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成庶子的庶子[女穿男] > 第115章 279-281江家+黄连

第115章 279-281江家+黄连

2025-04-02 01:01:58

虽说丙一班的学生是出了名的难带。

不过他一个新人,也没什么好挑的,公孙大人都说了,到时候帮他调。

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秦贞第二日过去时,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先观察有没有什么机关陷阱,直到顺利进门,怕椅子有诈,都是直接站着上课的。

大家好,又见面了!秦贞笑得挺温和,上次不知道大家学到哪儿,《公羊传》是公孙大人指名的课目,所以今日,咱们就先考个试吧,也好让咱们互相了解一下。

众人:……秦贞道:既然大家没什么想说的,那咱们就开始吧。

他发现自打到了砚城之后,他就知道教室设备先进了。

今日他从宋贤那儿弄了一份院试的题,算是各省之中,难度四颗星的吧。

还想着今日要抄到黑板上,就听卫大人道:不用,他们那儿有专门负责印制的人员,你带过去,半盏茶时间就弄好了。

秦贞拿过来一瞧,是有专门负责印刷的工匠,一共四个人,手脚特别麻利,一人拼两道题很快就拼好了。

二十张试卷也没用多少时间。

秦贞特意点了昨天积极发言的江同学帮忙发试卷,笑道:以后江同学就是我的课代表,大家有什么想要给我提的意见,可以交给他,待下次上课时我再统一回复。

江同学:……众人倒吸了口凉气。

这还真是擒贼先擒王了。

啊呸,他们不是贼!江元白按照秦贞说的,让大家一人一张将卷子给发了下去。

秦贞道:现在开始,时间为两个时辰,不管会不会做,做了多少,待下午放学时全部收回来,切记一点,千万别交头接耳,也不得翻书,这次摸底考试,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进度,好安排接下来咱们该讲什么内容。

坐在江元白前面的同学,差点吐血,他这废话怎么这么多?不让作弊就不让作弊,还非得说得那么清晰。

江元白道:别废话开始吧。

……学生在下头答题,秦贞也没闲着。

把今日从藏书阁借的一本兵法给拿了出来。

仔细观察了会,桌子、椅子都没问题,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了下去,怕椅子腿被人动了手脚,他又轻轻扭了扭,感觉一切正常,这才拿出纸笔,边看边将重要的话给记录了下来。

丙一班的同学是国子监,乃至整个京都数得上的纨绔聚集地。

先生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秦贞来之前,刘大人特意给他交了底,要是觉得这些学生不敬,先忍忍下节课便不去了。

到时候公孙大人问起来只管推到他身上。

秦贞听昨心里暖暖的。

今日也是做好了最后一节课的准备。

不过到了此刻,倒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一下午看了三十来页,笔记本上记了七页。

待江元白把卷子收起来时,秦贞与他道了声谢,告诉大家可以回家了。

他自己则是把手上没抄完的一小段给抄完。

这才收拾东西准备走人。

抬头,就见江元白木着一张脸看着他道:你还读兵法?秦贞道:才读没多久,许多还不太理得清楚。

好在他记忆不错,再加上前头郑王教过下棋,又特意告诉他,其实兵法与棋谱有时候大同小异。

秦贞没见过打仗,但与宋贤平事时也会杀几局。

多少能悟出点东西来,这阵子选的都是这方面的书。

讲真中了进士之后,他觉得最自由的一点,终于不用天天背四书五经了,可以抽出一些空闲看看自己喜欢的书了。

自然在他的理解中,喜欢的书,也不是专门让你啃话本去的。

翰林院藏书那么多,在他没挪窝之前,争取定个小目标,一个月看四本。

江元白道:既然才读,为何看这本?秦贞惊,这本有什么问题吗?不太适合初学者。

秦贞恍然,那你帮我推荐一本,我听说江大将军可是与郑王一样的大英雄,江同学肯定自小便熟读兵书……江元白:……你怎么一点做先生的自觉都没有。

对上秦贞期盼的眼神,江元白生生被看得没脾气了,想了想道:孙子兵法吧,你先看这本,看完了再看鬼谷子,最后再看六韬。

秦贞道:那好像我的顺序没毛病。

前面的两本都看过了。

江元白一言难尽道:你是怎么看的?这上面记得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秦贞记得都是自己觉得经典的词句。

江元白道:其实光是一本孙子兵法,就够许多人学一辈子,你别以为兵法与你们读的四书五经一样,只要背过了理解了就可以了,兵法一书,一字一句都值得推敲,甚至每看一遍,都能有不同的领悟。

其实最主要的是实践,你这样走马观花的看书,看再多也没用。

秦贞道:那我回去再仔细看看孙子兵法。

他现在倒是能将三十六计背得滚瓜烂熟。

可若真让他运用起来,确实不行。

江元白道:你又不上战场打仗,就像现在这样看看就成了,仔细研究这个做什么。

秦贞摇头,话虽如此,可学不明白,我心里难受。

他打小就这性子。

不做便不碰,若真下手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江元白听得微微一愣。

秦贞笑道:多谢江同学今日替我解惑,改日若我有什么不明白的,还望江同学不吝赐教。

他说着把东西收拾了起来,再顺手翻了一下今日同学的答卷。

这一看还有点意外,十有八九的同学都答完了,至于答得如何他没仔细瞧。

恰在这时,一个同学推开教室门道:老白怎么回事,你还当课代表当上瘾了?居然和秦贞聊起来了。

江元白道:去哪?还是跑马吗?那是自然,大家就等你了……秦贞把东西收拾好,最后一个出了教室。

上了两节课,除了第一节 课,江元白那句不着调的调侃,今日倒是安安稳稳地过了。

结果,上了车之后,小勇道:大人,小的瞧见你们班那位几位同学,刚才与端王世子一道去跑马了。

秦贞道:他们一伙的?果然,他们班同学都对他没安好心。

小勇道:小的瞧着不像是,且大将军一向瞧不上端王。

怎么说呢?如今圣上处处都听遵阳夫人的,端王其实早就与瑞王有反判之心,上次去牧场跑马,就是特意拉拢郑王去了。

他们还打赌说圣上要肯定听遵阳夫人的要让郑王离京。

到时候,郑王因此闹上一闹,他们争取把此事闹大,可偏偏郑王没闹,反而安安份份地带着家眷出了京。

也就是说虽没嘴上拒绝,但却用实际行动与两人划开了限界。

两人本来想借此起兵逼宫,谁知道郑王不配合,他们手上又没兵,江大将军又是保皇一派,端王和瑞王只能从长计议了。

秦贞就坐在小勇的旁边。

听得心头砰砰直跳。

小勇道:这事是王爷临走时就交待过小的,让小的找个机会与您说清楚。

秦贞想哭,其实大可不必告诉他。

郑王的意思让他别到时候敌我不分,被人给利用了。

秦贞耸然一惊,那咱们呢?是保皇的还是单干的?小勇:……小勇没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与他讲起了江大将军。

江大将军瞧不上端王和瑞王,自然江二公子江元白也与景昭、景超两人不对付。

满京都能与这两位对着干的,偶尔踢一脚打一架的也没几家。

江元白算一个,还有镇国公家的也算一个,自然国舅家的,总之乱七八糟算起来,十个手指头数得过来。

小勇也打听了,公孙大人特招了秦贞来教书,的确是景超从中使了坏。

不过公孙大人这个人又与刘大人关系好。

刘大人与叶大人,叶大人又与郑王关系好,所以说景超年纪小不经事儿,真以为自家是王府,底下的人就该听他的。

公孙大人特意将秦贞安排到江元白这个班。

用意不用小勇点得再明白,秦贞也该懂了吧。

秦贞点头,明白了,看着是公孙大人让我羊入狼窝,事实上是利用江元白与景超不对付这事,另一种保护我,传说中的灯下黑。

小勇这比喻也行吧。

与小勇聊了一路,秦贞那颗不怎么乐意给丙一班上课的心思就淡了不少。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争取拉到一个阵营过来。

回到家,祁大他们三个还等他教画画呢。

秦贞发现这一天倒还是挺忙的。

就这么勤勤恳恳,努力努力地过了几日。

这一天中午吃饭时,小勇把饭送到,小声道:大人,秦三老爷搬出了秦家。

秦贞微微一愣,他真搬出来了?宅子在南边,距离咱们这儿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秦贞倒是知道京都的格局,东贫西贵南富北贱。

老秦在那边买宅子倒是挺合适他目前的身份。

看来老秦这事算是翻片了。

小勇道:咱们要不要送个礼物过去。

毕竟秦贞中了进士之后,人家也送了礼过来。

秦贞道:送吧!送个四季平安竹?秦贞默了一会道:待会吃完饭,我画幅竹子你给他们家送过去,算是贺礼。

小马刚洗了手过来听了这么一嘴,笑道:你这也太抠了,谁送礼送自己的书画呀。

秦贞道:那你说送什么?我的画起码一幅能卖五六十两呢!小马被噎得不行,五六十两确实不便宜。

秦贞点头,待我死后,指不定还能增值,这是可传家之作……小马被他恶心的直接提着食盒去别的地方吃了,宋贤道:你过去吗?秦贞摇头,小勇找个人帮我送过去便是了。

宋贤笑道:你这下子可算是解决了一块心病。

秦贞道:师兄也会的,咱们总不会一直这么背。

宋贤嘴上说是呀,心里却挺惆怅的,何公公前几天又来找了他一次,说是东都那边已经派使臣过来了。

五月底六月初大概能到。

宋贤还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事他娘透露一下。

可后来一想,万一双方判断不成功呢?别到时候刺激到了他娘,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秦贞吃完饭找了张纸,还真给老秦画了幅竹子图。

画完晾了一会,便让小勇找人给送了过去。

小马道:说真的,你这倒底给谁送呀?这送的也太随意了,纸是随手从衙里借来的,本来想画四尺横批的,结果说是没有,就成了三尺。

秦贞道:给我一个老乡,他在南边买了个二进的小宅子,这两日乔迁呢,我也没什么好送的,便想送他一幅富贵竹。

即富又贵节节高升!小马道:你与你这老乡怕也是点头之交吧。

秦贞:……到了月中,跟着商队一起回乡的沈二终于回京了。

这次把沈家两个毛头给带了过来。

秦贞发现,八九岁十岁的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

也就大半年不见,两小子都窜高了一大截。

尤其是今年已经九岁的沈好文,目测着也有一米五了。

越发的瘦了,往宋母旁边一站,居然只比她低了那么一丢丢,甚至比二丫还要高一些。

沈好文道:姑父,您可太厉害了!沈喜文跟着附和,没错,奶说让咱们跟着您好好学习,将来也您你一样,做个年纪轻轻的探花郎。

秦贞揉了揉两个的脑袋,笑道:累不累?路上好不好玩?两人齐齐点头。

秦贞道:既然如此好玩,那就每人这两日写一篇八百字的游记给我。

两兄弟瞬间嚎了一声。

沈喜文道:姑父,有没有吃的东西我好饿呀。

秦贞让二丫带两人先去厨房吃点东西,又让小勇帮忙备了洗澡水,待吃完饭好好洗涮一遍,赶了这些天的路,再在又是夏天,他感觉两孩子都馊了。

打发走了两个孩子,沈二终于忍不住道:小月呢?秦贞道:去善堂了。

沈二懵了。

秦贞把她去善堂种菜的事给说了一下。

沈二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不用问,这两人现在还没发展到他想要的那一步。

想想好心累,嘴皮子都磨破了,根本没人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想到此,沈二特别的沮丧,可转念一想,他都有儿子了,他们不想有又不是他的错,便将这口气给咽下了。

把给秦贞带的东西给他。

两坛子的咸鸭蛋,都是自家养的鸭下得,考虑到路上的行程问题,蛋是来的那天才腌制的,在路上走了一个月,蛋也差不多腌好了。

秦贞道:那我煮一些,大家晚上吃。

沈母和阮氏过年时还把自家养了一年的猪给杀了,做了腊肉,这次过来也给秦贞带了不少,这东西也不怕坏。

秦贞一并交给了厨娘,让晚上做了饭一道吃。

沈母知道沈君月的手艺,又给秦贞做了几双袜子、鞋垫。

阮氏让裁缝裁了几身新衣裳,不过这衣裳除了秦贞的还有沈君月的,都是合应两人现在身份的,比起以前的倒是看起来贵了不少。

沈二道:明日你有时间吗?咱们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看看小月吧。

秦贞:……你这又是打什么鬼主意呢?其实沈二就是想妹妹了。

什么鬼主意都没得,这次回老家,秦贞特意让他去文庙给捐了五十两银子,感觉也够老张头生活一段日子的了。

老张头自然不能白要他的银子,还特意给他带了些山上的特产。

画了两张平安符给秦贞。

沈二又与秦贞说了一些家里的事,便回屋洗澡去了。

他先前还与娘子说,羡慕老大天天在外头跑,他这次来京都,来来回回差不多四个月,虽说路上挺顺利,吃喝不愁的。

可这么一赶路,他就觉出来了。

在家好!出门就是再方便,风景再好,手里再不缺钱,都没自个的狗窝舒服。

沈二泡了个澡,晚上差不多已经做好了。

秦贞领着两个涮洗干净的孩子,带着小七一道在院里踢球。

沈二道:你这大鹅当爹了吗?秦贞道:没呢!沈君月买的两只鹅小七瞧不上。

它成日跟个大爷似的,独占窝的一大半,秦贞仔细瞧过,那窝像是划了三八线一样,小七的三米之内母鹅不能靠近。

不过两只母鹅可能在家里吃的好了,蛋倒是两天一个从不间断。

沈二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这鹅跟它主人一样的性子。

秦贞:……你这含沙射影的本事也是够了啊!秦贞这几日其实还挺忙。

郭先生和田先生已经将书给过了一遍了,中间有些许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得帮卫大人一道查资料。

宋贤和小马他们这批新进的翰林,报名的都通过了国子监的考试。

这两天都去那边试课呢。

除了自己讲之外,还要听其他先生的课,如此一来倒是没时间管农书的事了。

这便直接丢给了时间稳定的秦贞和卫大人。

两人再把错误的地方仔细过一遍,重新书写整理成册,再由郭先生和田先生过一遍,到了六月基本上就可以交由书局印制了。

秦贞现在两边跑,忙得嘴上都起火泡了。

晚上回去还得去教沈家两毛头读书,终于,把自己熬得喉咙发炎没办法说话了。

沈二道:这样不成。

哪有蜡烛两头烧的。

秦贞哼哼叽叽,宋贤帮忙翻译,没事,要不我平时给宋瑞他们几个上课时,把两人也带上,待手上的农书完成了,你再教也一样。

秦贞继续哼哼!沈好文道:我姑父说了,他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能写字,所以他还是给我们上课。

秦贞被气个倒仰,伸手敲了他一记,拿笔写了一句:要不问问曲先生他还收不收学生。

上次曲先生说是想办个私塾来着,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家也比较忙,还没去过曲家问过。

又与曲大人不在同一个衙门了,平时见面也不容易。

宋贤道:那一会咱们带着他们过去瞧瞧。

说实在的,他以前觉得教个学生其实不花什么力气。

还能有点收入。

可现在,一个人教三个,白天还得在翰林院工作,现在他的课又排好了,一个月六次课,虽没秦贞多,但每次去之前也得认真准备。

如此一来就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而且这三个孩子都是打算参加科举的,他总不能把孩子给耽搁。

秦贞又写道:不用带他们,咱们过去先探探情况。

万一曲先生没这方面的打算呢?人家在家里教自家孩子,教好了教歹了都没人说什么,可教别人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这次沈二过来,还给他带来了佟家私塾的情况。

他们那一批,佟家私塾和宋家私塾都风光了一把。

尤其是佟家私塾。

可今年的县试除了柳三之外,余下的三十来人全被刷了回来。

本来挤不进来的学生,这次因为县学考得好,都奔那边去了。

柳三这次运气好,一口气过了府试。

宋家私塾倒是挺稳的。

佟先生这次打击有点大,盖了一半的新私塾,这次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

很多人都说,不是佟家私塾教得好,是秦贞他们那一批学生学得好。

因为府试成绩出来的那段时间,刚好会试、殿试成绩都出来了,这么一对比,大家的想法更偏向后者了——学生好。

宋贤道:那也行,咱们现在就走。

宋母道:等会,先把药喝了再去。

秦贞一看这苦哈哈的汤汁,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宋母已经备好了蜜饯,待他把药喝完,再往嘴里塞两颗。

秦贞被苦得连蜜饯都吃不下去了。

一连灌了两杯水才算缓过劲来,这是他有史以来喝过最苦的药。

宋母道:明天那一副药可能就不那么苦了,今天的主要是里面放了黄连,明日好些了给你换成旁的温和点的药。

秦贞:……秦贞和宋贤坐着去了曲先生家。

曲先生正在盯着阿布背书呢,见两人过来,笑道:正准备让你们师兄明日把你们喊过来呢,没想到你们今日倒是来了。

秦贞没办法说话,只能宋贤代表。

曲先生这段时间找了几幢宅子,都不算太大的。

二进、三进的都有。

有租的,也有卖的。

他手上的银子不多,没法再买一幢了,所以只能租。

现在看上了一幢,每年租金两百两,是个二过的宅子,离他们家也不算远,两盏茶的步行时间。

宋贤道:这么说您是真打算办私塾了?曲先生笑道:是呀,我还年轻,总不能真待在家里养老。

有时候人越不动,老的是越快。

曲先生道:你们这是来做什么?宋贤表明来意,曲先生笑骂道:我就知道,这是着了你们几个小子的圈套了。

秦贞咧嘴噗噗地笑。

宋贤道:那先生准备什么时候开业?需要帮忙吗?咱们下衙后都可以过来的。

曲先生道:下月初一开始吧,这几日把牌子先挂出去,看能不能招收到学生。

你们两个可得来帮忙站站台,老夫这辈子教得学生虽多,可也难得有像你们这么出息的。

宋贤笑道:没问题。

说着便帮沈家的毛头给报了名,又给宋瑞报了个名,至于祁大、祁二,这还得问过祁家的大人不可。

第116章 282-284署名+安神+招生曲先生除了给自己寻摸宅子之外,还帮秦贞和宋贤看了几处。

他都在纸上标记好了,甚至还打听了原主为人、家底等等各方面的资料。

秦贞哼哼叽叽了一句谢谢。

曲先生道:你这是喝过药了吗?秦贞点头。

宋贤翻译:没什么事,就是最近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有些着急上火,今日已经喝过药了。

曲先生道:我这里有些菊花茶给你带回去一些泡水喝。

他想了想又道:这个时候蒲公英到处都是,你没事拿这个泡水也成的。

说着当即就从后院的花丛里摘了株,让人洗净干净给秦贞泡水喝。

秦贞一瞧,他这也是,把人家好好的花园子给挖了直接种了菜。

秦贞喝的药里还有泻药的成份,拉了七八次的肚子,睡一觉起来,终于可以开口了。

再配上曲先生给他的偏方,过了两天终于又活蹦乱跳了。

五月二十晴。

秦贞领着两个小毛头,携宋贤、宋瑞以及祁家两孩子一道去了曲先生那儿。

曲先生租的宅子,界于苗木区和中药区之间,人流量特别大,房租比一般的地方都贵些。

曲大人领着阿布让几个孩子一道去玩。

秦贞则和宋贤被拉去搬桌椅,布置教室去了。

祁大、祁二、宋瑞这三个年纪大的,帮忙招待来参观的家长和小朋友。

曲先生给私塾的定位非常清晰幼儿启蒙,自然高阶段的也收,不过只有一个班收十个人。

宋瑞、祁大、祁二已经占了三个名额。

像他们这个班,会在每月逢五的时候,待曲大人下衙后来请课一个时辰。

平时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在曲大人下衙之后询问。

秦贞和宋贤也会偶尔客串。

由三位进士窜课,此消息一贴出去,周围家里有孩子的,几乎都带着过来瞧了。

因着秦贞是今年的新科探花。

骑马游街这事还过去没多久,还有几个人认出了秦贞。

家长甲:这不是今年的探花郎吗?秦贞腼腆地笑了笑。

家长甲:你与曲先生是?秦贞笑道:是我的先生,这两位都是我的师兄,曲师兄是曲先生的儿子,现在在工部任职,宋师兄与我一样,如今都在翰林院,今年进士的二十八名。

他这话音未落,立马就有人急着往隔壁那边跑要给自家孩子留个名额。

宋贤笑道:你小子这主意不错。

把进士窜课这事往外头一贴,看着挺傻逼的,与大家自古认为的财不外露、深藏若虚大相径庭。

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直白又略显夸大的消息,倒是吸引了不少学生。

秦贞道:这叫抛砖引玉。

宋贤哈哈两声,看来你那兵书最近没白读。

秦贞道:说真的,第二遍读孙子,比第一遍领略到了更多的东西。

怪不得人家说一部孙子兵法,足矣让你研究一生。

他起初那走马观花似的读书,现在想想实在是可笑至极。

也亏得江元白这孩子虽说四书五经读得不成样,兵法一道上却极具造诣,人看起来虽说冷冰冰的,不过每次秦贞利用下课时间问他时,他都能知无不言言无尽。

就前天还特意给秦贞带了一本译意,是他爹手书的。

这可把秦贞感动的差点哭了,要不是因为两人都是男的,秦贞差点以身相许。

曲大人道:这么说你在丙一班的日子还不错了?秦贞嘿嘿笑道:那可不。

他到哪儿都挺受欢迎。

关键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本班又以江元白马首是瞻的,江元白是他的课宠,余下的同学自然不敢造次了。

正说着,阿布和沈家两兄弟一道跑了进来。

阿布道:秦叔叔,咱们那边的彩泥没了。

秦贞除了让把进士的名头贴到墙上之外,还让曲先生专门腾出一个教室,他特意让人把蔬菜、水果等等榨成汁与面活在一起,凑合着算是彩泥了。

吸引小朋友过来玩,跟印象中幼儿园、特长班等搞得小活动一样。

果不其然,让阿布这两日与小朋友玩耍时随口说了几句,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的,便给传开了。

附近的邻居都带着自家的小孩儿过来玩。

就算不来读书,也凑个热闹。

自然也有人是真心想让曲先生教自家孩子的。

曲先生住的这一片,虽说都有是官家,可也许有许多人家并非京官,这么一来父母去任上了,家里就留着孩子与祖父母。

且这一片大部分都属于秦贞他们这种寒门子。

乃至于,祖父母可能都没读过书,像曲先生这样本身就有功名在身的老人少之又少。

先前也有私塾,要么先生不太行,要么就是离家特别远。

这便使得他这私塾一开始挂牌、招生,便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了。

秦贞跟着几个孩子到了隔壁,一进门就见里头毛头攒动,教室里摆了十张桌子,占得满满的,还有些孩子没位置,手里拿着面团站在一旁捏不同的小动物。

还有的把捏好的小动物,送到盆子里,等待厨娘上蒸笼帮他们蒸好。

就在这时,另一厨娘端着一锅蒸好的五颜六色的动物馒头过来了。

孩子们立马一拥而上。

这是我的,我要尝尝!这是我捏的……无疑大家对于这次的彩泥活动非常感兴趣。

秦贞道:这么多人?他们准备的面团好像已经没了。

阿布道:秦叔还有吗?我们要捏个大老虎呢。

秦贞道:应该是没了吧,你去你娘那边瞧瞧,要是没有的话,我倒是可以教你们另一个好玩的。

阿布飞速跑去找他娘了。

沈好文道:姑父,还有什么好玩的?秦贞伸手敲了他一记,今日你与喜文回去,每人写一篇今日见闻,重点把自己看到的,还有体会到的给写明白,八百字左右。

沈好文的大脑袋一下子就耷拉了下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乐字没发出来,又被敲了。

阿布小飞毛腿不过片刻就回来了,他娘那边准备好的面团已经没了。

见现在不过才巳时,又领着下人一道去做面团了。

秦贞道:要不,咱们就先玩‘心有灵犀’的游戏吧!俗话说的你比我猜。

秦贞喊了曲大人、宋贤一起试范了一下。

这年头的小孩子,别看五六岁甚至更小,识字量还是蛮大的,且秦贞他们早就准备好了题板,让三人一组,随意组队,其中一人在题板上写成语,另一人比划,剩下的那一个猜,每组十个成语。

不可重复前头的成语,为了更加公平有意思,还特意写了纸条放在盒子里让大家摸,抽中哪个字就得写哪个字的成语。

如此一来更加好玩了。

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个个都伸长了脖子,想要一展拳脚。

秦贞让祁二来过来帮忙记分。

祁大、宋瑞两人依旧在那边高阶的教室里记录学生名单。

秦贞过去时,祁大道:先生,咱们现在已经有二十人报名了。

连带上他们三人,等于超了十三个。

都是周边的邻居,甚至还有曲大人的朋友,有的与曲先生一起钓过鱼,有人与他一道聊过天……秦贞:……这事我做不得主。

曲先生的小私塾开业活动可谓做得前无古人。

不管是启蒙班的,还是冲刺班的,报名人数都相当可观。

曲先生望着满满当当的人名,笑道:这都是阿贞帮忙出的主意,招了这么多的学生,就我这一个糟老头可怎么教得了?启蒙班他预备了一个班,共十五人,冲刺班也就十人,结果现在的人数,每个都比你想象中的多两三倍。

尤其是冲刺班,知道他儿子与弟子都会过来讲课,有些人还悔得不得了,说自己看到告示晚了一步,让曲先生可得给他们孩子一个机会。

如今的冲刺班,除了祁大三人,共报名了二十五人。

曲大人道:其实,您还可以再请两个先生来教的。

曲先生做为举人出身,又在砚城教了那么多年的书,自己的儿子也是进士及第,完全可以不用教启蒙班的。

只需要请两个秀才来教便行了,而他自己只教冲刺班。

秦贞认为这样也不错。

曲先生道:要是这样的话,倒是启蒙班能多出收一些人。

可现在想找先生哪那么容易。

宋贤道:还有十天才正式上课呢,现在开始找应该来得及。

上次小马带他们去的那个酒楼。

平时就有许多读书人在那里聚集,去那边找应该不成问题。

曲大人道:那里我也去过,确实是个好地方。

除了喜欢凑热闹爱炫耀的,其实有很多真才实学的学子在那里,除了与人论学问之外,还有就竟然工作的机会。

秦贞道:直接把招聘告示酒楼一贴便成了,应该会有人来报名的。

招、聘、告、示!曲先生听得直抽嘴角,可细细一品这话倒是没问题。

秦贞和宋贤两人去茶楼贴消息,曲先生和曲大人在家里接待陆陆续续过来的学生。

虽说要去曲先生的私塾读书了,不过现在还没正式开课,秦贞回到家还得盯着两个毛头的功课。

好在还有宋瑞在家盯着,倒是不怕两人偷懒。

秦贞和宋贤这些日子除在衙里忙,回来后再顺便去曲家帮帮忙,日子不知不觉就到了月底。

宋贤这几日觉得眼皮跳得厉害。

晚上都失眠了。

顶着厚重的黑眼圈,拉着秦贞可怜巴巴道:我这心里不踏实。

何公公上次与他说了,这个月底他爹会派人过来。

日子一天天接近,他就算是白天工作,回来后去曲家帮忙,吃完饭再与孩子们一道踢球,忙得跟个陀螺,累得像狗,晚上依旧担心的睡不着。

再这么下去,他的头发就掉光了。

秦贞道:要不咱们偷偷出去啃个鸡爪?宋贤哭,阿贞,我不是你,吃一顿就没事了。

秦贞一噎,还能不能当哥们了。

秦贞生气了一秒,见他实在挺可怜,伸手拍了拍他的脸,我娘子前几天给我带了安神的香粉,要不你在床头挂两包。

沈君月不止会种地,对于中药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日子在善堂玩得乐不思蜀,暖棚已经建好了,地里的菜也渐渐教得几个年纪大点的小姑娘上手了。

可她也不急着回来,带着小姑娘们上山采药去了。

做了不少的驱蚊香、安神香。

都是前几日沈二带着孩子去看她时给带回来的。

还让秦贞帮她画个画,她找窑厂烧点小瓶子、罐子,看看能不能卖得出去,多少能创点收。

宋贤跟着秦贞进屋,见秦贞只给他用小银勺挖了一点点,还让他分别装在两个香包里,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你怎么这么小气?秦贞道:这是药啊,用量不能太大,不然你明日起不来怎么办?宋贤哭,我倒情愿长睡不醒。

秦贞一把捂住他的嘴,淡定点,你还没娶亲呢!说到娶亲,宋贤整个人更不好了。

他爹这事,他还没与马家说,他娘还时不时的领着马晓慧一道去善堂给孩子们送吃食。

眼瞧着这感情是一日深过一日。

他心里就更加的不安了。

秦贞道:哥,其实我与你说件事,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你这事难了。

宋贤木着脸道:还有什么比我这牵扯到家国情仇的更悲催。

有!他丫的一个大姑娘,一觉醒来成了个臭小子。

不对,他明明是英年早逝,少喝了一碗孟婆汤……宋贤都懒得理他了,走啃鸡爪去。

秦贞呵呵他一脸,刚才还笑话我来着。

没什么是一顿鸡爪解决不了的事,这可是你说的。

啃完鸡爪,又挂了安神香,再加上跟秦贞逼逼叨叨了很长时间,宋贤这一晚睡得极好,第二天还是秦贞和小勇一把人给拉起来的。

直到到了翰林院门口,他才缓过劲来,揉着脸道:你家媳妇这安神香可真好用。

一躺下就睡着了,晚上连个梦都没做。

秦贞笑道:那你今晚继续用!话音未落,就瞧见刘大人的小书童站在半道上,冲秦贞笑了笑:秦编修,刘大人让您过去一趟,说是关于您夫人署名的问题。

秦贞与宋贤说了一声,便去了刘大人那儿。

进了屋,就见田先生、郭先生,以及赵大人和顾大人都在。

他们翰林院的三位大佬今日是云集了,而且个个比他上班早。

秦贞打了一圈招呼,坐到了最末的小凳子上。

刘大人也没废话,今日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沈君月的署名。

自古以为,极少有女人挂名的。

沈君月不能算是头一个吧,但是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尤其是,上次她与秦贞说想在后面括号加个女字。

刘大人思来想去,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需要与主创人员认真讨论一下。

至于发言权,不好意思秦贞木有。

郭先生道:老夫倒是觉得可以有。

西景因为偏西,西边的民风一向比东边开放,本朝的女子平日里只要换上男装,基本上还是能自由出门的。

出书的虽说不多,但肯定不是没有。

沈君月有能力帮他们钉正,这本书许多东西,她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郭先生觉得,她就是挂个名,一分钱不要帮了半个月,而且人家小姑娘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简直是知无尽,尽无不言。

田先生道:老夫也同意郭先生的看法。

不说西景,单说当时的景朝,还出过一位女将军呢!且□□张皇后当年在建国初期,出过字贴、女书等等书籍,甚至因为当时困难,还带领宫里的女子一并织布、绣花,种田耙地呢。

甚至亲自下到皇庄与百姓一道讨论。

当时也被人人称颂,全国的女子纷纷效仿,这也使得如今不管是西景还是东景,姑娘的身份都比前朝要高上许多,只不过如今鲜少有像□□张皇后那样的女子了。

才让人渐渐忘了这事儿。

刘大人道:赵大人与顾大人怎么看?这书的事赵大人是一点没插手,顾大人更不用说了。

于是,赵大人笑哈哈道:田先生与郭先生都觉得没问题,下官自然也没什么好说道的,下官一个不干活的,要是再挤兑出了大力的,这怕是要被人嫌弃死了。

顾大人附和着应了一声,正是。

刘大人道:那今日本官便将钉对好的最后稿件送入宫中,至于上头的署名,就按大家说的在编修之后加上沈君月的名字,并注明性别。

秦贞刚才听得热血沸腾。

如今听刘大人算是初步定了下来,忙起身道:多谢各位大人。

刘大人道:谢什么,本就应该的,只不过咱们这里通过了,还得圣上那边准了才行。

秦贞了然。

这跟送审似的,他们这也就是个初审。

不过初审能过,而且还是全票,这就是最大的进步了。

秦贞开开心心地回去,宋贤笑道:成了?成了三分之一吧!宋贤:……中午吃饭时,小勇特意送了一大盆的柠檬鸡爪,宋贤啃得嘴巴都红了。

秦贞道:你不怕辣?宋贤叹息,没办法,我发现啃这个能让人放松。

小马啃得都不曾抬头,几个人里也就只有卫大人挺斯文的。

正说着,就见李玉杭和徐志明两人进门了,身后的书童找了两人熟悉的位置将饭菜给摆开了。

李玉杭道:秦编修,今日早上刘大人找你做什么呢?秦贞把嘴里的骨头吐出来,道:没什么事,就是说咱们过的那本农书定了,今日他便递上去了。

李玉杭恍然,这么说你娘子的名字也会加上去了?秦贞刚转过的脑袋又转了过去。

双方一对眼,李玉杭笑道: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应该的,她在咱们这儿忙了那么些日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连我这种打杂烧水的都加名,更何况她呢。

秦贞没搭话,继续静静地看着他。

李玉杭果然接着道:不过还真是的,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听说翰林院出的书上头有女人的名字的。

说着对徐志明道:明智你听说过吗?徐志明道:咱们西景这些年倒是没有,不过当时景朝的时候倒是有。

他说的与田先生举的例子一样,一位□□的张皇后,一位女将军。

徐志明这么一说,在坐的各位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李玉杭自讨了个没趣,连昨日特意点的红烧肉都不香了。

曲先生的私塾后日要正式开课。

宋瑞和祁大、祁二,领着沈家二毛头,这几天已经在那开始上课了。

秦贞和宋贤下衙后在车上换了便服,直接去了私塾。

曲先生那儿报名的人数虽多,不过真正通过考试的也没多少。

启蒙班开了两个,早班、中班,都是年龄不过十岁的孩子。

最少的也才五岁,这两个班又按照年龄与学习的程度仔细分了一下,分为蒙一,蒙二。

蒙一的年纪会更小些,初学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

蒙二的就是你沈好文他们这几个孩子,是早上上课。

不过下午可以在私塾写课业、玩耍,还有练字什么的,也算是全日制了。

祁大他们这种班是针对明年的县试设立的。

曲先生以刷题、讲题为主。

由原来的十人,拉大到了十五人。

两人进来时,刚巧碰到新招聘的石先生,正在盯着阿布和沈家两兄弟写字。

阿布因为年纪小,手腕力气不大,写得不算太好,有时候笔划还有些打飘,石先生便握着他的手腕一起写了个字,让他自行体会。

见秦贞过来,便将他拉到了外面,小声道:秦大人,你那两个侄子的字写得不是太行。

秦贞自己的字写得就不是太行。

想他上辈子的时候,那字还算可以的,得到过先生的表扬。

可到了这儿,与这些三四岁就开始练毛笔字,一练就是一两个时辰的小伙伴们比,明显的劣势就出来了。

如今练了四年了,可明显感觉,字依旧不怎么样。

所以,他瞧着沈家两兄弟的字虽说不上好,但只要勤加练习,将来肯定比他强。

岂知,这还没开课呢,就被石先生给嫌弃了。

秦贞道:先生可有推荐的字贴,我回头给他们每人买一本。

石先生道:小楷便行,不过学生觉得,这并不是看字贴练习的原因。

两人可能从乡下来的,石先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觉得这两个孩子握笔的姿势都不是太正确。

尤其是沈喜文,可两人毕竟写了二三年了,想要纠过过来也不是一时半会。

所以,石先生希望秦贞回去后,能让家里人或者自己盯着他们写字的时候,把姿态摆正了。

秦贞被石先生那句学生给震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好家伙,一个四十岁的大叔在他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面前自称学生,秦贞着实有些受不了这刺激。

默了一会道:石先生放心,我回头一定让人盯着他们,对了,先生平时也帮忙多注意些,毕竟他们父母也不在身边,我平时也有些忙顾不过来,他们有什么不听话的地方,先生该批评还得批评,千万别看我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