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2025-04-02 01:03:20

面对众人的询问,孟杨什么都没说。

上午开始挑起扁担转运,这活儿累但工分高,能多挣就多挣。

几个知青干活全在一起,夏蝉的速度实在是慢,割了一天多后手上磨出了水泡。

疼的在地里哭,小队长过来没好气的训斥。

哭啥哭,娇娇气气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来这里就是锻炼你们的,都给老子赶快干活。

殷卫东本来在低低的安慰夏蝉,此时抬头怒气冲冲。

你会不会说话,没看她手都磨出水泡了吗?我们从教室来到这广阔天地不就是接受锻炼的嘛,这么热的天在地里挥汗如雨,我们哪儿没锻炼了?你这……被男同学怼了,而且旁边的知青们也都一副义愤的模样,小队长一时不再横。

语气软和许多:拿手绢裹起来接着干,锻炼就是这样的。

水泡而已,不是大事。

夏蝉本来想请假的,这会儿被打消了念头。

瞪着队长恨的不行。

之前锄草就骂他们笨,如今割麦子更是安排他们在大地必须跟上打头的。

她好累手好疼,他什么都不管,每天就知道说什么抢秋夺夏,要赶快颗粒归仓。

掏出手绢裹住手掌,轻轻的拿着镰刀还不要紧,可一使力依旧疼的钻心。

殷卫东在她旁边,割的时候帮她带了一半。

别急,慢慢来。

实在疼了就跟我后头装个样子,跟不上顶多被骂一顿就是。

别害怕,有我呢。

十几岁的女孩,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田间地头,每天面临的就是风吹日晒,躲在被窝里哭了多少回。

此时听到他这么说,顿时感动的眼眶湿润。

从她来殷卫东就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帮她,知青点挑水也是他帮忙。

殷卫东本来干活也不是太利索,这么一来速度明显更加慢。

俩人跟在大部队后头,惹来许多诧异的眼神。

刘颖在一旁看着默不作声做自己的事儿。

今儿吃什么呢,家里的粗粮还能变换出什么好吃的食物吗?这问题昨晚就想,今儿还没想好。

一旁是位三十多岁的大姐,俩人手速差不多一直不远不近的跟着。

二嫂子,你说用粗粮能做什么好吃的?女人回头:不就是熬粥、做糊糊嘛,就那点粮食,还能吃出花来?荧荧你现在是嘴馋了还是想多学些做饭的手艺,以后嫁人了好得公婆男人的欢喜?嘴馋。

落个嘴馋不会过的名声说亲的估计就少了,甚至没有。

而且她说的都是真心话,她才不会为了讨别人喜欢而去做什么。

你这姑娘,这么说不怕没人敢要啊?她说完呵呵笑,刘颖叹口气,再次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旁的大妈听到她俩的对话,开口提供了自己的意见。

粗玉米面和细玉米面三比七的比例调和成稠糊糊,里头加苏打让它发酵。

蒸锅里蒸十五分钟,蒸出来蜂窝一样的窝窝特好吃。

你要还想好,里头加些糖精,甜津津的我家里人都喜欢。

哦,知道了,谢谢娘娘,我回家试试。

有人教自己做饭,刘颖乖巧点头道谢。

一旁的女人手上不停,嘴里跟着附和。

哦,蒸喜窝窝啊,那个做好了是好吃的。

我平时可不带澳做,麻烦。

一锅糊糊多省事。

大娘呵呵笑,说出口的话更可乐:我是一说就会,一做就废。

我老头和孩子们说我的嘴和手分家了,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哈哈……大家开心的笑,大娘也跟着笑,自嘲的态度让人觉得十分可爱。

看刘颖感兴趣,她又接着说:高粱细面,玉米细面、加两分淀粉,和成个硬一些的面团,三合面搭配新鲜蔬菜的臊子也好吃的很,不比白面味道差。

刘颖含笑点头:加点儿豆面也可以的吧?可以。

加豆面也好吃。

我们家豆子没多少,一般都是发豆芽。

比换豆腐能多吃好长时间。

对哦,可以生一些豆芽。

刘颖笑笑,转身冲大娘再次道谢。

谢谢娘娘。

大娘摆摆手:没事,没事,我就爱记这些吃食,也爱琢磨。

虽说手艺实在不行,可我的嘴绝对说的好。

交谈一番,刘颖记忆里搜寻出这是谁了。

不过因为年龄差距,她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只知道她跟孟杨家是亲戚,好像是他大姨还是什么表姨。

下工了。

小队长一声喊,大家起身立马就走。

有些偷着往衣裳里塞一点儿麦粒,那也是割麦子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

刘颖不敢这么做,怕被她爹打。

因为美食,跟大妈一起相跟着往地外走。

大妈路上又跟她说了许多吃食,俩人出去一路进村子。

到村口打谷场的时候岔路口孟杨从里头出来。

男人提着根扁担,皮肤被晒的发红发亮。

身材魁梧,肩膀宽阔,浑身充满了力量,跟他说话时那种温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刘颖加快脚步跟他错开,他想跟她说什么又没说,伸手接过旁边女人的镰刀。

大姨,你今儿怎么来割麦子了?不是让你在家歇着嘛。

女人笑着说我身子好多了,割麦子这么忙,多一个人多一分力。

他话语是埋怨,可那声音徐徐如清风,让人只感受到了那份对亲人的关心,而忽略了话语的内容。

而女人跟他说话同样温和细语,跟这里许多大嗓门的女人都不一样。

刘颖默默的越过他们加快脚步,很快拉开距离,一拐弯她消失在了这俩的视线。

跟小时候不太一样。

小时候挺厉害的个小姑娘,一起玩的时候还砸破过你额头。

如今看着文文静静的,好乖巧。

孟杨站在大姨侧面,俩人边走边聊。

听到对刘颖的评价,他脸上露出了笑。

小时候她是挺厉害的,其实现在也挺厉害。

比很多女孩子都有主意,自己不愿意的事儿,谁来说她也敢给顶回去。

你要是看到她冷着脸怼人就不会说她乖巧了。

怼谁?不是怼你吧?怼、没什么了。

你这孩子啊,一根筋。

中午时分,大家纷纷迈着匆匆的步伐赶回家,没人注意旁人什么情绪。

刘颖回家找了个盆去泡了黄豆,厨房里老娘问她干嘛。

打豆浆,生豆芽。

大家都下地了,今儿的午饭是小叮咚熬的粥。

小家伙学着蒸窝窝头,一个个奇形怪状,有的还软趴趴的好似受了暴击。

娘,那面团不听我的话。

我让它竖起来,它偏要躺下。

哈哈……刘颖听着小侄子的话无良的笑,七岁的孩子而已,后世这么大别说做饭了,能好好吃饭都不赖。

他已经在家里给一大家子做饭,做好做赖还能批评吗?那只能夸奖啊。

没事,那个软趴趴不听话的姑姑等会儿吃。

保管咬的它尸骨无存,给你报仇。

让它知道不听话的下场。

大嫂抿着嘴在笑,小叮咚不吭声了。

姑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肯定不是怪他笨。

小家伙走到她身边:姑姑,豆浆好吃吗?豆浆是喝的。

至于好不好喝,等晚上姑姑做好了你尝尝。

小喇叭过来拉住她衣角:姑姑,我也要喝。

好,都有份儿。

午饭简单吃了小孩子做的窝头稀粥配咸菜,下午刘颖没去上工。

午休时烧了一大锅水,下午大家都走了后她洗了个澡。

这时期的人们没有这个条件,洗澡既费水又费柴又费事,大家一天天累的早出晚归没时间花在这上头。

可她习惯了,而且现在是夏天出汗多,更是不能忍。

水缸里的水用完了,洗完澡她将头发用毛巾裹在头顶,自己挑着水桶出去挑水。

这身体有挑水的记忆,不过不多。

午后的村子知了在树梢不停的叫,她挑着水桶来到最近的一口水井。

将水桶拴在辘轳上,搅动辘轳缓慢放下。

原以为很简单的活儿,下去后才发现不容易。

空空的水桶压不过水的浮力,怎么也无法将水弄到桶里去。

她试着感受身体记忆,手腕发力噗通一声终于成功。

下午家人里都起来下地干活,老娘嘱咐她:别挑水了,够你下午用就行。

等晚上回来让你哥他们挑去。

俩哥哥也回头冲她点头,老三开口:我们回来挑。

你别被压的不长个了。

刘颖笑:我都多大了还长个,早就不长了。

老三回头调侃她:一直不让你做这些怕压住,结果也没长多高。

我十三就挑水,长的也比你高。

你这丫头不争气。

你是男人,我是女的,女人本来就没男人长的高好不好?老太太拍老三一把让他赶快走,回头说闺女:老话说二十三还能窜一窜,女孩子骨头细不经压,你别再挑了啊。

刘颖笑笑,实则等他们走了自己又去挑。

今儿要磨豆子,多挑两担好够她霍霍。

小小的石磨倒进泡到肿大的黄豆,添加少量的水开始磨浆。

纯石磨豆浆,晚上吃手工豆腐脑。

豆腐脑这食物一般都是早起当早餐,可我早起没时间,所以就晚上吃了。

大家喜欢甜的还是咸的呢?习惯性的自言自语,俩小时才将这些豆浆全磨好。

这要不是平日里一直干活,就这点儿劳动胳膊都受不了。

豆浆用纱布过滤,豆渣留着做豆干,过滤后细腻的豆浆上锅煮开烧五分钟。

煮开后一部分舀到一个盆里,用勺子加入少量的浆水。

蛋白质遇酸开始凝固,这就是豆腐脑了。

豆腐她之前做过,所以掌握的很好。

豆腐脑白白嫩嫩的,拿勺子一按□□弹弹。

泡发好的木耳、香菇、黄花菜、洗净切丝,菜园摘的胡萝卜、鸡毛菜也同样处理。

锅里加入少量食用油,将食材倒入煸炒出香味。

加入酱油食盐少量香醋调味。

水淀粉勾个薄芡。

豆渣加入少量的米粉增加黏性,用手团成一块块的下锅煎。

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用盘子盛出来。

豆浆豆腐脑豆渣都做好,天色也暗了下来。

很快大家下工回来,三哥闻到香味洗了手飞快的坐下。

一边吃一边跟她说下午的新鲜事儿。

殷卫东差点儿跟队长打起来,这家伙也就仗着人多有人拉架。

不然就他,队长揍不死他。

队长又骂夏蝉了?三哥给她竖个大拇指:我妹妹就是聪明,一猜就对。

这豆腐脑也做的好吃,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豆腐脑。

还有这是什么,豆渣嘛,豆渣居然也能做这么好吃。

刘颖笑笑转头问大哥关于夏蝉上工的事儿,他是小队会计,对此是最明白的。

大哥,夏蝉这样真的会被扣工分扣口粮吗?大哥呼噜呼噜先喝了一碗豆浆,此时坐在那儿慢慢的品尝豆腐脑。

嗯。

那姑娘做事太慢了,一个大人不如个娃娃,没别的人给她工分的话只能领孩子的口粮。

咋,你跟她关系很好?没,我就随便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