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将一只蜘蛛碾碎研磨,混入雄黄,加入红薯叶研磨的粉末还有滋补的药材烹煮。
这样既保留了毒素,同时也降低了毒性,增加了药性。
谁都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奏效,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萧长渝在一旁紧张的攥住自己的手。
看着苏合一点点的给她喂药。
一个时辰过去,还是没有任何迹象。
萧长渝有些着急了:会不会是毒性太大了?不会。
苏合冷静的说道:我已经尽力的控制了用量,应该不会在这里出问题的。
柳闻澜拍了拍他的肩膀:再等等吧,哪有那么快。
爷!留风疾步走了进来,看见眼前这场景,顿了一下:皇上召见众王爷在清凉殿议事。
帮我告假,就说我病了。
萧长渝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江影。
留风走上前,单腿跪地道:爷,属下知道您担心王妃,可是今日,怕是不得不去。
萧长渝终于回过头去,问道:究竟有何事?属下听说,似乎与北方的边境有关。
留风答道:景王也会在。
萧明岑....萧长渝的眼中燃起了怒火,攥紧了拳头。
长渝兄,国家大事要紧,我看她也一时半会醒不来,我和苏合会照顾好她的。
柳闻澜把他拉起来:你就放心去吧啊。
萧长渝思索了片刻,没办法,只能过去,他嘱托着柳闻澜:要是有何变故,一定第一时间去找我。
$1哎呀,知道了知道了,柳闻澜催促道:快去吧你,别又被那些人抢了风头,在背后说你坏话。
清凉殿上。
老六,你怎的来的这么晚?皇帝关心的问道:大家等你许久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知道这个儿子向来守时,刚才进殿时就发现他的面色有些不大对劲。
萧长渝弓了弓身答道:儿臣无事,只是王妃身体有些抱恙。
说完,他不经意的看向萧明岑。
皇上坐的远些,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可找了御医没有?只是小事,休息片刻应该就无事了。
萧长渝没有透露过多。
那便好。
皇帝稍微坐正,面色微敛:既然都到齐了,那咱们就来说说正事。
一旁的监使将一份奏折递给了他们,相互传阅。
近几个月来,西辽国屡犯我朝边境,前些日子,老六回途的路上,也遇到了西辽人寻衅滋事。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皇帝想借机考察一下大家,各位王爷们也都心知肚明。
老六,你亲身经历过,先来说说。
他向来宠爱萧长渝,自然想先听听他的看法。
儿臣认为,西辽国是一个小国,一直依附我朝,近些年来日益发展壮大,想必,是不甘心只做一个附属小国。
他们做的这些小动作,是在试探。
萧长渝此时的心思并不在这里,只是粗浅的分析一下。
皇帝显然对他的期望更高些,对于这个回答有些不太满意:还有谁来说说?宁王岁数小,心思也单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如果真的如六哥所说,那我们直接举兵,把他们灭了,岂不是永绝后患?一旁看着稍微精明的人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开口说道:七弟此言差矣,只是挑衅滋事,便要一举灭国,岂不是失了我大国风范,没了那容人的气度。
何况这仗,可不是嘴皮子一碰,说打就能打的。
那三哥,你有何见解啊?宁王有些不服气的问道。
安王的头微抬,得意的说道:小小附属国,又能掀起什么风浪?依儿臣看,他们小国寡民,不足为惧,不如多送些粮食马匹,安抚他们,一来显示我朝的风范,二来,也展现我朝实力,让他们看清差距,望而却步。
真是两个草包,萧明岑蔑视的看着他这两个弟弟。
老二,朕看你一直沉默不语,你来说说。
萧明岑看着宁王说道:七弟怕是忘了,大哥是怎么没的。
当年大哥奉命征西,引擎地落入敌方圈套,才导致英年早逝。
虽然西辽国是个弹丸之地,可他们擅长骑射,常年游牧,身体健壮,且团结一心。
要想举兵,并不是件易事。
那难道真要如三哥所说,要当个缩头乌龟,拿东西去讨好他们吗?宁王撇着嘴不服气的看着安王,心里暗暗有些生气二哥为什么不帮着自己说话。
而三弟这个做法,表面上听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却治标不治本。
一味的退缩,只能让他们认为我朝没有实力,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二哥说了这么多,你又有什么好想法呢?安王抱着胳膊,质问道。
萧明岑勾起嘴角笑了笑,看向皇帝:儿臣认为,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哦?怎么个釜底抽薪法呢?皇帝倒是对他的说法很感兴趣。
西辽国虽日益壮大,可却也有弊端。
萧明岑侧身看向众人:西辽国人骁勇善战,最爱挑起争端,说的不好听些就是有勇无谋,不如深入内部,各个击破。
儿臣听闻西辽国主拓跋信与其舅舅曹骏在治国方面意见不和。
这拓跋信在十岁登基,他的舅舅曹骏辅政,如今拓跋信羽翼渐丰,早已不满曹骏的暴政,儿臣看这突破点,就在拓跋信这里。
皇帝看着眼前款款而谈的萧明岑,心里不禁感叹,自己虽不喜这个儿子,可是他却是有真才实学,沉稳多思,确实能当大任。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那依你之见,这件事,派谁去做合适呢?儿臣认为,六弟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萧长渝不可置信的看向他,他一定是故意的,此时自己怎么能离开阿影啊,他立刻上前推辞:儿臣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诶~老二说的颇有道理,你前些日子去过边境,与他们打过交道,经验一定比他们丰富。
莫要再推辞了,即日便启程吧。
皇帝一脸不容置疑。
是。
萧长渝不情愿的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