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晨光稀薄, 天雾蒙蒙的。
周奚望着一米开外的林青,情绪异常平静。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周奚18岁后回国探望过外婆好几次, 但和林青一次都没碰见过, 至于两人最后一次碰面, 需要追溯到十年前。
也是一个冬天,在斯坦福大学的餐厅, 刚上大二的周奚一边刷着财经新闻, 一边排队等待饺子出锅。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扬城话, 林教授, 我们学校的中餐厅在高校圈里是很有名气的,好多留学生都慕名而来……自13岁离家后,周奚就鲜少听见乡音,乍一听,不由下意识回头,就这么看见被簇拥而来的林青。
她穿着一件剪裁合体的灰色西服,下面是同色裤装, 依旧是记忆中的齐耳短发, 嘴角噙着淡淡的笑,一双黝黑的眼睛蓄满了智慧。
周奚从未想过, 时隔7年, 会在异国他乡以这样的方式与林青相遇。
总是习惯做足准备和预案的她, 这一刻脑子难得地出现了空茫。
她怔怔地望着林青和那群人朝自己而来, 一步一步, 合着她的心跳。
她舔了舔嘴唇, 握着手机的手指有一点点紧。
在那群人距离她只有两米左右时,短路的大脑终于蹦出了第一个念头:等一下她叫我,我要理她吗?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还是装作不认识?干脆酷一点,转头就走……我不怎么吃面食,还是米饭吧。
久违的、陌生的声音与她擦身而过,击退她脑中所有杂念。
我们炒菜也很不错。
另一个声音附和着,陪着那人从她身边走过,渐行渐远。
面食区前,周奚半垂着眼睑,盯着因为太用力而隐隐发白的指关节,半晌后,笑得肩膀抖了好几下。
一起排队的华人学生讶异地打量她,眼底保持着一点警觉。
周奚不以为意,慢慢收起笑,面无表情地转过身,端走了煮好的水饺。
路过炒菜区时,她又听见了扬城乡音,但目光未做半分偏离。
时光如梭,一晃十年,又是同样的冬日,又是偶遇,但30岁的周奚早已心绪无波。
她平静地看着林青,听见身旁的齐琪问,林阿姨,你怎么在这里?我过来做讲座。
林青缓步朝她们走来,先冲齐琪微微一笑,再转头看向周奚,你好,小奚。
7年前,她未能认出自己,现在却能喊出小奚。
周奚对上她的目光,嘴角勾了点若有似无的笑,你好。
林青与她对视几秒,撇开头,问齐琪,你们是去成峰吧?对,约了9点,正准备去。
齐琪忙不迭回。
我也正打算走过去。
齐琪迅速瞥了一眼周奚,见她没什么明显情绪,才试着说,那要不一起走?林青点头应好。
齐琪咽了下嗓子,又看回周奚,那我叫下叶悠然?她就在前面。
周奚说完,径自往前走。
齐琪下意识想跟上去,脚还未迈出去就改了注意,挨到林青旁边,与她并肩而行,然后努力找话题,你是昨天过来的吗?周三就过来了,学校安排了几场讲座。
林青是D大的荣誉教授,没有教学任务,但每学期都会过来给师生做几次讲座。
那你住哪里?学校的招待所。
学校招待所还在啊?不是早就说要改造重建吗……周奚不紧不慢地走在前面,漫不经心地听着身后的对话。
没走几步,叶悠然就瞧见了她们,小跑过来,瞧见多出来的林青,愣了一秒后,赶忙自报家门,林教授,您好,我是鸿升的叶悠然,之前与您通过电话。
小叶,我记得。
林青淡笑着说,你好。
您好。
叶悠然笑意冉冉,余光却不动声色地在三人身上兜了一圈。
叶悠然自能看出齐琪和林青是旧识,但她有些疑惑周奚的态度。
既然三人一起过来,应该是已互相做过介绍,明确了彼此的身份,既如此,周总为什么没有趁机和林青聊一下?没等她多想,周奚已说:走吧。
来时的黑色轿车已等在路边,叶悠然看着一路沉默的周奚,为等下四人要怎么坐隐隐犯愁。
按理,林青德高望重,年龄又大,肯定不能挤在后排,可周总齐总都在,这种事哪里轮得到她来安排?眼看已到车前,叶悠然正想给只顾着和林青聊天的齐总打个眼色,就听前面已摸到车门的周奚说:让林教授坐前排。
闻言,齐琪恍惚才反应过来说,哦,对,林阿姨你坐前面。
叶悠然在心底缓松一口气,连忙拉开副驾的车门,请林青上车。
林青点头致谢,弯腰上车,侧身扣安全带时,看了一眼已在后排落座的周奚,只见她低头瞧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划拉。
啪,锁扣合上。
林青转回头,平静地看向前方。
**成峰紧靠D校,一眨眼的功夫,车子就到了楼下。
提前接到通知的创始团队早已齐刷刷等在门口。
待她们一下车,为首一位瘦高的男人立即迎上来,远远就冲着周奚笑,周总、欢迎欢迎。
在此之前,他并未见过周奚,但和其余三人都打过交道,所以一下就认出了周奚。
周奚伸出手,邓总,你好。
你好、你好。
老邓与她握完手,又去握林青的,林教授,您怎么会和周总一起过来?刚好在D大门口碰见。
怎么这么巧?老邓笑呵呵地又与其余两人握手。
随后,其余团队人员纷纷上前握手问好,一阵寒暄之后,老邓才将她们引向会议室。
周总以前来过南城吗?老邓边走边问。
来过一次。
齐琪从旁补充,十几年前,还是我念大学的时候。
这话让老邓讶然,周总和齐总很早就认识?齐琪先前并未提过和周奚的关系,只说帮他引荐鸿升资本,可现在看两人肯定是故交。
果然,齐琪玩笑道,可不是早得很,我俩还穿尿不湿时就认识了。
老邓哈哈笑了两声,倏地反应过来,那你们不就和林教授一样,都是扬城人?叮,电梯达到。
轿厢门在周奚眼前缓缓打开,与其同时,她听见林青说,小琪父亲也是科研所的,我们是同事。
老邓啊一声,齐总父亲也是科研所的?以前没听你你说过呀。
我爸是做行政的,不搞研究。
齐琪说。
原来是这样。
老邓把她们请进电梯,又问林青:那您是不是也认识周总的父母?齐琪和周奚是打小认识,林青和齐琪父亲又是同事,扬城又不大,搞不好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老邓觉得这推测很合理,但话落,轿厢内的气氛却陡然跌到了谷底。
他不明所以地望向被问的林青,发现她双目平视前方,目光落在电梯的镜面的某一处,像是……看周奚。
近乎诡异的几秒静默后,林青缓缓开口,认识。
不止老邓,其余人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氛围。
好在电梯很快就到了成峰所在的楼层。
老邓连忙又扯起笑,把人请进会议室。
众人按桌牌落座,老邓代表成峰致欢迎词,并郑重地把公司管理层人员逐一作了介绍。
成峰管理层一共7个人。
5位是原创始团队,2位是外聘管理人员。
和大部分科创型企业一样,5位创始人全部为技术性人才,承担着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工作。
我们几个都是搞技术出身,财务和销售上是门外汉,所以去年特别邀请金总和张总加入团队。
老邓顿了下,手抬向林青的位置,今年,又非常幸运得邀请到林青教授做公司的技术顾问,让我们团队的实力更上一个台阶。
待把人介绍完,老邓看了眼面前的笔电,准备继续介绍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
熟料,对面的周奚抢先一步打断他,邓总,关于成峰的基本情况,前期我们已做过充分的调研,上午这些信息就不用聊了。
鸿升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成峰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
周奚干脆利索地给本次会面定下主基调。
老邓立刻道好,说:这样吧,周总您想了解什么,直接问,我们一定知无不言。
周奚颔首,递给叶悠然一个眼神,后者心领神会,迅速接过话题主导权,邓总,各位老总,我这边有几个问题想和大家确认。
你说。
和周奚一样,叶悠然没有废话,单刀直入,去年,除掉ZF补贴和返税,成峰实际亏损多少钱?上一秒才承诺知无不言的老邓脸上闪过一丝赧色,他完全没想到,鸿升抛来的第一个就打脸。
虽然绝大部分VC都不会要求初创企业必须盈利,但一家能赚钱的企业肯定比只会亏损的企业更让投资者看好。
在成峰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里,刚刚过去的一年,公司已实现收支平衡,有了微薄利润,但叶悠然问的是除掉ZF补贴和返税后,说明鸿升并未被财报迷惑,仍然看穿了公司依旧处在亏损的事实。
谈判桌上,讲究的就是气势,鸿升第一个问题就让成峰矮了三分,先声夺人占了谈判的优势和主动权。
老邓在心底叹口气,报出一个数字,5700多万。
叶悠然快速记下,又问出下一题:从财报看,去年公司盈利点是IC定制设计,占比高达70%……叶悠然语速很快,不到一小时,就围绕财务状况、专利技术权属、研究队伍稳定性等问题接连发问,让老邓和创始团队应接不暇。
而且,他们渐渐发现,和之前见过的所有投资机构不同,鸿升不仅懂财务,懂管理,还懂技术,更懂成峰,所提的问题几乎无一不切中成峰的要害,尤其现在这个,更是直插心脏。
成峰过去3年,研发投入每年按照15%以上的增长率递增,去年更是占到了企业成本的65%,高达4300万。
从数据看,三年内,你们一共启动了12个项目,但至今没有一个有产出,而且……叶悠然稍顿,语气添了两分锐利:每一个项目从启动到撤销,研发时间均不超过半年。
这些数据外人来听没有什么问题,搞研发嘛,不就是反复试错、不断探索的过程吗?可是,作为成峰的上两轮投资人,和干了一辈子科研的林青却听出了问题。
她们不约而同的看向老邓,却见他沉默着,神色变得异常凝重。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静默,半晌,老邓才地开口,周总,我知道您在质疑成峰战略定力不足,盲目跟风,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那是什么?周奚问。
是……老邓抿了下唇,视线若有似无地看向林青,欲言又止。
周奚看他半天没是出个所以然,接过了话,既然邓总开不了口,就让我来帮你说吧。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的确不是成峰团队的主责,而是三年前成峰与D大签订了强基工程产学研合作协议,执行承担D大的学术研究和任务,但是三年来,所谓的高校强基计划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推进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名头,烧钱造论文和套科研经费。
周奚抬眸看向林青——D大荣誉教授,全国强基工程的副总指挥,高校强基工程产学研计划的领头人,冷冷地撇了一点嘴角,林教授,您说我说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