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贞虽然觉得,大概可能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沈君月也不会用。
不过转念一想,珠宝首饰哪个女人不喜欢。
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这次去不止秦贞他们班,甲班和两位先生也要去的。
一共二十人,租了好几辆牛车。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城,因为人数众多,去的时候先是找的住处,也亏得许中义已经帮他们找到住处了。
还是上次县学的那个院子,不过这次人明显多了不少,一个房间已要挤上三个人。
秦贞还是和杨喜、王福礼三人一个房间,李青云和朱玉山和吕先生三人。
吕先生的意思,与学生同吃同住,能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王福礼一边喝着汤,一边笑道:先生,这次咱们府试您去不去?不如您带队吧,咱们到时候还这样住。
吕先生只默了两秒,便道:这主意倒是不错,不过老夫若是去的话,你们得管吃住。
王福礼拍着胸口道:没问题,只要您舍得家里人。
吕先生呵呵两声,你以为我是你们佟先生?一听这话,大家立马竖起了耳朵,不就是佟先生这次过来带上二姑娘了吗?不过二姑娘可不跟他们挤一个院子,而是去了姨母家。
王福礼这个八卦王倒是得一点消息。
许中义今年二十一了还没成亲,又是佟先生的得意门生,二姑娘今年满十五了,又是从小跟着父亲读书习字的。
长得也非常可爱!佟先生这两年越发有这样的心思了。
想要搓合两人,有什么事都找他这位弟子,两家现在走得挺近的,二姑娘这次过来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吕先生见大家一脸八卦,沉着脸道:行了,赶紧吃完,该到了晚课时间了吧!众人:……这都出门了,还不忘督促学习。
大家蔫头耷脑的吃完饭,嘴上虽说吕先生看得太严了,也不给大家松松骨,可拿起书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背得认真。
宋贤他们私塾就住在隔壁,吃完饭陪着宋先生和田先生一道过来。
远远瞧见秦贞他们几个人每人手里拿着本书,走走停停互相背诵。
吕先生见他们过来了,立马迎了上去,生怕田先生跟自己抢学生似的,将人堵在了一丛竹子前。
田先生一看他这宣誓主权的模样就知道这货要吐什么口水,于是抢先道:吕先生,您这可真抓得紧呀,都这会了,还不让大家休息休息,我们那边的几个学生都去城里逛去了,说是要买些什么书,还得给家人买个小礼物,毕竟难得出门了一次。
吕先真想呵呵他一脸。
我可不比田先生,教学经验丰富,咱们这只能靠勤能补拙了!更何况什么时候不能出门?院试结束之后,有的是你出门游玩的时候,我可是听说董大人的师弟,明日要来给咱们讲课的辛先生,十来岁就中了举人,这几年到处游山玩水长增见识,可不比咱们这小地方,人家见识的可是大天地。
田先生被这话噎得直瞪眼,他和吕先生叮叮咚咚这几次就没成功过,憋着话要反驳,一旁的宋先生忙笑着岔开话题:对了,哪位是咱们这次府试的榜首呀,经常听贤儿提起他呢!宋贤歪着脑袋看秦贞。
可惜秦贞此刻正在给李青云背书,后脑勺对着他们。
宋贤见李青云发现了自己,伸手挥了挥手。
李青云也朝他挥了挥手,算是打过招呼了。
秦贞以为自己背错了,就听李青云道:宋贤和田先生来了,旁边的大概是宋贤的先生。
秦贞满脑袋都是背的内容,一时听了这话没反应过来,后知后觉地道:宋师兄来了?说完扭头,果然看到宋贤露出一排大白牙冲他笑呢。
秦贞也回以他一个大大的笑容。
而后继续扭头背书。
宋先生还以为秦贞这是要过来呢,谁知道那孩子又转过身去了。
宋贤笑道:他就是秦贞,在县学的时候和我住一屋。
宋先生道:看出来了是个勤奋刻苦的好孩子,你多与他接触接触,这样的朋友一定要多交才行。
宋贤点头!田先生诡异地发现,本来被他拉来助阵的师弟,见着吕先生这边的学习方式之后,立马倒戈了。
田先生一言难尽地看了自家师弟一眼。
宋先生根本没理他,反而道:吕兄,小弟听说您先前在府学教书,你们那边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宋先生拉着吕先生到一旁探讨教学问题去了。
宋贤和田先生说了一声,师伯我去找阿贞了。
说完飞速朝秦贞他们跑了过去。
秦贞的书也背得差不多了,朝宋贤摆了个手势,继续把后面的背完。
李青云把书还给他,就听宋贤道:你们这样的书也要背吗?秦贞看了看书名。
虽说不属于四书五经,但是也是前人留下的复习资料一类的书。
吕先生就让他们有时间都背背,没时间多读两遍,毕竟考试题有时候挺变态的。
就好比学而时习之它会考而时。
多背背,多记记总没错。
宋贤道:我就看了先生划出来的部分。
饶是如此,最近的睡眠已经严重不足了,说实话他们现在读的书,极有可能考试时十来次都遇不上,可你也有可能运气不好,一上场就被砸中了。
宋贤道:你们这有什么书吗?也借我本,我也读读。
秦贞把自己的书借给他,让他离远点,李青云要背了。
宋贤:……宋先生虽说和田先生是师兄弟,可脾气是一点都不像。
和吕先生两人简直一见如故。
田先生坐在一旁起初是干瞪眼,后来听着听着,感觉两人说得都挺有意思,慢慢的自己也被带入了队伍之中。
不知不觉的二人讨论,变成了三人。
直到天黑了,院里掌起了灯,三人才停下来。
吕先生和田先生两人一对眼,均快速别过脸,那尴尬又别扭的逗得宋先生直乐。
宋先生道:明日有时间吗?咱们再来讨论吧。
吕先生比他想象中的优秀多了。
在府学这些年可不是白干的呀,许多常见的考题,吕先生的切入点就比他的要多样一些,这样一来倒能令文章看起来生动不少。
吕先生道:明日听完课,咱们再过来讨论吧,到时候把孩子们也一起喊上。
宋先生道:这个法子好,我听小贤说,他在县学的时候就是和秦贞这么来的,这才使得自己的成绩提高得特别明显。
田先生:……明明是我们县学的先生教的好。
被他师弟这老实孩子一说,就变成两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好了。
虽说出来了,吕先生对自己的学生一点都不放松,不止要求背书,还得锻炼身体,这么一来,几人回到房间,王福礼忍不住捶床道:先生太过分了!他们与宋贤他们住的近,宋先生又在这边聊天。
他们那些学生,刚才从街上逛回来,手里要么买了零嘴,要么买了书,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结果他们几个背完了书还得踢球。
杨师兄还给几人吃了果子。
王福礼是越想越郁闷!杨喜给了他倒了杯水:先生肯定有自己的考量,你想呀,咱们俩人是五个人中垫底的,阿贞他们几个都没叫唤了,倒是你先开始了,你还想不过院试了。
他们府试的时候和秦贞住一起。
怎么说呢,秦贞是怎么学习的。
以前大家一直觉得秦贞是聪明,脑子好。
可是在一起住了一个月,他才知道,聪明不聪明他看不出来,但是勤奋努力是肯定的,每次先生讲完课,他都会再回来仔细地过一遍。
还会把笔记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帮忙看看中间有什么错漏的地方。
正说着,秦贞已经洗完澡回来了。
衣裳是去府试时绣娘给裁的,当时虽说瘦了些,但是瘦得不明显,不管是站哪儿都挺大一块,可现在不一样了。
经过这两个来月的大量运动,和调节饮食。
他惊喜的发现,自己穿上这衣裳也有点儿仙气了。
虽说还不太明显,但是绝对不会从侧面看到凸起的肚皮了。
两条腿站在一起,也是笔直笔直的,再不用也担心走路的时候大腿上的肉蹭来蹭去。
秦贞嗷嗷地叫了两声!而后挽起袖子,开始做俯卧撑。
刚和杨喜互相鼓励,决定以后向秦贞看齐的王福礼被吓得直瞪眼。
扭头看着他道:你疯了吧,你还不嫌累?秦贞道:我得练点肌肉,这样更有线条感。
王福礼:……王福礼觉得自己室友就不知疲惫。
当天晚上发誓,室友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结果第二天室友起床去跑步时,他死活叫不醒,还是后来吕先生过来喊了一嗓子,他才与床分离了。
今天早上是董大人的师弟辛先生讲学。
吕先生也没要求他们跟往常一样,先运动会之类的,反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几个人在路上边走边讨论。
到门口刚好与宋先生他们一群人碰个对面。
见他们聊得挺起劲,宋贤他们也加入了,一群人晃晃悠悠的就到了县学的操场上。
一个个搬个小凳子坐好等待辛先生讲课。
秦贞扫了一眼,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么多人?他一直感觉自己这个小县城,人口也就五六万,读书人肯定不过千。
岂知,光是眼前在这些人,也有五六百了吧!吕先生道:有压力吗?说这话时是看着王福礼的,几个学生当中就数他屁事最多。
王福礼点头,虽说他已经过了府试,与这些人大多没什么竞争关系,可谁能说得准,每场考试都能顺利通过。
所以,这些都是潜在竞争对手。
下意识的就握了下拳头。
吕先生道:阿贞,一会往前靠,有什么问题只管提。
秦贞惊,为什么是我呀?因为你长得高,一站起来大家都能看到。
尤其是他们私塾被安排得这么靠边,吕先生主要还是觉得秦贞身高体壮的嗓门大中气足。
秦贞:……辛先生看起来和许中义年纪差不多。
待他自我介绍时,秦贞听得眼睛都瞪圆了。
这也太牛逼了。
这孩子十七岁就只了举人,十一岁的秀才,十四岁未考,十七岁一举夺魁。
如今在外游学三四年了,打算明年进京在家里整理整理游记,过后参加春闱。
辛先生不止是学霸,关键是家世也非常好。
与董家一样,都是世家大族,甚至比董家还要厉害那么一丢丢。
秦贞咽了咽口水,不禁感慨。
人家一出生就站在了他们这群人一辈子达不到的高度上啊!由于辛先生身份与经历的特殊下,大家听讲的就更加认真了。
直到吕先生碰了秦贞好几下,他才后知后觉地站了起来道:先生,学生有个问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辛先生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秦贞这才道:先生这趟游历,去了不少的地方,肯定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经济与人文发展……秦贞嗓门挺大的。
问题也是事先大家讨论过的。
他从中挑了一个,关于民生和科举之间的问题。
他们这边人口少,经济不发达,所以科举也落后,除了认真努力学习之外,秦贞都想不出,他们有什么能力在会试的时候与旁的省的举人竞争。
光看他们县或者府的人中举,甚至当官的人数就知道。
辛先生道:所以,有条件的话,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出去走走。
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在家里听先生讲课强多了。
在这其中会遇上不同的事情,面对不同的人,同一件事情,也许得找出不出的解决办法,甚至分配方式。
秦贞顺势又提了一个古文解议。
倒是能与先前的问题连在一起。
辛先生想都不想,张口就来,到了后来还赠送了两个问题。
辛先生讲课结束已经过了午时。
一群人出去吃饭时,李青云道:阿贞,有个问题我没听懂。
是关于经济与用人方面的问题。
就好比辛先生说到汉武帝用了张汤。
在李青云看来这样的人,人品首先有点儿……如果是他,他不定敢用。
吕先生道:所以,你成不了汉武帝。
李青云:……唯有那种只用自己最亲近的人,那才是最可怕。
这事就得说到当今圣上,秦贞他爹那个盐案,终于在前几天——结案了。
大概是因为小皇帝重情、心软,像秦家这样的老牌世家,又从中走关系,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除了原余城知府这个倒霉蛋没有后台之外,余下的基本上都免了死刑。
乱七八糟处理下来,倒是商户罚了不少人,弄了不少银子。
最后流放的也不多,流放时间也不太长,总之雷声大雨点小。
整个案子糊里糊涂的就这么结了。
至于那个奶娘,听说猫了三个月,如今又开始蹦哒了起来!吕先生说到这儿,对着李青云呵呵了两声。
心软、仁德是好事,可也得分事情吧,要是这事让汉武帝和张汤处理,一个也别跑,甚至还有可能把秦家那种世家大族给卷进去。
京里彻底洗牌……国库更是充盈不过了!但是有些的话吕先生也就点到为止。
下午是府城来的一位先生,与吕先生关系还不错。
知道今年的府试的头名是吕先生的学生,开心道:我就知道老吕到哪儿都能行。
吕先生尴尬地直抠鞋底。
对方还约了吕先下晚上一起吃个饭,再顺便讨论讨论教学问题。
王福礼趴在秦贞耳边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咱们晚上终于可以松快松快了!他早就想去县城的杏院转转了。
秦贞头一次听说,有卖什么好吃的不成?他来县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头一次听说这个地方。
李青云将王福礼拍开,别听他胡说,要去他自己去,咱们可都不去,以后少跟阿贞说这些……秦贞瞬间懂了。
应该是本地的勾栏、青楼之类的。
王福礼见大家都不同意,抬头挺胸道:我自个儿去就自个儿去!你们到时候可别羡慕我。
杨喜耸耸肩,要是让孙家知道了,你那婚事还成不成?王福礼梗着脖子还想反驳。
不料吕先生已经与前同事说完话了,回头道:老夫与张先生说好了,咱们晚些时候一道讨论今日听课的内容,到时候宋先生和他那些学生都会过去,你们几个可得给老夫长点脸,尤其是你福礼,老夫瞧着你这一出来就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王福礼被说得面红耳赤。
怕他今日不认真听讲,吕先生特意点了他让他下午代大家问问题。
王福礼紧张得不得了。
虽然平时叽叽喳喳就数他话头最多,可面对几百人扯开嗓门提问,还要与张先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一二,他就感觉腿软。
有好几次都求助似的看向秦贞。
不过被秦贞无情地给拒绝了。
秦贞感觉这公开课跟记者招待会似的。
大概是提前说好的规则,每个私塾都能提两个问题。
有的私塾人太少就没提,早上辛先生那里,秦贞提了两个,许中义和蓝师兄每人提了一个,辛师兄答得简单。
还带着提问的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了一会。
到了张先生这儿,好么这位跟田先生差不多,一个问题能讲一节课,只要不催他,他都能不休息一直说下去。
单一个租佃制问题,从上古讲到当今。
还说了这种制度的好与坏,举的例子也是一个接一个。
王福礼紧张了一下午,结果,张先生才回答了三个问题,还没到他们这边,课就结束了。
一天课下来,秦贞得的小本子上记了十来页。
关键点也划得清清楚楚。
吕先生在领着大家回去时,顺口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哪位先生讲得好些?单从容易吸收,让人记忆深刻这一方面。
杨喜刚好在他的旁边,被吕先生一看,杨喜想了想道:两位先生各有所长,不过辛先生所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接下去的东西让你自己查资料或者整理。
张先生就属于那种掰碎了喂给你的感觉。
像他这种不爱思考的,觉得张先生讲得更适合他吧。
王福礼表示认同。
吕先生看向秦贞三人。
见李青云和朱玉山说两个都行,秦贞也跟着点了点头。
吕先生道:阿贞说说吧。
秦贞:……其实他感觉两个先生各有特色吧,辛先生可能是少年天才,所以许多事情点到为止,认为学生都与他一样,智商非常高。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都是普通智商,就像秦贞,原主也就是记忆力好。
当然,也有可能是秦贞这个现主拖了对方的后腿,总之,他除了记忆力好之外,没有其它拿得出手的。
亏得这年头考试的时候数理化占比少得可怜,甚至有时候都不出现在试卷上,就算上是有,也是他掌握的范围之内。
大概是因为董大人和辛先生都是这类型的人,他们讲课的方式都有一个特点,点到为止,涉及面非常广阔。
不过有一个好处,你因为上课听不懂,听到讲多新鲜的东西,回来必定会查资料,这么一来自己帮自己找答案,会记得更牢靠。
缺点费钱,费时间……秦贞他们吃完饭,被吕先生安排去整理今日所学的内容。
吕先生则是和宋先生还有张先生一起去外头喝小酒去了,不料出了门田先生十分强势地挤了进来。
三个人哪有四个人喝着好!吕先生:……王福礼昨天晚上睡前发誓,以后秦贞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结果,一大早起来就被打脸。
现在屁股一碰到凳子,就有点难受,可一看屋里几个人谁都不说话,甚至根据秦贞标出来的目录,每个人都在查找一本书,将自己查到的内容整理出来。
最后大家再钉对在一起。
他只得叹了口气,拿着书翻了出来。
宋贤以前和秦贞住在一起一个月,没少帮秦贞整理东西,在几个人中是速度最快的。
完事后开始整理自己查找的后半部分。
秦贞则是从头开始整理,几个人偶尔还会讨论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知不觉就入了二更天。
王福礼揉着酸痛的脖子道:阿贞,还有多少?他眼睛都看花了。
也亏得屋里点了七八盏灯,就是这灯油有些不太好,他瞧着秦贞的鼻孔都被薰黑了,嘴唇上方一圈的黑,跟长了胡子似的。
我这边就剩你这一部分了。
秦贞给大家分配的时候就根据大家的心情还有学习的进度分的。
结果,不管是李青云还是杨师兄,就连杨喜都整理的又快又好,就数王福礼整理的最慢,还不仔细。
到了现在,他抄写的时候,还得再粗略再过一遍书,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下来了。
宋贤道:我这里快了,李师兄这里的整理的点比先生讲的还多点,所以写的有点慢。
王福礼伸了个懒腰,终于快完了!正说着,几位先生进门了。
吕先生道:还没完?说着拿起李青云那里整理好的部分翻了起来。
田先生也伸过脑袋瞧了起来,越瞧越惊喜,不错呀,这是谁的主意?这整理的有理有据,这样的笔记,完全可以拿去书肆印刷成本卖了。
李青云道:是阿贞想出来的主意,咱们把大家整理好的再瞧两遍,先生讲的课,基本上大家就都记住了。
田先生道:不错,不错,下次上课我也给学生们推荐推荐。
吕先生道:你就是推荐了,也不定有咱们阿贞整理的这么仔细……眼看着两人又要叮叮当当开始了,宋先生忙道:那个,今天时间不早了,咱们还讨论不讨论?吕先生难得说了句人话,不讨论了,后日吧,刚好四场课一起讨论。
王福礼:……只能夸半句的吕先生。
第64章 126-128生日+老爷爷+砚城……第二天早上是府学的另一位先生,下午是董大人。
跟着董大人学了一段时间,对于他授课的方式秦贞已经摸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边听他讲边做笔记,这么一来,到了晚上整理时速度快了一半。
原定于明日就要启程回家的,谁知吕先生和宋先生两人一见如故,又请了张先生,一并来给他们过这两天学习的内容,于是大家决定再留一日。
倒是佟先生领着甲班的学生先他们一天回去了。
这么一晃,回到家就进入了六月。
距离院试只剩两个月了。
他们这边离砚城还有七八天的路程,最主要还得提前去适应一下环境,于是再减去路上与需要适合的时间,七月中旬就得出发。
时间又减少了三分之一。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吕先生对大家的要求就更严格了。
每日刷完题之后,必须把当天的试卷给清了,秦贞晚上回去还得看曲先生的笔记。
以前每个月还能有两天休息日。
自从回来之后,吕先生就与宋先生商量好了,休息日的时候,带着自家的学生到县城,大家一起集合,再讨论最近所学的难点重点。
宋贤他们私塾只有两个人过了府试,秦贞他们五个,带上先生一共也才九人,在酒楼找个房间刚刚好。
如此一来,待把曲先生的笔记看完时,已然进入七月了,迎来了他们这边雨季。
工地那边自打开始下雨,就停了工,这一停就是七八天。
望着外面浠浠沥沥的雨。
秦贞急得直转圈,这年头通讯太难了,也不知道情况到底怎么样。
沈君月带着双儿,在大雨来临的前一天去了临县山地那里,因为不在本县,走的时候就说好了,要在那边多待两天。
今年自打正月开始,就极少下雨,沈君月他们与村民种的葡萄树,也亏得有条泔江可是以引水灌溉。
饶是如此,依旧长势不好。
更别说那边的山地了,虽说山上也有水流,可耐不住这样的天气。
前几天沈君月买的大川过来找她,说是那边有些果树,因为第一年,结了少许的果子,可没想到,现在天气太旱,果子一个个都掉了,有些树也受不了。
倒是下头的药材还行。
沈君月第二天便收拾东西带着双儿一道过去了。
本来沈二要跟去的,可家里还酿着酒,秦贞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家里帮忙了。
沈二娘子一人做不过来,沈父前几天回县城给人杀猪去了。
沈二便留了下来,想等着沈大月初回来,让沈大过去瞧瞧,结果沈大没待到,倒是待来了这一场连绵雨。
秦家这个小院还算不错。
在老秦盘下之后,还特意找人修缮了一下,秦贞住进来时,屋子还有□□成新了,这雨下不下倒没什么事。
不过前两天,听说柳三家的厨房就由刚开始的漏雨,在两天前抗不住塌了。
母子两人到了本族的一位二叔家里借住。
除了柳三家的老房子之外,还有住在泔江边的一些村民,早就带着家人搬到了高处,陆陆续续传来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再加上牛婶一日三回的过来问:回来了没?可别在路上出了事,我听说XX镇XX村,那边整个村子都被淹了……秦贞一听这个,吓得脸都白了。
房子漏了是质量不行了,被淹是住在河边,山上也不知道怎么个情况?有没有泥石流什么的?沈君月迟迟未归,一家人的心都跟着七上八下的。
秦贞现在每天睁开眼,头一件事就问,回来了吗?沈二见他实在着急,嘴上长了好几个燎泡,道:还没呢,你别着急,今天雨小点了,指不定在路上了,前两天不是大哥已经过去了吗?要是实在不行,他打算自己也过去一趟。
当时走的时候,就跟她说了女人家别出门。
等沈大回来再去也不迟,反正天气都这样了,谁知道,她脾气倔,二话不说便去了。
说什么不过去看看不放心,现在地里正是菜和瓜成熟的季节。
在没建酒坊之前,她每个月起码要去一次的,自打开始建酒坊,她这还是四月底的时候去过一次。
结果,这次走雨就下个没停。
秦贞道: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吧。
沈二道:你去做什么,你马上就要考试了。
秦贞苦哈哈道:我现在也没心情学习不是。
自打知道沈君月与他一样,不是原装货,又应该是来自同一个时代之后,心情就不一样了,不管沈君月对他怎么感觉,反正他感觉挺亲切。
跟亲人一样一样嘀。
起码有些话只有他们都懂。
沈二道:放心吧,她吉人自有天相。
虽是如此说,他也没好到哪里去,急得嗓子都哑了,嘴角也烂了好大一块。
见秦贞在这儿晃得人实在眼晕,沈二挥挥手,行了,你回去学习吧,先生让你写的文章写出来没?秦贞还真没。
因为这些天一直下雨,他们私塾的房子也有点漏,吕先生索性每日都布置一篇文章让他们回来写,写完之后,第二天交上去,再把新的题目拿回来。
今天已经是第七天了。
秦贞磨叽了一会,只得回屋写文章去了。
被训练了这么久,套路已经轻车驾熟,很顺利地把草稿给打了出来。
再仔细打磨一遍,重新抄到纸上,文章算是完成了。
阮氏进来时,他正翻出宋贤借给他的书仔细瞧着。
阮氏道:阿贞,吃东西了。
秦贞抬头,就见阮氏手里端了一碗细面条,上面还卧了两个荷包蛋。
阮氏笑道:尝尝味道怎么样!说着拉了把椅子坐在他的对面,双眼亮晶晶地看着他。
秦贞被她盯得有点不安,娘,有事吗?阮氏被他一喊,鼻尖一酸,眼泪扑哧哧地就落了下来,哽咽道:没事,阿贞快吃吧,这是娘特意给你做的。
她做面食的手艺还不错。
以前不管王氏,还是王氏的那些孩子,不管谁生辰的时候,她都要亲手做长寿面,唯有秦贞她不敢做。
本来今日的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可沈君月和双儿至今未归,一家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她就没敢张扬,只简单地放了两个鸡蛋。
秦贞道:肯定好吃的。
这汤是大骨熬的,面里面还加了鸡蛋和盐,特别的筋道。
光闻味就让人口齿生津。
秦贞在阮氏的注视下将一碗面给吃了个精光,后知后觉得:娘,您这厨艺越来越厉害了,一根面就做了一碗。
阮氏笑道:好吃吗?秦贞点头,还有吗?阮氏摇头,以后每年娘都给你做。
秦贞:……吃碗面还得隔一年,这是牛郎和织女呀?见秦贞一脸懵,阮氏再也没绷住哇哇的哭了起来。
秦贞因为身份问题,打小就没正式过过生日,哪里知道这是长寿面啊!想到此,阮氏哭得更厉害了。
听到哭声,沈二娘子忙跑了过来,只见秦贞手足无措地在哄阮氏。
沈二娘子也跟着哄了一会,阮氏才说清原由。
秦贞:……没想到,原主是七月初七生日。
不过仔细一想,确实原主的记忆里没有关于什么生日的画面。
想想确实挺可怜。
阮氏哭了一会心情好多了,抹了抹眼泪道:阿贞你学习吧。
说着拿着碗出去了。
沈二娘子与她一道离开,道:阮姨,今天是阿贞的生日,您怎么不早说呀。
阮氏主要是觉得沈君月不在家,一家人心情不好,哪好意思提这个,只自己给孩子做碗面算是过了。
沈二娘子道:这下了几日的雨,咱们的原料也完了,今日我刚好没什么事,不如咱们做几道菜,给阿贞庆祝庆祝吧!秦贞和小伙伴们本来说好了,过了明日就去砚城。
谁知道,沈君月一直不回来,他也没心思走,刚好趁着今日做些好吃的,也算是给秦贞提前送行了。
阮氏道:这样不妥吧。
沈二娘子笑道:这有什么不妥的,指不定咱们把饭菜烧好了,小月他们就回来了。
昨天半夜雨停了停,今天早上开始又下起了小雨,不过照这样的情况,要是赶路倒是也可以。
阮氏:……还真跟沈二娘子说的,二人把饭刚烧好,沈君月和双儿进门了。
从他们这儿到临县,得大半天的时间。
当时沈君月赶到时,天都黑了,只好在村长家里借住,打算第二天上山看看,结果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
这一下雨就没停过。
村长笑道:看来还是娘子厉害,这一来雨就来了。
旱了这么长时间,这雨刚好下到人心坎里去了。
沈君月本来想等雨停了到山上看看,既然来了不上去看看有点不值当,岂知,这雨一连下了七八天。
就算是现在停了,也没法上山。
于是,她便趁着今日雨小了和双儿两人回来了。
那边的情况还可以,主要是山上树多、草多,山体滑坡的机率不大。
路上的情况也比想象中的好些。
秦贞听她说完,长长吐了口气,笑道:既然都回来了,那我先回去写作业了。
他感觉,那个文章写得有点不太好哈!沈君月回来的当天晚上,雨就停了。
第二天,难得的出了个大太阳,距离秦贞要去府城的时间越来越近。
秦贞从私塾回来,见沈君月正和赵家父子商量酒坊排水的事。
秦贞回房先把今日先生布置的文章给写了,又看了会书,沈君月才将赵家父子送走。
转身就进了秦贞的房间。
你什么时候走?明日。
本地讲究什么七不出八不入的,他也没听仔细,总之七八不能出门。
九又与久同音,有长长久久之意,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初九出发最好不过。
秦贞他们都说好了,一会把先生布置的文章写完,再一道去文庙上香。
沈君月道:不能等两日么?李老板过两日要过来拉酒,你们刚好与他们的车一道走。
而且砚城有李老板,也有李三他们家,他们不愁没落脚的地方。
更何况李三上次来就说了,把贡院边上那套宅子留给秦贞他们。
秦贞知道她是怕路上不太安全,跟着李老板的人,路上不说多安全,肯定是住宿吃食方面更好一些,因为人家走多了,什么路什么店比秦贞这些头一次出远门的要明白很多。
秦贞道:这我也说了不算呀!关键这不是大人们已经算好日子了吗?上个月十五,阮氏还跟着王福礼娘和李青云娘子、朱玉山娘子和娘,杨喜娘一并去了寺庙给他们求了平安符,再顺带算了出行的日子。
据说这都是让大师开过光的。
每人还花了好几两银子呢。
要是不走,这银子就白花了。
沈君月:……秦贞他们下午从文庙回来,就瞧见李老板拉酒的车来了。
而且这次李老板亲自过来了。
王福礼开心道:怎么样,我姐夫好吧!知道他们要去府城,特意让这次拉货提前走了几日,刚好赶上他们明日出发。
秦贞竖起大拇指,姐夫真好!什么事都想到了。
沈君月见秦贞他们与李老板一道走,也算放下心来。
送行时,习惯性地问了下他钱够不够。
秦贞道:够了。
他是真不乱花钱,也没啥花钱的地方。
就上次去县学,回来给沈君月他们几个女人买了些胭脂水粉和首饰,结果,不管是沈二娘子,还是阮氏和沈母,甚至连双儿都欢欢喜喜地把他送的礼物给用上了。
唯独沈君月还塞在抽屉里。
今日送行,都没见她戴他买的头花。
秦贞磨磨牙,目光在沈君月那张英气十足,可盐可甜的脸上扫了两圈,莫非这真是个老太太?可一个老太太怎么着也是个女人呀!老太太一朝变年轻变美了,不更应打扮自己吗?可沈君月每日素面朝天的,因为今年一直在工地上,要么就到处跑,晒得黑不溜啾的,还瘦了不少,有时候穿上男装还真挺像个美少年的。
他发现了,她有时候连油脂都不擦点,还不如他懂得如何护肤。
秦贞脑子一抽,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
他是女穿成了男,莫不是沈君月其实是男穿成了女?这才使得,她老人家不乐意用女人的东西?而且管柳三叫小孩儿,这不就是一个退休老头儿的口头馋吗?OMG!秦贞被这个大胆又可怕的念头给劈得晕晕乎乎。
于是眼光就忘记从沈君月的脸上收回来了。
沈君月拧眉,看什么呢?秦贞咂咂嘴。
念叨了一句,不能吧,这太惊悚了!天天被他当成姐们的人,居然是个爷爷?什么?要真是这样,那也太惨了。
直到马车晃了一下准备出发了,秦贞脑袋在车框上撞了一下,他才缓过神来,满眼古怪地又从沈君月的脸上扫了一圈。
要真是这样的话,他感觉沈君月挺惨。
光是大姨妈这一指标,就让人生不如死,更别说别的条条框框了。
他起初确认自己穿越,又是个男人之后,心里虽说别扭,还隐隐有个念头,运气不错。
为什么,就因为在没有姨妈巾的情况下,他用不到那玩意儿!可怕!阿贞,你在叨咕什么呢?王福礼凑过来,伸手冲外头站着的众人挥了挥手。
秦贞敛了敛神,挥去脑袋里那个可怕至极的念头,你说咱们这七八天在路上怎么度过呀。
总不能干瞪眼,也不能一直睡觉不是。
王福礼一听他说这个,吓得一哆嗦,你该不会是想?让咱们在车上讨论功课吧。
李青云笑道:他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虽说在路上不能写字,但你只要带嘴了,那就不防碍什么。
朱玉山道:这主意好,我正愁咱们这几天时间浪费了多可惜。
王福礼看向杨喜,小喜子,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杨喜点头。
他知道自己成绩不如秦贞他们。
可是如果自己再不多用点时间,再不努力一把,以后可能与大家之间会越拉越大。
王福礼认命地梗着脖子道:来吧,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们是从县城这条路走的,宋贤和杨师兄两人已经等在那儿了。
因为李老板还带了两车酒,在路上比想象中的走得还要慢。
大家算是将这段时间遇到过的题目和问题彻底讨论了一遍。
到了砚城已经是十天以后了。
大概是李三先前就与李老板说好了,进了砚城,李老板让车夫把货直接送回去,他则带着几人先去了贡院附近李家的宅子。
秦贞自打出了家门就开始观察周边的情形。
像他们那种边远小城,经济一般都比较落后,大家穿的衣裳很多都是非灰即褐的。
越是离砚城这边近,衣裳的颜色越鲜亮,女人头上的簪子数量也跟着增加了,进了砚城就更不得了。
不止城门比余城大,就连房子也比余城高。
更不用提与他们那个芝麻绿豆点的青平县比了。
秦贞瞬间有种土鳖进城的赶脚!杨喜道:阿贞,你瞧出什么了没?秦贞点头,砚城有钱!这是目前见过最有钱的城市,大概省会就该如此吧。
所以说,西景有钱呀!光一个省会就如此,也不知道京都是个什么模样儿。
原先秦贞还觉得,中个秀才,二十岁后没什么机会就不考了,可现在,他突然想去京都瞧瞧,看看那边的繁华。
据说当年朝廷被人打到了西边,丢了东部一半的城市,可偏偏不管是朝廷还是权贵,都卷了许多的金银逃了过来。
比起武力值高的东景,西景就有钱多了。
宋贤道:何止有钱,还特别大。
这一点王福礼有发言权,他姐夫在县城开的酒楼一家人经营了几十年,好几代人了,可他姐夫和姐姐才来这边几年呀,收益就比家里几十年的收益要好多了。
今年还说要开个分号呢!不过不在砚城,目前正在寻摸着在哪个府城开呢。
所以说,人多了才有钱么。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坐着车晃了大半个时辰才到了贡院附近。
李老板在路上顺便给大家介绍了下砚城的景致。
李三知道他们今日要来,特意休息了一天,在家里待他们,还备好了酒席。
进了门,秦贞才发现,李家是真有钱。
宅子又大又气派,可偏偏还不住人……秦贞他们一共来了七个人。
除了秦贞与李三有来往之外,其余的人都不沾边儿。
所以这次过来的时候,大家知道李家不收钱,住的又人私人的宅子,索性各自从家里拿了一些山货、特产之类的东西。
宋贤还带了一只大鹅,一路上还得照顾它。
>_<秦贞这次过来,还带了两坛子新酿的酒。
据说是新品种。
沈君月管这个叫竹叶青。
秦贞心想,这地方幸亏没有杏花村,不然你这就是侵权。
好在后来沈君月给改了个名碧影清。
不过这酒还真是,倒入杯子之中,呈现出淡淡的绿色,借着光更撩人。
李三望着小半车的礼物,笑道:你们能住在咱们家,那是咱们家的福气,还带什么礼物呀!秦贞道:这酒可不是礼物。
是沈君月特意让他带来给李三看的。
李家走的叶大人的路子算是通了,如今是正儿八经的皇商。
沈君月就想着让他瞧瞧,这酒能否送进宫里去。
李三一边让人把东西搬进货房,一边和秦贞小声道:我回去让老爷子先瞧瞧。
秦贞道:那麻烦李兄了。
李三笑道:麻烦什么,这酒若真被上头选中了,那咱们这儿可就是独一份了。
秦贞明白。
李老板把人送到,转身就要走,李三拉住笑道:李哥急什么呀,饭菜都备好了,您吃完了再走也不迟,我这儿刚好有个事想与您商量一二。
李老板笑着应了一声。
李三让下人领着秦贞他们去住的地方了。
秦贞出门这么久以来,还是头一次住单间。
将东西收拾好,又洗漱好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出来时王福礼拉着他神秘兮兮道:你闻闻香不香?秦贞仔细一闻还真有点淡淡的香味。
好像玫瑰花。
王福礼道:我去洗澡的时候,看见旁边放了花瓣,顺嘴一问听说是泡澡用的,便往里面洒了些……没想到,还真香啊!他这辈子都没这么香过,说实话,砚城的人可真会享受呀,在他们那儿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姐给他娘买了坛子什么花露,他娘舍不得用,除非出门时才往身上喷点。
而他们家的花,每年都浪费了,他决定回去之后把花瓣都收起来,每天泡澡用。
秦贞:……他那边也有,只不过一想自己现在是个臭男人,就歇了这份心思。
不料王福礼这么一个大男人,居然喜欢这味儿。
跟王福礼一样的还宋贤,两人还讨论谁身上的味儿更好闻。
秦贞默默从两人中间退出。
李三吃完饭,和秦贞聊了一会。
秦贞道:李兄,这附近可有书肆?来的时候吕先生就再三强调了,如果有机会就买本学政写过的文章,好了解一下对方的风格,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握个度。
现在时间还早,刚好趁这个时间买几本书。
李三道:贡院前头那条街有家书斋,比砚城书肆里面的书要全些,只不过价格更贵些,除了卖本地官员写过的文章和诗集之外,还有京里许多翰林学士的文章。
秦贞道了声谢,转身就要走,李三好笑道:你先别急,我让小井带你们过去。
秦贞:……这是吃人家的住人家的,还得让人安排个导游。
客气什么,你以后出息了,咱们多少还要沾你的光呢!秦贞:……这话是跟沈二学的吧。
第65章 129-131小马+进场+君又来……书斋离李家还蛮近,步行不过五六分钟。
小井口才挺好,一边走一边介绍周边的情形。
甚至连哪一家的早点最好吃,都能说得出来。
说是大家有什么想吃的东西,他可以早上帮忙买。
几位公子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告诉小的,公子们在砚城这段时间,我们家公子说了,就让小的负责大家的生活起居。
小的打小就在砚城长大,砚城的地盘都摸得清清楚楚的。
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能找到。
秦贞对于砚城最好奇的,就是这地方有钱。
李青云道:那你知道小马村吗?小井立马点头,知道的,李公子是去那里找人?李青云点头。
他家娘子有个姨母当年嫁到了这边,知道他要来砚城了,丈母娘特意赶了半天的路过来找他,让他给自家姐姐捎个东西。
据说是七八年前回去过一次,至今再无音信,一家人都很想念她,要是还能找到,就把这东西给她。
小井道:那李公子什么时候想去,小的都可以。
等考完试吧!李青云笑得温和。
小井用力点头,公子到时候只管喊我便是了,小的还知道小马村那边有条河,夏天可以抓螃蟹,待你们考完了,刚好抓螃蟹吃。
众人双眼一亮。
那咱们到时候都去吧。
王福礼现在都想去了,不过这话说出来就是讨打。
宋贤笑道:正和我意。
说完看向秦贞,秦贞也笑着点头:可以呀,紧张了这么长时间,是时候出去浪了……众人:什么是浪?秦贞他们一进书斋的门,掌柜立马迎了出来,笑着将人直接引着到了放学政和府台的文章书架前。
掌柜道:这些日子,也就数这些书卖的最好了。
因为要考试了,各地来的考生,都要买主考官的文章来判断对方的喜好,如此一来,这些书就有些供不应求。
所以,价格方面大家都懂的。
原先还想着,再贵也贵不了多少,大家每人买一本总归可以的。
结果一问价格,一本主考官的文集卖到了八两银子。
秦贞听得瞳孔一震。
这是借着考试敛财啊!几个人一商量,主考官和两名副考官的各拿一本,府台的也给拿了,又买了两本京里翰林学士的文集。
如此一来,光是买书就要花了二十多两。
这其中还是因为,翰林学士的两本文集没长价。
府台和副考官的文集价格相对要低一些,总体算下来就这么多。
秦贞去付账时,掌柜笑道:少东家已经与咱们打过着呼了,公子拿走便是了。
秦贞:……少东家是谁?掌柜道:公子进门时怕是没瞧见咱们的招牌吧。
见是李三身边的小井领来的,掌柜就知道这是李三上次来说过的自己的朋友,过段时间要来考试,让他无论如何把主考官的文章给留几本。
秦贞进来时还真没注意招牌。
此刻被他一提醒,出门看了两眼,果然看到旁边有个印章——百年李记。
所以,书斋其实是李家的产业?秦贞道:那怎么好意思,一码归一码的。
本来住人家的宅子就够不好意思的了,现在拿人家的书再不给钱……说着就把银票放到了桌子上。
掌柜又还给他笑道:这银子咱们可真不能收,少东家的朋友,就是咱们整个李家的朋友,若是公子真过意不去,那您下次见了咱们少东家,与他说道说道,你们朋友之间,什么事不好说,可别在这儿为难小的。
掌柜死活不收钱。
小井也跟着一起劝,公子若真想算,就与咱们公子算去。
秦贞只得把钱又给收了起来。
打算下次找个机会给李三。
秦贞以前蛮佩服沈君月的,什么事都能想到,现在又来一个李三。
这两人估计能把年头算到年尾去。
李青云道:小井,能否带咱们到贡院那边瞧瞧。
李家的宅子虽说离贡院挺近的,可走过去起码得一刻多钟。
小井领着大家去贡院那儿踩了个点,再次回到李家天已经黑透了。
赶了好些天的路,一个个坐在椅子上都不想动。
尤其是朱玉山。
上次去府城时,因为水土不服,还喝了几天的药。
差点因此耽搁了考试了。
这次出门前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再加上由李老板带路,路上吃的喝的倒是都干干净净,进了李家的门,李三又早早请好了大夫,给各自诊了脉,开了点药说是调理脾胃的。
饶是如此,朱玉山到了此刻脸也有点发白。
秦贞和王福礼两人将他扶回房间,又请了大夫过来瞧了瞧,确认是因为水土不服,身体有些虚休息几日便好了,大家才放下心来。
这么一折腾,就到了二更天。
秦贞习惯性收拾好,坐在桌前看了会书,再顺便把这一路的见闻整理了一下,这才上床睡觉。
大概是因为屋里点了安神的香,第二日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了。
他出门时,李青云也是刚起来。
听到开门声,大家陆陆续续从各自的屋里出来。
朱玉山休息了一晚上,精神好多了。
靠在门框上道:我昨日听小井说门前那条街上的馄饨挺好吃,你们有人去吗?秦贞道:那师兄等会,我去帮你买。
朱玉山直起身子,笑道:没你想的那么脆弱,就是想问问谁跟我一起去吃。
他昨天就闻着味儿了,可惜当时身体不舒服,大家刚从李家吃完饭出来,就没好意思开口。
王福礼起来最晚,听到外头传来声音,这才推开窗户揉着眼睛道:去哪呀,昨日都与我姐夫说好了,今日咱们去他那里吃的。
杨喜道:你去不去,吃昨日小井说的那家的馄饨。
去的去的!馄饨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好吃。
口味也多样,秦贞准备再来第三碗时,生生左手把右手给按了下来。
王福礼道:不吃了?味道不错,可惜一碗也就几个,两碗都下去了,反而感觉更饿了。
秦贞道:不了,我得忍住!他好不容易把那一身的肥肉给减下去了,要是再像以前一样胡吃海喝,估计很快就会长肉的。
七月二十。
距离考试还有十七天。
秦贞做了个倒记时挂牌,就放在大家一起读书的书房里。
每天过去撕一页!昨日买的各位考官的文章还没看呢,所以,大家吃完饭,很自觉地往家跑。
一进书房门,看到对面墙上大红的倒计时,一向话多的王福礼都乖乖闭了嘴,直接拿起今日要读的书。
秦贞几人以前没事就扒文章,这次也与以前的方法一样,见宋贤和杨师兄有点懵,秦贞又给两人说了一遍。
反正就是扒文章,看对方的切入点,引入典故等等。
再研究一下对方是喜欢什么样的东西。
因为昨日只买了一本,所以大家都是两三个人头挨头传着看的,个人把个人看出来的观点写出来,最后再统一扒。
结果,这么一早上过去了,也才扒了三篇文章。
朱玉山道:这样怕是考试之前都看不完。
宋贤道:我觉得倒是能看得完,咱们早上讨论的这三篇文章,是学政刘大人的,他的文章大概走向咱们不是都清楚了吗?三篇文章再一比较,开头、中间、结尾,怎么都一样。
刘学政习惯开头就直切主题,而且遣词造句方面都挺朴素的,这风格和秦贞还有点像。
秦贞:……宋贤的意思,既然时间太有限了,不如就看重点吧。
昨日买的几本书,肯定是先捡考官的看了。
而今年的主考官刘学政,文章写的简洁明了,每篇文章字数都不多。
只要大家考试的时候注意点就行了。
宋贤这么一提,大家觉得也蛮有道理,还是和以前一样,扒完文章,各自再写一篇,让大家互相看再提出意见互相改正。
秦贞的风格确实和这位刘学政的差不多。
他是因为脑子里没啥词汇,对方应该与他情况不一样!>_<虽说没有吕先生在这儿盯着。
秦贞适应了两天之后,生活习惯又与家里一样了。
起床跑步、背书,早饭过后与师兄们一道学习。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院试这一天。
小井从外头打听出来,今年参加院试的童生差不多有五千八百人。
录取率比府试和县试可要低得多了,他大概算了一下,算是百里挑一了。
五千多人,能录取七八十个的样子。
因为是八月,每场考完都能出来,大家也带的东西极少,秦贞这次依旧带了把伞……由于入场人数众多,秦贞隐约感觉还没睡呢,就被小井给喊醒了。
提着东西,晕晕乎乎地被官差检查过后,把人给放了进去。
望着满天星斗,默了一会,把东西放好,索性趴在那儿眯了一会,结果这一眯,再次睁开眼,已经日上三竿了。
试卷就放在他旁边,还好没被风刮走。
秦贞抹了把汗,目光能触及的考生们,各个奋笔疾书。
秦贞揉了揉脸,拿起卷子仔细过了两遍。
忍不住轻咦了一声。
好巧!这其中有道题他们前两天才刚好讨论过,因为太生僻了,极少有考到过,不过那天大家一起约好了去书斋看书,宋贤随手翻了翻书,就翻到了这么一道题。
觉得这种题型好新鲜,一翻资料才知道,几十年来都没出现过,于是几个人便略微讨论了一二。
秦贞和宋贤还特意翻了翻资料查了查。
没想到今日居然碰到了。
秦贞被这个小惊喜,给彻底醒了过来,一边磨墨,一边往卷上答题。
坐在他不远处的杨师兄见他醒来,终于松了口气。
第一场考试,秦贞觉得题都不太难。
很多不是在曲先生的笔记里看到过,就自己读书碰到过。
要么和师兄们一起讨论过。
虽然他起步晚,不防碍他速度快,这么一来,倒是比许多考生交卷的时间还早。
出了贡院的门,就瞧见杨师兄和宋贤在阴凉处等他们。
小井给他倒了杯凉茶,又提着扇子要给他扇。
秦贞忙道:谢谢,谢谢我自己来。
说罢,一手捏着杯子,一手摇扇子,奇怪道:师兄他们还没出来?不能比他出来的晚呀。
宋贤道:李师兄和朱师兄先回去了,刚才出来时,朱师兄说有点头晕,看起来身体不太好,李师兄陪他回去看大夫去了。
杨喜和王福礼还没出来。
秦贞道:朱师兄不会是中暑了吧?早上出门太早,夜间特别的凉,可过了辰时,太阳就跟疯了似的,晒得你眼皮都睁不开。
秦贞答完题,就见对面有位被晒得差点掀桌。
可能因为师兄太胖了,特别容易出汗,即使脱了衣裳,也热得汗一个劲地滴哒,把卷子都给打湿了。
当时秦贞只有一个念头。
好在老娘把这那一身的膘给减下去了。
>_<宋贤道:大概是,我见朱师兄最近饭量不是太好。
秦贞叹息。
朱玉山上次府试就比别人闹得厉害,平时大家跑步,或者踢球时,他都是速度最慢的一个,以前秦贞胖,大家一起的时候还不显得他有多突出。
可现在秦贞把身体锻炼上去了,朱师兄却半点进展都没有。
几人又等了一会,杨喜和王福礼才陆陆续续的出来。
回到家,一看朱玉山已经喝了药休息去了。
秦贞道:朱师兄没事吧?李青云摇头:还好,只是有点热着了,没事儿!秦贞还趴在门缝看了一下,见人睡得挺熟,这才松了口气。
他私心里还是希望,这一次出来的师兄都能一道过了院试。
由于第二天还得起早排队进场。
秦贞他们收拾好,便回屋睡觉去了,这么早躺在床上秦贞还是有点睡不着。
翻来覆去,索性拿了本书瞧了瞧起来。
直到天彻底黑了下来,他才趴到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依旧天不亮就被小井喊了起来。
还每人塞了些吃的。
小井道:昨日小的瞧见公子的早餐就没怎么吃?今日给您换了别的,看看合不合口味。
秦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因为睡着了,耽搁了吃饭时间。
只得跟小井道了谢,这次进场,他想好了去了直接睡一觉,这样答题才有精神。
秦贞睡得很好,答得也很顺利。
出来时,小井还给大家带了绿豆粥,还有一个小坛子里面装了不少的冰。
问他加不加。
秦贞加了一点,顺手递给小井,这碗给你,我自己来给我调一碗。
小井咽了口水,道了声谢。
秦贞舀了一勺的果干,问道:你要不要,我觉得这个也蛮好吃,再加点花生碎就更好了……说着就加到了小井的碗里。
秦贞这次出来的早。
和小井两人坐在树下的凳子上边吃边等大家出来。
我李师兄和朱师兄今日还没出来吗?小井摇头,您今日出来的可真够早的,小的数了下,您是第六个,所谓六六大顺嘛!秦贞笑道:干杯,借你吉言,祝我六六大顺,考个好成绩。
那些银子总不能白花。
小井被他碰得都有点愣住了……秦贞一碗都快吃完了,李青云和宋贤才一前一后地出来了。
李青云也是第一句就问朱玉山。
秦贞道:还没,师兄们先别急,喝点冰粥。
小井:……你怎么还乱给取个名儿?秦贞问了两人吃什么不吃什么,给每人调了一碗,恰在这时王福礼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欢喜道:吃什么呢,也给我来一碗!王福礼扫了一圈,心里咯噔一下,朱师兄这是出来了还是没出来?昨日出来时,回去看大夫了,今日?李青云道:还没呢,你们谁与他坐一起吗?大家都摇头,昨天出来时,朱玉山就有点情况不太好,小井先扶他在这里等了会,见李青云回来了,才让马车将人给送回去了,他自个儿在这里等秦贞他们。
今日等了好一会,不见人出来。
大家瞬间感觉碗里的冰粥都不香了。
小井笑道:大家别担心,公子们今日出来都挺早的,昨日王公子出来的时候,人都快出来完了不是。
今日王福礼也是神奇了。
王福礼得意道:这还得多谢阿贞呢。
今日有道数术题,他是答得飞快的呀,多亏了秦贞以前给他讲过类似的。
就连律法题也是朱玉山给他提点过,反正他感觉自己这次运气不错。
昨日的题就有几道题眼熟,今日又是这样。
不敢说肯定过,但绝对八九不离十了!正说着,杨喜和朱玉山两人出来了。
秦贞和王福礼见他走路有点晃,飞速过去把接了过来,一看出了一身的冷汗,吓得心头一突,师兄,感觉怎么样?朱玉山勉强笑了笑,还好,休息一会就好了。
考试知道人多,进场慢,这两天都睡得挺早,可耐不住早上起来太早了。
过了点又开始太晒……小井都没敢给他舀冰粥,只倒了杯温茶。
朱玉山喝完,被秦贞和宋贤抬到马车上,快速回去找了大夫。
大夫说的和昨天差不多。
秦贞也听不懂,什么阴虚、阳虚,虚得他一脸懵逼。
让昨天的药继续喝着。
喝完药朱玉山就直接睡觉去了,晚饭也吃得不多。
秦贞蛮奇怪,昨天是挺热,可今天的天气怎么说呢,还是比昨天好一点吧。
而且今天的考题在这几场当中算是最简单的一款吧。
他早上还有时间啃了一个肉饼。
结果,一问之后才知道,大家都是早上起来,巴巴地坐在那里等考试。
秦贞:……杨师兄道:阿贞,你不知道昨天可急死我了,我见你一直在睡觉,还让考官发卷子的时候,提醒你一下,结果,你还是没醒。
秦贞咧咧嘴,实在有点困啊!他从来没有起过那么早,他还是个孩子,正是正长身的时候。
王福礼道:我昨天也眯了一会,没敢多睡,半睡半醒的,难受死了,没想到你太厉害了……秦贞道:其实,我觉得考前睡一会还是可以的吧。
反正他都两天了也没耽搁什么,更何况平时在家里起的点都起了,也不至于一觉睡到天黑不是。
大家被秦贞说服了。
尤其是朱玉山,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两天还一直撑着。
第三天,按秦贞说的睡了一小会,明显考试的时候精神多了,再进去时带了点果脯,没事时往嘴里塞一颗,就这么坚持到了考试结束。
秦贞今日还是第一个出来。
见朱玉山出来时,快速跑过去将他给扶住了。
不料朱玉山推开他,笑道:今日听你的,一感觉不太好就含颗糖,现在感觉还行。
主要还是睡了一觉,所以,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
秦贞笑道:那就好,师兄今日答题挺顺利的吧,我这么一数,你出来是二十八个。
这个数字也挺好。
朱玉山笑道:是吗?那可真好,和我生日同一天。
是这个月吗?那时候咱们榜应该出来了吧!朱玉山点头,要是能上榜,这次我请客。
上次他在府城生病那次,后来偷偷打听了一下,医药费根本不是那个数,这次无论如何也得他请客。
秦贞笑道:那肯定得的呀,我反正这次不请了,上次是我请的对吧!说完,对小井道:小井到时候也去呀,不要给我师兄省钱。
两人嘻嘻哈哈了一会,小伙伴们也陆陆续续出来了。
王福礼搂着秦贞的脖子道:胖贞啊,咱们说好了考完去我姐夫那里吃饭的,今天不许反悔呀!秦贞笑道:肯定不反悔,反正不用我花钱。
还有,不要叫我胖贞,我现在已经不胖了!他感觉他这体型刚刚好,起码走在路上,不是旁人敢打劫的对象。
王福礼:你要点脸吧!说起吃饭,王福礼想起,他和韩五坐得不远,打算在这里等他们兄弟出来。
上次在韩家打扰了那么长时间,是时候表现一下了。
秦贞道:我刚才等你们的时候,看见他们已经回去了。
当时还打过招呼来着,约了明天一起去寺里狂狂。
王福礼吐血,那我不知道他们住哪儿!前段时间,因为忙着复习,大家几乎都不出门,每天早饭都是小井帮忙买回来的,午饭和晚饭是李老板让人送来的。
都是特别简单的几个菜。
小井笑道:公子咱们先回去吧,小的知道韩家两位公子住哪儿,一会去给他们送个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