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帝 > 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

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

2025-04-02 00:54:36

谢谨还是下了诏令让王绪之回来,这几年北境较为平静,几次小规模的战役王绪之都应对的很好,从一窍不通到渐入佳境,王绪之的名气也传开了,在北方九国那里,俨然也成了大魏名将,和谢肆谢陆他们一般。

她还是找了谢鸢过来,想听听她的意见。

回来就回来吧,总归那是他的家,哪有赶着人出去的道理。

过去那么久了,她也没有多顾虑什么,这次回来的话,就好好过日子吧,谢鸢也不想再折磨自己了。

谢谨点点头,去年庾识琮回来后,谢谨本想让他留在建康的,庾识琮婉拒了。

若是他身处朝堂,势必要与谢鸢对上,他不想让谢鸢难受尴尬,所以还是请旨外放。

谢谨让他做了豫州刺史,他走之后也很久没有回来了。

到底良缘成了孽缘。

我进宫时遇上了陆侍中,听他提了一嘴近来铸颜学斋的学子身体都不太好,又是咳嗽又是乏力的,还有一两个发了热,我寻思着要不叫宫里的太医去看看。

怎么好端端就病了?谢谨莫名心慌了一下,她道:好,我一会就去,母亲许久未曾见你了,你一会去陪陪她吧。

好。

这一整日谢谨都有些心神不宁,她总觉得会有什么事发生,连带着批奏疏都有些心不在焉,好在姜别来了,谢谨叫他去看,自己退到一边一个人下棋去了。

直到傍晚时刻,才有宫人带回来消息,他神色惊恐,话都说不全。

陛陛下,有,有……有什么了?有瘟疫了!棋子跌落在玉盘上,谢谨手停在半空,她想站起来,头却晕的厉害,好不容易直起身子,腿一软跌倒在地。

陛下!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谢谨很怕瘟疫,比什么都怕,她见过一次那样的惨状,永远都忘不了。

是铸颜学斋吗?宫人声音也颤着:是。

鲜红的血液落在地毯上,谢谨额角青筋暴起,怎么可以是铸颜学斋,那是她和陆与珩整整四年的心血啊!那是他们用来挽救大魏最长远的一步,现在就要毁了吗?急召丞相尚书令廷尉侍中入宫,命校尉谢肆谢陆封住铸颜学斋的门,上都护亲自关闭城门,严禁任何人外出!命太医署太医随时待命,一旦爆发立刻出宫救治,再由左仆射同御史中丞彻查一月之内与铸颜学斋有来往人员,直接控制,勒令不得出,立即下发告示,全城戒严!姜别看着谢谨极为有条理的下达命令,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差距在哪里。

哪怕是最危急的关头,她也能做好一切部署。

姜别后知后觉,自己也是铸颜学斋的人。

他退开许多,捂住口鼻,草草告退却又不知道该去哪里。

也许他也已经染上了疫病,他能去哪里呢?谢氏别庄,你知道在哪里的,那里没有人。

姜别看到的最后画面就是谢谨站了起来,撕下衣袖捂住口鼻。

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瘟疫会来的这么突然,没有任何的预兆,从铸颜学斋到城南农户,这两处已经有很多人确诊了。

陆与珩无法形容自己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的心情,他也曾多次出入铸颜学斋。

面对死亡,人人皆有恐慌,他也不例外。

没事的,你一向运气很好,不会感染上的。

谢沉寻了厚巾子递给陆与珩,很深沉的看了他一眼便匆匆冲出府外。

这种时候,他们每个人都肩负重大责任。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从来没有任何一天建康城这么紧张,在死神的威胁下,除了生命,什么都不重要了。

赶到式干殿的时候,四人都是气喘吁吁,一路走过来听了下人的回禀,各自心中也有了打算。

铸颜学斋和城南不能再有任何人进去,即刻隔离,现在也要赶紧查清瘟疫的源头在哪里,无病无灾突发瘟疫,还只在这两处,必有关联,臣请旨彻查。

姜别已经去了谢氏别庄,应无大碍。

东越使臣还在大魏,他们一定不能出事。

若是别国使臣在大魏有什么好歹,等于是在同东越撕破脸。

不仅在邦交上大为不利,不是王延之多心。

若是北方九国趁势攻打,东越再从背后包围,那大魏就真的完了。

驿馆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解决,封住建康城是可以避免瘟疫外传,同样也代表着与外界隔断联系,这不是长久之计。

在太医署给出方子之前,到底要如何遏制才是关键。

庾识年以为熬过了士族,熬过了姜氏,一切都会好的,这老天爷偏偏就不肯开眼,总是给他们使绊子。

谢谨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

难道要和那一次一样用杀戮去解决吗。

殿内一时沉默,良久,庾识年才有些艰难的开口。

现在确诊的,铸颜学斋二十七人,城南十一人,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如果实在保不住的话。

便弃了吧。

弃,意味着赶尽杀绝,在尚可控制的情况下赶尽杀绝,掩埋得当彻底解决,真是个精明又残忍的方法。

谢谨忽然抬头看了下他,有些时候她和庾识年真的很像,连解决瘟疫的方法都一模一样,可是这一次,她好像下不去手了。

殿内传出一阵笑声,是陆与珩发出的。

便弃了吧,说的多么轻松啊。

那是铸颜学斋,是培养人才贤士的地方,为了铸颜学斋,我和陛下付出了多少努力,倾注了多少心血,那里面的每一个人将来都有可能是大魏肱骨之臣,他们的存在意味着大魏会走向全新的未来,庾识年你告诉我,我要如何弃!陆与珩近乎嘶吼的说出这一番话,从谢谨把铸颜学斋交给他之时,陆与珩下定了决心会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或许对于谢谨和王韫之他们来说,那是改变现状,压制士族的工具。

可对于陆与珩来说,那是他的满腔抱负,那是他的夙愿。

他希望有朝一日庶族不再低人一等,可以堂堂正正的走上朝堂,让这全天下有志之士都可以得偿所愿,那是他在未遇到谢谨之前所盼望的,他可以让更多的人拥有那样的机会,他怎么可以放弃。

不会放弃的。

她不会放弃大魏的任何一个子民,哪怕是一同赴死。

传朕令,建康城内所有人退守家中,不得外出,太医署太医分别前往铸颜学斋和城南,耗尽毕生所学克制瘟疫,朕,与君同在。

陆与珩,跟我一起去铸颜学斋。

陛下!王韫之王延之都想拦住她81Zw.??m,谢谨不可以有事。

庾识年只被她看一眼就明白了所有,他摇了摇头叹息,发觉太过了解对方也是一种烦恼。

我跟你去。

谁让他们是生死之交呢,要冒险一起去好了。

谢如琢,你可真是坑死我了。

人烟罕至,街道空荡,冷清萧条的样子让谢谨想起了最开始征战那几年。

那时候约莫也是如此的,十室九空,不闻鸡鸣,一点都不像一座城池。

可是她知道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改变。

乘着车舆晃晃荡荡,终于在晨光熹微时到了铸颜学斋外面。

那块匾额是陆与珩亲自写的。

因为谢谨的字不好看,她推给了陆与珩,加的是自己的私印,写的时候充满了希望。

仿佛预见了很多年以后满朝才子,你争我辩,每一句都在考量国事,相信着他们可以开创盛世太平。

直到现在,谢谨也还那样幻想着。

守着门的谢肆谢陆看她来了,先是行了礼然后劝她赶紧回去。

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陛下,您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让开。

她态度坚决,谢陆又没辙,只能命令下面的人开门。

那扇沉重乌黑的大门缓缓开启,吱呀声格外的清晰,里面的嚎叫慢慢的平静下来。

从知道感染瘟疫到现在,每个人都痛苦异常,他们辛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好不容易得来今日的机会,一场瘟疫要把他们的辛苦付出,把他们的生命全部多去,未免太残忍。

被隔离其实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感觉像是被所有人抛去了,只能在凄冷的角落慢慢等待着死亡,看不到亲人,带着满腔怨愤和思念离开。

那扇门的开启,让光照了进来,甚至不需要多做些什么,生的希望就在慢慢迸发。

也许是天神看他们太可怜,所以突然降临,给他们一些安慰。

八壹中文网原来不是天神,是他们的陛下。

他们的第一个动作是拿巾子捂住口鼻。

太医说这疫病蔓延的很快,让他们自己也注意些,自己死就算了,就不连累别人了。

谢谨走入铸颜学斋,那群学子都撑着站的整整齐齐,一袭白衣,也没有被污染。

参见陛下!都是还很年轻的学子,熬过了所有的困难,等待鲲鹏展翅那一天。

谢谨想了想,不等了吧,要是这一次可以挺过去,就真正带他们入朝堂,总要让他们看看他们期盼已久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朕今日来只是想说一句话。

无论你们是何等身份,遭遇何等苦难,朕不会放弃大魏的任何一个子民,大魏所有太医都会竭尽全力救治你们,你们的家人朕也会善待厚待,你们也不要灰心,也请你们记住,这扇门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你们。

等着他们安然无恙地出去,等着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们从来都没有被抛弃,那扇门的外面,就是希望。

明明只是一句话,他们都分外受到触动。

死亡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弃后孤独的死去,终于他们还是幸运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放弃了他们。

他们的陛下,丞相,尚书令,廷尉,侍中,校尉,还有亲人,都在等着他们好起来。

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他们,也要坚持下去的。

白衣学子皆是后退半步,庄重肃穆的俯身行礼,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也是真的愿意做出承诺。

我等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