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成庶子的庶子[女穿男] > 第105章 249-251工作+宅子

第105章 249-251工作+宅子

2025-04-02 01:01:58

秦贞头一天上班,幸好还有两个熟人。

三人也就前后脚到的门口。

徐志明见他下车,笑道:真巧,一起进去吧。

秦贞笑道:我还担心,自己来不知道路,现在好了,两位师兄带着我一道儿。

李玉杭道:我小时候倒是来找这里找过我二叔。

还在里面的藏书阁看过书。

这么一说,秦贞才发现,三人里面也就他是从小地方来的。

徐志明怕他什么都不知道,边走边给他介绍翰林院的布局,每个殿、每间屋子的用处。

秦贞都一一记下来。

到了里头,翰林院的大人们还没来上班,三人在院里站了一会,才瞧见几个翰林学士过来了,其中有个姓燕的学士笑道:徐修撰、李编修和秦编修是吗?三人忙应了一声。

怕大家不认得他们,顺便挨个来了个自我介绍。

燕大人道:你们今日第一天来,几位大人都不在,交由我来带着你们,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也就是帮忙查查资料什么的。

三人跟着燕大人到了办公室,才知道翰林院其实并不是太忙,如果有需要会被征调到别的部门帮忙,如果没有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近大家在编写一部农书。

里面除了记录农具和农作物的种植之外,最主要的是把农作物的作用给写出来。

以前的农书介绍的大部分是如何种植,至于你种出来做什么,也没详细说。

这次他们就得详细说明,算是对以前的农书的一种补充。

而且本朝疆朝缩减了一大半,许多东西其实已经不适合种植了,他们这种就分片划分,将适合种植的,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产量如何,都得写得清清楚楚。

给秦贞和李玉杭分配的任务,是查找一些适合经济的作物,比如棉麻一类的。

秦贞看那纸上密密麻麻,许多都没见过的东西,一下子就头大了。

这工作怎么就轮到他了,应该把沈君月给喊来的。

徐志明倒是比他们两人好些,对方是状元,一上来就是从六品的修撰,燕大人直接让他去做后期钉正去了。

不过说实话,也得查资料。

但相对来说,比秦贞他们方便一些,一切都以秦贞两人这边的查找为基础,到时候不管是编写和修正,都得依托原来的资料。

秦贞他们需要把东西在哪本书上找到,再标明在哪页上,分门别类放好。

算是做最初的鉴定。

李玉杭在京里长大的,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大清,更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生活中不常见的东西了。

李玉杭道:秦大人,这些你认识几个?秦贞道:不太多,这几个没听说过,也有可能咱们那边叫的名字与这上头的不一样。

就像苹果,在这年头都叫紫奈。

金银花也有好几个名字,更别说各地的方言不一样,叫法更是千差万别。

红薯地瓜,土豆山芋就是最好的例子。

秦贞看得头挺大,想了想道:要不咱们先找这几个认识的吧,不认识的我回去问问我娘子。

李玉杭头刚点了一半,突然顿住,奇怪道:你娘子认识这些?秦贞点头,她在这方面挺有研究的,在果树嫁接方面,与农作物培育上头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她种的葡萄和果子,比别人种的个头都大,口感也好上许多。

要不是,他们那片山地才买了没多少时间,树太小产量跟不上来,否则他感觉他们家的果子会挺出名的。

以后时间久了,想不赚钱都难。

这次他听说,沈君月又买了一地,而且与赵家、邹家,还有王家一起合作,去年冬天他们种的麦子什么的都是沈君月经过养育之后育出来第一代。

本来今年打算继续育种的,结果被家里人给推出来。

所以,只得将双儿留了下来。

李玉杭不可思议道:真厉害呀,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女人种地种得特别好的。

京里的女人,除了会种花之外,怕是连锄头都拿不起来。

秦贞笑道:我娘子今日去集市买葡萄树了,待结了果子,我给李大人带两串。

李玉杭抽抽嘴角,你这连树都没得,想要吃上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去了。

两人正说着,就见燕大人走过来道:这里头的东西两位大人认识多少?秦贞把自己认识的给说了一遍。

燕大人道:果然是从乡下来的,这事就交给你们两人了,好好干,咱们不着急。

对了,我听说秦大人还擅绘画,咱们这些农作物到时候还是需要配图的,秦大人把这些资料标注好之后,能否帮忙卫大人一并画插图。

秦贞笑道:没问题。

燕大人道:那就好,你们先忙吧,希望两天之内把这些资料找全。

秦贞:……李玉杭冲着燕大人的背影呲了呲牙,牛逼什么呀,也不过是比咱们早进来三年。

秦贞道:我看燕大人年纪挺大的了,还以为来很久了。

不过早来就是前辈,前辈说得准没错。

李玉杭噗的一声笑了,中进士这种事情,怎么能看年纪,你瞧瞧我和明智,今年都二十八了,再看看你,今年也才十八九岁,你说气不气人?秦贞不好意思道:是我肤浅了。

李玉杭道:行了,咱们一起找吧。

李玉杭虽不认识植物,也不妨碍他查资料。

两人一边查一边记,一早上查了十来种。

秦贞都把书名和页码记得清清楚楚,怕整理资料的大人找不到,还特意把用到的书名从上到下放了起来,顺便编了个号,在里头加了个书笺,再在作物的名称后面,附上简单的简介,标注书名和页码。

这样找的时候,按上头的记录会更好找一些。

李玉杭道:你还真是……这么老实啊。

打发他们做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明明就是瞧不上他们新人嘛。

秦贞道:师兄觉得这样不方便吗?李玉杭摆摆手,你觉得好便好吧。

秦贞见李玉杭找了一会嫌弃书里面土太多便坐到一旁去了,他翻书时特意将书离李玉杭远了一些。

李玉杭道:我去倒些茶水来。

秦贞应了一声,埋头继续翻找。

做为一只,从头到尾都觉得勤能补拙的书呆子,秦贞找到资料的时候,先是从头到尾过了一遍,确定这个东西他见过之后,便将书里描术的与他记忆中不太一样的点给用笔记录下来,回去再问问沈君月。

如此一来,他一天下来,也就找了二十来种植物。

燕大人过来看两人的工作成效时,就见秦贞拿着笔在本子上奋笔疾书,李玉杭则在一旁喝茶。

燕大人脸黑了黑,李大人这是都找完了?李玉杭道:还没呢,找了一半了吧,按大人的要求,明日下午应该能全部找完。

燕大人被噎得就差翻白眼了。

看了一眼秦贞写的东西,道:行了,今日就先到这儿吧,你们明日继续过来。

明日什么时候找完,什么时候下衙。

李玉杭一时没忍住,把手里的杯子重重放到了桌上。

忍不住吐槽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早来几年吗?秦贞道:师兄您先回吧,我这里还有点没记完。

一天相处下来。

李玉杭给秦贞的评价,老实巴交。

一幅没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不过人确实很好相处。

徐志明道:真羡慕你,能和秦大人一起,你不知道就我那儿,说是一起钉正,事实上也就我一人……听说翰林院的几位大人不在,下头这些就散慢了不少。

再加上过段时间要进新人了,他们也纷纷开始在吏部那边侯官,所以对于手上的事情都特别不上心。

他虽说是一进来就是修撰,可那边都是资历比他老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呢。

他就是个苦命的小蜜蜂,从早嗡嗡嗡到晚上,这不还有一部分没校完,晚上还得继续,待明天还有新的任务得校。

他这么一说,李玉杭倒是心理平衡多了。

你还真别说,我与秦大人一起,他是什么活都能干,从来不叫一声苦。

早上时,他还翻了一会,到后来全是秦贞接手了。

他也就在旁边打打下手。

帮忙煮煮茶,与秦贞聊聊天。

这简直是神仙一样的工作伙伴。

徐志明道:所以,你就该偷着乐了,我听燕大人说,让他过两天与卫大人一道去画插画。

若是秦贞去画插画了,那么接下来翻找资料的事就只能李玉杭一个人来了。

李玉杭:……秦贞今日收获蛮大的。

虽然被扑了一脸的灰,连鼻孔都黑了,出去时像个挖煤的。

不过人特别精神,眼睛特别亮。

一见到小勇就开心道:一会回去路过点心铺子时,我要买些零嘴儿。

小勇道:好!秦贞开开心心地上车,一掀开帘子,还没瞧清里头的情况,就听沈君月道:你今日可有什么开心的事?秦贞嚯了一声,你怎么来了?沈君月道:不是说好了一起去看宅子的吗?秦贞恍然,这会去还来得及吗?沈君月点头。

他发现,这年头虽说早上上班时间特别早,但下午下班时间也不迟,现在也才刚到申时。

沈君月道:怎么样?第一天上班。

很棒。

关键是翰林院的书,比外头的书齐全不说,版本还要高级一些。

外头许多书,都有那种东拼西凑的感觉。

就跟纯种狗和串串差不多。

沈君月生生被口水给呛了一下,能把书和狗比么。

对了,我们目前正在编一本农书,上峰燕大人让我帮忙查资料,好方便后面整理的大人翻阅,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

他今日只记录了十二种,希望明日能早早把东西找全,到时候好把余下的给记上。

沈君月翻了翻道:这个不能种山地,你没瞧见咱们那边中有,但是枝叶茂盛,却从未长果子吗?还有这种树,种的时候必须二雌一雄,否则也不会结果子,就算是结了最后也会掉下来……秦贞:……别惊讶,都是一样的道理,否则为什么有的鸡蛋能孵小鸡,有的却不能。

秦贞让她慢慢说不着急。

他把记录的东西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统统给改了过来。

沈君月说得口干舌燥,一连喝了两杯茶水,你这是让我帮你钉正工作?秦贞抬头,一脸懵逼地看着她,不可以吗?沈君月一噎,她突然发现,秦贞现在瘦了,颜值嗖嗖嗖地往上升,明明还是跟以前一样呆,不过——确实,你也提不起力气骂他。

也不是,就是觉得我这是在做无名英雄。

秦贞想了想道:要不,明日我与上峰说说,聘您做校外编辑。

……秦贞改完,就发现他记录了十二个,其中有五个都有些小问题,余下的是资料不全。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里面,十有八九都或多或少有问题,沈君月若是出书时挂个名,感觉一点都不过分。

秦贞灰头土脸的,穿着一身官服。

回家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这才和沈君月一道去看宅子。

到一枝香胡同两人还等了一小会,孙会长才过来,笑道:不好意思,今日到了一批货,刚才入库呢,误了些时间。

沈君月道:无防,咱们也是刚过来。

两人随着孙会长进了胡同,右手边第三家就是。

门口挂了个朱字。

孙会长道:这宅子是原先吴省的朱会长家的,不过后来孩子们都大了,他们就在柳树胡同盘了个四进的大宅子,这边就想出手,回点本钱。

秦贞奇怪道:他们家按说不缺钱呢,怎么就想卖宅子了?孙会长笑道:还是大人心细,不瞒您说,他们家出了点事。

大儿子那日喝多了酒,与人打架,把人给打伤了,而对方是官家,这不朱大公子就被抓进去了,朱会长把凑的银子全给凑了,可是对方还是不行,如今也只能卖宅子了。

他们凑钱救人呢,宅子价格就能往下压压价,关键是钱得速度快。

沈君月道:咱们先看看里面再说吧。

朱会长就在宅子里等着。

领着两人在里头转了两圈。

宅子不大,说是三进的宅子,其实格局极小,与他现在住郑王那宅子大小差不多,只不过两个院子格成了三个。

沈君月道:我觉得这宅子除了小点,其余的地方都还不错。

房屋特别新,价格还能往下压。

朱会长,咱们回去再商量商量,两日后给您答复。

朱会长道:好,您慢走!刚出胡同,又碰上两辆马车,在胡同口停了下来。

孙会长道:怕是来朱会长家的吧。

三人在旁边瞧了一会,果然见进了朱家的门。

秦贞道:这么说看宅子的人还挺多?沈君月道:不是一直都这样吗?一幢宅子若是挂出去无人问津那才可怕。

说着拉了秦贞一下,示意孙会长要回家了。

沈君月道:孙会长这么忙还特意过来带路们看宅子,改日咱们请您吃酒。

孙会长笑道:夫人别客气,咱们都是宛省来的,不帮忙哪还指望谁呀。

孙会长说了两句,便与两人挥手告别,急吼吼地坐着车走了。

上了车,沈君月道:小勇,你这两天有时间帮忙查一下朱家的事情。

小勇应了一声,赶着车又去了另一家看宅子。

这家也属于药材胡同这一片。

比起朱家的宅子大了不少,不过屋子却破得很,想要住人起码得好好修缮一翻。

沈君月道:这宅子要是翻新一下,估摸着得三四百两。

再加上里头的家具等等,一应下来得格外增加七八百两的花销。

再加上买宅子的钱,几乎把他们的家底都给掏空了。

进了京才知道,银子根本就不叫银子。

唯一让她觉得不贵的怕也就是盐了,相比较来说,京里的什么东西价格都高,但是盐价却全国统一。

至于米粮,铺子里的老板统一口径,咱们这米可是上好的XX……事实上米的质量与他们老家一毛一样,有的甚至还不如老家的新鲜,可人家咬死了不承认,反正就这价格你爱买不买。

秦贞和沈君月一下午看了三家宅子。

或者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来。

想要找到可心可意的着实挺难。

沈君月道:你觉得哪家好?秦贞道:朱会长家的,就目前来说,足够咱们住了。

至于后面的事谁说得准,他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京都,他更喜欢到下头去。

地广人稀,百姓更加淳朴可爱,就像青平县,虽说穷了些,可日子过得相当舒适。

邻里之间的关系,少有京里这种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今日在衙门上班,说实话不如去学校当老师。

沈君月道:那就朱会长家吧,一枝香这个名字也好听。

秦贞:……沈君月性子急。

和秦贞一敲定要朱家的宅子,立马将碗里的饭给塞到嘴里,和小勇一道去了会馆找孙会长了。

秦贞还能说什么。

反正也不让他付钱,继续坐在桌前吃东西呗。

吃完饭,宋贤也从外头回来了。

见秦贞往后院走,宋贤快步跟了上来,阿贞,求你个事。

这求字把秦贞给噎了一下,忙道:什么事啊,这么客气,吓我一跳。

他这几日到处看宅子,终于看准了一个,今日下午领着他娘过去,也瞧过了。

二进的宅子。

在凤尾胡同,与秦贞看中的一枝香胡同还挺近,同属于这片的药材区。

价格在四千五,如今他娘手上只有四千,而他自己身上也没多少银子,一家人总得留些生活费不是,于是便想向秦贞借个五百两。

秦贞道:好,我一会问问娘子,师兄什么时候要?宋贤苦哈哈道:越快越好。

秦贞点头,到后院将小七给放了出来,领着小七和宋贤一起在前头踢了会球。

宋母见两人一鹅玩得很开心,也将窗子支起来看了一会,宋贤见宋子瑞站在门口,笑着喊了他一声。

十一二岁的少年,正是好动的时间。

被人一招呼就过来加入其中了。

三人一鹅踢了小半个时辰,沈君月和小勇两人也回来了。

秦贞将球踢给小七,迎了上去,道:怎么样?沈君月笑道:不怎么样。

她去晚了一步,今日下午他们见着的那家,已经把宅子给定了。

秦贞:……这速度也够快的呀。

沈君月道:没事,这几日咱们再看看。

秦贞道:其实有个事得求你帮个忙。

沈君月扭头看了他一眼,忍不住乐了,这卑微的模样有点儿意思,什么事?咱们分开这些日子,你找了个相好的?见日子稳下来了,想要进门?秦贞忙摇头,没有的事,就是宋师兄不是看上一幢宅子吗?价格有点美丽,你也知道,我这一两年内都没什么进项,以前赚得钱都拿给家里了……沈君月打断他的废话,爽快地答应了:好,要多少!秦贞开心道:谢谢大爷!跟过来的宋贤激灵灵打了个哆嗦。

喊老婆大爷什么鬼?沈君月被这句大爷给呛得咳了两声,缓了一下才道:宋师兄瞧中的哪里的宅子?多大的,怎么这么贵?京都的二进与他们老家的二进还是有差别的。

药材区这片大部分都是二进、三进,价格这几日她也在看,不可能四千五。

宋贤道:凤尾胡同的。

沈君月道:是不是主家姓梁?宋贤点头。

沈君月道:他们家的宅子有些问题,别买。

梁家二进的宅子与朱家三进的差不多大小,这价格倒是挺便宜的。

本来她今日打算去梁家瞧瞧,不过小勇说,梁家那宅子挂了好几年了都没卖出去,他听人说是地契上有些问题。

宋贤暗暗吃惊。

沈君月把小勇叫过来,把这事给说了一下,小勇把听过的都给突突了出来。

三人听得均沉默了一会,小勇道:大人想买宅子肯定也不能急于一时,咱们慢慢找就成了,瞧中了哪个,再交待小的,小的去帮查查底细,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沈君月道:是呢,咱们才来许多事情不清楚,仔细些没错,若是师兄觉得可以,不如再等两日,咱们再打听打听。

宋贤和秦贞一入京都就关起门来努力学习,哪里打听过这些,也就是最近家里人上京了,才想着买宅子的。

宋贤道:我一会与我娘说一声。

秦贞道:师兄你别着急,待过了庶吉士考试之后再找宅子也不迟。

宋贤应了一声,转身去找他娘了。

秦贞唤了小七一声,将它领到后院给送进了笼子。

这几日有些忙,都没怎么注意过它,只说沈君月给它挑了两只女盆友。

刚才放小七出来时,他没仔细瞧,如今把小七领到后院,就见原本在窝里正吃东西的两只鹅突然就安静了,跟发现鬼子进村似的,速度躲到了角落里。

秦贞瞄了瞄两只躲的位置,果然存在感极低,怪不得刚才他过来时,都没瞧见窝里还有别的鹅。

小七大摇大摆昂首挺胸地进了自己的窝,而后习惯性地往那里一戳,冲着秦贞发出了嘎的叫声。

秦贞再看了一眼旁边缩着头,一动不动的两只母鹅,好笑道:你不可以欺负小朋友知道了吗?嘎!第106章 252-254农书+插画+表扬秦贞和宋贤这两个难兄难弟。

依旧得在这座小宅子里窝着。

秦贞第二日,没等小勇喊就爬了起来。

厨娘也早早把早饭给准备好了,有可以在家里吃的,也有可以带到路上吃的。

小勇送他上班时,道:大人,其实您不用搬走的,王爷都说了,这宅子您就是主人。

秦贞想想手里的地契,怕是郑王临走时都给这边交待好了。

不过白得人家的宅子,确实不太好意思。

该买还得自己买。

因为昨天晚上收拾好就睡了,他看了看时间还不到一更天。

今日爬起来就特别顺利。

到了翰林院门口,徐志明和李玉杭也是前后脚到的。

今日的工作继续昨天的。

昨天干了一天,经验谈不上,找什么样的书目,差不多都摸准了。

工作效率比起昨天快了不少。

到中午时就将单子上的东西给整理了出来。

秦贞便利用余下的时间,将找出来的东西记录到小本子上。

李玉杭道:你记这些做什么,完全可以借了书带回家看的。

秦贞道:我习惯这样了。

燕大人过来时,见两人都查找完了,还特意检查了一遍。

一瞧纸上的字,就知道是秦贞记录的。

条理清晰,特别好查找。

见秦贞今日依旧在本子上记东西,奇怪道:秦编修记这些做什么?秦贞道:以前没看过这方面的书,这次借着找资料,瞧了几眼,学了不少的东西,便记下来,以后有时间也能翻翻。

他以前一直觉得种地有什么好种的,可如今翻了翻资料才知道,地确实很好种,但想要种好,种精里面的门门道道可多了。

他想了想道:对了,大人,我这里有些问题。

他把昨日沈君月给他钉正的农作物的习性,以及种植拿给燕大人。

这些是我从原书中查找的,后来发现有许多地方与实际种植有极大的出入……燕大人也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对于秦贞这种态度还是蛮认可的。

明日刘大人回来,咱们拿给他老人家瞧瞧。

秦贞点头,谢谢大人,我先做笔录了。

燕大人:……我想说你可以下班了。

李玉杭按昨日燕大人说的,这边的工作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下班。

还特意问了一声,可不可以提前走了?燕大人道:可以了。

李玉杭和秦贞说了一声,便提前回家去了。

秦贞还有二十来种作物没抄,燕大人道:明日,你去卫大人那儿帮他们配插图吧。

秦贞用力点头,而后继续抄。

小勇在外头见旁人都出来完了,门口的马车一辆又一辆的离开,尤其是与秦贞一道工作的李玉杭早早就走了。

实在等不及了,便进来找秦贞。

就见秦贞一个人趴在桌前抄东西。

小勇拧眉,多少有些生气,这是欺负他们京里没人吧,大人,今日怎么就您一个人呀?秦贞道: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完了,还有两种没抄完。

小勇道:那小的帮您。

秦贞摆摆手,不用,我这个挺快的。

他用的碳条,字写得也不大,一页能抄好几百字,一页差不多一种作物。

待抄完比第一天下班晚了半个时辰。

小勇提着秦贞的东西道:翰林院的大人也真是的,怎么能让您一个人在这边呢?多少派人吧!昨日还有李玉杭呢。

他明日得找叶大人说道说道。

秦贞道:没有,我和李大人一起的,只不过今日忙完后他先走。

他自己干的是私事,哪好意思找人帮忙。

小勇:……所以,没有被欺负?上了车,秦贞突然想起,答应了宋贤,今日一起去找叶大人的。

这倒好,他把时间全给耽搁了。

小让勇抄小路赶紧回去。

小勇道:大人,这边没小路。

秦贞回到家,已到了酉时,好在进入夏天,天黑的晚了不少了。

宋贤早就收拾好了,只等着他回来。

双方碰面时,宋贤正急得在门口转圈圈。

见秦贞回来的这么晚,奇怪道:怎么回事?昨日不是说申时就下衙了吗?秦贞只得又与他说了一遍,不好意思道:你等我一会,我换身衣裳咱们就走。

果然下班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秦贞紧赶慢赶,收拾好又过了两刻钟。

拉着宋贤赶紧去了叶家。

好在叶大人刚用过晚饭,此刻正领着小儿子和家里的狗在院里玩。

见两人过来,笑着和两人踢了会球,这可把叶大人家的小胖子给开心坏了,玩了小半个时辰还不尽兴,拉着秦贞和宋贤道:哥哥,明日再来找我玩好不好。

叶大人苦哈哈道:瞧见没,年纪大了连个孩子都带不好了。

想他家闺女那会,他抱个孩子爬山都不是事,现在领小儿子,根本领不动。

秦贞被沈二催生了几天,一听这话下意识地有点耳尖发烧。

这有点变相催生怎么回事?哈哈!叶大人揉了揉叶二胖的大脑袋,爹与哥哥们有事,你若是这几日把《论语》给我背过了,哥哥们便来找你玩好不好。

叶二胖用力点头,那我现在就回去背!说完撕丫子就跑了。

叶大人这才与与两人一道进了书房。

两人一路上还商量着怎么开口。

总不能一进门,就说您认不认识宋贤的爹?结果,两人还没开口,叶大人便问了秦贞这两天在翰林院的情况。

秦贞都一一回答。

叶大人笑道:不错,好好干,这本农书才编辑不久,想来过段时间出版印制,还能记上你的名字。

秦贞从来没想过还能挂名,笑道:要是真有名,也算一个小惊喜了。

叶大人道:小秦这心性可真好!特别容易满足。

想起当年的自己,因为身份原因,处处掐尖要强,现在年纪大了想想,有些事情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可年少时却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倒是,秦贞给他的感觉,一直认真努力,又不计较太多,旁人对他好一点,他立马就掏心掏肺的。

说完了秦贞,才把话题转到宋贤身上。

宋贤磨了一会,才把画给拿了出来。

不好意思道:大人,咱们实在没别的法子了,也就是想了想您在京里住了四十来年,年纪又与我爹差不多,就想问问您,有没有见过我爹。

叶大人目光一下子就落到了画上那人腰间的玉佩上。

脸上的笑容微微一顿。

随后道:好像见过,又好像没见过。

秦贞道:那大人有没有见过与宋师兄长得像的人。

宋母说宋贤与他爹长得一模一样,可光看这画像,秦贞是无法将之与宋贤联系在一起。

这画也太抽象了。

叶大人摇头,老夫是觉得这玉佩看着有些眼熟,但是这人确实没见过。

秦贞呼吸一窒,快速看向宋贤。

宋贤也在看他。

饶是宋贤差点把早就猜测到的那句话给喊出来,可最终还是把话给咽了下去。

与叶大人道了谢,将画小心翼翼地给了收起来。

叶大人道:不必客气,若是信得过老夫,老夫再帮你问问。

宋贤点头,又与叶大人道了声谢。

见时间不早了,两人带着画才出了叶家的门。

上了车,宋贤将东西放好,道:阿贞,我请你吃鸡爪吧!秦贞道:能否再吃条烤鱼?宋贤呲他,你别得寸近尺。

在叶家走了这么一趟,两人一致认为,宋贤爹的身份,要么不可说,要么就是一场骗局。

可宋贤那玉佩着实不像普通人该用的,所以只能说身份不可说。

宋贤买了好几斤的鸡爪,拉着小勇一道啃。

三人到快到宵禁了才回到家。

宋贤今日买的鸡爪特别辣,啃了半晚上,嘴唇都快变香肠了。

回到家宋母屋里的灯还亮着,等着他给答案呢,秦贞拍了拍他的肩。

宋贤重重吐了口气,踏上了台阶。

秦贞见他进了门,才回去洗漱睡觉去了。

本来还想着,今天晚上让沈君月把他的东西给钉正完,不料,跟宋贤在外头晃荡了大半晚上,回来沈君月已经睡下了。

秦贞刚洗漱好躺到床上,就听到客房传来一阵哭声。

秦贞默了一会,把枕头放到头上,开始数绵羊,数到一千八的时候,哭声止住了。

第二天,愣是没爬起来,还是小勇进来推了他好几个,才爬起来的。

小勇道:大人,今日小的再送您一天吧。

昨天两人说好了,今日秦贞要骑他的甜甜去衙门的,结果,折腾了那么久,晚上回来宋母又哭了半个时辰,他估摸着秦贞根本没睡好。

秦贞早饭都没吃直接带上了车。

结果,一上车倒头就睡,到了衙门口,小勇掐着时间才把他喊醒。

秦贞揉了揉脸,苦哈哈道:为什么不能把上班时间调一下。

早九晚五其实很人性。

现在他们是早五晚三,根本没有必要好吧。

难不成闻鸡起舞是这么来的?哭!秦贞晚上没睡好,白天精神也不太好。

好在今日燕大人安排他去卫大人那儿帮忙画插图。

干回老本行,还是最简单的线稿,秦贞做起来得心应手,跟玩儿似的,只一眼就将整幅图给记得七七八八了。

画得比原稿还要好看。

卫大人比秦贞早来三年,虽说是前辈熬了三年,现在职位还没秦贞高。

年纪也不是很大,两人倒是还挺能聊得来。

且卫大人也与秦贞一样,靠自己的努力一路过五半斩六将上来的,身上就少了李玉杭和徐志明这种在京里长大,天生感觉高人一等的官N代的习气。

两人合作的相当愉快。

李玉杭今日跟着另一位姓徐的大人一起去查资料了。

秦贞速度快,把卫大人这儿积压的上百张图稿一早上全给画完了。

卫大人:……所以,老燕说的是对的。

这孩子工作效率又高,人又实在。

一早上愣是连个厕所都没去。

到了中午吃饭时,秦贞才听另一位大人道:小秦啊,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办事效率也太高了。

本来老燕安排他和李玉杭去找资料,纯粹就是想整下李玉杭。

谁叫两人打小就不对付。

三年前李玉杭没过会试,老燕过了,于是老燕狠狠得意了一翻,可三年后,李玉杭运气好中了个榜眼,先入中进士的老燕哪能咽得下这口气。

好在这次翰林院的几位大人都不在,老燕又是负责农书这块的。

便让他给三位新人安排工作。

这不就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谁知道,秦贞办起事来这么认真努力,倒是没整到李玉杭。

秦贞:……所以,现在他是无意中得罪了燕大人?老实工作也有错了?卫大人拍了拍他的肩道:没事儿,燕大人不是那种人。

秦贞也希望燕大人不是那种人。

吃完饭,他睡了一会。

迷迷糊糊的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秦编修,秦编修,刘大人回来了。

秦贞印象里的刘大人,还是砚城的刘学政。

昏昏沉沉地爬起来道:那太好了,我还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他。

卫大人:……秦贞跟着大家一起到了刘在人的办公室,直到见到刘大人的人,他才如梦初醒,这还真是睡迷糊了,以为自己还在府学呢。

刘大人是翰林院的老大,正三品的学士。

这几天陪皇帝去祁福了。

今日一回来,就来衙门了,一是看下大家最近书编得怎么样了,二是想看看新来的三人适不适应工作。

燕大人这次被委以重任,很自然地给大刘大人汇报了一下工作。

刘大人听完,跟所有领导一样,做了几句总结发言,便将大家给打发走了。

秦贞刚一转身,就听刘大人道:徐修撰、李编修、秦编修留下来。

秦贞只得缩回来,继续听训。

刘大人道:徐修撰正在做钉正工作是吗?觉得如何?徐志明笑道:回大人,通过这两天的查资料,下官学了不少的东西,以前从未想过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

徐志明当场写了八百字的小作文,把这几日的体验和生活声情并茂地给说了一遍。

就差没喊一句,在刘大人的英明领导下云云了。

李玉杭前两日与秦贞一次查资料,几乎都是秦贞在出力,他觉得特别轻松。

可今日与他一道的徐大人是进了翰林院九年的老前辈了,不管年纪还是经验都比他丰富的多,官职也略高了一级。

几乎都是指挥他干活的。

李玉杭憋了一肚子的气。

可又不好意思说老徐不行,便十分委婉地提出,大人,下官听说秦编修那边的插图已经画完了,他是否可以回来与下官一道查阅资料了?秦贞:……刘大人道:怎么李编修与徐修撰合作不愉快?李玉杭忙道:大人误会了,秦编修是从小镇来的,在农作物上面特别有经验,下官觉得这样查找起资料的话,更能事半功倍,而且秦编修还从查阅的资料中,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说完,便对秦贞道:秦大人,你的那个笔记不如给刘大人瞧瞧吧。

秦贞只得硬着头皮把笔记交了上去,道:下官也只钉正了这么一小部分,别的还没来得及钉正。

刘大人一看他划出与修改的地方,惊喜道:秦编修还真懂农事?秦贞忙道:大人误会了,其实下官不懂,是下官的娘子帮忙修正的。

李玉杭:……刘大人:……秦贞不好意思道:我娘子在这一方面比较有经验……刘大人道:那你回去再将余下的钉正完,回头老夫找两人来,一起把这本书好好修正一下。

秦贞道:是。

刘大人挥挥手表示三人可以离开了。

李玉杭有点傻眼,可又不死心,大人,那秦大人下午能否去藏书阁?刘大人抬头,缓缓道:秦编修还有更其他的事情,你与徐修撰人费些心。

李玉杭只好应了一声,跟着秦贞两人一道离开。

秦贞刚回到卫大人那儿,找了本书翻了两页,就见刘大人与顾大人一道过来了,道:今日,老夫须得说一下秦编修检阅资料的事。

他走的时候,书已经开始编了一个来月了。

大家怎么查的资料,他也知道一些,回来的时候,刚好看到编辑这边在用秦贞记录的查阅,编辑的两人一边查一边感慨,这位新来的秦编修字虽说写得不太好看,但这资料做的可真好,查起来一目了然。

他一瞧可不就是吗?比起先前那些特别随意的,倒是节省了不少时间,让后面的工作进展的更加顺利。

一问之下,才知道秦贞两天查了五六十种农作物。

如今正和卫大人在那里画插图。

他站在旁边看了一会,秦贞画的插图不止好看,且特别形象让人一目了然,非常好地抓住了植物的特性。

刚才李玉杭不惜得罪徐大人也要让秦贞与他一道工作。

刘大人就觉得,可以过来说几句了,工作做得好不好,态度肯定得第一位的嘛。

秦贞:……所以,认真工作还是必须的,咩咩!居然被大BOSS表扬了。

李玉杭怎么也没想到,刘大人这么隐晦的说他。

虽说大家都不知道他嫌弃徐大人的事,可秦贞的工作态度被刘大人肯定之后,大家虽然没往这方面想,但是李玉杭却代入感极强。

下衙后一出翰林院的院就对徐志明报怨,刘大人这也太不把咱们当回事了。

小勇还想问问,秦贞怎么又没出来?生生被这句话给劝退了。

徐志明道:秦编修到底做了什么?你按他的做不就行了?李玉杭吐血,你不知道他有多变态……光是书笺就写了一二百个,因为有的东西不止一本书里面有,他找到之后还要互相对比,再将不太一样的部分写到书笺上,以便后面的工作更能顺利进行。

如此一来,工作又细致又麻烦。

非常的占时间,可秦贞却做得得心应手。

说实话,这种东西他平时都不喜欢看的,要是让他生生把那些东西记在脑子里,简直太难为人了。

徐志明道:确实有些麻烦,不过对于后期却方便不少。

他是做钉正的,说实在的,前头找资料的那几位,做得非常粗糙,完全应付了事,害得他现在钉正的时候,还得自己翻找资料。

他今日听刘大人表扬秦贞的做法时,他心头一喜。

要是以后都这样,那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秦贞那边麻烦些,他们这些后期就简单多了。

李玉杭没想到徐志明这么快就倒戈了,气哼哼地上了车,你也是与他们一样,捧高踩低吧。

徐志明笑道:哪能呀,只不过实话实说。

徐志明嘴巴会说,先从自身开始,再引导李玉杭与自己换换,这么一来,就觉得秦贞被表扬着实没毛病。

再者,刘大人只是表扬了秦贞。

也并未针对李玉杭。

前头那些资料找的那般了草,就知道说的是一般常态了。

如果秦贞不来,他们后头这些编辑、校对的,可能也没有比较,任命地继续干嘛,毕竟大家都一脉相承。

秦贞这么一来,可不就是打破了这种粗糙的平静。

让大家一下子跳出了舒适圈,后期的这些个自然更喜欢秦贞那样的。

李玉杭道:确实有道理。

不过心里还是挺气,他与秦贞一起工作了两日,难道就没他的功劳。

徐志明:……所以,你是气没捎带着表扬你?小勇虽说只听了几句,可多少知道李玉杭对秦贞不满了。

再加上后来陆陆续续出来的大人,都在说秦贞这事,他再东拼西凑,就把整件事情拼了个七七八八。

也就是说李玉杭和秦贞前两天是一起工作的,可李玉杭压根就跟大爷一样不做为,如今秦贞表现好被刘大人表扬了,李玉杭反倒是心理不平衡了。

这事再憋着,要是让郑王知道了他非得吃不了兜着走。

第107章 255-257提档+专家+下手小勇见大家都回去的差不多了,这才进了门去找秦贞。

果然看到秦贞换了工作环境,与另一位大人有说有笑的。

见小勇进来,秦贞笑道:等急了吧!马上就好。

小勇摇头,小的就是怕您像昨日一样,回去太晚了。

秦贞道:今日不会了,我回去还有事。

他昨日要让沈君月帮忙钉正的,结果拖到了今日,再这么拖下去,感觉自己非抓狂不可。

卫大人道:秦编修可说好了,下次休息的时候,咱们一起去城郊跑马。

秦贞道:没问题,我那马自打跟了我都没出门过。

卫大人笑道:马还是需要放出来多跑跑的。

两人在前头边走边聊,小勇在后面帮秦贞提着东西,上了车又与卫大人的马车并行了一段路程,到了岔路才分开。

小勇道:大人,这位卫大人看起来人蛮好。

比起李玉杭和徐志明,这位更合眼缘。

秦贞道:是蛮不错的,与我一样都是从小地方来的,有许多共同话题。

不像李玉杭时不时给你冒出点优越感来。

待宋贤来了翰林院,也可以带着宋贤一道玩了,卫大人的脾气也比较好,可能因为知道自己是从小地方来的,与京都这些土生土长的官N代啊,富N代不一样,人特别勤快。

旁人安排什么工作,都不吭一声直接给办了。

小勇道:大人,今日宋太太与宋大人一道去了马家。

他出门时两人还没回来。

去的时候把沈君月也给喊上了,带了不少的礼物上门。

宋母今日也把那身扎眼的少女装给换了下来,宋贤穿得也崭新。

小勇估摸着宋母昨天哭了那么久,和宋贤两人可能商量好了,知道儿子已经长大……接受了儿子要找媳妇的设定。

秦贞听他说前半句还挺在行,到了后半句顿时想笑。

不过宋母既然想通了,那就更好。

宋贤年纪比他大,虽说中了进士,不愁娶不到媳妇,可像马姑娘这样的怕是再也不好遇到,如今宋母肯去马家,说明宋贤和马姑娘还是有些可能的。

秦贞打心里替宋贤开心。

两人回到家,果然沈君月他们还没回来。

不过吴掌柜却是来了。

迈着小碎步跑过来,笑道:秦大人,您可算是回来了。

秦贞笑道:掌柜找我有事?吴掌柜笑着递给他一张清单:给您汇报一下前两册的售卖情况。

第一册 卖的时候,恰好碰上曹罗捣乱,京里多少人心恍恍,再加上北卜入境,当时卖得的确不理想,京都也只卖了四五百本。

整体下来,几个月了也才销了不到三千本。

虽说比以前的画册好一些,实事上也分不出什么好歹来。

再加上当时李家出事,祁家接手,这么一来伙计都担心自己将来的去向,谁还管这些,于是呼第一本确实不理想。

当时秦贞说提档的事,他也就没怎么上心。

可第二本开卖之后,连带着第一本的成绩也就上来了,如今不过才两个月。

第二本已经卖了四千来册,第一本还要略高上一丢丢。

过两天第三本再出来,他感觉再次提档绝对不是问题。

而且他让秦贞帮忙画封面的事,祁大老爷这次进京了,听他汇报完道:秦公子的书封依旧按画册销卖情况来算。

不过话本集与画册的算法有些不一样,他们的话本集一般一册能卖出一万本左右,所以,秦贞的封面价格到时候会在五十两左右。

秦贞没想到价格突然就长了这么多,他数学太好,问道:那现在我那画册能拿多少钱了?他记得当时二千多点的时候,给了他七十两。

现在一共八九千本了,再减去前头的二千,怎么着也能翻个三四倍了吧。

掌柜笑道:正是与您说这事了,咱们大东家这次上京也是说这事,原先李东家的时候,说是五千本提档,可咱们那时候的画册从来没有人卖过三千本过……如今祁大老爷来了,秦贞这画册卖得比任何人的都好。

所以,就直接给秦贞提档了,以后所有的画册三千本为一档,五千为一档,六千又为一档,后面都是一千一千的加,比起李家的时候容易了不少。

掌柜笑道:秦大人这本画册,老配估摸着,起码能到六千。

所以,秦贞现在四千多就算是第四档了。

按7%来算。

已经可以拿四百两了,先前他在乔掌柜那儿领过七十两,如果现在要提的话,可以再给他三百三十两。

一听这个,秦贞终于心里平衡了一点。

总感觉自己这么长时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吴掌柜道:您是想现在提钱呢,还是再等等?秦贞道:我现在不急着用钱,先放在那儿吧。

吴掌柜道:那咱们到时候再按利息一起给您。

秦贞:……你们大老板给你说了啥?你现在对我这么友好?吴掌柜说完,嘿嘿笑道:不知道大人最近忙不忙,手里还有没有画好的,毕竟咱们这制版比较慢……秦贞脸黑了黑。

您不是三月底才拿走了两册吗?这会儿又来催稿,是不是太不道德了。

吴掌柜:……打发走了吴掌柜,秦贞回屋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衣裳。

沈君月他们还没回来。

他把小七给放了出来,和小勇一道在院子里踢了会球,沈君月几人才回来。

一同来的还有小马。

小马见到秦贞,开心道:阿贞,给你带了好吃的。

秦贞笑道:刚好我也饿了。

小马今日过来带了不少的好吃的,让小勇分给大家,拉着秦贞和宋贤一道去了厨房。

小马道:阿贞,你这几天在翰林院怎么样?秦贞挑了块猪肝边嚼边道:蛮好的,今日刘大人还夸我了。

小马道:真的假的?我爹说刘三是从来不夸人的。

秦贞:??小马知道他估计没注意刘大人的长相,无语道:你没发现,他与刘学政长得极像吗?两人可是如假包换的亲兄弟。

刘家是清贵中的清贵。

刘三又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相比较刘学政的温和好说话,甚至有点儿犹豫不绝不懂拒绝人,刘三可是铁面无私的。

能夸人,而且还是当众夸简直要了人的老命啊。

秦贞恍然道:我就说嘛,觉得刘大人长得有点面熟。

小马:……不管秦贞反应迟不迟钝。

宋贤这边倒是挺顺利的,他娘昨天听他说完,哭了好长时间,突然就想通了。

今日起来母子两人关在屋里说了半天话,到了下午,宋母便领着宋贤一道去了马家。

马大人是瞧着宋贤不错。

马家现在,马夫人与唐夫人两人,再联合他们家老太太,非得逼小马和唐琳凑成一对。

小马这次成绩好,外祖直接就做主了。

外祖母说了,小马不行就妹妹和唐大呗,反正这个亲上加亲是做定了。

两人因为小马的事都吵过一次了,如今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唐大又是个混不吝,在国子监到处与人说他要与表妹成亲了。

论谁也不敢来马家提亲。

上次马大人倒是瞧着一个穷举人,可这倒好,唐大直接把人给打了,害得马大人气得摔了一套古瓷器。

出了这事,别说提亲了,人家听说马家的姑娘都得绕道走,现在唐家就觉得马姑娘是囊中之物,只待入洞房了。

马大人当时与宋贤聊时,与他说过这事,唐家不好惹,若他不想趟这趟浑水,他们也可以理解。

宋贤当时把自己的身世也给说了一下,马大人虽说有半丝犹豫,宋贤出身是不怎么好,可人家现在的身份光明正大。

又是两榜进士,与秦贞关系又好,再加上在砚城的时候被陈大人提点过,总之这些都加分项。

至于有没有爹到了这个时候,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宋贤综合来说,是最好的人选。

更何况,比起认命嫁给唐家,宋贤确实是唯一的——马大人这几日急得牙痛上火,今日宋母一去,这事两家人一商量,便是八九不离十了。

今日已交换了庚贴。

不管这事,两家的初衷是什么,秦贞感觉如今的结果确实不错,开心道:恭喜师兄,贺喜师兄!宋贤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

小马道:你说这算不算双喜临门,你被表扬了,宋贤亲事定了,以后咱们就是亲上加亲了。

说着就要搂秦贞的脖子,秦贞伸手将他推开。

对了,师兄,妹妹都找到人家了,你找到了没?小马嘿嘿笑道:这么跟你说吧,我那事其实我爹早就有眉目了,而且双方都说好了,只要我过了会试这事就算定了,只不过唐家在那儿插着,我娘、外祖母、姨母三人又跟被人下了降头似的,我爹才不好正式提,其实已经悄悄定好了。

秦贞道:哪家呀,说出来咱们也替你高兴高兴,来个梅开三度。

宋贤好笑道:什么叫梅开三度,那是一个人的好事,咱们这只能算是三喜临门。

小马定的姑娘是陈大人家的大姑娘。

秦贞也见过几次,当时小马在砚城时,还时不时去陈大人那儿。

秦贞一直以为他是去请教学问去了,这丫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贤道:陈大姑娘好。

也是有名的才女,且还长得漂亮。

小马道:来来来,碰个杯。

送走了小马,秦贞忙去找沈君月。

沈君月看他拿的厚厚一本,忍不住吐槽,是不是因为我不收你钱,你就这么薅羊毛呀?秦贞不好意思道:刘大人说了,过两日找两个懂行的过来帮咱们把这些钉正一下,我思索着,能不能帮你要个名字。

就算是他不在书上出现,沈君月也得出现呀。

沈君月撇撇嘴,我对这事不感兴趣。

沈君月嘴上挺嫌弃的,行动上却挺认真,可能是因为关于自己的专业,她是见不得半点含糊,与秦贞钉正到了亥时才算结束。

秦贞特别不好意思,你快休息吧,女孩子长了黑眼圈就不好看了。

沈君月道:记得啊,帮我要个挂名权。

秦贞点头。

回到屋里倒头就睡。

第二日,妥妥的又没起得来床。

也没能如愿骑上他的甜甜。

秦贞昨日把积压的量都给画完了。

正想着把昨天晚上没整理好的给整理整理,就见燕大人笑盈盈地走过来道:秦编修把前头的插画也重新画一下吧,目前新的还没整理好,刘大人说你画的特别逼真,让人一眼就能瞧出来。

秦贞应了一下,和卫大人两人把前面需要修改的画都给改了画。

这么一晃就快到下班了。

秦贞趁着还没下班,摸了会鱼,把昨天晚上与沈君月商量的东西给整理了下。

因为马上要进行庶吉士的考试了,刘大人与顾大人几个大人一道去给新人出题了。

秦贞他们也没什么重要的任务,农书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兴许是因为秦贞的原因,让燕大人狠狠地那啥了李玉杭一把,总之他看秦贞分外的亲切。

李玉杭虽说与徐大人互相嫌弃,可又不好意思再来找秦贞,现在做什么事都挺低调的,就怕旁人翻出他与秦贞一道工作时的事。

万一他弄不好,被人拿出来比较,那就更惨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日。

刘大人找的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终于来了。

因此刘大人特意来了一趟衙门,给大家做了介绍,而后把秦贞喊了过来道:小秦你手上还有别的事吗?秦贞摇头,没什么要紧的事了。

那你陪着田先生和郭先生,老夫瞧着你上次拿给老夫看的笔录非常不错,刚好让两位先生也帮你看看,咱们争取把这本农书做好,做精,到时候不止咱们西景的百姓要依本书种地,其余的国家也该如此……秦贞:……您得先把东景打下来。

刘大人怕秦贞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于是便喊了燕大人协助秦贞和田郭二位先生一起钉正。

众人悄眯眯地把目光挪到了刚才还告诉秦贞明日要做什么工作的燕大人身上。

燕大人被惊得一时忘了回应了。

他怎么说也是来了三年的老人了啊。

怎么突然就要给新人打下手了?等不到燕大人的回应,刘大人微微挑眉,燕大人最近你很忙吗?燕大人忙摇头,没有,没有,下官没想到能有如此荣兴……刘大人打断他的话,既然如此,你便多费些心,小秦是新人,田先生和郭先生也是来给咱们帮忙的,平时他们有什么吩咐你只管去办便成。

燕大人:……秦贞着实没想到,自己突然就升职了。

惊喜来得太突然。

让一个比自己年纪大不少,又来的早的前辈打下手,他干不出这事来。

能自己动手办的事都尽量自己办了。

刘大人还给三人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因为是钉正资料,还需要大量的笔记与修改。

这些需要的东西,刘大人全让燕大人去办了。

田先生道:刘大人说秦编修自己钉正了一部分,不如咱们先过这一部分吧。

秦贞把自己的笔记拿出来,同时又拿了新的本子,笑道:两位先生先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学生再修改过来。

田先生看了一眼随时听命的秦贞,再一扫站在门口一身怨气的燕大人,笑道:你别急,咱们先瞧瞧。

秦贞应了一声。

去茶房给两人沏了一壶茶。

端了点小点心过来。

燕大人以为他去了茅厕,结果回来时手里提了水壶和点心,忍不住道:秦编修,刘大人都说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由我来做就成了,你只管好好与两位大人钉对便是了,你这不是让我难堪吗?他本来就一肚子的气,现在秦贞又不通知他的情况下去做事了。

要是让刘大人知道了,还以为他偷懒不好好干活呢,没想到自己前两天在刘大人跟前隐晦的提了下李玉杭,这么快就要轮到你了。

于是,话一出口,语气就特别冲。

甚至还上手去夺秦贞手上的茶壶。

田先生和郭先生均抬头看了过来,燕大人一时收回手也不是,伸过去也不是。

秦贞顺手把茶壶递给他,燕大人误会了,我这会儿也是闲得没事,看您一直忙里忙外,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么好意思再让您去倒茶,更何况茶室离咱们这儿也不远。

几步路的距离,还能锻炼一下身体。

燕大人也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好。

缓了缓道:以后这种事只管吩咐我就是了,你别看我年纪大,其实官职还没你高呢,也就是空长了些年岁。

秦贞弯弯嘴角,大人太客气了。

这事算是不温不火的过去了。

田先生和郭先生两人对视一眼,而后道:秦编修你过来一下。

秦贞忙凑了过去。

田先生道:小秦,这是你自己改的吗?不是的,其实我不懂种地。

秦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我家娘子帮我钉正的。

话一出口,田先生和郭先生都愣住了,燕大人原先只也只当他是开玩笑,现在听他这么郑重的提起,一时心里五味杂陈。

说实话,他认识的人里面,鲜少有姑娘家会种地的。

关键是,也没有男人愿意把自己工作上的事与女人说。

谁知道,这小子傻不啦叽的,干活实在,说话更实在。

秦贞说的时候双眼还忍不住一亮。

听他接着笑道:两位先生别以为我家娘子妇道人家什么都懂,其实她在种地上特别有自己的一套。

秦贞例举了沈君月种的东西。

颇为遗憾道:若不是路途太远,待今年咱们家的果子熟了,还能请先生们吃的。

田先生听得一阵感慨,若真如此,那你娘子懂得可真多。

有许多东西,他和郭先生都未曾知道。

只不过因为这中间有几样是他们两人都种过的,再加上他们也是根据农书上写的和老一辈人口口相传,再一步步实验得来的结果。

初步证明,许多农书上记载的东西,其实并不太正确。

如今,看秦贞这本子上,把他们知道的几样都给分析的头头是道,喜阳还是喜阴,与什么植物套种最好,每年几月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一样不差的都摆在了上头。

他们就知道这是遇上了高人。

然而,这一问却是位年轻女子。

秦贞道:先生觉得我家娘子说得有什么问题吗?郭先生笑道:没有,没有,咱们就是觉得,你们钉正的非常好。

两人一口气过了六种作物,除了写得比较简洁之外,表述的非常正确。

秦贞道:那就好,先生休息会喝杯茶吧。

燕大人在一旁听得直抽嘴角,这什么话都让你给说完了。

有了郭先生和田先生的认证。

秦贞下午回去之前,顺便问了一句,余下的部分他能否带过去,让他娘子也帮忙钉正钉正,钉正好了两位先生再过目。

田先生道:这样你是不是太辛苦了?秦贞不好意思挠挠头,两位先生又不是不知道,今日只两位先生在钉正,我在旁边都没什么事。

也就是把他们钉正过的东西给画上插图。

时间非常自由,脑子里根本不需要过东西。

郭先生道:要不你先别着急,咱们与刘大人商议一下,能否让秦夫人白天来咱们这儿与咱们一道钉对,其中有许多东西我与老田也是不太懂,到时候刚好与秦夫人一起讨论一二。

秦贞:……所以,以后他不用担给沈君月加名,人家自动就有名了是这个意思吧?两人把秦贞的笔记看完,这才道:行了,咱们今日就到这里吧。

秦贞与两人一道离开。

燕大人已经被磨得没脾气了,关键是秦贞给他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小勇这几日都是看大家出来差不多了,便进门找秦贞。

今日踩着点又寻了进来。

到了半道上双方刚好碰个正着。

秦贞笑道:小勇,你来了。

小勇看了一眼与秦贞一道出来的三个人,微微一愣,随后礼貌地与大家问好。

看来他家公子又换工作了。

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田先生看了会小勇,不可置信道:你以前是在郑王府吗?小勇没想到,还有人知道他以前的身份,微微笑道:先生记性真好,小的以前正是在郑王府当差,不过如今是咱们大人的随从。

田先生颇有些意外。

快速打量了秦贞一眼。

满心疑窦地上了车,直到与秦家的马车分开了,田先生才道:老郭不对劲呀,能在郑王府当差那可是无上好事,怎么就跟了一个从乡下来的年轻进士?郭先生道:郑王这都去封地了,也许这小子不乐意跟着去呢,这不就寻到秦编修这里来了。

不能吧,你看秦编修的模样,明显知道这小子是郑王府的。

郭先生:……玩什么推理游戏呀,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