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帝 > 第 52 章 第五十二章

第 52 章 第五十二章

2025-04-02 00:54:36

有了治疗瘟疫的方子,瘟疫很快得以遏制,缓过来的患者都被安排进了六济坊,那里还有很多大夫观察后续情况。

历时两个多月,这场灾难终于有了平息的迹象,各地上报了患者及死者人数,感染者八万三千四十一,死亡者九千一百二十。

不可谓不损失惨重。

六济坊安置好没多久,谢谨就派人先护送东越王子回国,这段时间东越对大魏的帮助良多,谢谨亦是备好厚礼赠予东越王子,并约定来年会前往东越做客。

瘟疫过后,城中萧条许多,谢谨尽可能的去恢复,免减重灾之地两年赋税,致力于休养生息,太仓署发放粮食,各地官府开仓救济的命令也下去了。

好在如今的仁士有许多,有许多商人都捐了银钱和粮食布帛,积累起来很是客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的压力,寺庙庵堂这些地方收济了许多双亲皆亡的孩子,总算是还没有让流民四起,浮尸遍地。

王谢桓庾四家带了个头,捐了许多东西出来。

虽是比不得从前辉煌,士族的富有程度还是不容小觑的。

紧接着又有几家也站了出来,竟是也没比那四家少到哪里去。

总之所有人都还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瘟疫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就歇了一些心思吧。

曾经那些反对谢谨的士族有几家是真的累了,日日担惊受怕,想着扳倒谢谨。

其实到头来自己也落不得什么好处,还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最好,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了。

八壹中文网毕竟经历过苦难离别,就不那么想冒险了。

当然这只是少数,该反对的还是会反对,譬如陈氏,譬如杨氏,譬如桓氏。

桓景的身体从年前就不太好了,一次晕倒,一次殿前失仪,再到病榻缠绵,他自己也能察觉到时日无多了。

去传阿玄回来,将我重病之事告诉他,让他尽早回建康。

桓景双目无神,极尽沧桑病弱之态,多说几句话都得喘着气。

这些日子他想了很多事,桓氏子弟众多却无可用之才,桓玄志不在朝堂,也不是王延之庾识年他们那些人的对手,说是有地方上的势力,可中央无人,几位年族亲年事已高,他若是死了,桓氏又当如何自处。

最坏便是被其余三家瓜分,龙亢桓氏彻底消失在时间洪流中。

桓景微阖双眼,他一定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

顺便再去告诉那个人,蛰伏五年,到了他为桓氏效力的时候了。

桓景有气无力的吩咐着,什么士族君子之风,这乱世哪还需要这些东西,他只有用最狠最阴毒的法子,才能挽救桓氏。

桓景的谋算并不为外人所知,此刻谢谨也正在准备一些相关事宜。

如今瘟疫得到控制但也不可太过放松,城门可以开启但不允许随意进出,各地的运粮官及其相关事宜一定要仔细核查,不可出现任何问题。

后续药材的供应温韶你来负责。

对于主动献药的药商药农要敬重待之,你也替朕谢过他们,购置的话钱财方面不必担心,药一定要是没有问题的。

让城中百姓每日勤用艾草熏熏屋子,免得再过病气,卫生清洁这方面更要多加注意。

谢谨话说的慢,她柔和了许多,威严倒是不减,温韶应了声。

封你为大司农的圣旨朕已经拟好了,不过谢鸢也会担任大司农,提前知会你一声。

温韶没有觉得不舒服,谢谨要真的那么放心她她反而觉得没意思了,只是谢鸢的话,温韶有些瞧不上。

有些人真是生来命好,有个当皇帝的姐姐,轻轻松松得了高官之位,从少府监到大司农,也不知她能不能适应。

和姜别一同行走在宫城中,温韶不掩盖自己的嘲讽,她自认为有真才实学,她未出山之前便想好了冲着大司农这个位子去,她读了那么多书,仔细钻研精进,前些时日王韫之亲自来考核她。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民生赋税,她皆是对答如流。

温韶有能力做好大司农,可是谢鸢她凭什么,凭她有个好姐姐吗?嘲讽,不屑,这就是现在温韶的表情。

姜别忽然嗤笑了下,看都不想看温韶。

你笑什么?你不会真的以为陛下是任人唯亲吧。

你眼中的谢鸢是什么样的?酒囊饭袋?靠着姐姐帮扶的小姑娘?温韶,你未免太小看她了。

你以为谢鸢坐上少府监的位子仅仅是因为她是皇帝的妹妹吗,起初陛下只是想让谢鸢做织染令,谢鸢是凭借自己的才能一步步走上少府监的位子的,论治世理政谢鸢不及陛下。

可她的才能也不会输给前朝大殿上任何一个人。

你不要忘了她出身陈郡谢氏,谢氏家风不如王氏。

但也不会差,谢鸢习武习文,她看的书你以为比你少吗?见温韶脸色不太好,姜别也没打算停。

你不知道的是,谢鸢七岁能作诗,成为建康城名士大儒眼中的才女,她十二岁作明华赋,受到无数人赞誉,你看到的谢鸢柔弱无害,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那是她天生性情内敛,她能在桓庾两家的包围下挺身而出,站在所有家人面前保护谢家,也能在十九岁执掌少府监,两年里不靠任何人一点乱子都不出,将少府监治理的比任何一位男性主官都要好。

请你记住,能让坐在式干殿里的那个人认可的只有治世安民的能力。

不然你以为曾经王谢那么大的仇,她还能让王氏兄弟入朝是为什么?温韶,别把所有人都当傻子。

许久过后,温韶脸上还是一阵青一阵白,就在刚才她才明白,谢谨肯答应她其实只是把她当作跳板,让同样有治世安民能力不输男子的女子也可以入朝的跳板。

是她一直都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

要理解那人的深意还真是需要些时间。

谢谨在殿内咳嗽了几声,惹得王韫之和陆与珩频频看过去。

陛下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别熬坏了身子。

朕打算在台省之内设立议事堂。

议事堂?三品以上官员朝后入议事堂交流,铸颜学斋学子隔屏听学,满三月之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朕会让他们去地方任职,满一年功绩卓著者,入太极殿。

士族多在建康,地方却也不少,只有真正让庶族深入基层,以后的事情才会更容易。

陆与珩听了谢谨的话,已知晓到了如今耽搁不得了,时间越久变数越大,铸颜学斋也不能再等了。

臣与丞相会着手去办。

你父母如今还在兖州?是还在兖州,陛下有何事?他身侧的王韫之低笑了下,笑的陆与珩更不明所以了。

一直等着你和谢沉来要圣旨,就是等不到,这次瘟疫你和谢沉都是大功臣,这圣旨我也不想留了,过两日给你们吧。

反应过来之后,臣谢过陛下。

经历过困难,愈发懂得珍惜,也更知道要及时留住身边的人。

这几年也没有什么喜事发生,不对,找到瘟疫的解决之法算一大件,之前也就是庾识和生下王子琤还有庾识年和崔夫人成亲的时候热闹一些,陆与珩同谢沉熬了这么些年,谢谨也想看到结果。

好了,没什么事你就先走吧,朕还有事和丞相说。

陆与珩离开后,谢谨让王韫之坐下。

现在我想同你说说,姜别的事。

传位?是。

姜别在这场瘟疫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想你也能感受到他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是不太一样了,以前对什么都无所谓,现在知道了要保护百姓,敬畏生命,变得更有责任担当。

他已经在朝着我们预想的那个方向走了。

他和谢谨所求其实不多,心思良善而不乏治国才能,统御群臣又兼顾百姓,当日的姜别有治国统御的潜能,这几年过去,其余两点他也在进步。

姜别在我身边这两年,我对他了解很多,他有当皇帝的资质,加之他出身皇室正统。

对于百姓和朝臣来说,其实比我这谋朝篡位之人更能服众些。

再过个几年,我相信姜别可以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地步。

可是人心易变,我还是要多做些打算。

我需要你去压制姜别。

王韫之片刻便明白了谢谨的意思。

如果将来姜别不能当明君,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如果姜别不能按照谢谨的路子走下去,大魏依旧撑不了多久。

你想让我怎么做?天子之权,大分两人,细分五人。

王韫之只觉得谢谨胆大无比,天子之权岂可擅自乱动!这会不会太!姜别是天子,掌玉玺,你是丞相兼太傅,掌金印,朝中常事由皇帝主理,大事则需玉玺金印同时许可。

此外,陆与珩,谢鸢,庾识年为辅政大臣,再分去一部分权力,谢沉和王绪之掌半数军权,再有半数之半交给姜别,剩下的,分出去。

王韫之明白了谢谨的意思,互相牵制,让所有人都不能轻举妄动,谢谨无法预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所以选择提前做好打算。

说到底,他也是被防备的那一个,王延之不在辅政大臣之列,就是在防着王家,有姜别的大头在,王家也动不了,想动谢家也不行,陆与珩和谢沉都为谢氏家臣,那两个人一定不会叛变。

谢鸢在,温韶在,陆与珩在,谢沉在,女子为官和庶族入朝就有希望,留下一个庾识年让士族还能存有一席之地,每一个人都牵制着。

谢谨在原有的计划上改变了一些,没有让谢陆掌军权,其实谢谨已经有让谢氏隐退的意思了。

她杀过太多人,士族终有一日也会被淘汰,姜别继位后也许会忌惮谢家。

所以她选择自己退,只留一个谢鸢,就算没有以前的荣耀也还能保全。

什么时候开始?等我不想做皇帝了。

不想做,而不是不能做。

王韫之几乎猜到了谢谨会做什么,找个合适的机会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让姜别当真正的皇帝,所有人不知道她在哪。

但只要她在,她不死,就不会变的很快,谁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再回来。

真的想好了吗?早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