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西瓜给娘家拿去半颗, 老母亲切成一牙一牙的给她留了两牙。
每人薄薄的一牙吃完了正好勾起馋虫,这个美味的记忆会存在脑海深处,印象里以前的那什么什么特别好吃。
老三吃完砸吧下嘴, 开口跟老母亲建议:娘,咱明年也种几颗西瓜行不?老母亲给他个白眼:多大的人了馋吃懒坐,一天天的不说多干活多挣工分, 就想着吃好的。
我咋生出你这么个儿子?他媳妇也拒绝他:种这些多浪费地,西瓜吃了不顶饱, 不如种红薯种土豆。
老三顿时泄了气:可西瓜好吃啊,你们刚才不也吃的津津有味, 没见不吃都留给我。
留、老太太说着话拿起了鸡毛掸子,抬手就揍他:凭啥留给你?啊,那是我女婿给我的,老娘凭啥给你?老三啥都不敢说,生怕邻居知道他家在吃西瓜,一股劲儿跑出了院子。
身后没人追了他停下脚步,路边拽了跟狗尾巴草到处甩, 心想何时才能实现西瓜自由。
老三一天天的被困在这小小的山村感觉憋闷,不知他妹妹早已计划好等到条件允许就带他一起飞一起浪。
孟杨宠媳妇、地里不仅种了西瓜还在坡地上种了甜瓜, 下雨天不上工就跑去山里摘野果。
酸溜溜、野葡萄、野杏,反正是见什么摘什么。
酸酸的野果一般人都不爱吃,却正好合了他媳妇这个孕妇的胃口。
真的不酸吗?牙倒了。
刘颖轻轻皱皱眉头。
咬其他的肯定是咬不动了, 晚上咱们喝糊糊吧。
给你打俩鸡蛋。
嗯, 明儿你再给我摘些野葡萄。
还吃?好吃。
行吧。
刘颖怀孕默不吭声的,等夏粮发下来, 忙忙活活收秋了大家才发现她挺起了大肚子。
今儿她挎着篮子上山去采韭菜花, 山上野韭菜挺多, 不消多久摘了半篮子。
绕路到自家菜地摘了些辣椒,回家搭配大蒜生姜等做韭菜花酱。
回家将所有食材洗净放在笸箩上控一下水分,孟杨回来正看到她提水出去倒,快跑几步接住她手里的水桶才放自己的镰刀。
等我回来再弄行不,你肚子这么大还提水多危险。
刘颖直起腰甩甩手上的水珠:五个月早稳当了,干什么都不耽误。
还是注意些。
你做这些等我回来弄,拿轻扛重的活儿别自己上手。
赶快挑水去吧,我把水都用完了。
孟杨返回满脸震惊。
我可挑了两缸的水,那可是六担啊,你咋倒了的?那一桶桶得多重。
刘颖呵呵笑。
用了一缸,要不你明儿再挑也行。
孟杨无语了,挑起水桶去挑水。
他倒不嫌他媳妇费水,他是担心她用完这些水都得提出去倒。
一桶桶的那么重。
我给你找个不好的缸用来放废水,以后我回来倒。
东屋薛巧娣一回家就挑水去了,她男人洗脚听到了他俩的对话,端着洗脚水出去顺带拉住孟杨。
我说兄弟,你这么惯媳妇你觉得好吗?咋不好了?就怀个孩子而已,让你捧脑袋上了都快。
从怀上到现在是不是就没上工,这得少多少工分?支书家闺女也太娇惯了,你当初听我的娶那……江大哥、孟杨开口打断他的话。
我乐意。
你没听过一句话嘛,叫有钱难买我乐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江东来老早就看不惯了,今儿实在忍不住说出来就被孟杨给顶的闭了嘴。
望着人远去的背影,他摇着头回了家。
翌日大家忙着收秋,刘颖和母亲用碾子将昨儿她准备好的食材碾压成酱。
韭菜花、辣椒按照八比二的比例家调料制作成酱,新鲜的时候闻着尤其的香。
午饭吃的杂粮面条,加了新鲜的韭花酱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吃。
老太太在擀面,对上老三的目光撇嘴。
再加半碗啊。
老三立马笑了,疯狂点头。
他家吃面碗非常大,以往顶多给大半碗,如今吃了一碗居然还能续。
一顿饭吃了个饱,捞面条吃到饱的感觉非常的好。
尤其是这面很细,吃到嘴里口感细腻,加上新的韭菜花点缀简直完美。
老汉吃完了也加了一筷子,老大两口子放下碗不准备再要,被老母亲给喊住也给加了一些。
都吃饱。
这几天干重活多吃点儿。
就是杂粮面而已不费啥,多亏了荧荧的调和才这么好吃。
看大家吃饱饭实在是太幸福了,刘颖躺炕上睡觉嘴角都挂着笑。
下午等人都上工走了,她骑着车跑去十几里外找西瓜。
事先已经打听好哪个大队种着这玩意,土路骑车一个小时到了目的地。
路边看到人们在拉西瓜瓤,她赶快下车跟人家打听。
同志,这西瓜呢?都收回家了啊。
这时节了西瓜没人要,大队给社员们分了。
啊,那您家有吗,能不能换我几颗?她拍拍后座上的袋子:我这有大米,这可是稀罕粮食。
大米换西瓜啊?老汉惊讶的张大了嘴,实在不理解她的脑回路。
这时节西瓜不值钱,吃了拉肚子。
城里供应都不要了,你咋拿这好的大米换着玩意?刘颖也不知道这老话是咋流传下俩的,当地人都说秋后不吃西瓜,吃了对身体不好。
可她不信这,后世别说秋后了,一年四季啥时候不吃,没见把谁吃坏。
大爷,这您就别管了,反正您换不换吧?换,当然换。
西瓜又不顶饱,一炮尿就没了的玩意。
哎,小媳妇你换多少,我家也有。
我家也有。
西瓜地里好几个都及时响应,一个个跑到了地边。
拿不顶饱的水果换顶饱的粮食,大家一个个都觉得划算。
我大概要五六十斤,先紧着大爷的换。
老汉乐呵呵的笑:我家还有三颗,大概有个二十来斤。
走吧闺女,我们几家的西瓜都换给你了。
大家连咋换都没问,一个个急切的跑回家将西瓜拿了来。
刘颖拍了一下都还不错,地边拿大米换西瓜。
一斤大米八斤瓜,这是她按后世的价格大概换算了一下。
后世大米在三块左右,产地的西瓜在几毛。
如今正是西瓜不值钱的时候,她这价格说出来没一个反对的。
咱没称啊,这咋称?这时期什么都是国营,普通人手里少有这些工具。
这事儿刘颖之前已经想过,此时提出意见。
我看大家的瓜都差不多大小,一斤米一颗瓜,你们觉得怎么样?大家低头瞅瞅自家的西瓜,互相瞅瞅点头。
平均一下差不多,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们的西瓜你可都得要。
行。
十二颗瓜,十二斤米。
老农民们将衣裳撩起来当兜子,一会儿工夫交易完成。
热心的人们帮她将西瓜装麻袋,在后座捆好。
闺女,明年你还要西瓜吗?明年再说。
说是换几十斤,结果后座上驮了一百多。
回去的时候平路还好,遇到上坡累的要死。
安全起见她走一段歇一段,坐路旁休息,一只兔子飞快的从她面前跑过,她望着兔子消失的地方满目可惜。
红烧兔头,麻辣兔丁,干锅兔块儿。
我的美食啊,就这么跑了。
抓不到兔子顿时非常想老公,他要在今儿又开荤。
起来骑车继续走,鸟儿成群结队的在天上飞。
这时期的生态是真好,河里的水也清澈见底,用手掬一捧就能喝个痛快。
眼看天色暗了离家近了,她累的干脆坐路边等人来接。
果然听到队里下工的敲钟声后没多久她老公迎了上来。
我的姑奶奶啊,你这是干嘛去了?挺着个大肚子不说在家休息,你是一天天的到处找好吃的。
孟杨扶她起来,让她坐车前梁他推着走。
没哪儿不舒服吧?小孩子一样坐在前梁,俩手扶着车把。
肚子不算太大坐的也不憋屈,她望着金黄的田野笑的欢快。
没。
我身体好着呢,就这么点儿活儿累不着。
孕妇得多活动,越多活动以后越好生。
现在这生产技术可不咋地,我得多活动。
这时期和更古早的时期,越是有钱人家照顾到位的越容易发生难产。
她这段日子不仅自己不闲着,甚至还想劝劝夏蝉。
别成天在家躺着坐着,这样看着是享福,实际不利于生产。
奈何人家根本不听,薛巧娣劝了一回还被怼了,后来院里邻居没人再说。
男人有劲儿,方向把的很稳。
推着她和一大袋的西瓜很快到家,老母亲一看这情况就开始念叨。
这时期怀孕只要不是生病都是正常干活,大家也觉得干活没什么,可面对她换回来的玩意却十分有意见。
我说闺女,你找西瓜到底干嘛用的?大秋天了,吃西瓜窜稀。
旁人都不要了,你咋想起来找那玩意?想吃明年让杨子再给你种,这季节别吃那东西。
买几颗西瓜咱做西瓜酱豆。
啥叫西瓜酱豆?当地人不会做这个,刘颖是后世从网上学来的。
这时期传播速度慢,他们这里的人不会。
等我做好你们就知道了。
晚上切开分了一个西瓜吃,将剩下的放麦草里储存。
晚上回家先挑选黄豆,两口子在油灯下边干活边闲聊。
说着说着西屋邻居进来,一开口就说新闻。
夏蝉发动了你们知道吗,她这好像不足月。
是吗。
那叫接生员了?我家那个帮忙去叫的,我刚去帮忙烧了一大锅的热水。
荧荧,你这肚子也显怀了,明年几月生?大概二月左右,也许正月里也说不定。