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我也终于尝到当舅哥的威风。
刘颖白他一眼:德行。
咋、你不服气。
男人说着直起身子:跟你说,想娶人家姑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在这家长这么大,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娶走的?当然得好好表现。
之前是谁怕我砸手里嫁不出去的?是娘, 我可从来不觉得我如花似玉的妹妹能砸手里。
无意的马屁拍的妹妹开心的笑,转身到后院又摘了几根黄瓜一个红色的菜椒过来。
洗净用刀拍两下,切成大小适中的块儿。
加盐、味精、一点点酱油, 一点点香油,一点点芥末, 适量的香醋,搅拌均匀倒盘子里, 上头加一点香菜点缀。
真好看。
孟杨将水倒进水缸,回头夸了一句。
俩人对视一笑,他继续去挑水。
男人动作很麻利,等她饭菜出锅,他也俩水缸全部倒满,水桶里还剩了一桶。
吃饭了。
炖兔子上闷花卷,花卷吸收了肉的汤汁咬一口肉香扑鼻。
本来细粮就口感好, 如此做法更是加分。
每人一个,咬一口全都点头。
尤其是孟杨, 这段时间饱受摧残的味蕾再次品尝到美味,香的在口腔中仔细的咀嚼,不舍得咽下肚。
上回她给的兔腿他只撕了一条, 这回准岳母给他舀了一大碗, 里头兔子肉不少。
吃凉菜,荧荧拌的黄瓜好吃。
谢谢婶子。
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刘颖她娘乐呵呵的, 自己碗里就一小块肉, 一个劲儿的给女婿夹菜让他多吃。
这一顿孟杨可是吃美了,自母亲生病后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饭菜。
他娘身体不好,之前他爹会做饭,后来他也会做。
奈何父子俩手艺都够呛,好东西也做不出好味道。
吃完了大嫂去收拾,他被准岳父叫进屋子,商量订婚结婚等事宜。
最后定下今年先订婚,等明年清明给他娘烧了三周年的纸后再结婚。
当地规矩亲人去世守孝长一年,他这其实早已够时间。
不过到明年清明才能烧三周年,所以那会儿再结婚。
事情商议定他告辞离开,老汉喊老三去送送未来妹夫。
刘颖冲他笑笑打个手势,孟杨觉得他媳妇跟平时的那些女孩都不一样。
够胆大,不害羞不扭捏。
老三送他出大门,没走多远刘颖在岔道上追上他。
夜晚无人,俩人站在树荫下聊天。
以后要当两口子过一辈子的,怎么也得更深入了解一下吧。
你平时都自己做饭吗?男人点头:我娘做饭好吃,自她走了后我就瞎凑合。
做的不好吃?嗯、大概得了我爹了,没这天赋。
荧荧你做饭真好,以后我有福了。
那当然,下地我不行,做饭绝对一流。
哈哈、她说话做事都十分自信,孟杨对这点非常欣赏。
望着她明媚的眼睛,俩人在树荫下聊了好一阵她才走。
到转弯处回身冲他挥手再见,转眼消失在墙角。
男人嘴角止不住的在翘着,觉得浑身血液沸腾,激动的根本没有一丝睡意。
反正睡不着,到河里捞鱼去吧。
上回听说她捞了小鱼烤来吃,这回尝尝这烤鱼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味。
男人胆大,回家拿了水桶手电筒和网兜大晚上的跑去捞鱼。
随着时间流逝,月上中天光线开始亮起来,虽跟白天比不了,但用树枝支着手电筒照亮,他的好眼力已经能看到水中的鱼。
兴奋的睡不着,结果捞了半晚上的鱼。
一条条放在水桶里养着,翌日一早给刘颖拿过去时都还活蹦乱跳。
准岳母看他一大早提着鱼过来,乐的笑成了一朵花。
这孩子对荧荧真上心,她喜欢做美食,他就跑去给她找食材。
不会一晚上没睡觉吧?被打趣了,男人不好意思的红了耳根。
没,河里鱼挺多的。
说完他转身就走,同时交代:我先上工了,看荧荧什么时候做,我来给她处理。
知道了,我转告她。
老三趿拉着鞋出来,歪头瞅了一眼水桶。
还挺多,这回够一人一条了吧。
赶紧上你的工去。
老三乐呵呵的扛着锄头走了,刘颖在屋里听到外头的动静了,穿衣的时候嘴角噙着笑。
出来飞快的洗脸梳头,外头上工的钟声刚落,她扛着锄头出去紧跟上队伍。
队长分配工作,她跟孟杨在一块儿百亩大地块儿。
高高的玉米将人完全淹没,天然的青纱帐里隔着玉米相望,心忽然间跳的都有些快。
不过俩人没忘记周围人不少,很快沉静下来低头干活。
你做个样子就行,我来干。
男人声音很低,刘颖瞅瞅四周:不会被看出来吗?不会,我干活很快的。
这人手速的确厉害,割麦子一个顶俩,给玉米培土速度也不慢,快准稳,两下一棵玉米就被土围起来,周围的草顺带被砍的一棵不剩。
有他帮忙,刘颖提着锄头慢慢悠悠。
下了早工吃饭时间很短,刘颖拒绝了他给处理小鱼的建议。
我自己处理就好,你好好上工。
这话好像潜意思在说:好好上工养我。
孟杨顿时笑了,点头乖乖听话,上午继续好好劳动。
中午下工时跟她三哥一起,离的老远就闻到了炖鱼的香味。
不知谁家猫蹲在墙头喵喵的叫着,馋的直咽口水。
老三拍他肩膀一下:你以后有口福了。
三哥喜欢可以到我家去吃。
那还用你说,有好吃的我肯定去。
————一个月后刘颖俩哥嫂陪着去孟杨家,简单一个定亲饭,俩人算正式有了名分。
未婚夫妻,在农村基本没有退婚的,差不多板上钉钉以后是两口子。
她身穿白底印叶子的短袖,下身搭配蓝裤子。
头发用一根橙色的发带用头顶一撮一撮的扎成麻花辫,比普通的辫子看起来漂亮很多,回头率百分百。
大眼睛清亮如泉眼,一回头让孟杨心跳加速,拿着纸箱子一时忘了自己要做什么。
哈哈……屋里人都在笑,他一时又羞又囧。
刘颖赶快给他解围,问他要放哪儿。
瓜子,不够你们自己拿。
好。
订婚人不多,基本就是刘颖家人。
孟杨这儿他大姨过来帮忙,中午招待女方家人吃了饭,下午大家该干嘛干嘛。
孟杨去送她的时候小声说晚上一起去看电影。
没听我爹说大队放电影啊?前几天不就说过了嘛。
是吗?是。
刘颖笑笑想着看电影是不是得来点儿小食,做什么好呢?爆米花没有那种高压器具的话普通苞米做不成,那就做点儿米糕和饮品好了。
想什么呢?晚上就知道了。
神神秘秘的,孟杨一笑不再多问。
下午继续上工,下午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晚上的电影。
刘颖下午没下地,换了衣服在家捣鼓做好吃的。
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米浆,加入酵头、白糖促进发酵。
半个多小时后米浆发酵完成,鏊子里抹油,用勺子将米浆舀进去。
因为鏊子很大,一勺正好一个圆圆的饼,这样一下子能放五个。
米饼一个个摊好放到平底的笸箩里,这边开始准备饮品。
白糖刚才那么一点儿全被她用了,而且只有砖茶,上回换了一点点奶粉,所以她今儿用食盐做个咸味儿的蒙古奶茶。
米饼晚饭吃,奶茶晾凉后装进水壶里,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喝。
老娘看米饼家人一人一个,抬手拍闺女一下。
咋不多做几个,给杨子留两啊。
留了。
我就说女生外向。
我要不给他留,你是不是又说我不上心,又担心我的婚事?啥你都有的说。
这是说的你自己。
跟老娘斗两句嘴,吃完晚饭第一件事先看后台。
流量低迷,不死不活。
但看到的网友都给了祝福,温馨的话语飘在评论区,还有几个粉丝给她送花。
工具基本都是搪瓷的,今天人比较多,一个个服装符合实际。
等结婚的时候我要看,那个年代的婚礼是什么样子的。
孟杨来了后在院里等,好长时间了不见她出来。
从兜里掏出两块儿糖给小喇叭,让她进去喊姑姑。
就说电影快开演了。
知道了姑父。
一声姑父喊的他心花怒放,小侄女进去后刘颖很快出来。
身上依旧是白天订婚时的打扮,半袖收着腰身,一大半塞进腰里,衬得小腰不盈一握。
走吧。
他提着水壶,俩人领着小喇叭一起去看电影。
场院外正好碰上一帮知青过来,女人们顿时一眼注意到了刘颖的打扮。
讨论几句做衣裳,知青大姐跟刘颖说起了新鲜事儿。
知道吗,夏蝉跟殷卫东订婚了。
俩人商量找大队说将西南那漏雨的房子给他们住,收拾收拾在那儿结婚。
果然,这俩提前走到了一起。
原文中他俩结婚时殷卫东单位已经分了住房,夏蝉也有工作。
如今这条件可是差的多,没有刘颖和江春旺的倒贴,这最艰难的时光能顺利度过?什么时候的事儿?昨儿,就比你们早一天。
听说秋后完婚,比你还早呢。
这两天俩人意气风发,正兴奋呢。
说着话,那俩也来了。
殷卫东背着夏蝉,轻轻的将她放在一旁的石头上。
夏蝉一眼看到了刘颖的新衣,暗暗攀比的眼神闪过,她低头瞧自己。
粉色的裙子非常衬她清纯的气质,比刘颖那淡雅的小衫不差什么。
不过刘颖这个农村姑娘品味不错,没买什么大红大绿大花的。
————殷卫东找刘平安说那房子的事儿,刘平安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拢共两间小破房,房顶还露雨。
你自己花钱花力气去修,修好了可以给你们住。
这房子就在孟杨家外头,是原先二进院的外院,跟里头比有些破败,据说之前是地主家长工住的。
老旧的院子经过修缮如今住了一户。
再加上他们这两间西屋,以后有两家人。
孟杨他家进出要经过这个外院,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
他俩忙忙活活的修缮房子,刘颖跟孟杨到河边去挖葛根。
这玩意挖起来费劲,处理起来也费劲。
不过有他在,力气活都他来干。
大男人好大的劲儿,没机器的时代他来代替机器。
一边上工一边四处寻找美食,有他在刘颖这视频里肉类多了起来。
吃的好了,流量却还是半死不活。
看来这玩意真的跟原文人物有关,那俩高兴流量就低迷,那俩不高兴不好过,流量就会涨。
她每天根据流量都能知道那俩今儿是吵架了还是调蜜了。
要特意去破坏吗?刘颖想了想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事她已经思前想后好久,猜测了好多个版本。
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如小说里一样,原身被抛弃怨恨那俩,她在现代出了意外来此、是为原身讨个公道的。
她不知道原身会如何讨回公道,反正搁她那就是让渣男和白月光也没好结果就最痛快。
他跟原身离婚时口口声声说她跟夏蝉才是真爱,从来没喜欢过原身。
那有什么比他跟白月光也成了怨偶更让原身痛快?如果这是任务的话,就得让他们如今走到一起。
堵不如疏,当白月光成了米饭粒,年少轻狂的他们能经受住时代狂风的考验吗?忙活着时间很快来到秋收,殷卫东和夏蝉这段时间找人帮忙修好了房子,屋里糊了报纸。
他俩在准备结婚事宜,刘颖这边也在忙着做衣裳做被褥。
她说还早不急,奈何老太太着急的不得了,早早的将准备的被里被面棉花拿出来给她做。
————割黍子、掰苞米、割豆子、挖红薯、……一项项工作先来后到有条不紊在进行。
孟杨本来想跟她一起干活好帮忙,被刘颖赶去挣十二分超值票了。
明年就结婚,当然家底越厚越好。
忙忙碌碌收秋,等都收拾利索天气已经冷的开始得穿薄棉袄。
殷卫东和夏蝉结婚了,婚礼简单就他们知青点的人在一起热闹了一下。
冬天大队开始基建,带孩子的女人们在家做家务,男人们上工搞基础建设挣工分,一天十二分从早忙到晚,老太太心疼女婿,让他每天过自己家来吃饭。
过年前孟杨正式来送了彩礼,一百六十块钱,两身衣裳、一对手表、另外还有些野味和米面。
他们这里彩礼一般都是一百左右,他这高出了许多。
衣裳居然有一件毛呢的。
浅灰的毛呢大衣,刘颖穿上正好合适。
她穿着试了下,最后说没棉袄暖和。
哈哈、俩嫂子笑她,将买来的雪花膏、镜子等都一一放好。
一百六的彩礼父母给她买了自行车,又贴钱给她买缝纫机。
孟杨那边抽空找人帮忙一起赶工做了大衣柜和床,半导体他家之前就有。
她提的住堂屋,他就本来就是堂屋。
如此一来,她当初的要求居然全实现了。
三转一响、八条腿,这婚礼绝对独一份。
准备着就到了日子,三月里送嫁当天,这排面震惊了父老乡亲。
都在议论这一场婚礼,男女双方可谓倾尽全力。
支书这是把家底都给宝贝闺女了吧?孟杨也是,多年积攒全给了媳妇,听说还借了钱。
对这新媳妇真是看重,一开始就抬的这么高。
荧荧太有福了吧,嫁进这样把她捧高高的男人,以后肯定不会受委屈。
那是,谁家花这么多娶媳妇不得供起来。
人家带着嫁妆呢,缝纫机自行车,哪个女人带这嫁人婆家敢小瞧。
这架势比有些城里人都强,婆家肯定高看。
作者有话说:同样七十年代,有的说彩礼一百二,有的说八十,多的说二百八。
差异不小。
网上看到一个奶奶说结婚一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