将碗放在锅里。
学姐刚才不是伤到手了,我来吧。
本来是留你们吃饭,却这么麻烦你。
做饭,园艺这些事情我经常做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学姐永远不用勉强去做你不喜欢的事,你只要专注于你想要做的事情就好。
这是除了母亲第一次有人和她说这样的话。
记得以前赵旬曾经说她应该多学学做菜,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照顾彼此。
一个是前任,一个是同事,他们两人没有必然联系,她不知为什么却突然联想到了一起对比。
苏辰已经戴上手套,刷起了碗。
她站在旁边,看着他熟练的动作,嘴角不自觉的浮上笑意。
他抬眸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