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转身面向百姓,重重磕了三个头,我一介乡野村妇,并没有通鬼神之能,不过是故弄玄虚,骗取大伙的信任与钱财!那名献出闺女的汉子面目有些狰狞,信仰崩塌之时,虔诚的信众看来是那样愚蠢。
陛下,民妇有罪!祭司老泪纵横,苍老的眸中满是恳求,民妇之罪不祸及无辜亲眷,求明主开恩!放过民妇的孙儿吧!云乔放了那对孩子,命人将招摇撞骗的老妇押送大牢。
闹剧终了,刘轩带着汪祝一家特地前来叩谢皇恩。
劫后余生,两个孩子面上的恐惧还未散去,云乔心头一软,命十余名将士大张旗鼓的他们护送回去,并赐下银钱供他们读书吃穿。
有此一遭,想来他们孤儿寡母的日子不会再如从前那般难过了。
刘轩,朕需要你去做一件事。
那蜿蜒的河水不知吞噬了多少祭品,云乔眸光悠远,满是悲怆。
亲眼见证过云乔的手段与魄力,刘轩已然对这位多有争议的女帝恭敬无比:陛下旨意,草民自当鞠躬尽瘁!云乔轻叹一声:朕要你将汪祝兄妹的身世及祭台上的经过原原本本撰写出来,沿河两岸的百姓不识字,就以说书的形式,务必要让他们口口相传。
刘轩眸中满是叹服崇敬之意:陛下圣明!草民定不负陛下期望!待你归来之时,可愿入朝为官?云乔凝着刘轩,眸中满是赞赏与信任之色,朝廷需要你这样的官。
亲见刘轩讶异的双眸缓缓聚起了光,里头有热泪在晃荡,云乔知道,她没有看错人。
翌日早朝。
云乔点出工部与户部尚书,与百官商议了整整一个白日,共颁布了三道圣旨。
其一是颁布公文禁止生人活祭。
其二是更改太学制度,作为云国最高学府,不应只教授京都的贵族子弟,还需在考核中广纳云国各地的能人学子,经核查确认家中贫困者,不收取束脩,每年还有赏银。
其三是在各县建造学府,同样不收取穷苦人家的束脩,年考核名次前十,赏银二十两。
十两银子便够普通人家六口正常花用一年,如此一来,真正能读书的孩子便不用退学做工贴补家用。
如今的国库尚算充足。
一是因为近三年来没有大型工事。
二是因为阳徽皇帝留下的后妃都送到庵里去了,云措即位后还来不及大选,近一年来,后宫的花销是建朝以来最少的。
云乔下令缩减宫中用度,国库支出以兴办学府为先。
以肖复为首的大臣对云乔的决策存有异议:陛下,云国自建朝来注重文化民生,得以伫立百年,又何须在此事上大动干戈呢?还不够。
忆起那日之事,云乔心中仍有郁结,那日朕亲眼所见,庄稼汉从家里抱来闺女活祭,还以为是做了件利国利民的泼天壮举。
朕不容许再有许多家中贫困的子民读不了书,识不了礼,信鬼神,信胡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