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宋女首富发家记 > 第65章 南山技校

第65章 南山技校

2025-04-02 00:59:45

校舍还在完善之中, 报名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在确认了果真不用掏束脩之后,很多人家都带着孩子过来了。

河沿儿食肆的姐妹们都来帮忙,结果还是忙不过来。

尤其是负责解答疑问的柳福娘, 被婶子大娘们团团围住,嗓子都喊哑了。

当然, 彼此都是高兴的。

有人瞧见林悠然站在旁边, 讪讪地靠过来,小心翼翼地同她搭起了话。

先夸两句校舍,然后说说自己孩子, 最后终于进入正题——萝卜疙瘩的事, 是俺们做得不地道,吖吖别跟咱一般见识。

是啊, 早知道姓姜的是那样的黑心玩意儿, 给多少钱咱都不会卖给她!吖吖勿恼, 往后你就是咱南山村的活菩萨, 谁要再敢跟你作对, 我王婆子第一个不答应!……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拨了, 类似的对话每隔一会儿就要发生一回。

林悠然面上应承着, 心里却觉得好笑。

真让赵惟谨说对了, 这年头不流行做好事不留名,先把自己包装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光发热。

孙淳的祖母孙婆子过来, 笑骂道:一个个厚脸皮的老货,我家吖吖被姓姜的打上门那会儿你们在哪儿?如今瞧见好处了倒一个个上赶着套近乎, 我都替你们臊得慌!这话带着三分真心七分笑意, 说得众人面上发烫, 纷纷露出讨好的笑。

孙婆子骂完人, 转头又悄悄地劝林悠然: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 吖吖不如放宽心吧,这些墙头草们值不得你花心思记恨……有句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万一哪个心黑不怕死的放火点了成衣铺子,损失的还是咱们自个儿。

晚辈省得了。

林悠然屈了屈膝,真心受教了。

果然是个睿智的老人家,难怪偌大的孙家家风清明,上下三代人才辈出,不见一个浪荡子。

如今,孙淳如愿投入杨延昭麾下,据说在高阳关屡次出谋划策,极得杨延昭赏识,前程不可限量。

这边,孙婆子宽慰完林悠然,转头瞧见柳福娘被一群人围着,嗓子都喊哑了,当即心疼了,三两下冲过去,把柳福娘拉出来。

有人笑着打趣:孙婆子这是心疼孙媳妇了?我不心疼,指望着你们心疼吗?孙婆子笑笑,转头倒了盏茶水,送到柳福娘嘴边。

这下,不仅旁人,就连柳福娘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寻常人家都是媳妇孝敬婆婆,哪有老祖母反过来伺候孙媳妇的,没得失了身份!浅浅一盏茶水,柳福娘吓得都不敢接。

赶紧着,润润喉咙。

孙婆子毫不顾忌地喂给她,摆明了对这个未来孙媳妇的重视。

说起来,自打柳福娘和孙淳定亲,村里一直有人念叨闲话,说是孙婆子起初瞧上的是林悠然,后来孙淳差点断了腿,林悠然反悔了,孙家这才退而求其次选了柳福娘。

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连孙婆子瞧不上柳家丫头,一直在找林家说和这样没头没尾的瞎话都编出来了。

幸好柳福娘心眼大,拿林悠然当师父崇拜,她母亲刘娘子又向来与许氏交好,两家这才没有生出什么龃龉。

眼下,孙婆子当众来这么一出,一来是真心心疼柳福娘,二来也是为了让那些长舌妇们闭嘴。

柳福娘就着孙婆子的手喝了茶,红着脸说了句谢谢祖母。

众人一阵哄笑,这事算是圆满解决了。

想来以后再不会有人拿着这桩婚事做文章。

林悠然真心替柳福娘开心。

这丫头在娘家做了十八年的宝贝疙瘩,找了个夫家又是这样的门庭,是多少女儿家羡慕不来的,当真应了名字里的福字。

报名持续了三天,周围几个村子的学龄儿童几乎都在名单上了。

让林悠然欣慰的是,女童的人数丝毫不比男娃少。

这还要归功于一年来河沿儿食肆与成衣铺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林悠然招工时有个规律,女子优先、识字的工钱加一成,久而久之乡民们便形成了读书有用、女娃娃也能赚大钱的观念。

林悠然正欣慰地核对名单,冷不丁发现,自家娃娃居然一个都没报名!正要去河沿儿食肆揪人,就瞧见钱氏拧着林四郎的耳朵来了,后面跟着一脸忐忑的二丫、小花和顾大郎几个孩子。

林四郎一边走一边扯着嗓门叫嚣:我不用上学!我又不考状元!上学只会耽误我赚大钱!顾大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憨声憨气地说:我也不考状元,我要从军,做大将军。

林二丫扯扯林悠然的衣角,怯生生道:阿姐,学堂里教木工吗?如果教,我再报名。

几个小家伙的坚持突然给了林悠然灵感。

是啊,村里的私塾有多少学童是奔着考科举、做大官来的?等着新鲜劲儿过了,能剩下两成都够呛。

倒不如教教他们实用的本事。

我要重新规划一下教学方向,除了‘启蒙班’和‘儒学班’,还要增加‘技能班’,比如裁衣、刺绣、厨艺、木工这些就可以归入技能班。

招生方向也得重新调整,之前报名的多是学龄儿童,没有成年人,技能班尽量多招成年人。

学堂名字也要改一改,不能叫‘南山私塾’了,改成‘南山技校’怎么样?……林悠然兴致勃勃地说着,赵惟谨只含笑点头,时不时搭上一句:好,都好。

林悠然反倒不乐意了,嗔怪道:你就没点意见吗?赵惟谨瞧着她,目光很是意味深长,自然是有的。

那还不快说。

赵惟谨轻叹一声,佯装抱怨:我就觉得吧,技校的山长你就别当了,让给别人吧!林悠然皱眉道:不是你说除了我没人能胜任吗?难不成现在又觉得我不够格了?赵惟谨摇摇头,苦恼道:你是够格,不够格的是我。

是我不够大度,不想让自己的未婚妻日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无暇考虑。

林悠然反应过来,双颊一片绯红,胡说什么,谁是你未婚妻!赵惟谨圈住她的腰,温声叹道:吖吖,不能再逃了。

林悠然垂着眼,心底酸酸涩涩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喜欢赵惟谨,想和他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一点欺骗不了自己的心;然而一想到成亲这件事,她就无法自控地胆怯。

赵惟谨将她抱到怀里,下巴搁在她肩上,嗓音沉静,仿佛带着三分叹息:吖吖就当是心疼心疼我罢,我聘礼都准备好了。

林悠然怂唧唧地回应:明年,好不好?赵惟谨弹了弹她脑门,苦笑道: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吖吖怕不是——话音未落,棱角分明的唇就被林悠然封住了。

赵惟谨愣了一瞬,很快反客为主。

哪怕心知肚明她是为了蒙混过关,还是忍不住纵容她。

***南山技校正式开学啦!天公作美,前一晚下了雨,开学当天一大早便晴了,草木清新,风和日丽,暖融融的日头映得屋顶的瓦片都亮了三分。

学子们穿着青白相间的校服,坐着小马扎在操场上聆听林悠然讲话。

一并坐着的还有南山技校的夫子、校职工,以及保塞县数位有功名在身的仕宦。

可谓是给足了林悠然面子。

林悠然也没丢脸,偌大的学堂既体面又新潮,一应设施比京城的书院还齐全,尤其那个仿照现代图书馆建造的藏书阁,书架上的书放得满满当当。

说起来,这些书还大有来头。

皇宫里的刘美人,也就是刘娥,一直对林悠然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娘子十分关照,不久前听说她建了一所学堂,特意让宫中女官抄录了一些启蒙课本送过来。

京中贵妇有样学样,有送儒家典籍的,也有送杂学游记的,书架就这么不知不觉填满了。

宰相寇准有意在朝堂上提起来,官家抚掌大笑,直称是雅事一桩。

这下,南山技校得了好处,贵人们也博了个好名声,可谓是好上加好。

最有趣的是,学堂旁边还有个动物园,园中没有珍禽异兽,只有鸡鸭牛羊。

最初是林二丫几人带的头。

林悠然先前在马老大手里买了几十头大驴子,交给这帮娃娃看管。

没成想小家伙们责任感极强,即便过来上学了都不肯丢下驴子。

于是,在林悠然的纵容下,孩子们便自己动手,在学堂旁边围了一个篱笆墙,上课的时候就把驴子圈在里面,闲暇时间赶出来喂草饮水。

其余孩子有样学样,也把自家小牛小羊一并带过来,上午读书,中午放牛,下午再学学技能,傍晚便欢欢喜喜地带着自家牛羊回家。

每日清晨,校园内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校园外响起此起彼伏的咩咩、哞哞,一派勃勃生机。

中午,河沿儿食肆统一给学校师生送饭,偏偏有人搞特殊,磨着林悠然亲手给他做。

没错,这个人就是赵惟谨。

只因林悠然无意中说了一句那位姓陈的夫子瞧着年纪轻轻,课却讲得极好,这位郡公便醋了,走后门成了学堂的夫子,一本正经地端着书卷,摇头晃脑地带着启蒙班的娃娃们读《千字文》。

林悠然每每瞧见了都忍俊不禁。

最后一茬新鲜桐花,拌上鸡子清做了几个桐花煎饼,炸了一碟桐花卷,烫了一盅豆嘴儿桐花丝,还有你最爱的花蕊蜜汤……林悠然边说边把菜碟一一摆上桌。

赵惟谨也没闲着,姿态从容地点了茶汤,烫了碗筷,送到林悠然跟前。

两个人相对而坐,就着清风与山景,品着花蜜汤,温馨地吃着饭。

墙头上探出一颗小脑袋,花猫儿似的小脸扬着大大的笑,嗓音脆生生的:夫子,桐花煎饼好吃不?不等赵惟谨搭话,旁边就冒出另一颗小脑袋,笑嘻嘻道:师娘亲手做的,怎能不好吃呢?底下不知道藏着多少小家伙,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赵惟谨清了清嗓子,绷着脸道:今晨新学的六句,誊抄百遍。

墙头一片哀嚎。

林悠然笑得险些呛到。

赵惟谨看着她,眸中一片暖意,我幼时随皇祖母住在宫中,皇祖母常常望着高耸的宫墙说,让我长大后不要困在那里,要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那时候,我不清楚怎样的生活是值得喜欢的,现在知道了。

有事做,有人爱,有闲暇品茗,有良辰美景,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林悠然对上他深情的目光,轻声道:这也是我从前不敢奢望的理想生活。

作者有话说:二更送上!宝宝们明天见哦!(昨天的红包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