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卯时还差一炷香的功夫。
谢府的庭院被威严冷肃的士兵占据,他们换上了最庄重的神态,等待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到来。
他们的大将军一定会成功,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屋内是谢谨所有的亲信,他们亦是精神亢奋,期盼了太久,终于这江山要易主了。
成败尽在今日,若胜,诸位皆是功臣,若败,我也为诸位留好了退路。
谢谨身披银色战甲,头发全部被束起,她眉眼间的冷厉不知道比从前深了多少。
卯时一到,谢陆随我一同攻占大司马门,控制宫中禁军,直逼太极殿。
是!谢肆谢孟兵分两路,把建康城内的士族看好,不准他们有任何异动,如有违者,格杀勿论。
是!谢沉陆与珩前往尚书台,勒令文武百官退守家中,凡敢阻陈郡谢氏者,杀。
是!谢鸣……谢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她看着谢鸣,郑重道:我把谢氏的安危交给你了,保护好谢家的人,谁若是此时前来,全部给我杀了,谢氏有一个人出事,我要你好看。
八壹中文网是,四姐。
谢谨给了他一个眼神。
是!大将军!谢谨正了正腰间的佩剑,朝着门外走去,那外面站着的,都是追随她多年,陪她出生入死的将士,谢谨出去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俯身作揖。
多谢诸位今日愿同谢谨赌上一回,诸君之恩,谢谨永世铭记!以前他们都是为国而战,生死交给了大魏,现在他们是为谢谨而战,他们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谢谨,这是她必须要感谢的。
能跟随这样一位尊重他们的将领。
对于下面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他们单膝跪地,将长剑放稳,抱拳颔首。
我等愿为大将军出生入死!苍凉厚重的氛围萦绕在每个人身边,不知老天爷是不是知道今日之大难,天色阴沉的不像话,墨色浮云久久难以消退,在广阔天空中来回飘荡,一眼望过去,就让人喘不过气来。
谢谨握剑的手不断收紧,今日一过,她就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人人唾弃了,如同她当年杀掉的王贺一般,会令整个家族蒙羞。
或许她四叔说的是对的,她是谢氏的罪人。
谢氏的四郎主死在了昨日,死在了保护家人的路上。
谢谨按下那种沉闷,看了看天色,即将卯时了。
诸君,随我一战吧。
王延之几乎是一夜没睡,他翻来覆去的,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谢谨回来时亲眼目睹谢氏巨变,按她的性子早就闯宫去找姜则问个清楚了,这一夜都没有动静,连庾氏她都没有动,她素来有仇必报,是个急性子,怎么会这么久还没有动静。
王延之越想越不对劲,起身出来看到王贺的灵位时,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形。
谢谨她,不会是要造反吧?行动总是比思想快,王延之立马叫了人来,一边是让人去看王氏外面是何情形,一边让王绪之拿着他的令牌带着王氏府兵从暗门出去,立马入建康宫拦住谢谨。
王延之在屋内徘徊良久,叫心腹过来在顷刻间把所有事情交代好。
立马去桓氏找中书令,让他即刻前往尚书台!告诉他要是谢谨逼宫成了,桓庾两家是最先倒霉的。
若是他遇上了陆与珩,不要让他多说什么,直接杀,谢沉负伤在身,多人围攻也不成气候,快去!京兆尹是陈氏的人,以我的名义让他速速把控城内布防,跟他说一旦谢谨成功逼宫,立马派人入宫救驾,再分一部分的人前往谢氏,拿捏住谢家的人,好让谢谨不要轻举妄动,但万不可伤及妇孺!王延之把人散了出去,换了官服准备入宫。
郎君要去哪?阿和,我现在要入宫,你切记今日无论建康城发生什么都不要出去,等我回来,好吗?那郎君多多小心。
事实也证明想到谢谨可能会谋反的不止王延之一个人,桓景亦是猜到些什么,只是未下定决心,他不能再轻举妄动了,他不敢拿桓氏去赌。
桓景是在桓氏周围布下暗哨和护卫,当听到手下来报谢肆和王家的人都来了的时候,桓景立即做出了反应。
让阿玄过来替我坐镇桓氏,立即抽调百名府兵随我前往尚书台!谢肆来是为看住桓氏,王家的人来只能是请他帮忙。
他堂堂中书令,此时能做的自然是稳住尚书台,召集文武百官讨伐叛臣。
这场谋逆,是谢氏和皇室的争夺,同样是王谢桓庾四家的角逐,看只看谁更棋高一招。
承平五年五月初七,辅国大将军谢谨于大司马门起事,城中街道再无百姓喧哗,只剩一个个的兵士来回走动,这座城,这满朝权贵,这天下,在今日都会有太多的变数。
谢谨的鞋底已经染了太多人的血,她带着谢氏的人一路杀入大司马门,那些曾经信服她的将士若降她则放过,若反抗则杀之,不带丝毫心软。
让谢谨停下步伐的是王绪之。
谢大将军,我阿兄到底还是看错你了。
在边境这一年多,他见了许多战争和苦难,他成了将军后,慢慢的有些佩服谢谨了,一个女子能做到那般地步是真的不容易,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让他对谢谨的仇恨没有那么深了。
在听闻谢谨为国而死之后,王绪之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所以王延之说要将恩怨一笔勾销,他没有任何异议。
他们好不容易放下了旧恨,谢谨的谋反让他们的原谅成为了笑话。
昔年我父亲是叛臣,谢大将军是忠臣,今时今日,这身份是完全调换了,王氏护国,谢氏叛国。
谢谨没有反驳,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毕竟王绪之说的是事实。
她微微抬头,道:王绪之,你让开,今日我要做之事,没人拦的了,你是个好人,我不想杀你。
好人?原来谢大将军心中还有好坏之分吗?要战便战,没什么好多说的!话毕,他便向谢谨冲来。
谢谨咬咬牙,一声令下,王谢两家的人算是彻底开战了。
士族之间,今日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
桓景赶到尚书台的时候,陆与珩和谢沉已经在那里了。
尔等叛臣岂敢在尚书台放肆,拿下!谢谨谋逆犯上还妄图掌控百官,实乃乱臣贼子,此二人为谢谨心腹,亦是为害朝堂之辈,就地斩杀!说罢,桓氏的人纷纷拔出长剑,谢沉和谢家的人也没有落下。
那些朝臣刚听完陆与珩的说辞,又来了一个桓景,两边他们都不敢得罪的,只能不停往后躲。
诸位不要忘了,这些年大魏是靠谁撑着的,昨日谢氏之乱诸位有没有参与自己心里明白,依大将军的本事,她若想逼宫自然能成,诸位此时异动,就不怕日后成为大将军剑下亡魂吗?满口胡言!她一个女子做出此等祸事,让我泱泱大魏颜面何存,她斩杀王贺之事还历历在目。
此时谋反,若是成功,焉能留诸君性命。
他和陆与珩亦是在争,只看谁更有说服力,让这些朝臣怎么做。
一旦他们跑了,各大世家子弟纷纷出动,那时场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中书令难道不知道谢肆已经带人包围了桓氏吗,中书令若是再负隅顽抗,整个桓氏都将覆灭,只怕您还没看到庾氏倒下,桓氏就先没了。
那谢谨就不怕她谢氏覆灭吗?桓景不是傻子,别人会看住他家不代表他不会看住别人家。
桓氏府兵与谢氏府兵相较,孰优孰劣,不必下官多言了吧。
陆与珩走到谢沉身边,看着他拔剑出鞘。
大将军有言,谁若是敢拦她,格杀勿论!谢谨杀人那可是拿手好戏,眼下那些朝臣哪还顾得上什么将来,护住此时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一群人躲在角落里不出声,他们选择沉默。
桓景深吸一口气,身形踉跄许多,只恨他桓氏不是武将世家,对上谢氏毫无胜算,现在只盼着王家能起些作用了。
他盼的也不对,纵然王家出了一个王绪之,有些本领,放在谢谨那里,什么都算不上。
谢谨的剑从王绪之头上划过,击散了他的头发。
她是可以一剑砍掉王绪之的头颅的。
我今日不杀你,你的命是大魏的,留好了。
跨过宫门,踏入宫城,数千禁军见到满身是血的谢谨只敢往后退,无人敢迎战。
不想死就让开,我不稀罕你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