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喜事

2025-04-02 00:59:45

农忙结束, 已经是一月之后。

乡民们终于可以稍稍清闲一阵,紧接着南山村迎来一桩喜事——柳福娘要与孙淳成亲啦!柳福娘母家的亲戚都来了。

刘姥姥被众人簇拥着,盘腿坐在炕上, 笑盈盈地瞧着林悠然。

这还是林悠然穿越之后第一次瞧见这位睿智又心善的老人家。

不像原身印象中那般高大、年轻,但慈爱的模样却没有变化。

刘姥姥拉着林悠然的手, 连连点头道:出息了, 出去这么一遭,丫头当真出息了……当初原身被卖,刘姥姥很是不忍, 甚至想过把林悠然买下, 怎奈原身的继祖母胡氏不允,这桩事便成了老人家心底的遗憾。

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如今瞧着你过得好, 姥姥心里这块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

刘姥姥说着, 禁不住掉下泪来。

众人连忙劝慰。

林悠然压下眼底的湿意, 笑盈盈道:都是我不好, 早该去看望姥姥, 不然也不会叫姥姥多惦记这一年。

刘姥姥被她俏皮话逗笑, 苍老的脸上乐开了花, 这丫头,倒比从前活泼许多。

也有本事许多!旁边的媳妇们笑着应和。

可说上人家了?刘姥姥紧接着问。

这话林悠然可不好接, 只做出一副害羞的模样。

柳福娘在旁边脆生生地搭话:八九不离十了,是个顶顶好的门户呢!刘姥姥只当她在说笑, 随口应道:顶顶好的门户?难不成还是皇亲国戚?姥姥就是厉害, 一猜就准!满屋子的人一阵调笑。

这下, 林悠然是真害羞了, 胡乱应承两句便拉着柳福娘钻出了人堆。

屋外也不清净, 全村的儿郎们几乎都过来了,此刻正里里外外忙活着。

其中就有赵惟谨。

当然,没人敢让赵惟谨干活,他只要坐在这里对柳家来说就已经是极大的体面了。

仿佛心有灵犀,隔着重重人群,两个人默契地对上目光,相视一笑。

赵惟谨点了点桌案上的茶盏,无声地提醒她记得喝水——许是上次发烧落下病根,自打入了春林悠然就断断续续地咳嗽。

林悠然心里暖融融的,瞧着满院子披红挂绿的喜庆氛围,倏然间对成亲这件事生出些许期待。

刘娘子瞧见两个小娘子大大咧咧地站在门口,虎着脸把她们赶进了柳福娘的闺房,数落道:哪有新嫁娘出阁当日抛头露面的?没的叫人笑话——可不许再出去了!柳福娘拉着林悠然一起坐到炕沿上,撒娇:那吖吖也别出去了,在这儿陪着我,不然我紧张。

林悠然调侃:你还紧张呢?怎么可能不紧张……柳福娘红着小脸,害羞地拨弄着炕头的喜服和头饰。

林悠然笑笑,从腰间接下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递给她,温声道:这是我送的添厢礼,祝我家福娘百年好合,一生安乐。

柳福娘笑嘻嘻地扒拉开来,边看边说:是什么?方才就听见叮叮当当响了……呀,金银发簪?这也太贵重了!小丫头嘴上说着客套话,实际半点没有客气,美滋滋地对着镜子比划起来。

林悠然不由轻笑。

她送的是一对簪子,一金一银。

金的是累丝样式,一根根头发般的细丝绕成一对黄豆大的牡丹花,祈愿着富贵吉祥;银的那支亦十分精美,足足六朵线条古朴的兰花衬着莹润低调的银色,暗合了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

柳福娘想到这份礼物背后的深意,不由显出点点泪光,讷讷道:只有长姐才会在妹妹出嫁的时候送牡丹兰花钗吧?林悠然笑着逗她:既然知道,还不叫声‘长姐’来听听!柳福娘破涕为笑,亲亲热热地搂住林悠然的胳膊,软软地说着体己话:我家就我一个闺女,姥姥家孩子倒是多,却都是男娃,我从小就盼着有个阿姐……你是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二丫。

以后不用羡慕了。

林悠然笑着帮她把簪子戴到头上。

柳福娘瞬间开心起来,臭美地在镜子前摇头晃脑,说:我要跟初妆娘子说,今日就戴着它们出嫁!话音刚落,就见竹帘掀起,林三娘笑盈盈进了屋,瞧着林悠然亲昵道:这牡丹兰花簪阿姐准备了几对,这么多妹妹,可还够分?林悠然笑道:放心,等你出嫁之时,我必送对比这更大的。

林三娘面上一红,这才意识到竟把自己绕进去了,硬着头皮说:阿姐说什么呢,我可不是那个意思。

柳福娘笑道:害羞什么?我都听说了,张媒婆到你家提亲了。

林悠然惊喜道:是什么样的人家?四叔四婶可允了?左右没有外人,林三娘终究没忍住,害羞地同她们说了起来:是大哥哥的同窗,祖籍是咱们保塞县,父亲和兄长都是在东京做官的,官职倒也不高,我还是觉得配不上……阿娘自是愿意的,却也拿不准,不知道人家为何会看上我,生怕这背后有什么岔子……柳福娘眼睛一亮,道:我知道了!清明时来咱们村踏青的那几个小书生里……穿月白衣裳的那个对不对?林三娘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就说嘛,人家定然是看上你了!也看上了你做的点心!快别犹豫了,赶紧答应了吧,我瞧着那个小书生唇红齿白、和和气气的,倒是配你。

八字还没一撇呢,可别说出去。

晓得晓得。

柳福娘挤眉弄眼。

林悠然真心替林三娘高兴,这个丫头外柔内刚,聪慧有决断,无论到了怎样的人家都能把日子过好。

临近晌午,交好的小娘子们陆陆续续来看柳福娘,挤了满满一屋子。

小娘子们娇声娇气说着话,屋外的小伙子们都快打起来了——谁都想去小娘子的屋子送饭,因为呀,里面有自己的心上人!一帮儿郎争得热火朝天,突然,旁边伸过来一只修长白净的手,把摇摇欲坠的托盘稳稳接住。

众人齐齐扭头,登时愣住——博、博陵郡公?博陵郡公也跟他们抢活干?!赵惟谨顶着一道道火热的目光,姿态从容地端着托盘,敲响房门。

满屋子的小娘子笑嘻嘻地把林悠然推了出来。

儿郎们顿时恍然大悟,纷纷调笑,在讨好小娘子上,郡公和他们是一样一样的!林悠然到底是害羞的,飞快地看了赵惟谨一眼便低下头接住托盘,拽了拽,却没拽过来,一抬头,发现赵惟谨正含笑看着自己。

做什么?林悠然小声埋怨,软软的语调却像在撒娇。

赵惟谨受用极了,稍稍凑近她耳边,低声说:你端不住,我帮你送进去……他抬眼,瞧见几个扒着门框偷听的小娘子,笑意加深:顺便,叫她们认认姐夫。

啊啊啊!好甜啊!在吖吖姐姐跟前的郡公是不一样的郡公!小娘子们手拉手兴奋地转圈圈,宛如看话本磕到糖的模样。

快闭嘴吧!林悠然用力扯过托盘,红着脸回了屋内,水润的眸子藏着说不尽的情意。

赵惟谨转身,儿郎们一阵起哄,博陵郡公大度地没有计较,并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如今,他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南山村人了。

迎亲的队伍比约定的时辰早来了一刻钟,被婶子大娘们好一通打趣。

早来一刻钟就得多散一刻钟的喜饼可知道?咱们娘家人多,新郎官正好一一认认吧!不如说说,将来怎么对我家福娘好?若说不好,闺女咱们可舍不得让你领走。

……无论大伙说什么,孙淳都好脾气地应着是是是。

这边,许氏笑问一句:确实来得早了,新郎官就这么等不及吗?孙淳:是是是!说完才反应过来,顿时傻住了。

大伙一通爆笑。

从此,孙淳这句是是是就成了南山村的开心密码,只要是是是一出口周遭便是笑声一片。

很多年后,孙淳举家搬至东京成了三品大将军,南山村依然流传着关于是是是的传说。

***婚礼过后,南山村的生活重归平静。

南山技校出了一个小插曲。

技能班教授木工的先生年纪太大,病了,不能教课了。

林二丫主动找到林悠然,说要去看望先生。

林悠然自然不会阻止,还准备了银钱与礼物,让顾大郎和林四郎陪她一道去。

至于新的先生人选,林悠然犯了难。

要知道,木工活都是父子传承,很少有人愿意教授外人。

二丫班里那位老木工若非无儿无女,唯一的徒弟又先他一步去了,当初也不会同意过来教课。

许氏犹豫半晌,试探性道:吖吖要不要考虑一下谭木匠?林悠然难掩惊喜:是啊,我怎么把谭木匠给忘了!谭木匠就是自学成才,没有家族传承,人品正直,从不敝帚自珍。

当初因着翻斗车和屋梁的事林悠然就跟他打过交道,对他印象极好。

阿娘如何想到谭木匠的?好些天没见他,我竟一时没想到。

林悠然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许氏反应极大,慌忙解释:你忙,所以没注意,实际谭木匠经常来咱们村,前日果园里的鸭舍坏了就是他修的……那什么,我也没注意,是二丫告诉我的。

阿娘这是怎么了?林悠然不明就里。

没事没事,你回头跟谭木匠说吧,想来他会同意的。

许氏越说越慌,胡乱丢下一句就转身进了灶间,生怕林悠然追问似的。

林悠然看着她佯装忙碌的身影,敏锐地觉察到什么。

谭木匠果然同意了。

让林悠然意外的是,谭木匠仿佛早有准备似的,不仅对南山技校的《夫子守则》了如指掌,还十分认真地做了一套教学计划。

林悠然瞧着计划表上毫不陌生的格式和小标签,心情十分复杂。

这计划分明是仿照着她先前写给林二丫的学习进度表写的!合着这事不仅许氏参与了,她家二丫也推了一把?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林悠然邀请谭木匠到家里吃饭。

谭木匠特意刮了胡子,打理了头发,还穿了身新衣裳。

自打进了屋,他就显得十分紧张,一板一眼地回答着林悠然的问题,偶尔瞄上许氏一眼又飞快地移开视线。

许氏也不大自然,别别扭扭地低着头不看谭木匠,一看就是心虚的样子。

林悠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谭木匠走后,林悠然把林二丫揪到小黑屋审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林二丫一脸蒙:知道什么呀?阿娘和谭木匠……哦!林二丫恍然大悟,阿姐是说谭大叔送给阿娘的那些小木雕吗?阿娘悄悄藏在了床头的大箱子里,都不让我看——阿姐也想看吗?林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