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2025-04-02 00:57:37

慕长歌让人收拾了一个院子出来,让这些仆妇先都在院子里住下,接着便坐上马车出城了。

这些仆妇虽然有一把子力气,可没受过训练,做护卫是不行的,慕长歌出城,便是去给她们找师傅去了。

白玉庭养的那些老弱孤寡,就在城外的庄子上,慕长歌发过誓要好好奉养那些人的,说到就要做到,她给庄子买了几百亩上等良田,给庄子上又找了两个夫子,还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教庄子上的人种瓜果养猪羊,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嘱托了。

慕长歌眉头提前通知一声,便到了庄子上,村长一家只有他媳妇和孙子孙女在家里,见定国公主的车架到了家门前,赶紧带着孙子孙女出门迎接,请邻居去地里喊村长,又摆上家里的果子点心,还拿出珍藏的茶叶来给慕长歌泡茶。

慕长歌就摆手道:本宫今日来,是有些事要找你们帮忙,不必这样劳师动众的。

村长媳妇点头嗯了一声,就不说话了,只是局促不安站在那里,身后还跟着一个两岁多点的孩子。

村长家好几个孙子孙女,不过都被村长媳妇给关在了里屋,不让他们出来闹哄,只有最小的一个不听话,村长媳妇只能把他带在身边了。

慕长歌指了指立在门口的凳子,说道:你也坐,不用怕的。

说完她又对双喜说道:双喜,你去把咱们带来的点心给那几个孩子分一分。

双喜答应一声,拿了点心匣子,先给了那个小孙子一块,接着就进了屋,慕长歌看不见他给孩子分点心,但却听见好几个孩子的欢笑声。

村长媳妇没有坐,还是站在那里,连头都不敢抬,慕长歌就说道:本宫这次来,是有事想拜托你们。

本宫想养几个女护卫,你们庄子上可有拳脚好的人,本宫想聘他进府里做个教习,专门教导那些女护卫武艺。

村长媳妇以前就见过慕长歌一面,那个时候她是跟白世子一块来的,定国公主年纪不大看上去却威严华贵的很,说话行事都很有气度,那一面是远远看到的,现在跟这个公主离得这么近,她心里其实是打颤的。

不过慕长歌说话很和气,态度也和善的很,村长媳妇心里的胆怯慢慢少了一些,也敢大声些跟慕长歌说话了。

回公主您的话,这庄子上会武艺的倒是有几个,可您也知道,先前白世子把他们那些老兵养在这庄子上,那是因为这些老兵都有了残疾。

剩下的村长媳妇没有再多说,身子有残疾的,怕是不好教授别人学武了。

慕长歌听她这样说,却没再回话,而是笑着问道:你们这村子的男人,都是上过战场的,拳脚功夫都是了得呢。

我上次和白世子一起来,见有人教授自己的BBZL孩子习武,也不知道你们村里有没有会武艺的女子?若是有的话,正好到本宫府上做护卫,本宫府上就是一般的护卫月银也有二两,一年四季六套衣裳,每日里馒头管够,一天两顿都有肉。

若是真有本事的,本宫自然还另外有赏。

慕长歌一边说公主府护卫的待遇,村长媳妇一边在心里算,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吃穿都不用花家里的钱,这二十四两银子,都是净剩下的了。

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刨除去嚼用,一年能攒上几两银子就是好年景了。

庄子里大部分的人家,可能一家子的积蓄,也没有十两银子。

她心热眼也热,可家里却没有会武艺的女孩,要说洗衣做饭侍候人,那家里的女人都能做,做护卫却是不行的。

村长听到慕长歌来了,赶紧从低头就跑了回来,进门后先洗了洗手脸,又换上新鞋子,才进来拜见慕长歌。

慕长歌见了村长,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村长愣了愣,便垂首说道:公主殿下,我们村里的老兵倒是有不少会武艺的,可身上都有残疾,怕是不能担此重任啊。

慕长歌就笑道:本宫找人来,只是帮忙教授女护卫拳脚功夫,有些残疾不碍什么事的。

村长想了想,就说了两个人名。

这两个人看起来都六十来岁,一个是跛脚,一个左手少了四根手指,不过精神都还好,行动之间也利索的很,并不像一般身有残疾的老人那样精神萎靡。

慕长歌看了两眼就立即答应下来,说道:这事就这样定下了,你们今日在家里收拾收拾,明日便去公主府吧。

接着她便又说道:本宫的公主府上正在找武艺娴熟的女护卫,你们若是知道会功夫的女子,尽可像本宫推荐,本宫是不会亏待她们的。

给女护卫的拳脚师傅找好了,慕长歌就不怎么出府了,除了去宫中给父皇母后请安,她就是在自己的府中念佛了。

不过她到底在佛堂里做些什么,也没人知道的。

赵皇后自然知道慕长歌这么做的原因,不过在昭明帝面前,她还是偶尔会叹口气,为女儿发愁的。

昭明帝忙着国事,肯定不能经常在他的面前唉声叹气,那不是让他心里厌烦吗,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说,那样显得自己这个母亲,对女儿太不关心了。

只有偶尔说上一两句,才能让昭明帝知道慕长歌还不对劲,才能时不时的心疼慕长歌一下。

就这样一直过了年,慕长歌还是不怎么出门,要么在进宫侍候昭明帝赵皇后,要么窝在公主府里。

刚到八月,北边便下了一场小雪,夹衣还没穿几日,就得穿上冬衣了。

姚九娘手里端着木盆,从外面洗了衣服回来,刚进门,就听到屋里一阵阵的咳嗽声。

她脚步变得轻了些,蹑手蹑脚地进了自己的屋里,她的表妹石英兰听见屋门BBZL被推开,就回过头来,见是表姐,便问道:九姐姐,你又去河边洗衣裳了,快过来暖暖手。

姚九娘就说道:我没事,今天不算冷,河里的水还没上冻呢。

石英兰撇撇嘴,小声说道:怎么不冷,前几日都下了雪了。

九姐姐,你别去河边洗衣裳了,家里不缺这点柴火。

姚九娘坐在炕上,把手伸进了被褥底下,也小声说道:大哥打柴不容易,咱们省的点用。

石家原本也是个富裕人家,靠贩卖药材为生。

谁知道一次出门的时候遇上了盗匪,虽然人没事,可是货物却被抢了个一干二净。

若是这样也就算了,可偏偏祸不单行,隔壁人家又失了火,石家的铺子连带着药材,都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那货物中,还有一些是赊欠的,石家只能东拼西凑些银子,把欠款给还上了。

可能是受了太大的打击,石家的家长石春生便病倒在床上了,这看病吃药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石家就靠着家中的两个儿子打柴和变卖家中的东西过活。

姚九娘是石春生的外甥女,从小父母双亡在舅舅家生活,这会儿石家银钱窘迫,她便去村边的小河处洗衣,好省些柴火拿去卖。

姚九娘暖着手,石英兰看起来却有些心事,在那里做针线活却有些心不在焉的。

姚九娘见她这个样子,就问道:英兰,你心里有事?石英兰咬着嘴唇,最后还是站起身来插上门,走到姚九兰身边,小声说道:九姐姐,我心里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姚九兰的手还在被褥底下,不由得就问道:你跟我有什么不能说的,咱们两个难道还有不能说的事?说着她的眼光变得揶揄起来,很显然是想到了别的事情上。

石英兰赶紧说道:九姐姐,不是你想的那样。

家里的日子现在你也知道,都快揭不开锅了,我就想,我就想到了一条出路。

舅舅家现在的样子姚九兰也是知道的,她听到表妹想到了出路,就赶紧问道:你有什么出路,那些不正经的事情是万万不可的。

石英兰相貌不差,以前家里还没出事的时候,就有媒婆上门了,只是没有合适的人家,才没定下来的。

她现在说有出路,姚九娘就以为她动了不好的心思,赶紧阻拦了。

九姐姐,你想到哪里去了,咱们家是清白人家,我可不会做什么有辱门风的事。

姚九娘点点头,脸上的表情也放松下来。

九姐姐,你还记得前不久家里来的信吗?石英兰小声说道:我看到上面的字了,那信上说京城的定国公主府找女护卫,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吃穿还都不用花钱,我就想,我就想...她话没清楚,姚九娘却听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这些钱绝对不算少了,再说若是真的去了,还省了BBZL家里的嚼用呢。

姚九兰就问道:这是真的?石英兰就说道:是京城的表叔写信来的,他先前是世子的亲兵,后来伤了腿,世子帮着他在京城安了家。

姚九娘想了想,就说道:那咱们两个去京城,一个月就是四两银子,一年就是四十八两银子,我听说高门大户过年过节的都有赏钱,说不定一年能攒上五十多两银子呢,这些钱完全够家里用的。

有上两三年,舅舅再做买卖的本钱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